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人的鬼魂觀研究-
作者:許朝榮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 五編;第6冊/王明蓀主編
ISBN:9789862544204
主題關鍵詞:鬼靈漢代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鄭燦山(20001200)。《河上公注》成書時代及其思想史、道教史之意義。漢學研究,18(2)=37,85-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家昇(1937)。匈奴民族及其文化。禹貢半月刊,7(5)=77,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鳳凰山一六七號漢墓發掘整理小組(1976)。江陵鳳凰山一六七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6(10),3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正勝(20020900)。新史學之路--兼論臺灣五十年來的史學發展。新史學,13(3),2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蕙芳(20000600)。新社會史研究:民間日用類書的應用與展望。政大史粹,2,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1978)。廣西貴縣羅泊灣一號墓發掘簡報。文物,1978(9),25-34+54+35-42+8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程邦雄(1997)。「鬼」字形義淺探。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3),102-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宇(2007)。釋「鬼」。晉中學院學報,24(1),1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蒲慕州(19900900)。漢代薄葬論的歷史背景及其意義。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3),533-5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嚴一萍(19510515)。中國醫學之起源考畧。大陸雜誌,2(9),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顧承銀、卓先勝、李登柯(1995)。山東金鄉魚山發現兩座漢墓。考古,1995(5),385-3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馬嘯(2004)。吐魯番59TAM303墓所出道教符籙考釋。西域研究,2004(4),58-64+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原博物館(2001)。陝西扶風縣官務漢墓清理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01(5),1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杜正勝(19910900)。形體、精氣與魂魄--中國傳統對「人」認識的形成。新史學,2(3),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富士(19980600)。試論《太平經》的主旨與性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9(2),205-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嚴一萍(19510430)。中國醫學之起源攷畧。大陸雜誌,2(8),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建民(19931000)。屍體.骷髏與魂魄--傳統靈魂觀新論。當代,90,4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洛陽博物館(1980)。洛陽東漢光和二年王當墓發掘簡報。文物,1980(6),5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杜正勝(19950600)。從眉壽到長生--中國古代生命觀念的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2),383-4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孝定(19790900)。再論史前陶文和漢字起源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0(3),431-4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槃(19800900)。泰山主死亦主生說。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1(3),407-4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景鸘(19601200)。方相氏與大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1,123-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健文(19961200)。「死亡」與「不朽」:古典中國關於「死亡」的概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22,163-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學典(2008)。新史學和新漢學:中國現代史學的兩種形態及其起伏。史學月刊,2008(6),5-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萇瑞松(20061000)。「慕俠尚氣」的心理結構與兩漢復仇之關係探賾。輔大中研所學刊,16,6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05)。河南南陽市安居新村漢畫像石墓。考古,2005(8),27-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南陽市文物研究所(1997)。南陽市教師新村10號漢墓。中原文物,1997(4),2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津市市文物管理所(2006)。湖南津市花山寺戰國西漢墓清理簡報。江漢考古,2006(1),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1994)。洛陽郵電局372號西漢墓。文物,1994(7),2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洛陽第二文物工作隊(2005)。洛陽西漢張就墓發掘簡報。文物,2005(12),3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池田溫(1981)。中國歷代葬墓略考。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86,193-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釗(2003)。江蘇高郵邵家溝漢代遺址出土木簡神名考釋。東南文化,2003(1),69-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習祥(2007)。新鄉鳳凰山戰國兩漢墓地研究。中原文物,2007(6),4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洛陽市文物工作隊(2008)。洛陽吉利區漢墓(C9M2441)發掘簡報。文物,2008(4),33-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洛陽第二文物工作隊(1994)。洛陽苗南新村528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94(7),3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萬高(1993)。江陵高臺18號墓發掘簡報。文物,1993(8),12-20+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泌陽縣文物保管所(1994)。河南省泌陽新客站漢墓群發掘簡報。華夏考古,1994(3),1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豐楙(19940000)。行瘟與送瘟--道教與民眾瘟疫觀的交流和分歧。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臺北:漢學研究中心。373-4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沈宗憲(1991)。宋代的鬼與死後世界傳說(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明遠、汪宗虎(1987)。中國姓氏大全。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子今(2006)。門祭與門神崇拜--門的民俗文化透視。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干寶(2003)。搜神記。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佩賢(2008)。漢代墓室壁畫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劍鳴(1985)。秦漢社會文明。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已奈夫(1989)。漢代の神神。臨川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華龍(1991)。中國鬼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先醒(2001)。漢居延志長編。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廣州市博物館(1981)。廣州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2001)。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樹達(2007)。漢代婚喪禮俗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具聖姬(2005)。漢代人的死亡觀。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奇猷(1989)。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孝定(1992)。金文詁林讀後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葛洪、王明(1988)。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蕭登福(1993)。道教星斗符印與佛教密宗。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晌(1992)。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幹(1975)。中論。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中國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1)。龍崗秦簡。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堀毅、林劍鳴(1988)。秦漢法制史論考。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姜守誠(2007)。太平經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龔韻蘅(2006)。兩漢靈冥世界觀探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符、汪繼培(1997)。潛夫論箋校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文濤(2007)。秦漢社會保障研究--以災害救助為中心的考察。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韓嬰、周廷寀(1985)。韓詩外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鄭學檬(2000)。中國賦役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高文(1985)。漢碑集釋。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班固(2006)。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宋祈、歐陽修(1985)。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秉權(1988)。甲骨文與甲骨學。臺北: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華文(1999)。