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邁向聖典之路——東晉唐初道教道德經學
作者:鄭燦山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g, Tsan Sha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豐楙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道教老子道德經重玄太玄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5)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2
博士論文摘要
本文選擇一部特殊的經典--《道德經》為切入點,試圖一探蘊於道教內部的豐富奧義。扣緊這部經典,藉以考察,同樣一部經典,對於世俗的魏晉玄學與宗教的道教,究竟呈顯出怎樣不同的意義?在魏晉玄學與道教中之《道德經》,展現出如何的面貌?透過《道德經》為切入點,觀察道教對於這部經典之諸端「詮釋現象」,以凸顯出道教在當時諸多思潮澎湃下並未缺席,從而看出道教在魏晉時期及中國思想史之地位與意義。
本論題「東晉唐初道教道德經學」是建基於以「道教」為主體所展開的研究課題。落實「道教」主體性之觀照,吾人即可發覺異於一般之思想式研究角度之不同向度。於是我們發掘出道教徒對於《道德經》此部「聖典」(sacred book)之諸多詮解面貌。基本上主要不外兩個面向:1.《道德經》注疏學,2.以《道德經》為核心所整合而成之道教經教體系--太玄部經典。前者亦如當時之學界,文人談士對於《道德經》注解詮釋,其時之高道們不能免俗,所以也有許多注疏之作。後者則道教界所特有的。對於「太玄部」經群之編列,自有其諸多內外因緣,不過何以選編該部內之那一批經典,大抵是受到道教內部流傳之宗教神話的影響。這點在本文開頭之「序章」已略作說明。
經由本文之討論,發現道教《道德經》學與魏晉玄學之差異,可以透過三個向度來剖析,亦即:人、經典、歷史,試以下圖示之。

經典 歷史
藉由「人」、「經典」、「歷史」三層面之互動交融關係,可以比較出道教《道德經》學與魏晉玄學的不同如下:
1.老子(人):a玄學→哲人
b道教→聖者
2.《道德經》(經典):a玄學→子書
b道教→聖典
3.歷史:a玄學→正史(如《史記》)
b道教→神聖歷史(如老子宗教神話)
透過這一組觀念作比較,則玄學之世俗理性與道教之宗教信仰涇渭分明。面對變動不居的時代,道教有其自身之信仰傳統,對於「聖者」與「聖典」之崇拜,歷久不衰,隨著「歷史」之流轉,每一個時代有其新面貌粧點這個「神聖性」崇拜。雖然「老子」與《道德經》之「神聖」信仰由來已久,不過早期可能只限於某些特殊道派之傳統。南北朝時期,成型的「道教」初步建立,於是《道德經》正式確立了在「道教界」中之「聖典」的地位。所以從東晉以迄南北朝,道教之演變發展,對於《道德經》而言,正是一條「邁向聖典之路」,而這一條路,則是藉著「注解《道德經》」與「建立制度化的『太玄部』」之「雙軌」鋪成的。
參考書目(其他子、史典籍不備列)
一.《正統道藏》資料
甲.各種《道德經》注本
(一)道德真經集解 21冊 趙學士
(二)道德真經集解 21冊 宋 董思靖
(三)道德玄經原旨 21冊 元 杜道堅
(四)道德真經注疏 22冊 唐 張君相
(五)道德真經藏室纂微 23冊 宋 陳景元
(六)道德真經取善集 23冊 宋 李霖
(七)道德真經集義 23冊 元 劉惟永
(八)道德真經廣聖義 24冊 唐 杜光庭
(九)老子翼 60冊 明 焦竑
乙.非《道德經》注本
(一)西昇經集註 24冊 宋 陳景元
(二)靈寶度人經四注 3冊 南齊 嚴東;唐 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 註;
宋 陳景元 集註
丙.六朝道經
(一)上清經
編號 經名.卷數 冊數
0006 上清大洞真經 六卷 1/1
0007 大洞玉經 二卷 2/1
0033 上清黃氣陽精三道順行經 一卷 2/1
0055 高上太霄琅書瓊文帝章經 一卷 2/1
0056 太上玉佩金璫太極金書上經 一卷 2/1
0081 洞真太微黃書天帝 君石景金陽素經 一卷 2/2
0083 白羽黑翮靈飛玉符 一卷 2/2
0084 上清瓊宮靈飛六甲左右上符 一卷 2/2
0128 太上求仙定錄尺素真訣玉文 一卷 4/2
0129 太霄琅書瓊文帝章訣 一卷 4/2
0133 太上洞房內經註 一卷 4/2
0140 上清握真訣 三卷 4/2
0156 上清洞真九宮紫房圖 一卷 4/3
0165 元始上真眾仙記 一卷 5/3
0166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 一卷 5/3
0167 元始高上玉檢大錄 一卷 5/3
0178 太微靈書紫文仙忌真記上經 一卷 5/3
0183 太真玉帝四極明科經 五卷 5/3
0252 金闕帝君三元真一經 一卷 7/4
0253 大洞金華玉經 一卷 7/4
0254 太微靈書紫文琅玕華丹神真上經 一卷 7/4
0255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經 一卷 7/4
0256 洞真太微黃書九天八籙真文 一卷 7/4
0257 太玄八景籙 一卷 7/4
0299 華陽陶隱居傳 三卷 9/5
0300 桓真人升仙記 一卷 9/5
0301 周氏冥通記 四卷 9/5
0302 紫陽真人內傳 一卷 9/5
0323 上清五常變通萬化鬱冥經 一卷 10/5
0330 太上黃庭內景玉經 一卷 10/5
0331 太上黃庭外景玉經 一卷 10/5
0353 上清三元玉檢三元布經 一卷 10/6
0391 上清豁落七元符 一卷 10/6
0404 上清紫精君皇初紫靈道君洞房上經 二經同卷 11/6
0405 上清紫微帝君南極元君玉經寶訣 二經同卷 11/6
