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漢三家《老子》注養生思想研究
作者:陳慧娟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林文欽 博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9
主題關鍵詞:養生《老子》《老子指歸》《河上公注》《想爾注》道論氣論精氣神虛靜天人合一與道合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7
從兩漢《老子》注養生思想之淵源,乃至兩漢《老子》注之養生思想,觀之,不難看出黃老一派養生思想的發展與特色,黃老一派的養生思想大抵有講求養精氣,重時變,貴因循,重中和,講儉嗇,求柔弱的共同特色,並將養生之術「宛轉合道」以用作治國或致仙。
就兩漢《老子》注養生思想之轉變而言,在道觀念上:1.道體由虛無的形上本體衍化為至上神。就道、一的概念範疇來說,從「道」、「一」分至「道」、「一」渾,又至「道」、「一」同。就道氣關係而言,從「道」、「氣」分,至「道」、「氣」渾,又至「道」、「氣」同。2.從道性觀之:道由絕對之虛無,而漸具實質。道由絕對之無為,而宰制萬物。道由因自然,至性自然,轉至道與自然同號異體。3.從道用觀之,由治國之術,轉向治身,終至致仙。從生命觀上:由「重神」,至「重神不忘形」,終至「形神皆重」。在生死觀上:由「生死一如」,至「貴生惡死」,終至「賤死貴仙」。在養生方法上,由「養神」,至「養氣」,終至積善「養精」。在養生境界上:理想人格由「聖人」至「真人」,終至「仙人」。就形神於時間的超越來看,由「留神住世」至「形神住世」。就形神於空間上的超越,由「神遊」至「形神俱游」。就生死的超越來說,由與道同在,置生死於度外,轉而精神之不死,肉身之成道,終至《想爾注》則在形神上已達至不死之境地。就空間的超越來說,由神遊太虛、太素、玄冥之道境中,至「志意於神域」,終至徜徉神仙世界。在學術方向的轉變上:一是由「道」到「術」,二是由「哲學」到「宗教」,三是由黃老道學至黃老道,又至道教。
就兩漢《老子》注之養生思想特色而言,蓋有五點:其一,氣化流通的生命共同體。其二,儉約節嗇以保生命能量。其三,去除情欲以涵養精神。其四,柔弱處下的辯證思維。其五,對天與道的契合與回歸。
養生的過程,就是一個修道的過程,養生的方法看似繁瑣,但當人養生至極而得道的同時,這些謙卑、虛靜、素樸、無為、處下、不爭 、柔弱等養生方法,就聖人而言,只是發乎自然的尋常生活。
一、專書

(一) 古籍類

1.成書於先秦至清代(依成書時代)

