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聖教到道教:馬華社會的節俗、信仰與文化-
作者:李豐楙
出版日期:2018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集叢:臺大哈佛燕京學術叢書;4
ISBN:9789863502784
主題關鍵詞:宗教史民間信仰文化研究馬來西亞
學門:人類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期刊論文
1.歐大年、馬祥來(20030600)。神明、聖徒、靈媒和遶境:從中國文化觀點比較地方民間信仰傳統。臺灣宗教研究,2(2),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Tan, Chee-Beng(1983)。Chinese Religion in Malaysia: A General View。Asian Folklore Studies,42(2),217-252。  new window
3.李豐楙(20080900)。文化識別:從事馬來西亞華人宗教研究的經驗。亞太研究論壇,41,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豐楙(20010100)。迎王與送王:頭人與社民的儀式表演--以屏東東港、臺南西港為主的考察。民俗曲藝,129,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豐楙(20090600)。從哪吒太子到中壇元帥:「中央-四方」思維下的護境象徵。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2)=74,35-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賢強(20061200)。張煜南與檳榔嶼華人文化和社會圖像的建構。亞太研究論壇,34,16-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chipper, Kristofer M.(2002)。道教的清約。法國漢學,7,149-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日比野丈夫(1981)。マラヤ華僑の師爺廟とその祭神。東方宗教,58,1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原田正已(1979)。マレーシアの九皇信仰。東方宗教,53,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戴玄之(19680615)。天地會的源流。大陸雜誌,36(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豐楙(20111200)。迎王祭典中禮祝之儒的神道觀與代天巡狩的實踐。南臺灣研究,1,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饒宗頤(1969)。星馬華人碑刻繫年。新加坡大學中文學會學報,1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重陽(1965)。泰國普吉省華人拓荒史。南洋文摘,6(5),2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豐楙(20130600)。斯土斯神:土地信仰的「理念性移植」--以桃園巿為例的綜合考察。世界宗教學刊,21,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翁同文(19860800)。今存天地會「創會緣起」抄本的源流系統。東吳文史學報,5,163-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釋永東(20081200)。佛教「供佛齋天」儀式的療育意涵探討。新世紀宗教研究,7(2),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熙遠(20021200)。「宗教」--一個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的關鍵詞。新史學,13(4),37-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科大衛(20031000)。祠堂與家廟--從宋末到明中葉宗族禮儀的演變。歷史人類學學刊,1(2),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熙遠(20040600)。中國夜未眠--明清時期的元宵、夜禁與狂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5(2),283-3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Duara, Prasenjit(1988)。Superscribing Symbols: The Myth of Guandi, Chinese God of War。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47(4),778-795。  new window
21.文平強(2007)。華人移民與環境適應--探討馬來西亞客家人的經濟適應與變遷。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學刊,10,19-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豐楙(20000600)。嚴肅與遊戲:從蜡祭到迎王祭的「非常」觀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135-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洪瑩發(20140600)。威顯南邦:馬來西亞馬六甲勇全殿的王醮。民俗曲藝,184,59-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豐楙(19941000)。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4,183-207+2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豐楙(20161200)。故縱之嫌:《西遊記》的召喚土地與鬼律敘述。人文中國學報,23,127-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石滄金(2006)。葉亞來與仙四師爺廟關係考察。東南亞縱橫,2006(4),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玉芬(20090700)。燒風大,拜天公:卑南高臺有關焚風的祭拜活動。東臺灣研究,13,139-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曉宏(2005)。道弘海外,戒傳美里--中國道教首次在馬來西亞傳戒。中國宗教,2005(7),3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豐楙(20131100)。妥協與合作:一貫道老前人張培成參與道教總會的經驗--以道總1966-1983年間理監事會議紀錄為主的考察。華人宗教研究,2,135-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豐楙(20021200)。制度與擴散:戰後臺灣火居道教的兩個宗教面向--以臺灣中部的道壇道士為例。臺灣宗教研究,2(1),109-1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豐楙(20121200)。普度:檳城中元聯合會與華校華教的聖俗交融。世界宗教學刊,20,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翁同文(1985)。天地會創始人萬雲龍的原型。清史研究,1985(3),3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許倬雲(19930100)。中國古代社會與國家之關係的變動。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3(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許雲樵(1971)。