:::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湖北英山地區的“生死異姓”現象及傳說
書刊名:民俗研究
作者:李牧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6)
頁次:135-146+160
主題關鍵詞:宗族關係祖先傳說喪葬習俗改姓Chinese lineageFamily legendsDeath ritualSurname chang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
  • 點閱點閱:4
湖北英山地區的喪葬習俗"死后易姓"是在特定歷史社會環境下,某一宗族的成員為求宗族的生存與發展而根據其所掌握的社會文化資源做出的長期策略性選擇。這一習俗的穩定傳承取決于宗族間長期存在的一方對于另一方的強烈依附。在外在形式上,習俗的穩定性是通過祖先傳說的建構和講述以及宗族間共同祭祖的儀式來實現的。
In Yingshan County of China’s Hubei Province,the custom that some people’s surnames would be changed after death has been transmitted for generations.Through investigation,it is found that this custom was created by people with those surnames as a strategy to gain social space for survival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in certain historical context.The stability of customary transmission relies on the long-term dependence of one Chinese lineage group on another.The custom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legends and the practice of ancestral worship.
期刊論文
1.常建華(1999)。二十世紀的中國宗族研究。歷史研究,1999(5),140-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振滿(1987)。宋以後福建的祭祖習俗與宗族組織。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增刊),97-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善軍(1998)。從《名公書判清明集》看宋代的宗祧繼承及其與財產繼承的關係。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昌宜(2012)。明清徽州的汪氏宗族與汪王信仰。宗教學研究,2012(2),265-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常建華(2009)。近十年晚清民國以來宗族研究綜述。安徽史學,20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志偉(1992)。祖先譜系的重構及其意義:珠江三角洲一個宗族的個案分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2(4),18-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瑞(2007)。明清時期徽州宗族內部的血緣秩序控制。中國社會歷史評論,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Faure, David、劉志偉(2000)。宗族與地方社會的國家認同:明清華南地區宗族發展的意識形態基礎。歷史研究,2000(3),3-14+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郝黎(2003)。唐代的賜姓賜名制度。文史知識,20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汪化雲、陳金仙(2003)。避忌改姓現象述略。漢字文化,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向熹(2000)。漫談中國歷史上的改姓。文史雜誌,200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書岩(1995)。我國古代的改姓問題。漢語學習,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常建華(2011)。近十年宋遼金元宗族研究綜述。安徽史學,2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挺(2002)。16世紀潮州的家族建構與官紳關係--以碑刻資料為中心的一項研究。潮學研究,200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甜(2014)。“方德讓家”:從旌德方氏看明清皖南宗族的家史編纂。安徽史學,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初曉旭、王壹(2013)。從〈名公書判清明集〉看南宋贅婿的財產繼承權。學術交流,201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果娜、孫劍藝(2011)。古代“贅婿”的稱謂詞勾稽及禮俗特性分析。民俗研究,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松義(2002)。從贅婿地位看入贅婚的家庭關係--以清代為例。清史研究,20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雲根(2012)。宋代入贅婚略論。江西社會科學,20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楠(2011)。宋代歸宗改姓問題初探--從〈建炎元年兵士張德狀〉談起。宋史研究論叢,12,401-4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韓寧平(2007)。清代徽州的擬血親承繼--以〈星源甲道張氏宗譜〉為中心。黃山學院學報,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譚棣華(1985)。略論清代廣東的械鬥。清史研究通訊,19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徐曉望(1989)。試論清代閩粵鄉族械鬥。學術研究,198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日根、張先剛(2008)。從墓地、族譜到祠堂:明清山東栖霞宗族凝聚紐帶的變遷。歷史研究,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汪受寬(2006)。鞏昌汪氏的族屬及其與徽州汪氏的通譜。西北民族研究,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康武剛(2015)。宋代的宗族組織與基層社會秩序。學術界,20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濟(2003)。弗裡德曼模式與中國宗族社會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志偉(2004)。宗法、戶籍與宗族--以大埔茶陽《饒氏族譜》為中心的討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139-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徐斌(2006)。由渙散到整合:國家、地方及宗族之內--以黃岡縣郭氏宗族的形成與發展為例。中國社會歷史評論,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素龍(2011)。生死異姓:潮汕姓氏中的奇特現象。尋根,2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常建華(2010)。近十年明清宗族研究綜述。安徽史學,2010(1),85-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郎擎霄(1933)。中國南方械鬥之原因及其組織。東方雜誌,30(19),8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朴元熇(1997)。從柳山方氏看明代徽州宗族組織的擴大。歷史研究,1997(1),3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常建華(2003)。明代墓祠祭祖述論。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03(4),37-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欒成顯(2005)。明清徽州宗族的異姓承繼。歷史研究,2005(3),85-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支平(1996)。福建族譜。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連慶(1993)。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姓氏研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孔韶(2000)。銀翅:中國的地方社會與文化變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九修。蔣蕭氏宗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費成康(1998)。中國的家法族規。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馮爾康、常建華、朱鳳瀚、閻愛民、劉敏(1994)。中國宗族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杭(2001)。血緣與地緣之間:中國歷史上的聯宗與聯宗組織。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寬重(2006)。宋代的家族與社會。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宗欽(2010)。改姓.賜姓.貶姓。中國近代史及史料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志偉(1999)。附會、傳說與歷史真實--珠江三角洲族譜中宗族歷史的敘事結構及其意義。中國譜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爾康(2011)。古代宗族亂以名賢為祖先的通病--以明人〈新安蕭江宗譜〉為例。中國宗族制度與譜牒編纂。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