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艋舺角頭與地方信仰研究回顧
書刊名:民族學界
作者:鍾秀雋
作者(外文):Chung, Hsiu-chu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43
頁次:頁123-162
主題關鍵詞:角頭幫派艋舺地方信仰廟會GangsJiaotouBangkaLocal beliefsTemple fastival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94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馬傳鎮、陳玉書、蔡田木、楊宗憲(20021200)。中輟生現況分析及輔導策略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3,103-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秀娥(20060900)。臺北霞海城隍廟與八大軒社。臺北文獻(直字),157,47-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福生(20000300)。臺灣地區組織犯罪防制策略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6,291-3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相煇(19791100)。臺灣寺廟與地方發展之關係。簡牘學報,8,317-3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福生(20041200)。臺灣地區黑道發展之演變與執法策略之檢討。警政論叢,4,197-2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建宏(20050300)。繞境與地方社會--以大溪普濟堂關帝誕辰慶典為例。民俗曲藝,147,261-3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建宏(20060800)。寺廟與地方菁英--以大溪普濟堂的興起為例(1902-1908)。兩岸發展史研究,1,209-2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文崇一(19750300)。萬華地區社會變遷研究之2--萬華地區的群體與權力結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9,19-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杏枝(20031200)。臺北市加蚋地區的宮廟神壇。臺灣社會學刊,31,93-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光宇、林明雪(19920300)。日據時期大稻埕宗教活動節錄。臺北文獻(直字),99,69-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光宇、林明雪(19920900)。日據時期大稻埕宗教活動節錄。臺北文獻(直字),101,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松谷(19820200)。艋舺的業餘樂團。民俗曲藝,14,2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凱雯(20050300)。日治時期基隆慶安宮的祭典活動--以「臺灣日日新報」為主。民俗曲藝,147,161-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志豪(20050300)。寺廟與地方社會之研究--以關西太和宮為例。民俗曲藝,147,201-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鍾秀清(19860900)。艋舺的街市形成與民間信仰。民俗曲藝,43,8-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鍾秀清(19861100)。艋舺的街市形成與民間信仰。民俗曲藝,44,4-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溫振華(19801200)。清代一個臺灣鄉村宗教組織的演變。史聯雜誌,1(1),91-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揚磊(20050500)。組織犯罪問題之研究--臺灣非都會型流氓幫派活動型態與地區特性關係之初探。警學叢刊,35(6)=160,207-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賴珮玲(20050500)。組織犯罪問題之研究--臺灣都會區組織犯罪集團活動型態之初探。警學叢刊,35(6)=160,231-2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衡道(1969)。艋舺清水巖。臺北文獻(直字),27,75-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廖國雄(19750900)。艋舺古蹟探訪。臺北文獻(直字),33,239-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秀英(19780300)。蘆洲的寺廟與聚落。臺灣文獻,29(1),176-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施振民(19730900)。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會承(19960600)。澎湖的聚落單元--兼論清代澎湖的地方自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53-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許嘉明(19730900)。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65-1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許嘉明(19780600)。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楊士隆、程敬閏(20011200)。幫派少年成長歷程與副文化之調查研究。犯罪學期刊,8,177-2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程敬閏(20030900)。幫派成員與少年偏差行為關聯性之驗證。警學叢刊,34(2)=150,109-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卓克華(19770300)。艋舺清代史蹟的研究。華岡博物館館刊,4,93-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素玲、劉還月、史建山(19860500)。艋舺.萬華。民俗曲藝,41,57-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淑清(19910600)。臺北市之古蹟(1):萬華區古蹟。臺北文獻(直字),96,117-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賢發(19910600)。艋舺啟天宮沿革。臺北文獻(直字),96,47-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辜神徹(20141000)。謝范將軍信仰與神將文化--以臺北市艋舺為中心。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集刊,3,101-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緯華、莊英章(20151000)。「靈力經濟」中的廟宇與社區--以臺灣竹山紫南宮為例。歷史人類學學刊,13(2),115-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許雪姬(19921200)。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之研究。臺北文獻(直字),102,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章光明、許福生(20010300)。臺灣地區組織犯罪幾個現象面之觀察。警學叢刊,31(5)=135,67-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永鎮(20120900)。幫派暴力的集體行為特徵初探--以北部某幫派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15,101-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王國璠(1968)。臺北市歲時紀。臺北文獻(直字),5,5-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洪伯溫(19921200)。艋舺地區寺廟最多探索。臺北文獻(直字),102,2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緯華(20080300)。靈力經濟:一個分析民間信仰活動的新視角。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9,57-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許皆清(20080300)。臺灣地區組織犯罪之演進與現勢。警學叢刊,38(5)=177,95-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齊偉先(20110600)。