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饒平客話音韻的源與變
作者:徐貴榮
作者(外文):HSU, KUEI-JUNG
校院名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
指導教授:羅肇錦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饒平客話音韻攝等源與變對比音變Raopingg Hakka soundGroupTÊNG3the sources with to change contrastphoneticchan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4
論文摘要
台灣饒平客話音韻呈現多元面貌,在聲調方面南腔北調,每個方言點的連讀變調,不盡相同,各地饒平人自以為是,認為自己的話才是正宗。台灣饒平後裔離開祖地到今,亦達二、三百年之久,祖地也在變化,為了尋求台灣饒平客話的源和變而作此研究。
本文繼碩士論文《台灣桃園饒平客話》之基礎,繼續調查了現在還說饒平話的聚落,新竹、卓蘭地區的十個方言點,依其最大差異的聲調、聲母、韻母特徵分成ABC三組。為了研究的準確性,依此三組的祖地往廣東饒平縣實地訪查,歷經兩年調查了饒洋等六個方言點。因為在語言三要素中,音韻是最重要的特徵,所以本文以音韻作為研究,以饒平與台灣各點比對為經,與中古音討論為緯,以探尋台灣饒平客話的源與變。
本文共分七章,並附參考文獻、附錄三。第一章導論,述明研究動機和主旨、調查的區域和原則。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三章為研究方法,第四、五章分別為廣東饒平地區和台灣三組的音韻系統。第六章台灣饒平客話音韻的源與變,為本文主軸,分四節,第一節討論聲母,第二節討論韻母,第三節討論聲調,第四節討論台灣饒平客話變的方向和結果。第七章為結論,提出本論文研究的成果和價值。
結果顯示,台灣多元的聲調,才是饒平客話的源貌。饒洋地區的單字調,二、三百年來由多元逐漸統一,多元面貌保留在各地的連讀變調中。台灣的連讀變調,本來就在多元之下,又與周邊方言接觸受影響,於是變得更為複雜,呈現各點都不相同的面貌。聲母、韻母,饒平祖地較沒有改變,台灣變化較多。「溪」母由〔k’〕變〔h〕,以A組的芝芭、平鎮、興南變化最多,如:殼k’ok4→hok4。其次是古「精莊知章」四組聲母合成一套讀〔ts、ts’、s〕,如:針tsm1。再次是〔v〕聲母的掉落,A組的芝芭、平鎮、興南,B組過嶺、觀音,如:園ien5(平鎮)、ien5(過嶺)。〔v〕聲母保存最完整的是A組卓蘭和B組竹北、芎林。共同保存而屹立不搖的是「章」組少數擦音仍讀〔f〕聲母,如:睡fe7。韻母方面,變化最多的是古「止、深、臻、曾、梗四攝三等字」A組芝芭、平鎮、興南隨「精莊知章」四組聲母合成一套讀精組變成〔〕,如:指ts2。「效、咸、山、梗」四攝的四等韻端組主要元音為〔e〕,只有B組保存,如:點tem2,其他都有變成tiam2。「宕、江、梗、通」四攝清聲母或部分次濁聲母入聲,今讀沒有-k韻尾的「超陰入」,B組仍保存,饒平嶺腳地區已變為有-k韻尾。「古山攝三、四等韻幫、端、精、曉組沒有〔i〕介音,如:面men31、扁pen31、鐵thet2、 天then11、錢tshen53,只有A組卓蘭、B組新屋保存最多,卓蘭甚至比祖地上饒地區還多。
本論文研究的成果及價值,能夠顯示台灣饒平客話一個真相,即是既保有饒平客話在聲調方面共同的源頭,一方面聲母、韻母又繼續在演變。祖地的饒平客話也在演變,因為是聚居,所以演變較慢,但新的特殊文白異讀,正逐漸向普通話和潮汕話靠攏。聲調的不易變,聲母的平行音變,在饒平客話可以見到。豐富的古擦音讀塞擦音,三等無〔i〕介音、四等為〔e〕,印證學者提出上古無〔i〕介音和四等為〔e〕的論點,在饒平客話中得到驗證。三等無〔i〕介音及古遇攝韻母〔iu〕也是畬族語言的特徵,饒平話也存有畬語的特徵,所以饒平客話是研究語言接觸,語音變化之有利橋樑,是語言的「活化石」。
關鍵詞 饒平客話音韻 攝等 源與變 對比 音變
Thesis Abstract
The Taiwan Raoping Hakka sound presents the multi-dimensional appearance, especially in the intonation aspect mixed accent, each dialect company reads the transposition, is different. Each Raoping person in many places thinks of himself as infallible, and the orthodox school. The Taiwan Raoping descendants have left their homeland for about 300 years , and the ancestor local speech is also changing. In order to seek Taiwan's source and changes, I do this research. This article continues to master the paper about the foundation of "Taiwan Taoyuang Raoping Hakka" , and investigates the present to add the bonus popular stories the settlement, Hsinchu, and Zhuolan the local ten dialect spots, according to its biggest difference intonation, the initial consonant, these characteristic s were divided into the ABC three groups. In order to study the accuracy, I inquired on the spot according to this three groups of ancestors toward the Guangdong Raoping County, and have been through repeatedly for two years to investigate Rao Yang and other six dialect spots. Because of three essential factors in the language, the sou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research by the sound, taking the Raoping and Taiwan as each ratio, with the ancient pronunciation discussion as the latitude, I inquired about the Taiwan Raoping hakka the source with changes.