0407 上清胎精記解結行事訣 二經同卷 11/6
0420 登真隱訣 三卷 11/6
0421 上清三真旨要玉訣 一卷 11/6
0422 上清洞真解過訣 一卷 11/6
0423 上清明堂元真經訣 一卷 11/6
0425 上清太上八素真經 一卷 11/6
0427 太上飛行九晨玉經 一卷 11/6
0432 七域修真證品圖 一卷 11/6
0434 太上玉晨鬱儀結璘奔日月圖 一卷 11/6
0441 上清後聖道君列記 一卷 11/6
0442 上清高上玉真眾道綜監寶諱 一卷 11/6
0564 上清大洞九宮朝修秘訣上道 一卷 17/10
0584 太上赤文洞神三籙 一卷 18/10
0592 道跡靈仙記 一卷 18/11
0634 皇天上清金闕帝君靈書紫文上經 一卷 19/11
0760 上清金闕帝君五斗三一圖訣 一卷 29/17
0832 養性延命錄 二卷 31/18
0867 黃庭遁甲緣身經 二經同卷 31/18
0868 紫庭內秘訣修行法 一卷 31/18
0873 上清金書玉字上經 一卷 31/18
0876 太清金液神氣經 三卷 31/18
0974 諸真歌頌 一卷 33/19
0983 上清神寶洞房真諱上經 一卷 34/19
1007 真誥 二十卷 35/20
1041 華陽陶隱居集 二卷 39/23
1123 上清道類事項 42/24
1189 上清太霄隱書元真洞飛二景經 二經同卷 48/28
1193 太上三天正法經 一卷 48/28
1257 上清修身要事經 一卷 55/32
1282 上清黃書過度儀 一卷 55/32
1301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 一卷 56/33
1302 洞真太上素靈洞元大有妙經 一卷 56/33
1303 洞真上清青要紫書金根眾經 二卷 56/33
1304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綱飛地紀金簡玉字上經 一卷 56/33
1305 洞真上清開天三圖七星移度經 二卷 56/33
1306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經 一卷 56/33
1307 洞真西王母寶神起居經 一卷 56/33
1308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精耀三景妙訣 一卷 56/33
1309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修習功業妙訣 一卷 56/33
1310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三五行化妙訣 一卷 56/33
1311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服食日月皇華訣 一卷 56/33
1312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登壇符札妙訣 一卷 56/33
1313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占候入定妙訣 一卷 56/33
1314 洞真上清龍飛九道尺素隱訣 一卷 56/33
1315 洞真太上三九素語玉精真訣 一卷 56/33
1316 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經 二卷 56/33
1317 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內真經 一卷 56/33
1318 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隱書洞真玄經 一卷 56/33
1319 洞真上清神州七轉七變舞天經 一卷 56/33
1320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元變經 一卷 56/33
1321 洞真太上神符玉經 一卷 56/33
1322 洞真太上神虎隱文 一卷 56/33
1323 洞真太上紫文丹章 一卷 56/33
1324 洞真太上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經 一卷 56/33
1325 洞真太微金虎真符 一卷 56/33
1326 洞真太上太素玉籙 一卷 56/33
1327 洞真八景玉籙晨圖隱符 二籙同卷 56/33
1328 洞真太上倉元上錄 一卷 56/33
1332 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 五卷 56/33
1333 洞真太上說智慧消魔真經 五卷 56/33
1334 洞真金房度命錄字迴年三華寶曜內真上經 一卷 56/33
1335 洞真太上上清內經 一卷 56/33
1336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經 一卷 56/33
1337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經 二經同卷 56/33
1339 洞真太上飛行羽經九真昇玄上記 一卷 56/33
1340 洞真太上太霄琅書 十卷 56/33
1341 上清道寶經 五卷 56/33
1342 上清太上開天龍蹻經 五卷 56/33
1343 上清太上玉清隱書滅魔神慧高玄真經 一卷 56/33
1344 上清高上滅魔玉帝神慧玉清隱書 一卷 56/33
1345 上清高上滅魔洞景金元玉清隱書經 一卷 56/33
1346 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隱書經 一卷 56/33
