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由古書契論北淡地區客家移墾:以汀州客江、潘二氏為例-
作者:黃詩涵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 六編;第25冊/王明蓀主編
ISBN:9789862546192
主題關鍵詞:古文書契約史料客家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
期刊論文
1.蔡志展(19981200)。明清臺灣水利開發之時空分析--1624-1894。社會科教育研究,3,25-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其澎(19951000)。臺灣傳統社區中象徵界域之建構。中原學報,23(4),4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秋坤(20041000)。清代臺灣地權分配與權力網絡關係。歷史月刊,201,5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明雄(19891200)。明清之際臺灣移墾社會的原型。臺灣文獻,40(4),2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華堂(20050600)。從地域認同到福佬認同--客家人與新店地區的開發。北縣文化,85,6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燦楠(19780600)。臺灣地區聚落發展之研究。臺灣文獻,29(2),13-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華堂(19990400)。是福?是客?還是「是福也是客」?--台灣的漳州客初探。客家,106=129,2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坤錦(19990400)。漳州客家初步探討。客家,106=129,2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柯志明(20080900)。番小租的形成與演變:岸裡新社地域社番口糧田的租佃安排。臺灣史研究,15(3),57-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再復(19960300)。臺灣移民開發過程中的族群衝突、對立與融合。臺灣源流,1,4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再復(19960600)。臺灣移民開發過程中的族群衝突、對立與融合。臺灣源流,2,79-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曹永和(19760300)。荷據時期臺灣開發史略。臺灣文獻,26(4)/27(1),213-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偉盛(20020600)。清代淡水廳的分類械鬥。臺灣風物,52(2),17-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燦楠(19781000)。臺灣地區聚落發展之研究。臺灣文獻,29(3),187-2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宗仁(20010600)。淡水與淡水河--漢人對淡水河流域的地理認識及其變遷。輔仁歷史學報,12,85-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棟明(19701200)。臺灣早期的人口成長與漢人移民之研究。臺北文獻(直字),13/14,134-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勝彥(19991100)。清代臺灣之廳制--以淡水廳為例。臺灣史研究,5(1),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戴炎輝(19530900)。清代臺灣的屯制養贍地及屯田。社會科學論叢,4,165-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戴炎輝(1963)。清代臺灣之家制及家產。臺灣文獻,14(3),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聰敏(20090900)。贌社制度之演變及其影響,1644-1737。臺灣史研究,16(3),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偉盛(19911200)。清代臺灣分類械鬪的研究介紹。臺北文獻(直字),98,221-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莊吉發(19890600)。清初人口流動與乾隆年間(一七三六~一七九五)禁止偷渡臺灣政策的探討。淡江史學,1,67-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建隆(20000500)。淡水史研究初探。漢學研究通訊,19(2)=74,178-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溫振華(20050900)。清代臺灣淡北地區的拓墾。臺灣風物,55(3),15-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潘英(19880600)。臺灣地區同籍聚落及同姓聚落探索。臺北文獻(直字),84,1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中村孝志、吳密察(19910300)。荷蘭的臺灣經營。臺灣風物,41(1),6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莊華堂(19991100)。永定客與三芝江家。客家,113=136,4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國棟(19830600)。淡水聚落的歷史發展。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2(1),5-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溫振華(19890600)。清代臺北盆地漢人社會祭祀圈之演變。臺北文獻(直字),88,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瑞茂(1992)。淡水街的形成與發展。滬尾街季刊,6,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明雄(19910300)。清代中期臺灣傳統農商社會的演進及其社會結構的轉變。臺灣文獻,42(1),153-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志展(19980900)。明清臺灣的水源開發。臺灣文獻,49(3),2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曹永和(19630400)。早期臺灣的開發與經營。臺北文獻,3,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建隆(20020900)。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初,西、荷及清人對淡水的記述與認知。臺灣文獻,53(3),209-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翁佳音(19910600)。舊地名考證與歷史研究--兼論臺北舊興直、海山堡的地名起源。臺北文獻(直字),96,99-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周宗賢(19830600)。清代臺灣民間的地緣組織。臺灣文獻,34(2),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明雄(19911200)。晚清時期臺灣通商口岸的開放與社會經濟的變遷。臺灣文獻,42(3/4),5-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施添福(19910600)。紅線與藍線:清乾隆中葉臺灣番界圖。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9,46-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戴炎輝(19630600)。清代臺灣之大小租業。臺北文獻,4,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詹素娟(20031100)。贌社、地域與平埔社群的成立。臺大文史哲學報,59,117-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尹章義(19810400)。臺北平原拓墾史研究 (1697-1772)。臺北文獻(直字),53/54,1-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漢光(19720300)。日據時期臺灣漢族祖籍調查。臺灣文獻,23(1),85-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戴炎輝(19760300)。清代臺灣番社的組織及運用。臺灣文獻,26(4)/27(1),329-3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尹章義(19851200)。閩粵移民的協和與對立:以客屬潮州人開發臺北以及新莊三山國王廟的興衰史為中心所作的研究。臺北文獻(直字),74,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張明雄(19850600)。臺北地區平埔族的興起及衰落。臺北文獻(直字),72,191-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湯熙勇(19951200)。論清康熙時期的納臺爭議與臺灣的開發政策。