This research altogeth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and attaches the reference, the appendix three.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ory remarks explain the research motive and the primary intention, the investigation region and the principle. The second chapter literature discussion,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research technique, fourth, five chapters respectively be Guangdong Raoping area and Taiwan three groups of sound systems. The sixth chapter Taiwan Raoping Hakka sound source with changes, is this article main axle, divides four, the first discussion initial consonant, the second discussion final, the third discussion intonation, fourth Taiwan changes direction and result. The seventh chapter , the conclusion, proposes the present paper research achievement and the valu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aiwan multi-dimensional intonation, is the Raoping source and course, in Raoyang the multi-dimensional unifies gradually for about 300 years. The multi-dimensional appearance retains in each place company reads in the transposition. Taiwan's company reads the transposition, originally in multi-dimensional under, also receives with the peripheral dialect contact affects, therefore changes more complex, presents each all not same appearance. The initial consonant, and the final Raoping ancestor have not changed. Taiwan changes more, “the brook” the mother changes (h) by (k') south, by A group of iris banana plant, the Pingzhen, is popular changes many, for example: Shell k' ok4→hok4.Next is ancient “fine Zhuang Zhizhang” four groups of initial consonants synthesizes a set to read (ts, ts', s), for example: Needle ts (m1.Is (v) initial consonant falling once more south, A group of iris Zhizpa, Hsinnang, and Pingzhen are popular, B group of ranges, Goddess of Mercy, for example: Garden ien5 (Pingzhen), (ien5 (range).The (v) initial consonant preserves most complete is north A group of Zhuo Lan and B group of Hsupei and Chunglin. Preserved stands erect does not swing is together “the chapter” the group minority fricative still reads the (f) initial consonant, for example: sleep fe7. outh the final aspect, changed most much is ancient “stops, deeply, reaches, once, the stem four absorbs three and so on the characters” A group of iris Zhizpa, Hsinnang ,and Pingzhen, is popular four groups of initial consonants synthesizes a set along with “fine Zhuang Zhizhang” to read the fine group to turn () for example: Refers to ts2 “The effect, all, the mountain, the stem” four absorb four and so on the rhyme end group main vowels are (e), only then groupB preserves, for example: Selects tem2, other all have turns tiam2.“The dawdle, the river, the stem, pass” four absorb the clear initial consonant or the partial voiced nasal consonant initial consonant entering tone, now reads - the k rhyme tail “the Upper Abrupt Tone”, group B still preserved, the Raoping range foot area has become has the -k rhyme tail.“The Gushan absorbs three, four and so on the rhyme gangs, the end, the essence, the dawn group does not have the (i) head vowel of a compound vowel, for example: Surface men31, flat pen31, hard thet2, day then11, money tshen53, only then group A Zhuolan, group B Hsinwu preserved most, Zhuolan even more, compared to Shangjao area ancestor .