吳.韋昭 注:《國語》(台北:漢京文化1983.12.31)
漢.賈誼撰;盧文炤 校:《新書》(北京:中華書局1985 新一版)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11第二版)
漢.王逸注;宋.洪興祖補注:《楚辭》(台北:中華書局,1965)
漢.班固:《前漢書》(四部備要本)(台灣:中華書局1984.8台三版)
漢.班固 等撰:《白虎通,又名,白虎通義,又名,白虎通德論》(北京: 中華 1985新一版)
漢.高誘 注:《淮南子》(上海:上海古籍1991.4 初版三刷)
漢.揚雄 著;汪榮寶 疏:《法言義疏》(上)(台北:世界書局1956)
漢.高誘:《呂氏春秋訓解》(中華書局)
漢.《古微書》(四)(北京:中華1985新一版)
漢.鄭玄 注:《易緯是類謀》(北京:中華1985新一版)
漢.鄭康成 注;民國.王雲五 編:《易緯辨終備》(臺北:臺灣商務1975)
晉.王弼 注:《老子》(台灣:台灣中華書局 1970.9台三版)
晉.嵇康:《嵇中散集》(台北:台灣商務 1972.3台一版)
晉.葛洪:《抱朴子》(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委員會 1977.11)
晉.陳壽:《三國誌》(武英殿版)(台北:新陸1964.元)
晉.郭璞:《山海經》(三)(北京:中華1985新一版)
晉.張湛 注;民國.楊家駱 主編:《列子注》(台北:世界1955.11台一版)
晉.常璩:《華陽國志》(四庫備要本)(台灣:中華書局1966.3台一版)
魏晉.皇甫謐:《高士傳》(北京:中華1985新一版)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台北:新陸1964.元)
齊.魏收:《魏書》,收於《二十五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
梁.昭明太子 編:《文選附考異》(臺北市;啟明1960初版)
隋.蕭吉:《五行大義》(一)(北京:中華1985新一版)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台北:成文1976)
唐.孔穎達 注疏:《周易正義、尚書正義、孟子正義》(附校刊記)
(台北:廣文1972.8再版)
唐.孔穎達 疏;廖名春、陳明 整理:《尚書正義》(北京:北京大學2000第一版)
唐.王冰 注:《內經素問二十四卷》,清.紀昀:《四庫全書薈要》
唐.孔穎達 疏:《左傳正義》(台北:廣文1971)
唐.釋道宣:《廣弘明集》(台北:中華書局1981)
唐.呂洞賓:《呂祖全書》(第六冊)(台北:皇極出版社1982.10)
唐.顏師古 注:《漢書》(新校本廿五史)(台北:史學出版社 1974.5台北影印一版)
唐.李善 注《文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 1983.9.28)
宋.李昉 等:《太平御覽》(台北:新興書局1959)
宋.呂祖謙 重校:《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經》(台北:廣文1990.9四版)
宋.歐陽修、宋祈 撰:《新唐書》(台北:中華書局 1971)
宋.林億 等校:《黃帝內經素問》(臺北:臺灣商務1967臺二版)
宋.葉適:《習學記言》(台北:台灣商務1970)
宋.彭耜:《道德真經集注》,收錄於古籍整理研究所、中華諸子
寶藏編輯委員會:《諸子集成新編》(四)(成都:四川人民1998.2初版一刷)
宋.朱熹:《四書集註》(台北:學海1991.3再版)
宋.朱熹 著;宋.黎靖德 編:《朱子語類》(八)(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12)
宋.朱熹:《詩經集註》(台北:群玉堂1991.10初版)
宋.張君房 著;蔣力生 等校注:《雲笈七籤》(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8第一版第一刷)
元.劉大彬《茅山志》卷九《道山冊》,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 史部.地理類 》(上海市:古籍 1995)
明.凌汝亨 輯評;陳立夫 等編修:《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管子》 輯評》(中國子學名著編印基金會1978初版)
明.凌稚隆 批;陳立夫 等編修:《中國子學名著集成―《呂氏春秋》》(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初版)
明.孫礦 等評;陳立夫 等編《中國子學名著集成 ―春秋繁露、新序》(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初版)
明.憨山大師 註:《老子道德經憨山解、莊子內篇憨山註》(台北:新豐出版公司 1982.12 再版)
清.汪繼培 箋《潛夫論箋》(台北:大立1984.元 初版)
清.張隱庵:《黃帝內經素問集註》(上海:新華書店1959初版)
清.郭慶藩 編;王孝魚 整理:《莊子集釋》(上)(下)(台北:萬卷樓1993.3初版二刷)
清.唐鴻學 注:《道德真經指歸校注》(台北:藝文1970)
清.唐鴻學 補輯:《聖賢高士傳贊》(藝文印書館)
清.惠棟 批校:《論衡》(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初版)
清.張志聰 校注;方春陽 等校注:《黃帝內經集注》(杭州:浙江古籍2001.12初版一刷)
清.陳立 疏證:《白虎通義疏》(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委員會 1977.11)
清.段玉裁 注:《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1991.8 增訂八版)
清.陸費逵 總勘:《春秋左傳正義》(四部備要本)(台灣:中華1966.3台一版)
清.金山潛熙祚 校:《慎子》(北京:中華書局1985新一版)
清.姚振宗:《隋書.經籍志考證》(卷二十五)(上海:上海古籍1995)
清.景印文淵閣:《老子道德經》,《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 1986.3)
清.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1台一版)
清.嚴可均 校輯:《全後漢文》(北京:中華書局 1958)
清.沈德潛:《古詩源》(台北:時代書局1975.1台一版)
清.董誥 等纂修:《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1第一版第一刷)
清.王先謙 集解:《荀子集解》(台北:藝文 1977.2再版)
清.蘇輿 撰;鍾哲 點校:《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2.12第一版第一刷)

2.近人譯注典籍(依出版先後)

溫晉城 編注:《孟子會箋》(正中1947.10滬三版)
松菁 校勘:《荀子集解》(台北:新興1955.9初版)
嚴靈峰 輯校:《輯嚴遵老子注》二卷 (台北:藝文書局 1965 )
楊家駱:《論衡集解》(上)(台北:世界1966.3再版)
四部叢刊 初編;王雲五 主編:《尚書、周禮、周易、毛詩》(臺北:臺灣商務1967臺二版)
陳立 疏證:《白虎通義》(中)(台北:台灣商務1968.3 台一版)
楊家駱 主編:《孝經集注述疏》(台北:世界 1969.4再版)
李道平 纂疏:《周易集解纂疏》(一)(台北:文史哲1971.2景印初版)
施博爾 編:《正統道藏》(台北:藝文1977.3初版)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正統道藏》(第三十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1977.10初版)
道德經名注選輯—(漢)河上公章句:(台北:中國子學名注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12初版)
楊家駱 主編:《太平經合校》(台北:鼎文1979.9初版)
高亨:《老子正詁》(台北:新文豐1981)
郭沫若 等:《管子集校》(東京都:東豐1981.10影本)
楊伯峻:《列子集釋》(台北:成文1982)
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台北:明文書局1982.4初版)
趙幼文 校注:《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 1984.6 第一刷)
朱謙之:《老子校釋》(台北:華正書局 1985.1初版)
楊樹達:《論語疏證》(上海:上海古籍1986初版)
王明 校釋:《抱朴子內篇校釋》(增訂本)(北京:中華1988.7二版三刷)
葉德輝 輯:《玉房祕訣》,《叢書集成續編》(第四十三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台一版)
葉德輝 輯:《素女經》,《叢書集成續編》(第四十三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台一版)
饒宗頤:《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上海古籍1991.11初版一刷)
王利器 校注:《鹽鐵論校注》(一)(北京:新華1992.7第一版第一刷)
胡道靜 等編:《藏外道書》(第九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8第一版第一刷)
王卡 點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1993.3初版)
竹添光鴻 會箋:《左傳會箋》(台北:天工1993.5.10)
王德有 點校:《老子指歸》(北京:中華書局 1994.3 初版一刷)
陳鼓應 註譯:《黃帝四經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初版)
高明 校注:《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第一版)
林品石 譯注:《呂氏春秋今註今譯》(上)(台北:台灣商務1996初版)
顧寶田、張忠利:《新譯老子想爾注》(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1初版)
袁華忠、方家常 注:《論衡》(下)(台北:台灣古籍 1997.8初版一刷)
彭丙成 注釋:《新譯潛夫論》(台北:三民1998初版)
王明 編:《太平經合校》(上)(下)(北京:中華書局,1997.10 初版五刷)
龍晦、徐湘靈 譯注:《太平經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1)
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及評介》(台北:商務印書館 2000.3)
陳奇猷 校注:《韓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2000.10初版一刷)
顧久 譯注:《抱朴子內篇》(台北:台灣古籍2000.4初版 一刷)
余培林:《新譯老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02初版十六刷)
王冬珍 等校注:《新編管子》(台北:編譯館 2002初版)
陳麗桂 校注:《新編淮南子》(台北:編譯館2002.4初版)
高專誠:《御注老子》(山西:山西古籍2003.1初版一刷)
廖名春 校釋:《郭店楚簡校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6初版第一刷)
安居香山:《緯書》(東京:明德 昭和61年10.30四版)
福井康順 注:《神仙傳》(東京:明德 昭和六十二年8.30再版)