臺北文獻(直字),114,25-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中村孝志、許賢瑤(19900600)。村落戶口調查所見的荷蘭之臺灣原住民統治。臺灣風物,40(2),89-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溫振華(19980100)。清朝小雞籠社初探。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5,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中村孝志、曹永和、高玉似、陳怡君(19910900)。十七世紀中葉的淡水.基隆.臺北。臺灣風物,41(3),118-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哲三(20060600)。清代草屯的找洗契及其相關問題。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2,217-2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陳哲三(20041200)。從鬮書看清代草屯的社會經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9,61-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姜道章(19630900)。臺灣淡水之歷史與貿易。臺灣銀行季刊,14(3),254-2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乾朗(19871000)。淡水河沿岸早期城鎮市街空間特質。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3(10)=154,58-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楊雲萍(1990)。被忽略的遺產--淡水的老地名。滬尾街,1,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蘇文魁(1991)。福佑宮--往昔滬尾街的幅心。滬尾街,2,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滬尾文史工作室(1990)。臺灣現存最古老的地名--淡水。滬尾街,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滬尾文史工作室(1990)。漸被遺忘的古老地名--滬尾。滬尾街,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滬尾文史工作室(1990)。鄧公廟傳奇。滬尾街,1,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滬尾文史工作室(1991)。清水巖上落鼻祖。滬尾街,4,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滬尾文史工作室(1991)。敗滬尾•拜滬尾--四月十八犒軍拜門口。滬尾街,4,2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滬尾文史工作室(1991)。「忠寮李」與「西仔反」。滬尾街,4,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滬尾文史工作室(1992)。滬尾龍山寺。滬尾街,5,2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李啟彊(19980100)。臺北縣石門鄉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記錄。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5,54-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楊彥杰(2001)。淡水鄞山寺與臺灣的汀州客家移民。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吳智慶(20030300)。淡水竹圍社小八里坌社探查。北縣文化,76,54-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謝德錫(2004)。凝塑時代的容顏--淡水的聚落與人文。文化淡水,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黃子堯(20050600)。臺北縣平原地區的客家人。北縣文化,85,5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思萍、廖倫光(20050600)。臺北縣三芝、三峽客家庄的風俗與建築概述。北縣文化,85,5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宋宏一、曹慧如(20070700)。臺灣省北基農田水利會歷史沿革。聖約翰學報,24,173-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吳中杰(2008)。大屯山彙南北兩側的詔安客家謝氏宗族淵源探究。福建省客家雜誌,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胡月涵、林偉盛(20020900)。中國移民對抗荷蘭東印度公司:1652年臺灣的郭懷一事件。臺灣文獻,53(3),95-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連文希(19710900)。客家入墾臺灣地區考略。臺灣文獻,22(3),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岡田謙、陳乃蘖(19601200)。臺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臺北文物,9(4),1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翁佳音(20000900)。地方會議.贌社與王田--臺灣近代初期史研究筆記。臺灣文獻,51(3),263-2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張屏生(20011000)。臺北縣石門鄉的武平腔客家話的語音變化。聲韻論叢,11,217-2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0000)。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富三、翁佳音(1986)。清代臺灣漢人墾戶階層初論。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17-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素娟(19860000)。清代臺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之探討。近代中國區域研究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5-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溫振華(1999)。清代淡水地區平埔族分佈與漢人移墾。淡水學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歷史學系主辦;國史館等協辦 。臺北:國史館。27-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正光(2000)。第四屆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宗教、語言與音樂。第四屆國際客家學術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宗賢(1999)。淡水學術研討會--過去.現在.未來論文集。淡水學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歷史學系主辦 ; 國史館等協辦 (會議日期: 民87年12月12至13日)。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樹生(19970000)。荷據時期臺灣的漢人人口變遷。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研討會。雲林: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淡江大學歷史學系(2003)。2001年淡水學學術研討會:歷史、生態、人文論文集。2001年淡水學學術研討會。臺北縣新店市: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瞿海源、章英華(1986)。臺灣社會文化變遷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金田(2000)。臺灣歷史文化研討會:性別與文化論文研討論文集。臺灣歷史文化研討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淡江大學歷史學系(2004)。淡水學暨清法戰爭一二〇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淡水學暨清法戰爭一二〇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子堯(2005)。臺北客家墾拓發展史研討會論文彙編。臺北客家墾拓發展史研討會。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彥杰(2001)。臺灣北部的汀州移民與定光古佛信仰--以淡水鄞山寺為中心。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倫光(2002)。芝蘭三堡汀州客家聚落與領域層次之聯繫。臺北盆地客家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文凱(2004)。