The achievement and the value of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Taiwan Raoping Hakka with truth, and both hold the Raoping Hakka in the intonation aspect common source. On one hand, the initial consonant and the final continue to evolve.The ancestor place Raoping Hakka are also evolving, because of the villages, the evolution is slow, but new special article white variant pronunciation, gradually to standard spoken Chinese and Chaoxian speech stem for stem.The intonation is not instable, while the initial consonant parallel phonetic change, may see in the Raoping Hakka.The rich ancient fricative reads the affricate, three and so on the non-(i) head vowel of a compound vowel, four and so on is (e), verifies the scholar to propose the antiquity non-(i) head vowel of a compound vowel and four and others are the (e) argument, obtains the confirmation in the Raoping Hakka, Three the non-(i) head vowel of a compound vowel and ancient meets absorbs final (iu) is also the rac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the bountiful popular stories also have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Therefore , the Raoping Hakka is “the living fossil” of the language.
Key word Raopingg Hakka sound Group,TÊNG3 the sources with to change contrast phonetic change
參考文獻
一、參考書籍(作者姓氏按筆劃順序排列)
1.丁邦新 1980 台灣語言源流 台北:學生書局 
2.丁邦新 余靄芹 2000 語言變化與漢語方言 李芳桂先生紀念輪文集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出版
3.王福堂 1999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 北京:語文出版社 
4.王士元 1988 語言與語音 台北:文鶴出版 
5.王士元 2002 王士元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6.王 力 1996 中國語言學史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7.王 力 1998四刷 漢語語音史 北京:中國社科學出版社
8.王德春 1983 詞彙學研究 山東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9.中央民族學院 1981 壯侗語族語言文學資料集 四川民族出版社
10.古國順 1997 台灣客家話記音訓練教材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11.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編 1995二刷 新介客家人 台北:臺原出版
12.何大安 1998 二版四刷 聲韻學中觀念和方法 台北:大安出版社 
13.何大安 2004 規律與方向 變遷中的音韻結構 北京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14.何九盈 2002 音韻論叢 北京:商務出版社 
15.辛世彪 2004 東南方言聲調比較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
16.宋紹年等 2002 漢語史論文集 武漢出版社 湖北武漢
17.李如龍 2000 福建方言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8.李如龍 張雙慶主編 1992 福建廈門:客贛方言調查報告 廈門大學出版 
19.李如龍 周日漸主編 1998 客家方言研究 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暨南大廣州:學出版社 
20.李如龍 1999 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1.李如龍 2001 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22.李方桂 1998 上古音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23.李葆嘉 1998 混成與推移 台北:文史哲出版
24.李逢蕊主編 1994 客家縱橫─首屆客家方言學術討論會專集 閩西客家學研究會 福建龍岩