新馬私會黨與洪門天地會的淵源。東南亞研究,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葉耿瑾(2004)。吉隆坡華人古建築的保護現狀--以仙四師爺廟為實例。文物世界,2004(2),6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蘊(2010)。マレーシアにおける徳教の展開と潮州人コミュニティ、そして潮州系商人。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3,113-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鄭庭河(20160900)。宗教對話與個體--於馬來西亞語境的一個探討。玄奘佛學研究,26,113-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Berthrong, John H.、彭國翔(2002)。儒家宗教性研究的趨向。求是學刊,29(6),27-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簡瑛欣(20160600)。權威、中介與跨域:論星馬華人民間信仰的祖廟想像。華人宗教研究,7,133-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豐楙(20010600)。鹿港施姓道壇與泉籍聚落。臺灣文獻,52(2),1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豐楙(2005)。獨尊與並存 : 漢代喪葬禮俗的衝突與融合--道教前史的綜合考察之一。第二屆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527-5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丸山宏(2012)。大英圖書館所藏福建漳州海澄縣道教科儀手抄本(Or. 12693)初探。「正一與地方道教儀式」研討會,香港飛雁洞佛道社贊助,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原東亞研究中心)、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合辦 (會議日期: 2012/09/22-2012/09/23)。金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豐楙(2008)。巡狩:一種禮儀實踐的宣示儀式。臺灣民間宗教信仰與文學學術研討會。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詹瑋(2008)。從蓁莽到街市--木柵村的歷史初探。「歷史視野中的中國地方社會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8/12/17-2008/12/19)。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英章、王秋桂、陳中民(2001)。社會、民族與文化展演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社會、民族與文化展演國際研討會。台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5)。第二屆「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兩漢」論文集。第二屆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豐楙(1995)。臺灣送瘟、改運習俗的內地化與本地化。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829-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豐楙(2009)。本相與變相--台灣王母信仰的形象變化。台灣王母信仰文化世界學術研討會。花蓮:花蓮勝安宮管理委員會。17-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漢學研究中心、國立中央圖書館(19940000)。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漢學研究中心叢刊。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深發(2008)。國殤:隱藏在馬來西亞九皇信仰背後的洪門天地會意識。第五屆臺灣、東南亞文化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宜蘭:佛光大學。19-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豐楙(2008)。九皇船與九皇爺:馬華在九皇信仰中的文化識別。「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宗教研究:多向度的圖像再現」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主辦 (會議日期: 2008/12/26)。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豐楙(2013)。九皇船與九皇爺: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文化認同。2011成功大學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樂學書局。15-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豐楙(2010)。祭煞與安鎮:道教謝土安龍的複合儀式。第四屆海峽兩岸道教文化臺北.鷹潭論壇研討會。臺北:中華道教總會。299-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豐楙(2011)。爐下弟子與派下弟子:木柵張家在的祠、廟信仰體制。東宗的呼喚:2010賴鵬舉居士逝世週年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299-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琛發(2004)。馬來西亞華人義山與私人墓園--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思慮。第二屆國際殯葬論壇,上海殯葬文化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4/11/26)。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惠娟(2008)。地圖檔案中木栅地區的時空變遷。「歷史視野中的中國地方社會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8/12/17-2008/12/19)。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琛發(2006)。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從馬六甲三寶山義塚看荷殖時代東南亞明末移民的民族情結。第三屆新世紀文化文學研究的新動向研討會--台灣與東南亞華人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馬來西亞孝恩文化基金會等合辦 (會議日期: 2006/01/21-2006/01/22)。吉隆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Beng, Tan Sooi(1988)。The Phor Tor Festival in Penang: Deities, Ghosts and Chinese Ethnicity。Centr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Monash University。  new window