1347 上清丹景道精隱地八術經 二卷 56/33
1348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內名經 一卷 56/33
1349 上清七聖玄紀經 一卷 56/33
1350 上清太上迴元隱道除罪籍經 一卷 56/33
1351 上清太極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經 一卷 56/33
1352 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 一卷 56/33
1353 上清元始譜錄太真玉訣 一卷 56/33
1354 上清天關三圖經 一卷 57/33
1355 上清河圖內玄經 一卷 57/33
1356 上清迴神飛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經 一卷 57/33
1357 上清化形隱景登昇保仙上經 二經同卷 57/33
1358 上清迴耀飛光日月精華上經 一卷 57/33
1359 上清素靈上篇 二經同卷 57/33
1360 上清高上玉晨鳳臺曲素上經 一卷 57/34
1361 上清外國放品青童內文 二卷 57/34
1362 上清諸真人授經時頌金真章 一卷 57/34
1363 上清無上金元玉清金真飛元步玄玉章 一卷 57/34
1364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經 二卷 57/34
1365 上清太上九真中經絳生神丹訣 一卷 57/34
1366 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飛經 一卷 57/34
1367 上清玉帝七聖玄紀迴天九霄經 一卷 57/34
1368 上清太上黃素四十四方經 一卷 57/34
1369 上清明堂玄丹真經 一卷 57/34
1370 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記經 一卷 57/34
1371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鳳文章寶經 一卷 57/34
1372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隱書解胞十二結節圖訣 一卷 57/34
1373 上清洞真天寶大洞三景寶籙 二卷 57/34
1374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隱書訣籙 一卷 57/34
1376 上清金真玉皇上元九天真靈三百六十五部元錄 一卷 57/34
1377 上清高聖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籙 一卷 57/34
1379 上清瓊宮靈飛六甲籙 一卷 57/34
1380 上清曲素訣辭籙 一卷 57/34
1381 上清元始變化寶真上經九靈太妙龜山玄籙 三卷 57/34
1382 上清高上龜山玄錄 一卷 57/34
1383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經妙籙 一卷 57/34
1384 上清河圖寶籙 一卷 57/34
1391 上清仙府瓊林經 一卷 57/34
1392 上清太極真人神仙經 一卷 57/34
1397 太上九真明科 一卷 57/34
1403 北帝說豁落七元經 一卷 57/34
1404 七元真訣語驅疫秘經 一卷 57/34
1405 七元璇璣召魔品經 一卷 57/34
1406 元始說度酆都經 一卷 57/34
1407 七元召魔伏六天神咒經 一卷 57/34
1408 七元真人說神真靈符經 一卷 57/34
1409 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經 一卷 57/34
1416 侍帝陳東華上佐司命楊君傳記 57/34
(二)靈寶經
編號 經名.卷數 冊數
0001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卷一 1/1
0019 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 三經同卷 2/1
0022 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 三卷 2/1
0023 太上諸天靈書度命妙經 一卷 2/1
0036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 三卷 2/1
0040 太上導引三光寶真妙經 一卷 2/1
0080 雲篆度人妙經 一卷 2/2
0097 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 四卷 3/2
0098 諸天靈書度命妙經義疏 一卷 3/2
0164 靈寶自然九天生神三寶大有金書 一卷 5/3
0176 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誡 一卷 5/3
0317 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一卷 9/5
0318 洞玄靈寶本相運度劫期經 一卷 9/5
0319 洞玄靈寶丹水飛術運度小劫妙經 一卷 9/5
0320 洞玄靈寶諸天世界造化經 一卷 9/5
0321 太上靈寶天地運度自然妙經一卷 9/5
0322 太上洞玄靈寶三元無量壽經 一卷 9/5
0324 太上洞玄靈寶智慧定志通微經 一卷 9/5
0328 太上洞玄靈寶開演秘密藏經 一卷 9/5
0329 太上洞玄靈寶真文要解上經 一卷 9/5