清代晚期臺灣的土地法律文化--淡新檔案內淡新地域漢墾莊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以來土地抗租案件為主的分析。2004年臺灣社會學會年會暨「走過臺灣--世代、歷史、與社會」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朝凱、吳升元、吳憶雯(2007)。《臺灣總督府檔案抄錄契約文書》之運用--以竹南一堡鬮約字為例。臺灣古文書與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朝凱、吳升元、吳憶雯(2007)。臺灣契約文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古文書與歷史研究學術研討會。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涂豐恩(2010)。混亂中的秩序:臺灣契約文書的蒐集與分類(1898-2008)。2009年第一期獎助研究生計畫成果發表會,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會議日期: 2010年1月27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淵洯(1986)。清代臺灣的移墾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廖倫光(2005)。臺北縣客家及其聚落的拓殖歷程。臺北客家墾拓發展史研討會。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謝重光(2000)。閩西客家定光佛信仰的形成與傳播。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19-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翁佳音、林孟欣(2006)。陽明山地區族群變遷與古文書研究。臺北: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仲玉(1987)。陽明山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乾朗(1988)。鄞山寺調查研究。李乾朗古建築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重耀、李學忠(1989)。臺閩地區三級古蹟臺北縣蘆洲李宅研究與修護計劃。重耀建築師事務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乾朗(1996)。淡水福佑宮調查研究。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閻亞寧(1999)。臺北縣第三級古蹟淡水龍山寺調查研究及修護計畫。中國工商專科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世武(2003)。臺北都會區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研究所、陳明竺(2005)。臺北市北區之相關區域客家族群遷移史研究案訪談實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系、張美煜(2005)。臺北地區客家族群遷移史調查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廖倫光(2004)。近山客家竹草建築與「藔」建築類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梁玉青(2002)。台北縣三芝鄉福佬客的閩南語語音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守真(1989)。日據時期淡水之空間變遷(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紀秀足(2009)。台灣土地公信仰探究--以嘉義市土地公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鴻謙(2003)。清代臺灣南部西拉雅族番社地權制度變遷之研究--以鳳山八社領域為範圍(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辜神徹(2008)。社群、傳說與神蹟:北臺灣落鼻祖師信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范瑞珍(1995)。清代臺灣竹塹地區客家人墾拓研究:以族群關係與產業發展兩層面為中心所做的探討(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薛卜滋(2003)。清嘉慶年間海盜蔡牽犯臺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志源(1999)。殖民與去殖民文本的文化想像:重讀淡水埔頂之地景(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溫振華(1978)。清代台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其南(1975)。清代臺灣漢人社會的建立及其結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熙(1981)。清代前期治臺之撫民與理番政策的研究--康熙二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程俊強(1996)。淡水大街店屋形態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賈子慶(1997)。三芝鄉大坑與陳厝坑地景空間變遷之歷史社會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柏勳(2009)。地緣與血緣:清代淡水地區漢籍移民民間信仰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雲洲(2004)。清代臺灣北路理番同知研究(1766-1888)(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中杰(1999)。台灣福佬客分佈及其語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臺北州(1928)。臺北州水利梗概。臺北:臺北州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理政、魏德文(2006)。經緯福爾摩沙:16-19世紀西方繪製臺灣相關地圖。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炎憲、陳存良(2001)。基隆・淡水郡彙編。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仲西、陳正祥、謝貫一(1954)。基隆市志。基隆:基隆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大日本帝國陸地測量部、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原、上河文化(2007)。日治時期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新解。上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富三、翁佳音(1999)。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秋坤、許雪姬(1992)。臺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熊祥、李騰嶽、林平祥(1958)。臺灣省通志稿•卷四〈經濟志•交通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秋坤、蔡承維(2004)。大崗山地區古契約文書匯編。高雄縣鳳山市:高雄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臺北縣三芝鄉公所(1994)。三芝鄉志。臺北縣三芝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明美(2005)。北路淡水:十三行博物館館藏古文書。臺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支平(2004)。民間文書與臺灣社會經濟史。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燮(1968)。東西洋考。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鍾義明(1988)。台灣地理圖記。武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戴寶村、溫振華(1998)。大臺北都會圈客家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白惇仁、申慶璧、龔鵬程(1989)。淡水鎮志。淡水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臺灣慣習研究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臺灣慣習記事。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2003)。美麗之島:臺灣古地圖與生活風貌展。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澤民(2001)。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Campbell, William M.、李雄揮(2003)。荷據下的福爾摩莎。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彭文宇(1998)。閩臺家族社會。臺北:幼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邱彥貴(2007)。