2.宋光宇(1998)。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宗教變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本炫(1998)。當代台灣民眾宗教信仰變遷的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琛發(1983)。水美宮:從家廟到公廟再在一分為上的信仰組織變遷例證(-)。韓江學院,檳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晶芬(2012)。馬來西亞華人的年節習俗與神話傳說--以檳榔嶼華裔族群為主(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苑如(1996)。六朝志怪的文類研究:導異為常的想像歷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二文(2002)。美濃土地伯公信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國偉(2005)。公司流變:十九世紀檳城華人「公司」體制的空間再現(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琛發(2001)。馬來西亞華人民間節日研究。藝品多媒體傳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澤南、陳漱石(2003)。探緣:馬來西亞廟宇與宗祠巡遊。吉隆坡: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龍雲(2009)。遭遇幫群:檳城華人社會的跨幫組織研究。八方文化創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李穎(2010)。佛道與陰陽:新加坡城隍廟與城隍信仰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文泉、傅向紅(2009)。粘合與張力:當代馬來西亞華人的族群內關係。新紀元學院馬來西亞族群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DeBernardi, Jean(2004)。Rites of Belonging: Memory, modernity, and identity in a Malaysian Chinese community。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陳慎慶(2002)。諸神嘉年華:香港宗教研究。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崇漢(1998)。吉隆坡甲必丹葉亞來。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井上徹、錢杭、錢聖音(2008)。中國的宗族與國家禮制:從宗法主義角度所作的分析。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Owen, Norman G.(1987)。Death and disease in Southeast Asia: explorations in social, medical, and demographic histo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吳亞魁(2006)。江南全真道教。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何國忠(2005)。百年回眸:馬華社會與政治。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國忠(2005)。百年回眸:馬華文化與教育。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宏、黃堅立(2002)。海外華人研究的大視野與新方向:王賡武教授論文選。八方文化企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靈智、王賡武(1998)。The Chinese Diaspora: Selected Essays。Times Academic Pres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雅慧、許麗芩、黃進仕(2009)。桃氣神仙里長伯:桃園市土地公文化故事。桃園:桃園市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永華(2011)。中國社會文化史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今堀誠二、劉果因(1974)。馬來亞華人社會。檳城:嘉應會館擴建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永球(1993)。九皇出巡:太平古武廟建造舡輦紀念特刊。太平:古武廟斗姥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范立言(2000)。馬來西亞華人義山資料匯編。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潘朝陽(2008)。台灣漢人通俗宗教的空間與環境詮釋。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席涵靜(1978)。周代祝官研究。臺北:勵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濱島敦俊、朱海濱(2008)。明清江南農村社會與民間信仰。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房年勝(1993)。從永安亭碑記追溯詩巫大伯公廟歷史。砂拉越詩巫:砂拉越華族文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少寬(1997)。檳榔嶼福建公塚暨家塚碑銘集。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麥留芳、張清江(1985)。星馬華人私會黨的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Low, James(1972)。The British Settlement of Pena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8.邱格屏(2003)。世外無桃源:東南亞華人秘密會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賢強(2008)。跨域史學:近代中國與南洋華人研究的新視野。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何平立(2003)。巡狩與封禪--封建政治的文化軌跡。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黄蘊(2011)。東南アジアの華人教団と扶鸞信仰:徳教の展開とネットワーク化。風響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童喬慧(2010)。澳門土地神廟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鄭玄、孔穎達(1955)。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黃遵憲(1968)。人境廬詩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Curtin, Philip D.(1989)。Death by Migration: Europe's Encounter with the Tropical World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6.李豐楙、謝宗榮、李秀娥、黃基鴻(2006)。臺南縣地區王船祭典保存計畫:臺江內海迎王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蘇慶華(1994)。節令、民俗與宗教。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琛發(2002)。從北斗真君到九皇大帝--永不沒落的民族意象。馬來西亞道教聯合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Franke, Wolfgang、陳鐵凡(1985)。