0335 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 十卷 10/6
0343 太上洞玄靈寶智慧本願大戒上品經 一卷 10/6
0345 太上洞玄靈寶真一勸誡法輪妙經 二經同卷 10/6
0346 太上玄一真人說妙通轉神入定經 三經同卷 10/6
0347 太上玄一真人說勸誡法輪妙經 三經同卷 10/6
0348 太上洞玄靈寶法燭經 三經同卷 10/6
0349 太上靈寶智慧觀身經 三經同卷 10/6
0351 太上洞玄靈寶赤書玉訣妙經 二卷 10/6
0360 太上洞玄靈寶八威召龍妙經 二卷 10/6
0367 太上洞玄寶元上經 一卷 10/6
0368 太上洞玄靈寶滅度五鍊生尸妙經 一卷 10/6
0369 太上泂玄靈寶三元玉京玄都大獻經 一卷 10/6
0387 太上靈寶五符序 三卷 10/6
0388 太上洞玄靈寶素靈真符 三卷 10/6
0389 太上洞玄靈寶五嶽神符 一卷 10/6
0409 太上洞玄靈寶眾簡文 二經同卷 11/6
0416 太上大道三元品誡謝罪上法 一卷 11/6
0440 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並序) 一卷 11/6
0453 太上洞玄靈寶上品戒經 二經同卷 11/6
0454 太上玄一真人說三途五苦勸戒經 二經同卷 11/6
0455 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 一卷 11/6
0456 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經 二卷 11/6
0458 洞玄靈寶天尊說十戒經 二經同卷 11/6
0459 太上洞玄靈寶宣戒首悔眾罪保護經 三卷(缺上卷) 11/6
0520 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 一卷 16/9
0524 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 一卷 16/9
0526 洞玄靈寶玉籙簡文三元威儀自然真經 三經同卷 16/9
0527 洞玄靈寶鐘磬威儀經 16/9
0528 太極真人敷靈寶齋戒威儀諸經要訣 一卷 16/9
0609 洞玄靈寶昇玄步虛章序疏 一卷 18/11
0666 太上無極大道自然真一五稱符上經 二卷 19/11
0979 太上洞玄靈寶三一五氣真經 三經合卷 33/19
1105 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宿緣經 二經同卷 41/24
1106 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因緣經 二經同卷 41/24
1107 洞玄靈寶太上真人問疾經 一卷 41/24
1108 太極左仙公說神符經 二經同卷 41/24
1109 太上洞玄靈寶飛行三界通微內思妙經 二經同卷 41/24
1110 洞玄靈寶玄一真人說生死輪轉因緣經 一卷 41/24
1111 太上洞玄靈寶中和經 一卷 41/24
1112 太上洞玄靈寶三十二天尊應號經 二卷 41/24
1113 太上靈寶昇玄內教經中和品述議疏 一卷 41/24
1116 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 六卷 41/24
1117 洞玄靈寶道學科儀 二卷 41/24
1127 洞玄靈寶左玄論 四卷 41/24
1253 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訣 一卷 54/32
1266 洞玄靈寶五感文 一卷 54/32
1280 靈寶鍊度五仙安靈鎮神黃繒章法 三篇同卷 54/32
1283 太上洞玄靈寶二部傳授儀 一卷 54/32
1285 洞玄靈寶五老攝召北酆鬼魔赤書玉訣 一卷 54/ 32
1395 洞玄靈寶二十四生圖經 一卷 57/34
1398 洞玄靈寶千真科 一卷 57/34
1399 洞玄靈寶長夜之府九幽玉匱明科 一卷 57/34
1426 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經 一卷 57/34
(三)天師道經
編號以《道藏提要》、冊數以新文豐版《道藏》為準
編 號 經名 冊數
184 赤松子中誡經 5
187 玄都律文 5
459 太上洞玄靈寶宣戒首悔眾罪保護經 11
610 赤松子章曆 18
612 太上宣慈助化章 18
778 太上老君戒經 30
779 老君音誦誡經 30
780 太上老君經律 30
781 太上經戒 30
783 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 30
784 女青鬼律 30
785 正一威儀經 30
786 玄門十事威儀 30
788 正一解厄醮儀 30
789 正一出官章儀 30
792 正一指教齋儀 30
793 正一指教齋清旦行道儀 30
794 正一敕壇儀 30
795 正一醮宅儀 30
796 正一醮墓儀 30
800 太上金書玉牒寶章儀 30
1113 太上靈寶昇玄內教經中和品述議疏 41
1127 洞玄靈寶左玄論 42
1158 太上老君中經 46
1187 無上三天法師說廕育眾生妙經 48
1191 道要靈祇神鬼品經 48
1194 太上正一法文經 48
1195 三天內解經 48
1198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 48
1199 太上正一盟威法籙 48
1200 正一法文十籙召儀 48
1207 正一法文經章官品 48
1216 正一論 54
1226 傳授經戒儀註訣 54
1227 正一修真略儀 54
1230 正一法文法籙部儀 54