雙和客家.古往今來。臺北:臺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20010000)。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樂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古舜仁、陳存良(1998)。臺北州街庄志彙編。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廖倫光(2006)。臺北縣汀州客尋蹤。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臺案彙錄戊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亦榮(1991)。清代漢人在臺灣地區遷徙之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獎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宗仁、黃子堯(2008)。行到新故鄉:新莊、泰山的客家人。臺北縣政府客家事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梁廷枏、邵循正(1959)。夷氛聞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呈蓉(2001)。臺北縣史料彙編--淡水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編譯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松浦章、卞鳳奎(2002)。清代臺灣海運發展史。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楊彥杰(1998)。汀州府的宗族廟會與經濟。香港:國際客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秋坤(1997)。清代臺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建隆(1996)。尋找老淡水。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朱德蘭(20020000)。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村上直次郎、郭輝(1970)。巴達維亞城日記。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吳密察、國立臺灣博物館(2007)。地圖臺灣:四百年來相關臺灣地圖。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湯熙勇(1999)。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洪英聖(2002)。畫說乾隆臺灣輿圖。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承啟(1968)。欽定戶部則例。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景盛(1991)。福建歷代人口論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岡松參太郎、陳金田(1990)。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臺北廳總務課、胡清正、陳存良、林彩紋(1998)。臺北廳誌。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臺灣總督府檔案中譯本。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許雪姬、劉素芬、莊樹華、丘慧君(2003)。王世慶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楊國楨(2009)。明清土地契約文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96)。臺灣堡圖。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世慶(2004)。臺灣史料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謝重光(2005)。福建客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Fix, Douglas Lane、Lo, Charlotte(2006)。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台北:如果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劉澤民(2004)。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續編。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張耀錡(1951)。平埔族社名對照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國平、彭文宇(1993)。福建民間信仰。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伊能嘉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臺灣文化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翁佳音(2006)。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伊能嘉矩、溫吉(1957)。臺灣番政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洪英聖(2002)。畫說康熙臺灣輿圖。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馮明珠、林天人(2008)。筆畫千里--院藏古輿圖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楊一凡(2003)。中國法制史考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梁廷枏、駱驛、劉驍(1993)。海國四說。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季麒光(2006)。蓉洲詩文稿選輯.東寧政事集。香港:香港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蔡相煇(1989)。臺灣的祠祀與宗教。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戴德發、林興仁、盛清沂(1960)。臺北縣志。臺北:臺北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劉澤民(2007)。臺灣古文書常見字詞集。南投縣:臺灣古文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王泰升、薛化元、黃世杰(20060000)。追尋臺灣法律的足跡:事件百選與法律史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滋賀秀三(1998)。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卓克華(1990)。清代臺灣的商戰集團。臺北市: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宋增璋(1980)。臺灣撫墾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洪敏麟(1985)。臺灣地名沿革。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8)。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洪敏麟(1980)。臺灣舊地名之沿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何炳棣(1989)。1368-1953中國人口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98)。臺灣土地慣行一斑。臺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Allee, Mark A.、王興安(2003)。十九世紀的北部台灣--晚清中國的法律與地方社會。台北:播種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劉還月(1998)。尋訪凱達格蘭族:凱達格蘭族的文化與現況。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莊吉發(2004)。清史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廖倫光(2004)。大漢溪流域的三峽莊。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平山勳(1933)。臺灣社會經濟史全集。臺北:臺灣經濟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丁曰健(1959)。治臺必告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尹章義(2001)。張士箱家族移民發展史--清初閩南士族移民臺灣之一個案研究(1702-1983)。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孫全文、邱肇輝(1992)。臺灣傳統都市空間之研究。臺北:詹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劉澤民(2002)。平埔百社古文書專輯。