(二)道家類(依出版先後)

哲學研究編輯部 編 :《老子哲學討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第一版)
鄭成海:《老子河上公注覯理》(台北:台灣中華1970.3初版)
王淮 注釋:《老子探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4二版)
周紹賢:《莊子要義》(台北:文景出版社 1973.9修訂二版)
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台北:自由出版社1975.6三版)
鄭成海:《老子河上公注疏證》(台北:華正書局1978.7初版)
詹劍峰:《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9 第一版)
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北京:中華書局1984第一版)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1986.9四版)new window
周紹賢:《道家與神仙》(台北:台灣中華1987.3四版)
蔣錫昌:《老子校詁》(成都:成都1988初版一刷)
培真:《道德經探玄》(北京:北京體育學院1990初版)
陳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聯經1991初版)new window
黃釗 編:《道家思想史綱》(湖南:湖南師範1991.7初版一刷)
陳鼓應:《老莊新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new window
那薇:《漢代道家的政治思想和直覺體悟》(齊魯書社1992.1第一版第一刷)
陳鼓應 主編:《道家文化研究》(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8第一版第一刷)
張默生:《莊子新釋》(濟南:齊魯書社1993第一版)
莊萬壽 注譯:《新譯列子讀本》(台北:三民1993.3七版)
許抗生:《老子研究》(台北:水牛1993.3.15初版二刷)
徐光澤:《中國道家養生之道》(河北: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7第一版第一刷)
王清祥:《老子河上公注之研究》(台北:新文豐1994.9台一版)
熊鐵基:《中國老學史》(福建:福建人民1995.7初版一刷)
陳鼓應 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輯)(上海:上海古籍1995.11初版一刷)
呂錫琛:《道家與民族性格》(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 1996.6一刷)
張松如、邵漢明:《道家哲學智慧》(吉林:吉林人民 初版一刷1997.3)
高秀昌、龔力:《哲人的智慧―《老子》與中國文化》(河南:河南大學1997.8初版二刷)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1997.12初版二刷)
丁原明:《黃老學論綱》(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12第一版第一刷)
丁原植:《郭店竹簡《老子》試析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1998初版)
陳鼓應 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四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1998.7初版一刷)
陳鼓應 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三聯書店1999.3 )
莊萬壽:《道家史論》(台北:萬卷樓2000.4初版)
張起鈞:《老子哲學》(台北:正中2000.11臺初版第十三刷)
陳鼓應、馮達 主編:《道家與道教》(第二屆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
集)(道家卷)(廣東:廣東人民2001.9初版一刷)
陳廣忠:《中國道家新論》(合肥:黃山2001.11初版一刷)
鍾泰:《莊子發微》(上海:上海古籍2002第一版)
張松如:《老子說解》(濟南:齊魯書社2003.3初版第三刷)
熊鐵基、劉韶軍、劉筱紅、吳琦、劉固盛:《二十世紀中國老學》(福建:福建人民2003.7初版二刷)
鄭開:《道家形而上學研究》(北京:宗教文化2003.10初版一刷)
田誠陽:《中華道家修煉學概述》(上)(北京:宗教文化2003.12初版四刷)
趙中偉:《道者,萬物之宗―兩漢道家形上思維研究》(台北:洪葉文化2004.4初版第一刷)
李霞:《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觀研究》(北京:人民2004.5初版一刷)
孫以楷 編,陳廣忠、梁宗華 著:《道家與中國哲學》(漢代卷)(北京:人民2004.6初版一刷)
林安梧:《新道家與治療學:老子的智慧》(台北:台灣商務2006初版)new window
唐明邦:《論道崇真集》(湖北:華中師範大學2006.2第一版第一刷)

(三)道教類(依出版先後)