馬來西亞華文銘刻萃編。吉隆坡:馬來亞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顏清湟、粟明鮮(1991)。新馬華人社會史。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賡武(20070000)。離鄉別土:境外看中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渡邊欣雄、周星(20000000)。漢族的民俗宗教:社會人類學的研究。臺北:地景企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志明、蘇慶華(1991)。馬新德教會之發展及其分布研究。代理員文摘(馬)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蘇慶華、劉崇漢(2007)。馬來西亞天后宮大觀。吉隆坡:雪隆海南會館天后宮媽祖文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蘇慶華、劉崇漢(2008)。馬來西亞天后宮大觀。吉隆坡:雪隆海南會館天后宮媽祖文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吳永猛(20080000)。臺灣本土宗教信仰。臺北:國立空中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Scott, James C.、鄭廣懷、張敏、何江穗(2007)。弱者的武器:農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Goh, Robbie B. H.、Wong, Shawn(2004)。Asian diasporas: cultures, identities, representations。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9.王賡武(1994)。中國與海外華人。臺北市: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錚(2005)。黃遵憲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Eliade, Mircea、楊素娥(2000)。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宋光宇(1994)。臺灣經驗(二)--社會文化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王琛發(1999)。廣福宮:歷史與傳奇。檳城:檳城州政府華人宗教社會事務理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豐楙(1998)。東港迎王--東港東隆宮丁丑正科平安祭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Schlegel, Gustave(1866)。Thian Ti Hwui: The Hung League or Heaven-Earth-League, a Secret a Secret Society With the Chinese in China and India。Batavia:LANGE & Co。  new window
56.何國忠(2002)。馬來西亞華人:身份認同、文化與族群政治。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林水檺、駱靜山(1984)。馬來西亞華人史。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合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林水檺、何啟良、何國忠、賴觀福(1998)。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林開忠(1999)。建構中的「華人文化」:族群屬性、國家與華教運動。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康豹(19970000)。臺灣的王爺信仰。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劉仲宇(2014)。道教授籙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黎志添(2012)。華人學術處境中的宗教研究:本土方法的探索。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Schipper, Kristofer M.(2002)。中國文化基因庫。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Scott, James C.、王曉毅(2016)。逃避統治的藝術:東南亞高地的無政府主義歷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濱島敦俊(2001)。総管信仰:近世江南農村社會と民間信仰。東京:研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鄭振滿(1992)。明清福建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湖南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黃文斌(2013)。馬六甲三寶山墓碑集錄(1614-1820)。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渡邊欣雄(1991)。漢民族の宗教:社会人類学的研究。東京:第一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錢杭(2001)。血緣與地緣之間:中國歷史上的聯宗與聯宗組織。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大淵忍爾(1983)。中國人の宗教儀禮:佛教.道教.民間信仰。東京:福武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DeBernardi, Jean(2006)。The Way that Lives in the Heart: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and Spirit Mediums in Penang, Malaysia。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2.石滄金(2005)。馬來西亞華人社團研究。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李麗涼(20120000)。弌代天師:張恩溥與臺灣道教。臺北:國史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黎志添(2013)。十九世紀以來中國地方道教變遷。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Vaughan, Jonas D.(1971)。The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Chinese of the Straits Settlement。Kuala Lumpu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6.鍾彩鈞、陳彥穎(19990000)。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左丘明、孔穎達(1955)。左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屈大均(1986)。廣東新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王富金(1991)。馬來西亞檳城王氏太原堂慶祝百週年紀念特刊。檳城:檳城王氏太原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1977)。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2005)。九皇大帝。