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貫道「發一崇德」的人才培育與宗教教育研究
作者:羅涼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O, LIANG-PING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
指導教授:李豐楙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一貫道發一崇德人才培育宗教教育一貫道崇德學院I-Kuan TaoFa-Yi Chong-DeHuman resources educationReligious educationI-Kuan Tao Fa-Yi Chong-De Academ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宗教教育與人才培育是宗教生命延續以及發展的關鍵要素,一貫道在解嚴前後即警覺宗教形象的建立在於人才素質的提昇,故在政府對一貫道解禁之後,積極發展其人才培育的教育體系,以促進其道務之發展。當代臺灣民間教派在宗教教育上的發展,由於戰後諸多錯綜複雜的因素,延滯了宗教在學院體系內的整體研究與教學。一貫道能夠突破諸多困難,使教育部准許籌設宗教研修學院,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
本研究採用質性的研究方法,透過文獻資料分析、參與觀察、深入訪談等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探討一貫道「發一崇德」的人才培育與宗教教育,以及宗教研修學院「一貫道崇德學院」的規劃與設立,分析其面對現代化及全球化的社會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出建議與可行的方案。
從資料分析總結,一貫道宗教教育當前面臨的問題為:一貫道經典的建立、宣教人才的培育、永恆真理的會通,如何藉由學術化、理論化、系統化的宗教教育,建構一貫道的教理與教義,發展為兼具傳教的與學術的宗教教育,理論與實務並重,以培育知識與行為兼備的宗教人才,並符合一貫道全球化的發展。
學術的宗教教育與傳教的宗教教育是息息相關的,「一貫道崇德學院」未來的發展對於一貫道的宗教教育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故建議其課程內容理論與實務並重,與其他教育機構合作,並成立研究中心與設立獎助學基金,積極推動其學術化教育的發展,並且在學術研究的平台上與其他宗教進行交流與對話。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are key factors in accounting for continuit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life of a religion. Under martial law and since the end of martial law, I-Kuan Tao has realized that the quality of its personnel must be heightened if the religion is to be given a firm foundation. Therefore, once the government lifted its restrictions when martial law was ended, I-Kuan Tao has been developing an educational network for the formation of its personnel so as to help in the prosecution of its tasks. The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education for Taiwanese folk religions today has, for many complex reasons since the end of the war, brought about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teaching of religion within academia. I-Kuan Tao has been able to overcome many difficulties such that the ROC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permitted the preparatory work for the founding of a Religious Academy. This is something which merits attention.
This study adopt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It uses an analysis of documentary data, observation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o carry out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examine the formation of personnel and religious education given by the “Fa-Yi Chong-De” Center of I-Kuan Tao. It also looks at the pla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I-Kuan Tao Fa-Yi Chong-De Academy and analyses the challenges it faces from social development owing to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It also offers suggestions and practical proposals.
From a summary of the data analysis, we find that the issues facing I-Kuan Tao’s educational programme at present are as follows: determination of the canon of I-Kuan Tao texts, formation of preachers, and attaining eternal truth. For example, it requires a more scholarly, more theoretical and more systematic religious education, setting up the doctrine and teaching of I-Kuan Tao, developing a religious education that combines propagation and academic study, equal emphasis 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formation of religious personnel who exhibit both knowledge and good conduct, and an education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worldwide development of I-Kuan Tao.
Academic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missionary religious education are intimately relat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I-Kuan Tao Chong-De Academy wil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religious education for I-Kuan Tao. Therefore it is advisable that equ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both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tent of its courses, to cooperation with other religious organisations, the foundation of a research centre and the provision of scholarships, vigorous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educ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its academic research engaging in exchanges and dialogue with other religions.