蕭天石:《道海玄微》(台北:自由出版社1981.6再版)
金師圃:《道家道教》(台北:中國文化大學1985)
胡孚琛:《魏晉神仙道教〈抱朴子內篇〉研究》(人民出版社1989)
陳攖宁:《道教與養生》(北京:華文1989.7初版一刷)
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1990.8三刷)
任繼愈 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1990.11初版四刷)
洪丕謨:《道教長生術》(浙江:浙江古籍1992.7初版一刷)
吉元昭治 著;楊宇 譯:《道教與不老長壽醫學》(成都:成都1992.9初版一刷)
陳耀庭、劉中守:《道、仙、人―中國道教縱橫》(上海:上海社會科學1992.12初版一刷)
李養正:《道教與諸子百家》(北京:燕山1993.11初版一刷)
劉鋒:《道教的起源與形成》(台北:文津1994.4初版)
郝秦、楊光文:《道在養生―道教長壽術》(成都:四川人民1994.7初版一刷)
陳兵:《道教之道》(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5第一版)
李養正 著;張繼禹 編訂:《道教經史論稿》(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第一版)
姜生:《漢魏兩晉南北朝道教倫理論稿》(成都:四川大學1995.12初版一刷)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 1996 初版)
韓廷傑、韓建斌:《道教與養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8初版一刷)
文史知識編輯部 編:《道教與傳統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7.10
初版第二刷)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卷一)(台北:中國道統出版社 1997.12.12)
張運華:《先秦兩漢道教思想研究》(長春:吉林教育1998.12第一版第一刷)
林安梧:《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綴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上海:學林1998第一版 )new window
泠天吉、徐儀明:《人仙之間―抱朴子與中國文化》(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98.8第一版第一刷)
胡孚琛、呂錫琛:《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仙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第一版第一刷1999.1)
李小光:《生死超越與人間關懷―神仙信仰在道教與民間的互動》(成都:巴屬書社2002.9第一版第一刷)
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第一版)
劉鋒:《道教的起源與形成》(台北:文津2003.12初版二刷)
戈國龍:《道教內丹溯源》(北京:宗教文化2004.6初版一刷)
楊玉輝:《道教人學研究》(北京:人民2004.12初版一刷)
趙芃:《道教自然觀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2007.11初版第一刷)
任宗權:《道教戒律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2第一版第一刷)

(四)其他(依出版先後)