25.李如龍 2001 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26.李國文 1991 東巴文化與那西哲學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27.房學嘉 1996 客家源流探奧 台北:武陵出版
28.林 尹 1985 中國聲韻學通論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29.林立芳主編 2000 第三屆客家方言研討論文集 韶關大學學報編輯部 廣東韶關
30.林倫倫 陳小楓 1996 廣東閩方言語音研究 汕頭大學出版 廣東汕頭
31.林慶勳 2002 台灣閩南語概論 台北:國立編譯館
32.林杏光 1999 詞彙語義與計算語言學 北京:語文出版社
33.竺家寧 1994 近代音論叢 台北:學生書局
34.竺家寧 1998 中國的語言和文字 台北:台灣書店
35.竺家寧 1986 古今韻會舉要的語音系統 台北:學生書局
36.洪惟仁 1992 台灣方言之旅 台北:前衛出版社
37.侯精一 1999 現代晉語的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
38.施聯朱 1987 畬族研究論文集 北京:民族出版社
39.高本漢 1970 中國音韻學研究 台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
40.耿振生 2004 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 北京大學出版
41.徐通鏘 1996二刷 歷史語言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
42.徐通鏘 1997 語言論─語義型語言的結構原理和研究方法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 吉林長春
43.徐通鏘 2004 漢語研究方法論初探 北京: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44.徐國慶 1999 現代漢語詞彙系統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5.徐貴榮 2005c 台灣饒平客話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出版
46.涂春景 1998 苗栗卓蘭客家方言詞彙對照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發行
47.涂春景 1998 台灣中部地區客家方言詞彙對照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發行
48.高 然 1999 語言與方言論稿 暨南大學出版 廣州
49.高名凱 1995 語言論 北京:商務印書館
50.袁 焱 2001 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 北京:民族出版社
51.袁家驊 2001 漢語方言概要 北京:語文出版社
52.桃園縣文獻委員會編 1964 桃園縣志卷二人民志第二篇 語言
53.馬重奇 2002 閩台方言的源流與嬗變 福建人民出版社 福州
54.張光宇 1996 閩客方言史稿 台北:南天書局
55.張光宇 2000 董忠司主編《台灣閩南語字典》序
56.張光宇 1990 切韻與方言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57.張惠英 2000 漢語方言代詞研究 北京:語文出版社
58.許餘龍 2002 對比語言學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9.郭錦桴 1993 漢語聲調語調闡要與探索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60.陳立中 2003 湖南客家方言的源流與演變 湖南長沙:岳麓書社出版
61.陳其光 1998 語言調查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
62.陳松岑 1999 語言變異研究 廣東教育出版社 廣州
63.陳運棟 1978 客家人 台北:聯亞出版社
64.陳新雄 1985 重校增訂音略證補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65.陳新雄 1981 等韻述要 台北:藝文印書館
66.陳志清 1996 《切韻》聲母韻母及其音值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67.張振興 1997 台灣閩南方言記略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68.項夢冰 1997 連城客家話語法研究 北京:語文出版社
69.游汝杰 2000 漢語方言學導論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70.游汝傑 2004 漢語方言學教程 上海教育出版社
71.黃宣範譯 2000 語言學新引 台北:文鶴出版
72.黃厚源 1994 我家鄉桃園縣 桃園文獻第二期 桃園縣政府發行
73.黃金文 2001 方言接觸與閩北方言的演變 台北: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74.楊時逢 1957 1992景印一版 台灣桃園客家方言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發行
75.楊時逢 1971 美濃客家方言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發行
76.楊時逢 1974 湖南方言調查報告 二冊 台北: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77.黃家教 1997 漢語方言論集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78.楊國鑫著 1993 台灣客家 台北:唐山出版社
79.楊政男等四人 1998 客語字音字典 台北:台灣書店