1231 正一法文太上外籙儀 54
1258 正一法文修真旨要 55
1261 正一天師告趙昇口訣 55
1266 洞玄靈寶五感文 55
1275 正一法文經護國醮海品 55
1278 太上洞神洞淵神咒治病口章 55
1118 陸先生道門科略 41
1385 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籙 57
二.中文資料
(清)王仁俊,《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編三種》(上海:上海古籍,1989)
(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文海出版社
(清)達春布(修),歐陽燾(纂)《九江府志》
(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台北,中文出版社,1972)
《佛教哲學大辭典》(台北:正因文化公司,1998、1月初版)
孔 繁,《魏晉玄談》(瀋陽:遼寧教育,1992)
王三慶,《敦煌類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3)
王天麟,《天師道經系仙道教團戒律類經典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宗
教學研究所1991碩士論文)
王文顏,《佛典漢譯之研究》(台北:天華出版公司,1984)new window
王 卡,〈《老子道德經序訣》考〉,《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3期
王有三,《老子考》,(台北:東昇,1981)
王利器,〈道藏本《道德真經指歸》提要〉,《中國哲學》4期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1980初版)new window
王 明,〈農民起義所稱的李弘和彌勒〉,《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北
京:中國社會科學,1990)
王健文,《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台北:
東大,1995)
---,《戰國諸子的古聖王傳說及其思想史意義》(國立台灣大學文史
叢刊之七十六,1987)
王清祥,《老子河上公注之研究》(台北:新文豐,1994)
王葆玹,《正始玄學》(濟南:齊魯書社,1987)
---,《玄學通論》(台北:五南,1996)
王維誠,〈老子化胡說考證〉(《北京大學國學季刊》四卷二期,1934)
王德有,《老子指歸》(北京:中華,1997)
古 鼎,〈老子道德經傳授源流考〉,《新天地》6卷7期
任繼愈,《中國佛教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3)
---,《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1990)
---,《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5)
成玄英,《輯道德經開題序訣義疏》,收入嚴靈峰《無求備齋老子集成
初編》
朱越利,《道藏分類解題》(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1989)
---,《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1993)
---,《佛性與般若》上冊(台北:學生,1989)
冷德熙,《超越神話-緯書政治神話研究》(北京:東方,1996)
李弘祺,〈試論思想史的歷史研究〉,收入韋政通,《中國思想史方法new window
論文選集》(台北:水牛,1993)
李 剛,〈道教老學重玄學派〉(《宗教學研究》1996年1期)
--,〈漢代道教哲學簡論〉,《求索》1989,6期
--,《漢代道教哲學》(四川成都:巴蜀書社,1995)
李 翹,〈道德指歸輯本序〉,《文瀾學報》3卷1期
李豐楙,〈六朝道教的度脫觀-真君、種民與度世〉,《東方宗教研究》新
5期(1996年10月)
---,〈老子《想爾注》的形成及其道教思想〉(台北,《東方宗教
研究》新一期,1990、10)
---,〈救劫與度劫:道教與明末民間宗教的末世性格〉(此為李氏1997
年4月11日於政治大學「宗教研究中心」宣讀之論文)
---,〈傳承與應對:六朝道經中「末世」說的提出與衍便〉,《中
國文哲研究集刊》第9期(1996年9月)
---,〈道教劫論與當代度劫之說-一個跨越廿世紀與廿一世紀的宗教觀察〉,
《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
研究所,1997)
---,〈誦經-化劫度劫的大梵隱韻〉,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
第十六輯(北京:三聯書店,1999)
---,〈慧皎《高僧傳》及其神異性格〉(台北:《中華學苑》26期,
1982、12月)
---,《抱朴子》(台北:時報文化,1981)
---,《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關係》(臺北:政治大學中文研究
所博士論文,1978年)。
李麗涼,《《無上秘要》之編纂及道經分類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杜正勝,〈生死之間是連續還是斷裂─中國人的生死觀〉,《當代》58期
---,〈從眉壽到長生─中國古代生命觀的轉變〉中研院史語所講論會稿
(1989.11.6)
谷 方,〈河上公《老子章句》考證─兼論其與《抱朴子》的關係〉,《中