郭沫若:《青銅時代》(北京:人民1954第一版)
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系:《古希臘羅馬哲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57第一版)
郭沫若:《沫若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香港九龍:新亞書院研究所1968)
小野澤精一 等所編:《氣的思想》(上海:人民1970年7月初版)
李孝定 編述:《甲骨文字集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4)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增訂版.卷二)(台北:台灣學生1976.6初版)
梁啟超:《諸子考釋》(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6.9台五版)
羅根澤:《諸子考索》(九龍:學林1977)
《正統道藏》(21)(37)(台北:藝文印書館1977初版)
余雄:《中國哲學概論》(台北:源成文化1977.12.15初版)
熊十力:《讀經示要》(卷一)(台北:洪氏1978第四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香港:新亞研究所 1978.4三版)
張岱年:《中國哲學史史料學》(北京:三聯書店 1982)
中國哲學編輯部:《中國哲學》第七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2.3第一版)
李澤厚、劉綱紀 主編:《中國美學史》(第一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4)
吳福相:《呂氏春秋八覽研究》(台北:文史哲1984.6初版)
林尹編:《周易論文集》(台北:黎明1984.10第三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二冊)(北京:人民1984.10)
張揖:《廣雅》(北京:中華書局1985北京新一版)
任繼愈 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北京:人民1985.2第一版第一刷)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台北:學生書局1986 第一版)
田鳳台:《呂氏春秋探微》(台北:台灣學生1986.3初版)new window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蒙文通:《古學甄微》(成都:巴蜀書社1987第一版)
王利器:《新語校證》(台北:明文書局1987.5.30初版)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6第一版第一刷)
牟鍾鑒:《呂氏春秋與淮南子思想研究》(山東:齊魯1987.9第一版第一刷)
李豐楙:《探求不死》(台北:久大1987.9初版)
宇同:《中國哲學問題史》(台北:彙文堂1987.11)
李志雍:《中國氣功史》(河南:河南科技1988初版)
張岱年:《文化與哲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8第一版)
任厚奎:《西方哲學概論》(成都:四川大學1988.3第一版第三刷)
亞里斯多德:《形而上學》(新竹:仰哲1989)
馮友蘭:《三松堂全集》(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第四卷)
李雄輝:《哲學概論》(台北:五南1989.2初版)
張立文:《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1989.3第一版 )
羅彤華:《漢代的流民問題》(台北:台灣學生1989.12初版)new window
錢穆:《靈魂與心》(台北:聯經1990初版第七刷)
李志林:《氣論與傳統思方式》(上海:學林1990.1初版一刷)
楊維傑 譯解:《黃帝內經素問譯解》(台北:樂群文化1990.2增訂十版)
韋政通:《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反思》(台北:桂冠1990.2.25初版一刷)
呂理正:《天、人、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1990.3初版)
陳廣忠 譯注:《淮南子譯注》(吉林:吉林文史1990.6初版)
黃節:《漢魏樂府詩風箋》(台北:學海出版社1990.9三版)
徐兢:《中國氣功四大經典講解》(浙江:浙江古籍1990.7初版三刷)
瀧川龜太郎 編:《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宏業1990.10.15 再版)
李存山:《中國氣論探源與發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0.12初版第一刷)
政大中文系主編:《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1)
陳樂平:《出入「命門」:中國醫學文化學導論 》(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上海三聯書店1991第一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台北:藍燈1991初版)
張榮明:《中國古代氣功與先秦哲學》(台北:桂冠1992.1初版一刷)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台北:藍燈1992.4)
黃應貴 編:《人觀、意義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1993)new window
鍾肇鵬:《讖緯論略》(台北:洪葉文化1993初版)
烏恩溥:《氣功經典譯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1初版第一刷)
傅武光:《呂氏春秋與諸子之關係》(台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93.2初版)
葛榮晉:《中國哲學範疇導論》(台北:萬卷樓1993.4初版一刷)
黃維三 編著:《難經新解》(台北:中醫研所1993.8初版)
Frederick Copltston著;鄺錦倫、陳明福 翻譯;傅佩榮 校定:《西洋哲學史》(台北:黎明1993.8初版二刷)
柳樹滋:《大自然觀―關於綠色道路的哲學思考》(北京:人民1993.9初版一刷)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1994.4)
方克立:《中國哲學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5)
王琦珍:《養生與中國文化》(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6第一版第一刷)
劉松來:《養生與中國文化》(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6第一版第一刷)
洪丕謨:《中國神仙養生大全》(北京:中國文聯1994.8初版一刷)
羅嘉昌 編:《場與有―中外哲學的比較與融通》(一)(北京:東方1994.8初版一刷)
陳新雄:《訓詁學》(上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9初版)
劉天君:《氣功入静之門》(人民體育出版社1994.11 第一版 第四刷)
李震:《宇宙論》(台灣商務:1994.12第二版第一刷)
湯孝純:《管子評述》(台北:東大1995初版)
楊希枚:《先秦文化史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
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四卷)(商務印書1995)
黃慶萱:《周易縱橫談》(台北:東大發行:三民總經銷 1995初版)
前新 培金:《嚴新氣功》(人民體育1995.2初版第五刷)
石田秀實 著;楊宇 譯:《氣.流動的身體:中醫學原理與道教養生術》(臺北:武陵 1996一版二刷)
李慶升 主編:《中醫養生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6.6第一版第二刷)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三民1996.9)
錢志熙:《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第一版)
馬如森:《殷墟甲骨文引論》(高雄:麗文1997初版)
蔡璧名:《身體與自然―以《黃帝內經素問》為中心,論古代思想傳統中的身體觀》(台北:台大文學院1997初版)new window
楊儒賓:《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1997.2初版)new window
陳樂平:《出入「命門」―中國醫學文化學導讀》(上海:生活.讀書.新知 上海三聯1997.4初版二刷)
劉長林:《中國系統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7.4初版一刷)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台灣學生 1997.8修訂八版)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12第二版第一刷)
四川古籍整理研究所、中華諸子寶藏編輯委員會:《諸子集成新編》(四)(成都:四川人民1998.2初版一刷)
李平:《氣功與中國文化》(陜西: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9 第一版 第一刷)
詹姆斯.C.利文斯頓 著;何光滬 譯:《現代基督教思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史哲研究所籌備處1999修訂一版)new window
周銘心、王樹芳:《中醫時間醫學》(台北:旺文1999.7初版二刷)
楊儒賓 譯:《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台北:聯經 2000 初版)
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北京:東方2000第一版)
張和:《中國氣功學》(台北:五州 2000年初版)
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北京:東方2000第一版)
田誠陽:《修道入門》(北京:宗教文化2000.5第二版第二刷)
[英]史蒂芬.霍金 著;許明賢、吳忠超 譯:《時間簡史》(湖南:湖南科學科技出版社2001第一版)
張富祥:《王政全書》(開封:河南2001.8一版一刷)
劉東超:《生命的層級-馮友蘭人生境界說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2.10初版一刷)
張善文、黃壽祺:《周易譯注》(台北:頂淵文化2002.12初版第二版)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台北:五南2003二版)new window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台北:聯合報文化基金會2003初版)new window
曾振宇:《中國氣論哲學研究》(濟南:山東2003.1第一版第二刷)
曲黎敏、彭賢:《易道氣功養生》(北京:中國書店2003.1初版第三刷)
胡家聰:《管子新探》(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5第一版第一刷)
蕭漢明:《易學與中國傳統醫學》(北京:中國書店2003.6第一版第一刷)
張秋升:《天人糾葛與歷史運演―西漢儒家歷史觀的現代詮釋》(山東:齊魯書社2003.8第一刷)
Erich Hartmann:《中國傳統醫學》(台北:經史子集2004.2初版一刷)
余敦康:《易學今昔》(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第一版)
鄭涵:《中國的和文化意識》(上海:上海世紀2005.1初版一刷)
周與沉:《身體:思想與修行-以中國經典為中心的跨文化觀照》(北
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初版第一刷)
鄭曉江、鈕則誠 編:《解讀生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5.11第一版第一刷)
文懷沙 編:《四部文明》(安西: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

二、論文(依出版先後)

胡以嫺:《老子形上學之研究》(台大哲學碩論1980.6)
莊耀郎:《原氣》(台灣師大國文碩論1985.6)
李炳姬:《老子之政治哲學》(台灣師大國文碩論1986.12)
婁世麗:《莊子氣論探微》(台大中文碩論1992.6)
鄭世根:《莊子氣化論》(台大哲學博論1992.6)new window
杜保瑞:《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形上學氣論》(台大哲學博論1993.5)
林清祥:《老子河上公注研究》(輔大宗教碩論1994.5)
陳明恩:《氣化宇宙論主體架構的形成及其開展》(淡大中文碩論1995.6)
毛忠民:《莊子氣論思想研究》(輔大哲學博士論文1997.12)new window
黃崇修:《從身體觀論虛靜功夫的哲學義涵―以先秦氣化思想為核心》(政大哲學碩論1999.4)
易天任:《先秦「氣」思想研究》(高師大國文碩論2001.1)
鄭燦山:《邁向聖典之路-東晉漢初道教道德經學》(台灣師大博論2000.1)new window
江佳倩:《老子河上公注觀察》(台大中文碩論2001.5)
鄭國瑞:《兩漢黃老思想研究》(政大中文博論2002)new window
莊曉蓉:《身國一理的《老子河上公章句》》(華梵東方人文思想碩論2003)
林宣佑:《兩漢《老子注》中之「道論」研究―以《河上公注》、《指歸》、《想爾注》為論》(輔大哲碩2004)
呂佩玲:《《老子河上公注》思想探究》(東海中文碩論2004)