臺灣民間宗教廟宇的「公共性」變遷:臺南府城的廟際場域研究。臺灣社會學刊,46,57-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豐楙(20100600)。「中央-四方」空間模型:五營信仰的營衛與境域觀。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10(1)=15,33-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岡田謙、陳乃蘖(19601200)。臺灣北部村落之祭祀範圍。臺北文物,9(4),1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林美容(19871200)。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順二(19750300)。萬華地區社會變遷研究之1--萬華地區的都市發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9,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世慶(19720900)。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臺灣文獻,23(3),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高賢治(1990)。廣照宮與飛天大聖。臺北文獻(直字),93,67-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美容(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臺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第三屆中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95-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紉(2002)。八家將青少年的將團經驗。二00二犯罪問題研究研討會,117-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李乾朗(1992)。艋舺龍山寺調查研究。臺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國治(2007)。宜蘭地區犯罪幫派特徵與發展之研究(博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antos, Percival(2007)。Inventing the Public Enemy: The Gangster in Taiwanese Society, 1991-2006(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London。  new window
3.蔡相煇(1976)。臺灣寺廟與地方發展之關係(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江玉女(2003)。日本組織犯罪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傳凱(2007)。神靈、民族、與認同的空間政治:日治與戰後台北盆地尪公年例之變遷(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鴻明(2008)。媽祖信仰與地方政治生態互動模式之研究--以大甲鎮瀾宮人事組織與選舉方式為中心考察(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勝(2002)。鹿港的角頭與角頭廟(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辜神徹(2008)。社群、傳說與神蹟:北臺灣落鼻祖師信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建宏(2004)。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梅雀(1997)。教育觀點論寒單爺民俗活動(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緯華(2005)。靈力經濟與社會再生產:清代彰化平原民間信仰與地方社會的形成(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進財(2009)。臺北市都市更新與犯罪幫派經濟活動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田文榮(2005)。台灣地區組織犯罪之研究--以三大幫派為例(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金宏(2006)。地方幫派與地方派系互動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豐極(2009)。艋舺清水巖祖師廟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其南(1975)。清代臺灣漢人社會的建立及其結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許耘韶(2010)。鹿港角頭廟與居民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崙仔頂乾清宮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慧禎(2012)。日治時期艋舺龍山寺信眾的變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婷方(2009)。台東寒單爺信仰之研究--以信仰由來與炮炸活動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柳佳佑(2009)。臺灣民間信仰的考察--以艋舺龍山寺為中心(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聚康(2013)。艋舺祖師廟文化意涵及未來展望之探討(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雅芳(2011)。民俗慶典活動與集體記憶的探討--以艋舺青山宮為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詹千慧(2012)。台北艋舺青山宮廟會之組織及象徵(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哲昌(2008)。台北市犯罪幫派組織類型與特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顏芳姿(1994)。鹿港王爺信仰的發展形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辜神徹(2009)。臺灣清水祖師信仰:落鼻祖師的歷史與文化。臺北: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秦寶琦(1994)。中國地下社會。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美容、辜神徹(2013)。迎神在臺北--台北迎城隍.艋舺迎青山王.台北靈安社陣頭。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藍谷(2002)。台北市北管藝術發展史:論述稿。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oretz, Avron Albert(2011)。Gods, Ghosts, and Gangsters: Ritual Violence, Martial Arts, and Masculinity on the Margins of Chinese Society。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6.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2012)。犯罪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雪姬(2000)。鹿港鎮志.宗教篇。彰化:鹿港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春金(2013)。犯罪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美容(1997)。彰化縣曲館與武館。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國霖(2004)。黑金。台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傑清(2001)。剝奪組織犯罪所得之研究--台灣及日本組織犯罪現象與對策之比較。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春金(1996)。犯罪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育民、邵雍(1993)。中國幫會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許春金(2007)。犯罪學。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詩琅(1979)。艋舺歲時記。德馨室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莊吉發(1999)。清代台灣會黨史研究。台北市: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余光弘(19880000)。媽宮的寺廟:馬公市鎮發展與民間宗教變遷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秦寶琦(2004)。