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卓克華(20030000)。從寺廟發現歷史:臺灣寺廟文獻之解讀與意涵。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江樹生(1999)。熱蘭遮城日誌。臺南:臺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鄭鵬雲、曾逢辰(1959)。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吳勝雄(1978)。北門鎖鑰。臺北:吳勝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周鍾瑄、陳夢林(1958)。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中村孝志、吳密察、翁佳音、許賢瑤(1997)。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杜臻(1961)。澎湖臺灣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劉枝萬(19830000)。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陳文達(1958)。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詹素娟、劉益昌(1999)。大臺北都會區原住民歷史專輯:凱達格蘭調查報告。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伊能嘉矩、楊南郡(1996)。台灣踏查日記。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郁永河、方豪(1959)。裨海紀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藍鼎元(1958)。東征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尹章義(2003)。臺灣客家史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曹永和(19790000)。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江日昇(1960)。臺灣外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陳國棟(20050000)。臺灣的山海經驗。臺北:遠流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Heyns, Pol、鄭維中(2002)。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土地與稅務。台北:播種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歐陽泰(20070000)。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王世慶(19940000)。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市: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潘英海、詹素娟(1995)。平埔研究論文集。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郭啟瑞、周正義、張玟珍、洪英烈、蔡進隆(2003)。三芝:印象、回憶與傳說。三芝資源資料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蔣師轍(1957)。臺游日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臺灣總督府(1999)。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國家圖書館特藏組、彭慰(20070000)。認識臺灣古書契。臺北:國家圖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黃美英(19961225)。凱達格蘭族古文書彙編。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廖慶六(20030000)。族譜文獻學。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陳其南(1990)。家族與社會:臺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姚瑩(1957)。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林偉盛(1993)。羅漢腳--清代臺灣社會與分類械鬥。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伊能嘉矩、楊南郡(1996)。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臺灣通信〉選集。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溫振華、戴寶村(1998)。淡水河流域變遷史。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柯志明(20010000)。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許時烺(1994)。高陽許氏大族譜。許時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周元文(1960)。重修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曹永和(20000000)。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徐曉望(1993)。福建民間信仰源流。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陸傳傑(2001)。裨海紀遊新注。大地地理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蔣師轍、薛紹元(1956)。清光緒臺灣通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李元春、李來南(1958)。臺灣志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藍鼎元、王者輔(1958)。平臺紀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連橫(1977)。臺灣通史。幼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黃純青、林熊祥(1983)。臺灣省通志稿。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臺北縣文獻委員會(1983)。臺灣省臺北縣文獻叢輯。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陳培桂(1993)。淡水廳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余寵(1997)。全臺前後山輿圖。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徐福全(1997)。石門鄉誌。石門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鄭用錫(2006)。淡水廳志稿・噶瑪蘭志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翁瑞湖(1948)。翁氏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謝清勤(1961)。謝氏臺灣廷松公系分長生公直系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簡知(1962)。簡家歷代祖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譚騰輝(1973)。譚氏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江溪詮(1974)。板橋後埔江家蒼蕃公子孫系統圖(祭祀公業江任莊沿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江朝開(1975)。永定江氏直系歷代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陳義雄(1982)。陳氏歷代祖宗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潘以乞(1982)。潘姓始祖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練詩論(1983)。練氏族譜。練詩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呂長俊(1985)。呂家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江輝泉(1988)。江氏族譜。江輝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江光元(1997)。江姓族譜。江光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1999)。穎川龍南賴氏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謝炎輝、江素慎(2002)。謝家歷代祖先族譜。謝炎輝:江素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王正輝(2002)。王氏族譜:汀州府武平縣盤龍崗何樹凹。王正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花武男(2007)。花姓祖譜簡介。