二、論文(依出版先後)

胡以嫺:《老子形上學之研究》(台大哲學碩論1980.6)
莊耀郎:《原氣》(台灣師大國文碩論1985.6)
李炳姬:《老子之政治哲學》(台灣師大國文碩論1986.12)
婁世麗:《莊子氣論探微》(台大中文碩論1992.6)
鄭世根:《莊子氣化論》(台大哲學博論1992.6)new window
杜保瑞:《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形上學氣論》(台大哲學博論1993.5)
林清祥:《老子河上公注研究》(輔大宗教碩論1994.5)
陳明恩:《氣化宇宙論主體架構的形成及其開展》(淡大中文碩論1995.6)
毛忠民:《莊子氣論思想研究》(輔大哲學博士論文1997.12)new window
黃崇修:《從身體觀論虛靜功夫的哲學義涵―以先秦氣化思想為核心》(政大哲學碩論1999.4)
易天任:《先秦「氣」思想研究》(高師大國文碩論2001.1)
鄭燦山:《邁向聖典之路-東晉漢初道教道德經學》(台灣師大博論2000.1)new window
江佳倩:《老子河上公注觀察》(台大中文碩論2001.5)
鄭國瑞:《兩漢黃老思想研究》(政大中文博論2002)new window
莊曉蓉:《身國一理的《老子河上公章句》》(華梵東方人文思想碩論2003)
林宣佑:《兩漢《老子注》中之「道論」研究―以《河上公注》、《指歸》、《想爾注》為論》(輔大哲碩2004)
呂佩玲:《《老子河上公注》思想探究》(東海中文碩論2004)

三、期刊(依出版先後)