80.楊秀芳 1996 <閩南語的文白異讀研討大綱>《台灣閩南語講授資料彙編》 董忠司主編 台北:台灣語文學會出版
81.愛心覺羅‧瀛生 1993 北京土話中的滿語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
82.葉寶奎 2001 明清官話音系 廈門大學出版 福建廈門
83.詹益雲 1998 海陸語系 客語發音字典 中華客家台灣文化學會 新竹
84.詹伯慧 董忠司校定 1997再版 現代漢語方言 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85.詹伯慧 2002 廣東粵方言概要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86.詹伯慧等 2003 饒平客家話 廣東饒平客屬海外聯誼會出版 廣州
87.詹伯慧 2004 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 湖北教育出版社 武漢
88.董同龢 1944 上古音韻表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6景印五版
89.董同龢 1987 漢語音韻學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90.董紹克 2002 漢語方言詞彙差異比較研究 北京:民族出版社
91.董琨 馮蒸主編 2005 音史新論(慶祝邵榮芬先生八十壽辰學術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
92.趙憩之 1985 等韻源流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93.鄧曉華 1993 人類文化語言學 廈門大學出版社 福建廈門
94.潘悟云 2000 漢語歷史音韻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
95.劉綸鑫 1999 客贛方言比較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96.劉綸鑫 2001 江西客家話概況 江西人民出版社 南昌
97.劉鎮發 2001 客家─誤會的歷史、歷史的誤會 學術研究雜誌社
98.劉鎮發 1999 潮州話和廣州話、客家話的方言共同詞
99.劉鎮發等 2004 從方言比較看官話方言的形成和演變 靄明出版社 香港
100.劉俐李 2004 漢語聲調論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
101.劉月華等 2004四刷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 北京:商務印書館
102.鄧開頌 1994 客家人在饒平 廣東饒平客屬海外聯誼會出版 廣州
103.鄭國勝主編 1998 饒平鄉民移居台灣記略 香港文化傳播事務所
104.駱小所 1998 現代語言理論 雲南人民出版社 雲南昆明
105.龍宇純 1976 韻鏡校注 台北:藝文印書館
106.錢曾怡 2002 漢語方言研究的方法與實踐 北京:商務印書館
107.濮之珍 1994 中國語言學史 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108.謝永昌 1994 梅縣客家方言志 暨南大學出版社 廣州
109.謝留文 2003 客家方言語音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10.謝國平 1998 語言學概論 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111.謝棟元編 2002 客家方言研究(第四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暨南大學出版 廣州
112.謝雲飛 1997 語音學大綱 台北:學生書局
113.羅肇錦 1990 台灣的客家話 台北:臺原出版社
114.羅肇錦 1998 二版三刷  國語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115.羅肇錦 1994 客語異讀音的來源 台北:《台北師院學報》 第七期
116.羅肇錦 1985 客語語法 台北:學生書局
117.羅肇錦 2000 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 台中:台灣省文獻會出版
118.羅美珍 鄧曉華 1997 客家方言 福建教育出版社 福州
119.羅杰瑞 張惠英譯 1995 漢語概說 北京:語文出版社
120.羅香林 1992 客家史料匯編 台北:南天書局
121.藍小玲 1999 閩西客家方言 廈門大學出版社
122.歐陽覺亞等 2005 廣州話、客家話、潮汕話與普通話對照辭典 廣東人民出版社
123.饒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1994 饒平縣志 廣東人民出版社 韶關排版
124.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編 2002 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125.Jerry Norman著 張惠英譯 1995 漢語概說 語文出版社 北京

二、學位論文
1.江俊龍 1996 台中東勢客家方言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江俊龍 2003 兩岸大埔客家話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3.呂嵩雁 1993 台灣饒平方言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呂嵩雁 1999 閩西客語音韻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5.甘于恩 邵慧君 2000 試論客家方言對粵語語音的影響 第三屆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p79~88 韶關大學出版 韶關