國哲學》7期
姜伯勤,《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姜佩君,《老子化胡經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3)
姜亮夫,〈巴黎所藏敦煌寫本《道德經》殘卷敘錄〉上、下,《雲南社
會科學》1981年第2、3期
柳存仁,《和風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1991.10)
---,《和風堂新文集》( 台北:新文豐,1997)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第一卷(成都:四川人民,1992)
---,《中國道教史》第二卷(四川成都:四川人民,1992)
---,《中國道教思想史綱》第一卷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台北:木鐸,
1986年6月初版)
唐文播,〈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本二四一七卷考證〉,《東方雜誌》第42
卷第2號
---,〈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本綜考〉,《中國文化研究彙刊》第四
卷下冊,1944年9月
---,〈巴黎所藏敦煌老子寫卷斠記〉,《中國文化研究彙刊》第五
卷,1945年9月
---,〈老子篇章字數考〉,《說文月刊》第四卷合刊本
---,〈敦煌老子卷子之時代背景〉,《東方雜誌》第39卷第12號
---,〈敦煌老子寫卷「係師定河上真人章句」考〉,《中國文化研
究彙刊》第六卷,1947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二》(台北:學生,1993)
唐長孺,〈史籍與道經中所見的李弘〉,《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
京:中華,1983)
---,《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1983)
唐翼明,《魏晉清談》(台北:東大,1992)new window
孫廣德,《晉南北朝隋唐俗佛道爭論中之政治課題》(台北:台灣中華,
1972)
徐復觀,〈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與態度問題〉,收入韋政通,《中國
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台北:水牛,1993)
---,增訂《兩漢思想史》(台北:學生,1976)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1997、12月初版二刷)《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1988、12月2版)
張煒玲,《中唐以前道教樓關派史研究》(台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5)
莊耀郎,《王弼玄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1991)
許抗生,《魏晉思想史》(台北:桂冠,1995)new window
郭朋,《中國佛教思想史》(福州:福建人民,1994)
陳文華,〈老子景龍碑本的重新考察〉,《東海學報》六卷一期,1964new window
陳世驤,〈想爾老子道經敦煌殘卷論證〉,《清華學報》新一卷第二期,new window
1957
陳沛然,《佛家哲理通析》(台北:東大,1993)new window
陳 垣,《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1988)
--,《釋氏疑年錄》,收入《陳援菴先生全集》第十冊(台北:新文豐,
1993)
陳國符,《道藏源流考》(北京:中華,1992)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六冊(台北:明文,1990)
陳麗桂,《秦漢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文津,1997)
---,《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聯經, 1991)
勞思光,〈論中國哲學史之方法〉,收入韋政通,《中國思想史方法論
文選集》(台北:水牛,1993)
---,《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84)
湯一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4月再版)new window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台北:東大,)
湯用彤,《湯用彤學術論文集.康復札記》(北京:中華,1983)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中華,1988)
賀紹恩,〈從《想爾注》看漢儒對早期道教的影響 〉,《江西社會科學》
1987,4期
黃俊傑,〈思想史方法論的兩個側面〉,收入黃俊傑,《史學方法論叢》new window
(台北:學生,1977)
黃 釗,《道家思想史綱》(湖南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黃錦鋐,《秦漢思想研究》(台北:學海,1979)