郭沫若:〈宋鈃尹文遺著考〉,見《青銅時代》(北京:人民1954第一版)
陳世驤:〈想爾老子道經敦煌殘卷論證〉,《清華學報》(新一卷第二期1957)new window
前川捷三:〈甲骨文、金文中所見的氣〉一文,該文收錄於小野澤精一等所編《氣的思想》(上海:人民1970年7月初版)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奴隸制時代》(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 第二版)
羅根澤:〈《管子》探源〉,收錄於《諸子考索》(九龍:學林1977)
王叔岷:〈司馬遷與黃老〉,收錄於《台大文史哲學報三十期》(1979.6)
王利器:〈道藏本《道德真經指歸》提要〉,中國哲學編輯部編:《中國哲學》第四輯(北京:三聯書店 1980)
谷方:〈河上公老子章句考證〉,見中國哲學編輯部:《中國哲學》第七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2.3第一版)
張岱年:〈中國哲學中的本體觀念〉,收錄於《安徽大學學報》(第三期1983)
何茲全:〈東漢宦官和外戚的鬥爭〉,《文史知識》(第4期1983)
李養正:〈老子想爾注與五斗米道〉,《道協會刊》(第十二期 1983)
王開府:〈《易傳》著作問題初探〉,載於林尹先生所編:《周易論文集》(台北:黎明1984.10第三版)
吳康:〈周易哲學思想―孔門學說之三〉,載於林尹先生所編:《周易論文集》(台北:黎明1984.10第三版)
馮友蘭:〈稷下黃老之學的精氣說―道家向唯物主義的發展〉,收錄於《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二冊)(北京:人民1984.10)
余英時:〈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收錄於《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1987初版)
楊儒賓:〈先秦道家「道」的觀念的發展〉,收錄於《文史叢刊》(七十七)(1987.6)
莊萬壽:〈道家起源新探〉,收錄於《台灣師大國文學報》(第十七期1988.6)new window
錢穆:〈中國思想中之鬼神觀〉,收錄於《靈魂與心》(台北:聯經1990初版第七刷)new window
王明:〈老子河上公章句考〉,收錄於《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重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8三版)
李豐楙:〈老子《想爾注》的形成及其道教思想〉,收錄於《東方宗教研究》(第一期1990.10)
郭正宜:〈醫書中所言人體的氣〉,收錄於《道教學探索》(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系道教研究室1990.12.21)
林慶彰:〈兩漢章句之學重探〉,政大中文系主編《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1)
劉長林:〈氣概念的形成其哲學價值〉,收錄於《哲學研究》(第十期)(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所1991)
汪惠敏:〈老子與黃老―轉變中的道家思想〉,收錄於《輔仁學誌》(1992)
樂愛國:〈《管子.內業》篇新探〉,《管子學刊》(1992.4)
蒙培元:〈老莊哲學的思想特徵〉,陳鼓應 主編:《道家文化研究》(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8第一版第一刷)
杜正勝:〈形體、精氣與魂魄:中國傳統對「人」認識的形成〉,收黃應貴 編:《人觀、意義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1993)new window
曾錦坤:〈氣化理論與中國醫學〉(下)《鵝湖月刊》(第一九卷第二期總號第二一八)(1993.8)new window
李建民:〈屍骨、骷髏與魂魄―傳統靈魂觀新論〉,收錄於《當代》(第九十期1993.10.1)
李存山:〈氣、實體與場有〉,收錄於羅嘉昌所編:《場與有―中外哲學的比較與融通》(一)(北京:東方1994.8初版一刷)
鍾肇鵬:〈《老子想爾注》及其思想〉,《道教研究》(第2期 1995)
湯用彤:〈讀《太平經》所見〉,《湯用彤選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5)
劉笑敢:〈《老子》自然觀念的三種含義〉,《哲學動態》(第六期1995)
樂愛國:〈《管子》的精氣說與氣功學〉,《廈門大學學報》(1995.1)
鄭燦山:〈敦煌寫本《老子想爾注》之思想特色與架構〉,《中國文化月刊》(192期1995.10)
金吾倫:〈道實在的雙重結構〉,收錄於《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輯)(上海:上海古籍1995.11初版一刷)
胡家聰:〈道家黃老學的「天、地、人」一體觀〉,陳鼓應 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1第一版第一刷)
張運華:〈身國並重的道家養生論―論《老子河上公章句》〉,收錄於《宗教哲學》(第二卷第一期1996.1)new window
張運華:〈《老子河上公章句》與道家思想的世俗化〉,《江西社會科學》(第8期 1997)
胡家聰:〈略論道家「天、地、人」一體觀在民族心理中的滲透〉,《中國哲學史》(第二期1997)
劉長林:〈說「氣」〉,收錄於楊儒賓先生主編的《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1997.2初版)
池田知久:〈馬王堆漢帛書《五行篇》所見身心之問題〉,收錄於楊儒賓:《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 1997.2初版)
石田秀石:〈由身體生成過程的認識來看中國古代身體觀的特質〉,收錄於楊儒賓:《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1997.2初版)
王干才:〈老子本體論性質淺議〉,收錄於《宗教哲學》(第三卷第四期1997.10)new window
任繼愈:〈道家道教〉,收錄於文史知識編輯部編:《道教與傳統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7.10初版第二刷)
馬承玉:〈「想爾」釋義-《老子想爾注》與四十二章經之關係〉,《世界宗教研究 》(第4期 1998)
劉長林:〈《管子》四篇對氣的研究〉,《中國氣功科學》(1998.2)
陳靜:〈「真」與道家的人性思想〉,收錄於陳鼓應所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四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1998.7初版一刷)
謝明陽:〈莊子氣論的思想體系〉,收錄於《鵝湖月刊》(第二十四卷第三期總號第二七九1998.9)new window
李炳海:〈天地人同構的符號世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 1999)
葛兆光:〈宇宙、身體、氣與「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道教的生命理論〉,《中國哲學史》(第二期1999)
吳湘武:〈關於《河上公注》成書年代〉,收錄於《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五輯(北京:三聯書店1999.3 )
李炳海:〈天地人同構的符號世界-漢代文學與生命哲學的因緣〉,《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1999.7)
張實龍:〈嚴君平解讀《老子》之方法〉,《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八卷第四期 1999.8)
鄭燦山:〈老子河上公注長生思想析論〉,見《孔孟學報》(第七十七期1999.9)new window
陳廣忠:〈嚴遵《老子指歸》的思想特色〉,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九期2000 )
鄒登順:〈戰國秦漢養生思想體系研究〉,《重慶師院學報》(第3期2000)
劉笑敢:〈從竹簡本與帛書本看《老子》的演變──兼論古文獻流傳中的聚焦與趨同現象〉,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 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2000.第一版第一刷)