吉隆坡:藝文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王琛發(2001)。馬來西亞華人義山與墓葬文化。雪蘭莪:藝品多媒體傳播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王琛發(1998)。檳城客家兩百年--檳榔嶼客屬公會六十週年紀念文集。檳城客屬公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吉隆坡廣東義山特刊編輯委員會(1978)。吉隆坡廣東義山八十三年週年紀念特刊。吉隆坡:吉隆坡廣東義山特刊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何啟良(2003)。馬來西亞華人歷史與人物政治篇:匡政與流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宋晞(1977)。史學論集。臺北:華岡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李豐楙、林長寬、陳美華、蔡宗德、蔡源林(2009)。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宗教與認同:伊斯蘭、佛教與華人信仰。臺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林水檺(2003)。馬來西亞華人歷史與人物儒商篇:創業與護根。吉隆坡: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茹貴財(2000)。北斗九皇南下顯威靈:太平古武廟斗姥宮慶祝九皇大帝香火自泰國分香本廟150周年紀念特刊1850-2000。太平:古武廟斗姥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張毅民(2016)。選民與種民:一個蒙選思想的比較宗教研究。新北市:輔大書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陳嵩杰(2003)。森美蘭州華人史話。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陳嵩杰(1992)。尋根:森美蘭華族先民的足跡。吉隆坡:星洲日報:森美蘭中華大會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陳亞才(2000)。留根與遺恨--文化古跡與華人義山。吉隆坡:大將事業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曾衍盛(2011)。馬來西亞最古老廟宇--青雲亭個案研究。馬六甲:羅印務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策略資訊研究中心(2000)。到義山走走。雪蘭莪:文運企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華社資料研究中心(1989)。歷史的跫音:三保山資料選輯。馬六甲:馬六甲中華總商會:馬六甲中華大會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黃茂桐(1989)。吉隆坡仙四師爺廟慶祝125週年紀念特刊(1864-1989)。雪蘭莪:吉隆坡仙四師爺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溫振祥(1994)。檳城福建聯合公塚二百年。檳城:檳城聯合福建公塚董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楊德明(1997)。雪蘭莪加影師爺宮壹百週年紀念特刊(1897-1997)。雪蘭莪:加影龍城印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葉山河(1992)。九皇爺安邦南天宮一百卅週年紀念特刊。吉隆坡:九皇爺安邦南天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管震民先生七秩榮壽紀念壽管委員會、管震民(1949)。綠天廬吟艸。管震民先生七秩榮壽紀念壽管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劉勁峰、耿艷鵬(2005)。吉安市的宗族、經濟與文化。香港:國際客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劉磐石、賴觀福、呂仗義(1998)。馬來西亞華人思想興革大會論文集。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鄧國光(1993)。中國文化原點新探:以《三禮》的祝為中心的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韓星(2004)。二十餘年來大陸儒教之爭。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檳榔嶼本頭公巷福德正神廟(2007)。福庇眾生:檳榔嶼本頭公巷福德正神廟修復竣工紀念特刊。檳榔嶼:檳榔嶼本頭公巷福德正神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蘇慶華(2005)。代天巡狩:馬六甲勇全殿池王爺與王船。馬六甲:馬六甲怡力勇全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蘇慶華(2004)。馬新華人研究:蘇慶華論文選集。吉隆坡:馬來西亞創價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蘇慶華(2009)。馬新華人研究:蘇慶華論文選集。雪蘭莪:聯營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Duara, Prasenjit、王憲明(2005)。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代史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趙文詞、黃雄銘(20150000)。民主妙法:臺灣的宗教復興與政治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田中恭子(2002)。国家と移民:東南アジア華人世界の変容。名古屋:名古屋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19331126)。The Malacca Guardian: Memento of Wangkang Ceremonial and Procession 1933。Malacca:Wah Seong Press。  new window
114.林瑋嬪(2015)。Materializing Magic Power: 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Villages and Cities。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Press。  new window
115.陳子艾、華瀾(2006)。湘中宗教與鄉土社會調查報告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任繼愈(2000)。儒教問題爭論集。北京市: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劉苑如(20020000)。身體.性別.階級: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楊國楨(1998)。閩在海中:追尋福建海洋發展史。江西高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房玄齡(1974)。晉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葛蘭言、趙炳祥、張宏明(2005)。古代中國的節慶與歌謠。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Hansen, Valerie、包偉民(1999)。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李業霖(1997)。吉隆坡開拓者的足跡:甲必丹葉亞來的一生。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洪興祖、白化文、許德楠、李如鸞、方進、屈原(1983)。