楊希枚,《先秦文化史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楊家駱,《老子新考述略》,《新編諸子集成》三(台北:世界書局,1972)
楊儒賓,〈從「生氣通天」到「與天地同流」─晚周秦漢兩種轉化身體的思
想〉,《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4期(1994年3月)
---,《中國古代天人鬼神交通之四種類型及其意義》,台大中研所1987
博士論文
---,《先秦道家「道」的觀念的發展》,台大文史叢刊77
楊樹達,〈漢代老學者考〉,《周易古義.老子古義》(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1)
熊鐵基,《中國老學史》(福州:福建人民,1995)
臺灣中華書局編輯部,《中國歷代經籍典》共八冊(台北:臺灣中華書
局,1985年12月臺二版)
蒙文通,〈校理《老子成玄英疏》敘錄〉,收入《蒙文通文集第一卷--
古學甄微》(成都:巴蜀書社,1987)
---,〈道教史瑣談〉,收入《蒙文通文集第一卷--古學甄微》(成
都:巴蜀書社,1987)
---,〈嚴君平《道德指歸論》佚文序〉,《圖書集刊》1948.6期
---,《老子義疏》(即《輯成玄英老子義疏》)(台北:廣文,1974)
蒲慕州,〈神仙與高僧-魏晉南北朝宗教心態試探〉(台北:《漢學研究》new window
第8卷第2期)
劉汝霖,《東晉南北朝學術編年》(台北:長安,1979)
---,《漢晉學術編年》(台北:長安出版社,1979)
劉國鈞,〈老子神化考略〉,《金陵學報》第四卷第二期
劉貴傑,《支道林思想之研究》(台北:台灣商務,1987)
樓宇烈,《王弼集校釋》(台北:華正,1992)
蔡彥仁,〈比較宗教經典與儒學研究:問題與方法學芻議〉(《漢學研new window
究》第15卷第2期,1997、12月)
---,〈古代希伯來的智慧與智慧傳統--一個宗教思想史的觀點〉(台
北:《新史學》,第七卷第一期,1996年3月)
---,〈晚近歐美宗教研究方法學評介〉(台北:《東方宗教研究》
新1期,1990)
---,〈評介西方天啟思想之形成〉,《新史學》第九卷第三期(1998
年8月)
蔡美麗,《胡塞爾》(台北:東大,1990)
鄭成海,《老子河上公注斠理》(台北:中華書局,1971)
鄭志明,〈敦煌寫本老子想爾注義理初探〉,《中國學術年刊》8期new window
鄭良樹,《老子論集》(台北:世界書局,1983)
鄭燦山,〈太上洞玄寶元上經-一個道教老學詮釋的例子〉,收入《「宗教
與心靈改革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道德院,1998)。
---,〈老子河上公注長生思想析論〉,《孔孟學報》77期,1999、9
---,〈敦煌寫本《老子想爾注》之思想特色與架構〉(台中東海大
學:中國文化月刊192,1995)
---,〈漢唐《道德經》註疏輯佚〉,《國家圖書館館刊》1999年第2
期(1999年12月)
盧國龍,《中國重玄學》(北京:人民中國,1993)
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台北:台灣商務,1968)
錢 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台北:東大,1977)
簡 明,〈「道家重玄學」當議〉,《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4期
羅根澤編著,《古史辨》(六)(香港:太平書局,1963年2月版)
嚴靈峰,〈王弼以前老學傳授考〉,《老莊研究》(台北:台灣中華書
局,1966)
---,《老莊研究》(台北:台灣中華,1966)
---,《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卷一、二(台北:正中,1975)
---,《輯李榮老子注》(《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
---,《輯道德經開題序訣義疏》(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本)
---,《輯嚴遵老子注》(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本)。
---,《輯葛玄老子節解》(台北:成文出版社《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
編》本)
蘇紹興,〈東晉南北朝之文學世族對當代文學學術之貢獻〉,《兩晉南
朝的士族》(台北:聯經,1987)
---,〈從《世說新語》的統計分析看兩晉士族〉,《兩晉南朝的士
族》(台北:聯經,1987)
饒宗頤,〈吳建衡二年索紞寫本道德精殘卷考證─兼論河上公本源流〉(香
港:香港大學《東方文化》二卷一期,1955)
---,《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上海古籍,1991)
龔鵬程,《道教新論》(台北:學生,1991)new window
三.日本資料
大淵忍爾,《初期道教--道教史研究 其一-- 》(東京:創文社,
1991)
----,《敦煌道經目錄編》(東京:福武書店,1978)
----,《敦煌道經圖錄編》(東京:福武書店,1979)
----,《道教史研究》(岡山:岡山大學共濟會書籍部,1964)
小林正美,《六朝道教史研究》(東京:創文社,1990)
山田利明,〈《文始先生上真人關令內傳》成立〉,收入《歷
史民眾文化-酒井忠夫先生古稀祝賀記念論集》(東京:
國書刊行會,1982)
中隆藏,〈重玄派小考〉(《日本中國學會報》第四十四集)
----,〈從現存唐代《道德經》諸注看唐代老學思想的演變〉(《宗
教學研究》1992年1、2期合刊)