一、專書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編,《一貫道簡介》,臺南:靝巨書局,1988。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編,《一貫道百年大事紀》,新北市:一貫道總會,2011。
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編,《一貫道通識講義》,新北市:一貫道總會,2013。
王見川,《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南天,1996。new window
王見川,〈臺灣一貫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張珣、江燦騰編,《臺灣本土new window
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臺北:南天,2003,頁525-551。
王志宇,〈民間教派興衰史〉,漢寶德、呂芳上等著《中華民國發展史:教new window
育與文化(上、下)》,臺北:政大、聯經,2011,頁125-157。
朱汪佩錦,《人性與宗教教育》,香港:浸信會出版部,1972。
李世瑜,《現在華北祕密宗教》,臺北:蘭臺,2007。
李豐楙,〈道教教義與研修機構的未來〉,內政部編《宗教論述專輯第四輯—
宗教教育及宗教資源分配運用》,臺北:內政部,2002,頁103-127。
李豐楙,〈傳承與應變──道教的衍變及其現代化〉,漢寶德、呂芳上等著new window
《中華民國發展史:教育與文化(上、下)》,臺北:政大、聯經,
2011,頁51-90。
宋光宇,《天道鈎沉》,臺北:萬卷樓,2010。
宋光宇,《宗教與社會》,臺北:東大,1995。
宋光宇,《天道傳燈──一貫道與現代社會》,臺北:王啟民,民85。
孚中,《一貫道歷史》,臺北:正一善書,1997。
孚中,《一貫道發展史》,臺北:正一善書,1999。
周新富,《教育社會學》,臺北:五南,2013。
林玉体,《教育概論》,臺北:師大書苑,1998。
林玉体,《臺灣教育史》,臺北:文景,2003。
林榮澤編著,《一貫道學研究.卷二:文獻研究與專題》,新北市:一貫義
理編輯苑,2014。
林榮澤編著,《一貫道學研究.首卷:歷史與經典詮釋》,新北市:一貫義
理編輯苑,2013。
林榮澤編著,《一貫道發展史(修訂版)》,臺北:蘭臺出版社,2011。
林榮澤編著,《臺灣民間宗教研究論集》,臺北:一貫義理編輯苑,2007。
明德編輯室編,《白陽道脈薪傳錄》,臺北:明德出版社,2010。
明德編輯部編,《一貫薪傳》,新北市:明德出版社,2012。
馬西沙,《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秦寶琦、晏樂斌,《地下神秘王國一貫道的興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0。
徐南號主編,《臺灣教育史》,臺北:師大書苑,1993。
徐宗林等著,《教育導論》,臺北:五南,2007。
夏樂維著,馬鴻述譯,《宗教教育的興起》,三版,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
社,1981。
陳迺臣,《宗教的教育價值》,臺北:大地,1997。
郭生玉,《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富城印刷有限公司,1997。
黃瑞琴,《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出版社,1999。
黃懷秋,〈臺灣天主教的—宗教教育回顧與展望〉,內政部編《宗教論述專
輯第四輯—宗教教育及宗教資源分配運用》,臺北:內政部,2002,
頁159-198。
詹德隆,〈臺灣宗教教育的局面〉,詹德隆等合著,輔大宗教學系主編,《宗
教教育:理論、現況與前瞻》,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
楊流昌,《天道傳奇—一貫道在臺灣的傳播與影響》,香港:中國評論學術
出版社,2011。
劉真編,《宗教與教育》,臺北:正中,1997。
劉開鈴主編,《教育部全國大學院校人文教育體檢計畫年度報告系列叢
書:第三輯:課程與教學-課程綱要之調查》,臺北:五南,2010。
蒲來司、察普民、帖伯斯、卡賓德等箸,蕭維元節譯,《宗教教育綜覽》,
香港:浸信會出版部,1956。
葉志誠、葉立誠編,《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0。
慕禹,《一貫道概要》,臺南:靝巨書局,2002。
鍾雲鶯,〈近代一貫道的發展及其影響〉,漢寶德、呂芳上等著《中華民國new window
發展史:教育與文化(上、下)》,臺北:政大、聯經,2011,頁159-188。
瞿海源,〈國內宗教教育現況之分析〉,《宗教教育之國際比較及政策研究》,new window
教育部委託研究報告,1995。
瞿海源,〈查禁與解禁一貫道的政治過程〉,《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new window
析》,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1997。
蕭克諧,《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論》,二版,香港:道聲出版社,1989。
釋恆清,〈宗教教育辨義—兼論宗教研修機構體制化的問題〉,內政部編《宗
教教論述專輯第四輯—宗教教育及宗教資源分配運用》,臺北:內
政部,2002,頁249-292。
二、發一崇德道場內部資料
天元佛院,《一貫薪傳:白水老人開荒闡道六十週年感恩紀念》,南投:天
元佛院,2008。
天元佛院,《源遠流長:白水老人美國開荒三十週年紀念》,南投:天元佛
院,2012。
光明集刊雜誌社編輯,《承先啟後一真儒:白水老人百年誕辰紀念刊》,南
投:天元佛院發行,2000。
光慧文教基金會編,《發一崇德道務中心落成專刊》,南投:財團法人光慧
文教基金會,1999。
光慧文教基金會編,《薪火相傳-發一崇德學界三十週年慶專刊》,南投:
財團法人光慧文教基金會,1999。
光慧文教基金會編,《陳前人大姑:慈悲喜捨的一生》,南投:財團法人光
慧文教基金會,2008。
光慧文教基金會編,《發一崇德青少年界小天使進修班教學手冊》,南投:
財團法人光慧文教基金會,2014。
光慧文化教育基金會編,《發一崇德青少年界青少年進修班教學手冊》,南
投:財團法人光慧文化教育基金會,2014。
崇德文教基金會編,《崇德合訂本》第一輯,臺北:財團法人崇德文教基
金會,1989。
崇德文化教育基金會編,《崇德之愛:財團法人崇德文化教育基金會十週
年特刊》,臺北:財團法人崇德文化教育基金會,1995。
發一崇德慈善事業基金會編,《發一崇德之愛》第一期,臺中:財團法人
臺灣省私立發一崇德慈善事業基金會,2001。
發一崇德雲林道場編印,《白水老人成道十週年紀念專刊》,雲林:發一崇
德雲林道場,2005。
發一崇德教務更新小組編,《講師培訓班社會界教材》,南投:財團法人光
慧文教基金會,2011。
發一崇德教務更新小組編,《新民班學界教材》,南投:財團法人光慧文教
基金會,2011。
發一崇德教務更新小組編,《行德班社會界教材》南投:財團法人光慧文
化教育基金會,2013。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班務發展策劃組編,《新民班社會界教材》南投:財團
法人光慧文化教育基金會,2016。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班務發展策劃組編,《至善班社會界教材》南投:財團
法人光慧文化教育基金會,2016。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班務發展策劃組編,《行德班社會界教材》南投:財團
法人光慧文化教育基金會,2016。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班務發展策劃組編,《培德班社會界教材》南投:財團
法人光慧文化教育基金會,2016。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班務發展策劃組編,《崇德班社會界教材》南投:財團
法人光慧文化教育基金會,2016。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班務發展策劃組編,《講師培訓班社會界教材》南投:
財團法人光慧文化教育基金會,2016。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班務發展策劃組編,《負責講師手冊》,南投:財團法人
光慧文教基金會,2016。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班務發展策劃組編,《崇德學院學習護照》,南投:財團
法人光慧文教基金會,2016。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編,《發一崇德道務成長的歷程》,南投:發一崇德道務
中心,2001。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編,《三爐三會—不休息菩薩慈示訓》,南投:財團法人
光慧文教基金會,2012。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編,《發一崇德》,創刊號,南投:財團法人光慧文教基
金會,1992.10。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編,《發一崇德》,第2 期,南投:財團法人光慧文教基
金會,1992.12。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編,《發一崇德》,第9 卷,第5 期,南投:財團法人光
慧文教基金會,2002.04。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編,《發一崇德》,第22 卷,第1 期,南投:財團法人
光慧文教基金會,2014.08。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編,《發一崇德》,第22 卷,第6 期,南投:財團法人
光慧文教基金會,2015.06。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編,《發一崇德》,第23 卷,第5 期,南投:財團法人
光慧文教基金會,2016.04。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製,《2015 發一崇德教務更新說明與班務促進道務發展
研習》手冊,2015.11.28。
三、學位論文
方永泉,〈西方當代宗教教育理論之評析-兼論對臺灣教育的啟示〉,國立new window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江柳靜,〈馬來西亞僑生一貫道發一崇德皈信之探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江佳諦,〈宗教基層組織的運作:以一貫道發一崇德屏東地區伙食團為
例〉,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李慧娟,〈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場學生道團之研究—以臺北學界伙食團與宣
教關係為例〉,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吳靜宜,〈一貫道發一崇德的制度化變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8。
吳境洺,〈一貫道發一崇德宗教課程之生命教育研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碩士論文,2012。
林浴沂,〈一貫道天命道統傳承的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4。