6.朱心怡 2007 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比較研究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7.吳中杰 1999 台灣福佬客分布及其語言研究 國立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吳中杰 2004 畬族語言研究 國立清華大學語言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9.徐貴榮 2002a 台灣桃園饒平客話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0.陳子祺 2000 新竹海陸腔客家話音韻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陳秀琪 2002 漳州客話研究─以詔安為代表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陳秀琪 2006 閩南客家話音韻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國語文博士論文
13.陳淑娟 2002 桃園大牛欄閩客接觸之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14.黃有富 2001 海陸客家話去聲調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5.廖烈震 2002 雲林縣崙背地區地區詔安客話音韻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16.鄧盛有 2000 台灣四海話的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鄧盛有 2007 客家話的古漢語和非漢語成分分析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8.盧彥杰 1999 新竹海陸客家話詞彙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單篇論文
1.甘于恩 邵慧君 2000<試論客家方言對粵語語音的影響>第三屆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集p79~88。
2.甘于恩 2002 <試論客家方言對粵語詞彙的影響> 第四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p226~240 暨南大學出版 廣州
3.平山久雄 1998 <從聲調調值演變史的觀點論山東方言的的輕聲前變調>方言 1998第一期
4.吉川雅之 1998 <大埔縣客家話語音特點>《客家方言研究》 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5.江俊龍 2006 饒平客語調查與比較 第七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香港中文大學主辦
6.朱祖振 1994 石城方言的幾個語法特點 客家縱橫—首屆客家方言學術研討會專集133~135
7.李 榮 1989 漢語方言的分區 方言1989年第4期 241~259頁 北京
8.辛世彪 1999 < 閩方言次濁上聲字的演變>《語文研究》1999年第4期
9.周長楫 林寶卿 <1994平和縣九峰客話初探>客家縱橫 首屆客家方言學術研討會專集 閩西客家學研究會 福建龍岩
10.范文芳 1996 <竹東腔海陸客語的語音現象>《新竹師院語文學報》第三期
11.林賢峰 2007 饒平客語變調對韻律形成及句法結構、語意表述的意義—以台灣新竹六家林屋為例 第七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香港中文大學主辦
12.林伯殷 2005 芎林腔饒平客語 收錄於《新竹文獻》23期 p67~78
13.高然 1998 <廣東豐順客方言的分布及其音韻特徵>客家方言研究 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暨南大學出版社 廣州
14.徐貴榮 2001 <台灣客語聲調演變的例外> 第一屆客家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 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15.徐貴榮 2002b <漳潮片的客語分區芻議-從台灣饒平客家話音韻談起>發表於第五屆客方言與首屆贛方言研討會論文,江西南昌大學主辦。會後收錄於《客贛方言研究》p14~26 香港:靄明出版社 2003.12
16.徐貴榮 2002c <桃園中壢、平鎮、八德地區的饒平客家話語言特點> 台灣語言與研究期刊第四期 頁103~116 2002.12 新竹師院台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編印。
17.徐貴榮 2003a <桃園饒平客家的來源與分布調查>客家文化研究通訊第五期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研究中心編印。
18.徐貴榮 2003b <桃園新屋陳姓饒平客家話的「超陰入」>第八屆國際暨全國第二十一屆聲韻學研討會論文 高雄師範大學。收錄於《聲韻論叢》第十四輯p163~185 2006 台北:中華民國聲韻學會出版
19.徐貴榮 2004a <桃園觀音崙坪客家話的語言歸屬>全國第二十二屆聲韻學研討會論文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主辦。收錄於《聲韻論叢》第十五輯 2台北:中華民國聲韻學會出版(預計2007出版)
20.徐貴榮 2004c <客語唇齒聲母的來源及其聲化韻現象>第二屆漢語方言研究研討 會論文,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主辦。