陳麗桂:〈《老子想爾注》轉向道教的理論呈現〉,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編:《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第三屆)(2000初版)
陳麗桂:〈《老子河上公章句》所顯示的黃老養生之理〉,收錄於《中國學術年刊》(第二十一期2000.3)
蔡振豐:〈嚴遵、河上公、王弼三家《老子》注的詮釋方法及其對道的理解〉,收錄於《文史哲學報》(第五十二期2000.6)
張運華:〈《老子指歸》「道開虚无」的自然哲学〉,《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4卷第4期 2000.8)
鄭燦山:〈《河上公注》成書時間及其思想史、道教史之意義〉,收錄於《漢學研究》(第八卷第二期 2000.12)new window
陳德興:〈《黃帝內經》氣論的思想內涵〉,載於《哲學與文化》(廿八卷第一期2001.1)new window
宇汝松:〈道教人生觀中的生死智慧〉,《文化》(2001.1)
薛公忱:〈《老子指歸》的生命觀〉,《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 卷第1 期2001.3)
黃釗〈《老子河上公章句》成書時限考論〉,收錄於《中州學刊》(第二期2001.3)
陳麗桂:〈《老子指歸》的聖人論〉,《中國學術年刊》(第22期 2001.5)new window
施又文:〈《黃帝內經》關於「臟腑經絡」的生理觀〉,收錄於《中國文化月刊》(第二五七期)(2001.8)
陳麗桂:〈《淮南子》的感應思想〉,收錄於陳鼓應、馮達主編:《道家與道教》(第二屆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道家卷)(廣東:廣東人民2001.9初版一刷)
王萍:〈道家思想在東漢中後期的發展〉,《東嶽論叢》(第22卷第5期 2001.9)
崔向東:〈河北豪族與兩漢之際的社會政治〉,《河北學刊》(第22 卷第1 期 2002.1)
杜保瑞:〈《河上公注》的哲學體系之方法論問題檢討〉(上),收錄於《哲學與文化》(廿九卷第五期2002.5)
鄒登順:〈論戰國秦漢「人與天合」養生文化範式的建構及其特點〉,《貴州社會科學》(總177 期第3 期 2002.5)
杜保瑞:〈《河上公注老》的哲學體系之方法論問題檢討〉(下),收錄於《哲學與文化》(廿九卷第六期 2002.6)
楊玉輝:〈老子養生思想新解〉,《中國道教》(2002.6)
毛英萍:〈東漢後期社會分裂原因略探〉,《瀋陽教育學院學報》(第4卷第3期 2002.9)
杜保瑞:〈嚴君平《老子指歸》哲學體系的方法論檢討〉,《哲學與文化》(廿九卷第十期 2002.10.1)new window
陳福濱:〈《老子指歸》中「道」思想之探究〉,《哲學與文化》(2003)
張榮明:〈漢代儒術與政治信仰〉,《天津大學學報》(第五期2003)
陳麗桂:〈《老子指歸》的聖人論〉,《中國學術年刊》(第二十二期2003)
高華平:〈楚簡本、帛書書、河上公注本三種《老子》仁義觀念之比較〉收錄於《中國歷史文物》(2003.1)
李增:〈論河上公注老之氣化宇宙觀特色〉,收錄於《哲學與文化》(2003.9)new window
吳志鴻:〈兩漢的宇宙論思想〉,收錄於《哲學與文化》(第卅卷第九期2003.9)
曹劍波:〈《老子想爾注》養生智慧管窺〉,《宗教學研究》(第2 期2004)
楊玉輝:〈《老子指歸》的養生思想〉,《宗教學研究》(第4 期 2004)
宇汝松:〈道教人生觀中的生死智慧〉,《文化》(第十期 2004)
樂愛國:〈道教生態倫理:以生命為中心〉,《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總第165期 2004)
熊鐵基、劉玲娣:〈論漢《老子》〉,《哲學研究》(第四期 2004)
王邦雄:〈《莊子》心齋「氣」觀念的詮釋問題〉(道家思想國際學術會議2004.4)new window
朱大星:〈論河上公《老子》在敦煌的流傳—以敦煌文獻為中心〉,《道教論壇》(2004.4)
樂愛國:〈《管子》的醫學養生思想〉,《錦州醫學院學報》(社會科
學版)(第2卷2期 2004.5)
劉昭瑞:〈《老子想爾注》雜考〉,《敦煌研究》(第87期2004.5)
趙明正:〈漢代養生思潮、經學詩教與漢樂府〉,《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 卷 第5 期 2004.9)
林俊宏:〈《老子指歸》之政治思想試論〉,《政治科學論叢》(第22期 2004.12)new window
賴錫三:〈《莊子》精、氣、神的功夫和境界―身體的精神化與形上化之實現〉,收錄於《漢學研究》(第二十二卷第二期2004.12)new window
高秀昌:〈論道教的長生成仙說〉,《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20卷第6期 2004.12)
曹玉華:〈道教「仙真」形態演變論〉,《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總第138期 2005)
徐宇宏:〈忘生死而順自然—《莊子》的養生之道〉,《道教論壇》(2005.2)
鄭志明:〈《老子》的醫療觀〉,收錄於《鵝湖月刊》(2005.3)
謝清果:〈道教「身國共治」思想的歷史演變〉,《唐山學院學報》(第18卷第1期 2005.3)
李遠國:〈論《老子想爾注》中的養生思想〉,《中國道教》(2005.6)
陳麗桂:〈漢代道家思想的演變與轉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第二屆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兩漢論文集》(台北2005.8)
蔣振華:〈早期道教「文」的闡釋的多維視角—《老子想爾注》的邪文觀〉,《中州學刊》(第六期 2005.11)
馬承玉:〈《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的時代及與《老子想爾注》的關係〉,《中州學刊》(第6期 總第150期 2005.11)
李宗定:〈《老子想爾注》詮釋老子方法析論〉,《台北大學中文學報》(創刊號 2006)
游建西:〈論老莊養生哲學〉,《宗教學研究》(第1期 2006)
趙玉玲 方司蕾:〈《老子想爾注》所批評的偽伎考〉,《中國道教(01期2006)
劉玲娣:〈《老子想爾注》中的「道誡」〉,《湖北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七卷第二期 2006.7.16)
趙汝芬:〈試論老子的養生觀〉,《管子學刊》(第2期 2007)
孟凡紅:〈《黃帝內經》養生思想初探〉,《醫藥月刊》(第01期 2007)
伍至學:〈吾喪我與天籟〉,《第十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2007.3.17)new window
[日]串田久治 著;刑東風 譯:〈漢代的「謠」與社會批判意識〉
劉玲娣:〈漢代《老子》政治觀的黃老色彩(二)-以《老子河上公注》為中心〉,《唐都學刊》(第23卷第3期 2007.5)
王子今:〈漢代「亡人」、「流民」動向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進步〉,《湖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5)
譚寶剛:〈《老子》書名出現時間、異稱、分篇和分章考〉,《鄂州大學學報》(第14卷第4期 2007.7)
申國昌:〈《老子河上公注》養生教育思想探析〉,中國道教:《道教論壇》
侯小東:〈從《春秋繁露》看漢代儒家思想的神化〉,《作家雜誌》(第二期2009)

四、其他資料

許抗生:〈談談黃老道與黃老道學〉http:www.chinataoism.org/06―99/daojiaoluntan/art2.htm 2004.3.3
甯瑋瑜、沈能元台北報導:蘋果日報2005.9.7
成和平:〈超心理科技之腦波與心靈改革〉,中華超心理學研究會http://www.thinkerstar.com/psi/spt_essays/cheng.html 2010.3.29。
李嗣涔:〈氣功態及氣功外氣之紅外線頻譜〉,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http://www.chikung.org.tw/txt/paper/p02.htm 2009.3.2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