林榮澤,〈臺灣民間宗教之研究:一貫道「發一靈隱」的個案分析〉,國立
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林鈺勝,〈臺灣一貫道佛堂儀式空間之研究—以發一崇德雲林道場為例〉,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林育慶著〈一貫道入(求)道程序儀式之研究—以發一組崇德道場為中
心〉,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徐嘉鴻,〈成人經典學習經驗之研究—以一貫道發一崇德文教基金會為
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張紹城,〈老水還潮—一貫道發一崇德在尼泊爾傳道之社會文化研究〉,國
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張郡毓,〈苗栗縣一貫道發一崇德親子讀經教育研究〉,玄奘大學宗教學系
碩士論文,2013。
陳鑫湟,〈一貫道人才培訓對參與學員的影響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黃國城,〈成人參與一貫道活動對其智慧與靈性健康影響之研究—以發一new window
崇德道場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9。
董坤耀,〈臺灣一貫道發一崇德雲林道場發展史〉,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碩
士論文,2010。
蔡中駿,〈一貫道禮儀實踐研究—以發一崇德組為例〉,玄奘人文社會學院
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四、期刊論文
一貫道崇德學院設校指導委員會,〈創辦學院的時代意義〉,《一貫道研究》
第1 卷,創刊號,(2011.11),頁7-17。
一貫道研究編輯室,〈編輯的話〉,《一貫道研究》第4 期,(2015.08),頁
4-5。
王煥琛,〈「宗教教育」問題之研討〉,《臺灣教育》557 期,(1997.05),
頁2-11。
方永泉,〈宗教與道德間的關係--兼論多元社會中的宗教與道德教new window
育〉,《教育資料集刊》25 期,(2000.11),頁99-125。
沈清松,〈有關宗教理論與宗教教育的三個哲學問題〉,《輔仁宗教研究》new window
創刊號,(2000.05),頁3-24。
李素菊,〈論宗教傳播與宗教教育〉,《宗教比較與對話(第一輯)》,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01),頁96-109。
吳梓明,〈現代宗教教育與生命教育〉,《輔仁宗教研究》(宗教與生命教育)new window
8 期,(2003.12),頁1-15。
林生傳,〈臺灣教育改革的新趨勢:探索與評析〉,《教育研究》7 期,
(1999.07),頁1-17。
林永安,〈淺論一貫道的社教功能──以「神威道場」為例〉,《臺灣源流》
44 期,(2008.09),頁132-141。
林本炫,〈宗教研修學院將納入高等教育體制〉,《教育社會學通訊》32 期,
(2011.10),頁3-5。
林本炫,〈神學院、佛學院納入高教體制政策之觀察〉,《教育社會學通訊》
33 期,(2011.11),頁3-11。
林進山,〈學校實施宗教教育的觀點與策略之探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9 期,(2013.02),頁83-88。
林榮澤,〈戰後大陸來臺宗教的在地化與全球化──以一貫道為例〉,《新new window
世紀宗教研究》7 卷3 期,(2009.03),頁2-47。
林榮澤,〈發一探源--天津一貫道「同興壇」研究〉,《一貫道研究》1 卷
4 期,(2015.08),頁44-74。
周志宏,〈高等教育階段中的宗教教育問題—教育基本法第六條與私立學new window
校法第九條之檢討〉,《法令月刊》51 卷10 期,(2000.10),頁687-718。
梁福鎮,〈宗教教育學內涵探究〉,《教育科學期刊》1 卷2 期,(2001.12),new window
頁77-98。
陳玉賢,〈宗教教育的省思〉,《教育資料文摘》41 卷4 期,(1998.04),頁
127-131。
陳德光,〈宗教知識教育的信仰問題〉,《輔仁宗教研究》第4 期,new window
(2001.12),頁1-17。
陳幼慧,〈學術型宗教教育與宗教研修學院之設置:一貫道崇德學院學術
發展的個案研究〉,《一貫道研究》第5 期,(2016.09),頁8-34。
張奉箴,〈「宗教教育」問題之研討〉,《臺灣教育》557 期,(1997.05),
頁12-13。
傅佩榮,〈我對宗教教育的淺見〉,《臺灣教育》557 期,(1997.05),頁
14-21。
莊德仁,〈鴻圖大展、珍道久遠: 陳大姑與一貫道發一崇德道場
(1947~1986)〉,《一貫道研究》第1 卷,第3 期,(2014.06),頁123-160。
黃政傑,〈臺灣教育改革的政策方向〉,《教育政策論壇》3 卷1 期,new window
(2000.02),頁26-53。
黃博仁,〈一貫道初探〉,《區域人文社會學報》8 期,(2005),頁127-158。
鄭志明,〈臺灣「宗教教育」的問題商議〉,《普門》237 期,(1999.06),new window
頁26-32。
蔡源林,〈臺灣宗教教育之全球化與本土化的辯證發展〉,《教育資料與研new window
究專刊》,(2007.12),頁103-116。
蔡源林,〈國內宗教系所的教學與研究趨勢分析〉,《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第11 卷,第2 期,(2010.03),頁23-32。
羅光,〈學校宗教教育的方案〉,《訓育研究》,第31 卷,第1 期,(1992.06),
頁1-5。
五、論文集論文
林本炫,〈宗教教育與宗教知識〉,《宗教教育與宗教研究研討會論文集》,
嘉義:南華大學,2004。
林本炫,〈宗教與教育:宗教與社會關係的另一個側面〉,《佛光人文社會
學院宗教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佛光大學,2003。