花武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2008)。華姓宗譜。華姓宗親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羅啟明。羅氏家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花燦煌。花氏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潘迺本。潘姓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朱端月。朱姓家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鍾木春。鍾姓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4)。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王世慶、許祖瑛(1977)。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彙編。環球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王世慶(1981)。臺灣公私藏古文書彙編。美國亞洲學會臺灣研究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陳其南(1987)。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陳運棟(1988)。客家人。東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陳秋坤(1996)。臺灣古書契(1717-1906)。立虹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張惟(1997)。尋根攬勝閩西緣。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1997)。臺北鄉土史料。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臺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1997)。臺北縣的客家人:落地生根好所在。客家臺灣文史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陳秋坤、洪麗完(1999)。契約文書與社會生活(1600-1900)。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陳柔森、陳若雲、葉婉奇(1999)。走過土地認識人民:臺灣慣習紀事資料彙編。原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北部地區古文書專輯。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菅沼雲龍、唐曉峰(2001)。中國歷史文化研究。新華彩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編輯委員會(2002)。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淡江大學中文系(2002)。2000年淡水地區人物誌。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戴如峰、江彬如(2002)。三芝鄉埔頭老街商業開拓史初探。三芝資源資料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高賢治(2003)。大臺北古契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潘朝陽、邱榮裕(2004)。臺灣客家風情:移墾、產業、文化。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謝德錫(2005)。大道公:百年祭典巡禮:八庄大道公的世紀拜拜。淡水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2005)。臺灣總督府檔案抄錄契約文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廖倫光、賴駿傑(2007)。北客居:發現臺北客家庄建築陶雕模型專刊。臺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王世燁、王世銓(2008)。認識臺北王氏大宗祠。王氏太原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陳哲三(2008)。古文書與臺灣史研究:陳哲三教授榮退論文集。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溫振華(2009)。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藏臺中地區古文書選輯。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臺灣總督府調查課(1915)。社寺廟宇ニ關スル調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李氏族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邱秀堂(1986)。臺灣北部碑文集成。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高賢治(2002)。大臺北古契字集。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沈有容(1959)。閩海贈言。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范咸(1961)。重修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沈雲(1958)。臺灣鄭氏始末。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楊英(1958)。從征實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臺灣私法物權編。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潘英海、陳水木(2002)。道卡斯蓬山社群古文書輯。苗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謝繼昌(1999)。凱達格蘭古文書。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程紹剛(2000)。荷蘭人在福爾摩莎,1624-1662。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詹素娟、張素玢(20010000)。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北臺灣平埔族群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余文儀、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續修臺灣府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邱彥貴、吳中杰(2001)。臺灣客家地圖。臺北:貓頭鷹出版社:果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陳宗仁(20050000)。雞籠山與淡水洋:東亞海域與臺灣早期史研究:1400-1700。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安倍明義(1987)。台灣地名研究。武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施添福(1987)。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陳紹馨(19790000)。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黃叔璥(1996)。臺海使槎錄。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蔣毓英(1993)。臺灣府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夏獻綸(1984)。臺灣輿圖並說。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高傳棋(2005)。圖說枋橋城:尋找板橋的土地記憶。臺北縣政府文化局林本源園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吳中杰(2004)。臺灣福佬客與客家人之分佈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Riess, Ludwig、周學普(1956)。臺灣島史。臺灣經濟史三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岸本美緒、王亞新、范愉、陳少峰(1998)。明清契約文書。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翁佳音(1999)。近代初期北部臺灣的商業交易與原住民。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寺田浩明、王亞新(1998)。明清時期法秩序中「約」的性質。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富三(20090000)。河流與聚落:淡水河水運與關渡之興衰。海、河與臺灣聚落變遷 : 比較觀點。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翁佳音(1997)。萬里鄉的地名特色與發展史。萬里鄉志。萬里鄉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