加藤千惠〈《老子中經》與內丹思想的起源〉(《宗教學研究》1997年第
4期)
石田秀實(著),楊宇(譯),《氣.流動的身體》(台北:武陵出版
社,1996.2一版二刷)
吉岡義豐,〈敦煌本十戒經〉,收入氏著《吉岡義豐著作集》第
二卷(東京:五月書房,1989)
----,《道教佛教》第一(東京:國書刊行會,1983)
----,《道教佛教》第三(東京:國書刊行會,1983)
宇野精一(主編),邱棨鐊(譯),《中國思想之研究》(二)道家與
道教思想(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77)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 編,《重修緯書集成》卷三(詩 禮 樂)(東京:
明德出版社,1971,昭46)
金岡照光 等編,《敦煌中國道教》(東京:大東出版社,昭58,1983)
前田繁樹,〈老子西昇經考〉(《日本中國學會報》第四十二集)
----,〈稿本《老子西昇經》〉(《山村女子短期大學紀要》創刊
號,平成元年(1989)十二月)
砂山稔,《隋唐道教思想史研究》(東京:平河出版社,1990)
島邦男,《老子校正》(東京:汲古書院,1973)
麥谷邦夫,〈南北朝隋唐初道教教義學管窺〉,《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
史》(台北板橋:駱駝,1987)
楠山春樹,〈清信弟子考〉,收入《道家思想道教》(東京:平河出
版社,1992)
----,〈聖王仙王〉,收入《道家思想道教》(東京:平河出版
社,1992)
----,〈道教十戒〉,收入《道家思想道教》(東京:平
河出版社,1992)
----,《老子傳說研究》(東京:創文社,1979)
福井康順(監修),朱越利(譯),《道教》第一卷(上海:上海古籍,
1990)
----,《道教基礎的研究》(東京:理想社,1952)
----,《福井康順著作集》第二卷(京都:法藏館,1987)
鎌田茂雄(著),關世謙(譯),《中國佛教通史》第二卷(高雄:佛
光出版社,1990、2再版)
----,〈道教教理形成佛教思想影響-《道教義樞》
中心-〉,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三十一

藤原高男,〈老子解重玄派考〉(《漢魏文化》第二號)
----,〈老子解於重玄派後裔〉,收入《池田末利博士古稀
記念「東洋學論集」》(廣島:池田末利博士古稀記念事業實
行委員,1980)
----,〈孫登老子注考〉(《漢文學會會報》第20號)
----,〈輯校贊道德經義疏〉(收入《高松工專研究紀要》2,1967)
----,〈顧歡老子注考〉,收入《內野博士還曆記念「東洋學論集」》
(東京:漢魏文化研究會,1964)
四.其他外國資料
Anna K. Seidel,"The image of the perfect ruler in early Taoist Messianism :
Lao-tzu and Li hung",History of religions(Chicago:Uni. of
Chicago press)v.9,1970,p216~247。
Arthur P. Wolf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Benjamin Schwartz(史華滋),〈關於中國思想史的若干初步考察〉,韋
政通編,《中國思想史方法論文選集》(台北:水牛,1993)
Edo Pivcevic 著,廖仁義(譯),《胡賽爾與現象學》(台北:桂冠,1991)Eric J. Sharpe(夏普)著,呂大吉(譯),《比較宗教學-一個歷史的考察》
(台北:桂冠,1991)
H. Welch&Anna Seidel ,Facets of Taoism(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1979)
Isabelle Robinet ,Taoist medit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3 )
John Higham(海姆),〈思想史及其相關學科〉,黃俊傑,《史學方法
論叢》(台北:學生,1977)
Kristofer M. Schipper ((荷蘭)施舟人),The Taoist body (Taipei:SMC
publishing inc. 1994)
----,〈《老子中經》初探〉,陳鼓
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六輯(北京:三聯書店,1999)
----,〈敦煌文書見道士法位階梯〉,《敦煌中
國道教》(東京:大東出版社,昭58,1983)
Livia Kohn ,Laughing at the Tao (Princeton,New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M. Weber(韋伯)(著),劉援(譯),《宗教社會學》(台北:桂冠,
1994)
Paul Tillich(田立克)(著),龔書森等(譯),《系統神學》共三卷(台
南:東南亞神學院協會,1993)
Victor W. Turner,〈模稜兩可:過關禮儀的閾限時期〉,史宗 主編,金
澤 等譯,《20世紀西方宗教人類學文選》下卷(上海:上海
三聯書店,1995)
W. C. Beane&W. G. Doty ,Myth﹐rites﹐symbols:a Mircea Eliade reader (New
York:Harper&Row 1976)
W. C. Smith ,What is scripture?(Minneapolis︰Fortress Press,199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