宋光宇,〈一貫道在臺灣的發展及其策略之探討〉,《宋光與宗教文化論文new window
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
邱格屏,〈明清教門亞文化及其社會功能〉,《社會問題研究叢書》編輯委
員會編,《宗教、教派與邪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南寧:廣西人
民出版社,2004。
姜生,〈論宗教生態──新興教派與邪教形成的文化邏輯〉,《社會問題研
究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宗教、教派與邪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
莊吉發,〈從取締民間祕密宗教律的修訂看清代的政教關係〉《第二屆中國
政教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1991。
六、會議論文
宋光宇,〈一貫道在臺灣的發展及其策略之探討〉,《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new window
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2000。
張振東,〈宗教教育與中國社會〉,《宗教教育與中國社會之發展討論會》,
臺北:輔仁大學,1989。
趙雅博,〈宗教教育與人生〉,《宗教教育與中國社會之發展討論會》,臺北:
輔仁大學,1989。
一貫道設校指導委員會撰,〈一貫道崇德學院設校歷程簡介〉,《第一屆衣
貫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北:一貫道崇德學院,2010。
七、英文書目
Grant, Edward. 2001. God and Reason in the Middle Ag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re,R.M. 1992. Essays on Religion and Education. Oxfort: Clarendon Press.
Hart, D.G. 1999. The University Gets Religion: Religious Studies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Baltimore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Holley, R. 1978. Religion Education and Religion Understanding.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Hudson, W.D.1987.Two questions about religious education. In R. Straughan &
J. Wilson (Eds.). Philosophers on Education. London : Macmillan.
Hull,J.M.1984.Studies in Religion & Education. London: Falmer Press.
Makdisi, George.1990. The Rise of Humanism in Classical Islam and the
Christian Wes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cholasticism.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Nord, Warren A. 1995. Religion and American Education: Rethinking a
National Dilemma.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Sealy,J.1985. Religious Education: Philosphical Perspectives.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Thomas, R.M.1994.Religious Education .In T. Husen.& T.N. Postlethwaite
(Eds.),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2nd ed.)
(Vol.9).Oxford: Pergamon.
Tulosiewica ,W.,& To, Cho-Yee(1993)(ed.).World Religions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New York: Cassell .
Wilson, J.1971. Education in Religion and the Emotions.London:Heinenmann.
Wilson, J.1972.Religion. London :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Wilson, J.1982.Taking religious education seriously. In J. Hull (ed.), New
directions in religious education (pp.59-68).Basingstoke, England: The
Falmer Press.
八、網路資料
一貫道崇德學院資訊網,網址:http://www.iktcds.org.tw/front/bin/ptlist.phtml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edu.t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