清末民初秘密社會的蛻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翁仕杰(19940000)。臺灣民變的轉型:歷史宿命與超越。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何頻、王兆軍(19930000)。中國大陸黑社會。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趙永茂(20020000)。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臺北:翰蘆。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美容(2006)。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台北:博揚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志宇(20080000)。寺廟與村落: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美容(20000000)。鄉土史與村庄史:人類學者看地方。臺北:臺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丁仁傑(20130000)。重訪保安村:漢人民間信仰的社會學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美容(19930000)。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世燁、許嘉文(2011)。台北天后宮的歷史。台北:台北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世燁、許嘉文(2014)。閱讀台北天后宮。台北:台北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戴炎輝(2012)。清代臺灣之鄉治。台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洪瑩發(2010)。解讀大甲媽:戰後大甲媽袓信仰的發展。台北:蘭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平山周(1927)。中國秘密社會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秦寶琦(2001)。江湖三百年--從幫會到黑社會。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邵雍(2011)。中國近代幫會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易江波(2010)。近代中國城市江湖社會纠紛解決模式--聚焦於漢口碼頭的考察。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衛大法師(1947)。中國的幫會。重慶:說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聯珂(1972)。中國幫會三百年革命史。台北:文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萬晴川(2010)。中國古代小說與民間宗教及幫會關係之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許皆清(2006)。台灣地區組織犯罪與對策研究。台南:日月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白先勇、廖彥博(2014)。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香港:天地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黃惠君(2006)。林頂立先生史料彙編。南投:台灣省諮議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乾朗(2014)。台北艋舺助順將軍廟(晉德宮)古蹟修復調查及再利用計畫。台北:助順將軍廟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徐裕健(2002)。台北市第三級古蹟艋舺青山宮調查研究與整體修復計畫。台北:財團法人艋舺清山宮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藍谷(2002)。台北市北管藝術發展史.田野紀錄。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蔡德輝、楊士隆(2002)。犯罪學。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蔡德輝、楊士隆(2006)。犯罪學。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2002)。犯罪學概論。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美容(20080000)。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博揚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珣(20111200)。Book Review: Avron Boretz, «Gods, Ghosts, and Gangsters: Ritual Violence, Martial Arts, and Masculinity on the Margins of Chinese Societ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1)。  new window
2.游智文(19960825)。招誰?惹誰?誰怕誰?砰砰!砰砰!砰砰砰!萬華槍聲暴風圈重大槍擊案七年卅起居民過日子心驚膽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簡白(20111128)。角頭地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呂玫鍰(20150000)。當代媽祖信仰的個人化與宗教性:以白沙屯為例。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宗教的個人化與關係性存有。臺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齊偉先(20150000)。宗教場域中美學實踐的現代性:臺灣民間信仰場域中的品味社群。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宗教的個人化與關係性存有。臺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淑裕(2002)。有關幫派侵入校園之現況探討。組織犯罪。嘉義:濤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侯崇文、侯友宜(2002)。青少年幫派問題與防治對策。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台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程敬閏(2002)。台灣青少年加入幫派危險因子及參與幫派活動與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組織犯罪。嘉義:濤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柯得隆(2012)。繁城歷史與情色文化的結。艋舺千帆再起。台北:台北艋舺扶輪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柯得隆(2012)。這是阮的地頭,阮的艋舺。艋舺千帆再起。台北:台北艋舺扶輪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張凱(2012)。舊時代的特殊現象。艋舺千帆再起。台北:台北艋舺扶輪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台北市政府(1988)。社會志宗教篇。臺北市志。台北:台北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振滿(2003)。明清福建里社組織的演變。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珣(20030000)。打破圈圈:從「祭祀圈」到「後祭祀圈」。臺灣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視野和新思維:研究典範的追尋。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珣(2008)。來自原鄉的保佑--移民對大甲的社區觀。媽祖.信仰的追尋。台北:博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丁仁傑(20150000)。新興宗教與新「宗教性」:臺灣漢人宗教的脈絡。日常生活中的當代宗教:宗教的個人化與關係性存有。臺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其南(1990)。台灣漢人移民社會的建立及轉型。家族與社會:台灣與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理念。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Katz, Paul R.(1999)。Temple Cults and the Creation of Hsin-chuang Local Society。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