21.徐貴榮 2005a <台灣饒平客家話的調查及其語言接觸現象>《台灣語言與研究期刊》第六期 頁64~80 新竹師院台語言語語文教育研究所編印。
22.徐貴榮 2005b <台灣客語的文白異讀研究> 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2002高雄中山大學,刊載於《台灣語文研究》第二輯 頁125~154 台北:文鶴出版社
23.徐貴榮 2006a <桃園平鎮客家話及其語言接觸> 關懷平鎮、立足桃園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主辦,收錄於《桃園平鎮地區文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亞旂股分公司出版(預計2007出版)
24.徐貴榮 2006b 卓蘭饒平客家話特點—兼談客話ian和ien韻的標音爭議 2006年全國聲韻學教學研討會暨工作坊(第二十四屆全國聲韻學研討會)論文 高雄:中山大學主辦
25.徐貴榮 2007a 以饒陽鎮為中心的饒平客家話語音特點 第七屆客家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香港中文大學主辦
26.徐貴榮 2007b <從兩岸饒平客語連讀變調比較,以探究其聲調原貌>2007饒平客家語言與文化研討會論文 新竹饒平客家文化學會主辦 新竹文化局
27.張屏生 2003 台灣客家次方言比較 第八屆國際暨全國第二十一屆聲韻學研討會論文 高雄師範大學
28.曹逢甫‧蔡美惠編 1995台灣客家語論文集 文鶴出版公司 台北
29.張清常 1992 <移民北京史北京音韻情況複雜化舉例> 中國音韻學會第七次常會論文 山東威海
30.張光宇 2002 <大槐與石壁~客家話與歷史、傳說>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出版
31.張光宇 2004 <漢語語音史中的雙線發展>中國語文第六期 2004new window
32.張衛東 1997 <論客方言與客家民系同步形成>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33.莊初升 嚴修鴻 1994 閩南四縣客家話的語音特點 客家縱橫─首屆客家方言學術討論會專集 閩西客家學研究會 福建龍岩
34.董忠司主編 1996 『台灣客家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 台灣語文學會出版
35.詹伯慧 1992 饒平上饒客家話語言特點說略 中國語文研究 第10期 香港
36.黃雪貞 1987 客家的分布與內部異同 方言1987年第2期
37.黃雪貞 1988 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 方言1988年第4期
38.黃雪貞 1989 客家方言聲調的特點續論 方言1989.第二期
39.黃雪貞 1992 梅縣客家話的語音特點 方言1992年 第四期
40.黃雪貞 1997 客家方言古入聲字的分化條件 方言1997年第4期
41.楊國鑫 1995.1 <客家話在台灣>客家話的腔調 收錄在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編《新介客家人》頁178 台原出版 台北
42.彭盛星 2004 <廣韻「全濁聲母字」在「台灣海陸客話」的音韻分析>《客贛方言研究》第五屆客方言暨首屆贛方言研討會論集p71:~82香港:靄明出版社
43.潘家懿 謝鴻猷 1997 粵語對南粵朱方言的輻射與滲透p40~45《語文研究》1997年第四期
44.劉綸鑫 2000 <濁上歸陰平和客贛方言> 第三屆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集p33~38 韶關大學學報編輯部
45.劉鎮發 1998 <客家人的分布與客語的分類>客家方言研究 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暨南大學出版社 廣州
46.劉鎮發 1999 <潮州話和廣州話、客家話的方言共同詞>第六屆閩方言研討會論文集p263~270。
47.劉勛寧 1998 中原官話與北方官話的區別及《中原音韻》的語言基礎 中國語文1988年第6期 (總第267期)
48.謝留文 1998 <贛方言古全濁聲母上聲字今讀陰平及與客方言的關係>客家方言研究 第二屆客方言研討會論文集 暨南大學出版社 廣州
49.羅肇錦 1998a <客話本字線索與非本字線索> 《國文雜誌》第二期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
50.羅肇錦 1998b <漳汀客家調查記>《客家研究文化通訊》創刊號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出版
51.羅肇錦 1999 <從台灣語言聲調現象論漢語聲調演變的幾個規律> 台灣語言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
52.羅肇錦 2000 <梅縣話是粵化客語的說略>第四屆客家方言研討會論文 廣東梅州
53.羅肇錦 2001 <試析福建廣東客家話的源與變>第七屆國際暨第十九屆全國聲韻學學術討論會《聲韻學研究之蛻變與傳承》輪文集
54.羅肇錦 2002 <客語祖源的另類思考> 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出版
55.羅肇錦 2006 <客家話hu→f的深層解讀>全球視野下的客家與地方社會:第一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承辦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new window
56.羅月鳳 2005 台灣台中縣東勢鎮福隆里「饒平語」再探 第38屆國際漢藏語學術研討會論文 福建廈門大學主辦
57.饒長溶 1987 福建長汀(客家)方言的連讀變調 中國語文1987年第3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