楚辭補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麥留芳(1985)。方言群認同:早期星馬華人的分類法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吳詩興(2014)。傳承與延續:福德正神的傳說與信仰研究:以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為例。砂拉越詩巫永安亭大伯公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Yang, Ching Kun(1961)。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A Study of Contemporary Social Functions of Religion and Some of Their Historical Factor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張燕芬(20070616)。大北馬報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浤源(2001)。儒之行者--沈慕羽與二十世紀的馬來西亞。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韓國與東南亞篇。臺北:中央研究院文史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朝陽(2003)。土地崇拜的空間示意與景觀詮釋--以苗栗區域土地公祠為例。畫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曉珊(2005)。社會輿論與南洋華人民俗--以《檳城新報》之政論為例。檳榔嶼華人研究。韓江學院華人文化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豐楙(2012)。凶死與解除:三個臺灣地方祭典的死亡關懷。華人學術處境中的宗教研究:本土方法的探索。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豐楙(1999)。六朝道教的末世救劫觀。末世與希望。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戚長慧(1997)。從鬼格到神格:古寧頭戰役後金門西浦頭軍魂崇拜的時間與空間探討。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顏清湟、張清江(1972)。清朝鬻官制度與星馬華族領導層(1877-1912)。新加坡華族史論集。南洋大學畢業生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志明(2000)。東南亞華人的土地神與聖跡崇拜--特論馬來西亞的大伯公。遺跡崇拜與聖者崇拜--中國聖者傳記與地域史的材料。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維安、張翰璧(2012)。馬來西亞砂拉越大伯公節意義初探。族群遷移與宗教轉化:福德正神與大伯公的跨國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heu, Hock Tong(1988)。An Analysis of the Nine Emperor Gods Spirit-Medium Cult in Malaysia。The Nine Emperor Gods: A Study of Chinese Spirit-Medium Cults。Times Books International。  new window
11.王琛發(2009)。「代天巡狩」下南洋--馬六甲與檳榔嶼閩南先民印象中的王爺印象。宗教人類學。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石奕龍(2007)。廈門灣裡的請王送王儀式。地域社會與信仰習俗--立足田野的人類學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安煥然(2003)。從華僑一詞的源起詮釋看海外華人的華僑性格。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柔佛:南方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豐楙(20060000)。制度與擴散:臺灣道教學研究的兩個面向。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結構與變異。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豐楙(2013)。注連與解除:道教拔度儀中的非常性死亡觀。十九世紀以來中國地方道教變遷。香港: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李穎(2008)。新加坡城隍廟之比較研究。城隍信仰。韮菜芭城隍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貽徽(2000)。馬來西亞儒學研究之回顧及前瞻。慶賀傅吾康教授八秩晉六榮慶學術論文集。吉隆坡: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田仲一成(1989)。南洋泉、漳僑九皇大帝神誕祭祀。中国郷村祭祀研究:地方劇の環境。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Cheu, Hock Tong(1993)。The Festival of the Nine Emperor Gods in Peninsular Southeast Asia。Chinese Beliefs and Practices in Southeast Asia: Studies on the Chinese Religion in Malaysia, Singapore, and Indonesia。Pelanduk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20.Tan, Chee Beng(1994)。Chinese Religion: Continuity, Transformation and Identit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Malaysia。Religions sans frontieres? 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 of migratio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Rome:Istituto Poligrafico e Zecca dello Stato。  new window
21.李豐楙(2002)。朱子〈家禮〉與閩臺家禮。朱子學的開展--東亞篇。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Watson, James L.(1985)。Standardizing the Gods: The Promotion of T'ien Hou ("Empress of Heaven") Along the South China Coast, 960-1960。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23.李豐楙(2011)。道法二門:臺灣中北部的道、法複合。中國地方宗教儀式論集。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Watson, James. L.(1988)。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Funerary Rites: Elementary Forms, Ritual Sequence, and the Primacy of Performance。Death Ritual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25.李豐楙(20090000)。王船、船畫、九皇船--代巡三型的儀式性跨境。空間與文化場域 : 空間之意象、實踐與社會的生產。臺北:漢學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