喪葬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先謙(2006)。莊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韓復智、葉達雄、邵台新、陳文豪(2007)。秦漢史。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酈道元、楊守敬、熊會貞、段熙仲、陳橋驛(1998)。水經注疏。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范曄(2006)。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崔寔、唐鴻學(1970)。四民月令。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如森(2003)。漢代喪葬禮俗。遼寧:瀋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寅成(2000)。中國古代禁忌。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廖伯源(20060000)。使者與官制演變:秦漢皇帝使者考論。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郭璞、邢昺(2000)。爾雅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鄭玄、賈公彥(2001)。禮記注疏。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1980)。滿城漢墓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周到(1986)。河南漢代畫像磚。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安居香山、中村璋八(1994)。緯書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應劭、王利器(1982)。風俗通義校注。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宋公文、張君(1995)。楚國風俗志。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康韻梅(19940000)。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袁枚(1989)。子不語。星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李孝定(1991)。甲骨文字集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于省吾(1999)。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章太炎(1970)。小學答問。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余英時、郭旭東(2005)。東漢生死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97)。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陳業新(2004)。災害與兩漢社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王明(1997)。太平經合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張清常、王延棟(1993)。戰國策箋注。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朱歧祥(1997)。周原甲骨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蕭登福(20010000)。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魏徵、楊家駱(1980)。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劉文典(1989)。淮南鴻烈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周法高(1997)。金文詁林補。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許慎、段玉裁、魯實先(2002)。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蒲慕州(19930000)。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王仁俊(2002)。管子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孫詒讓(1992)。墨子閒詁。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壽(2006)。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林富士(19950000)。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新北市板橋區:臺北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林富士(2004)。漢代的巫者。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蕭登福(1990)。列子探微。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張世超、孫凌安、金國泰、馬如森(1996)。金文形義通解。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臧知非、田昌五、安作璋、孟祥才(1998)。中國歷代經濟史:先秦兩漢卷。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朱歧祥(20020000)。甲骨文字學。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西嶋定生、武尚清(2004)。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二十等爵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張再興(2004)。西周金文文字系統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司馬彪(2006)。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王逸(1974)。楚辭章句。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蒲慕州(20040000)。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1)。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詹鄞鑫(2000)。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東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陳奇猷(1991)。韓非子集釋。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吳小強(2000)。秦簡日書集釋。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容庚、張振林、馬國權(1985)。金文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杜正勝(19900000)。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姚孝遂、肖丁(1985)。小屯南地甲骨考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1987)。太平廣記。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嚴耕望(1990)。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漢地方行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高明(1984)。大戴禮記今注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張隱菴(1993)。黃帝內經素問集注。王家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楊伯峻(1990)。列子集釋。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林劍鳴(2003)。新編秦漢史。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唐善純(1992)。中國神秘文化。河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馬薇廎(1991)。增訂薇廎甲骨文原。馬薇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崔瑞德、魯惟一、楊品泉(2006)。劍橋中國秦漢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彭衛、楊振紅(2003)。中國風俗通史.秦漢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張華、張寧(1984)。博物志校注。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河上公、鄭成海(1971)。老子河上公注斠理。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杜正勝(20050000)。從眉壽到長生:醫療文化與中國古代生命觀。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王充、黃暉、劉盼遂(1990)。論衡校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林富士(2003)。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左丘明、杜預、孔穎達、浦衛忠、龔抗雲、胡遂(1999)。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桓寬、王利器(1996)。鹽鐵論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司馬遷、瀧川龜太郎(2002)。史記會注考證。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石育良(1996)。怪異世界的建構。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江志宏、國立編譯館(2005)。臺灣傳統常民社會的明幽二元思維:普度、祭厲與善書。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鄭玄、孔穎達、龔抗雲、王文錦(2000)。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何晏、邢昺、朱漢民、張豈之、孔子(2000)。論語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邢義田(1987)。從安土重遷論秦漢時代的徙民與遷徙刑。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邢義田(1987)。試釋漢代的關東、關西與山東、山西。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瞿兌之(1979)。釋巫。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台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富士(20050000)。釋「魅」:以先秦至東漢時期的文獻資料為主的考察。鬼魅神魔 : 中國通俗文化側冩。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英時(1989)。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建民(20080000)。先秦兩漢病因觀及其變遷--以新出土文物為中心。從醫療看中國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雅惠(2000)。漢代的地下世界與隨葬品。漢代陶器特展。高雄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沫若(2002)。周彝中之傳統思想考。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勞幹(1974)。漢代政治組織的特質及其功能。勞幹學術論文集。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清連(20050000)。享鬼與祀神。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冩。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盛璋(2001)。雲夢龍崗六號秦墓木牘與告地策。龍崗秦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錢穆(1976)。中國思想史中之鬼神觀。靈魂與心。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錢穆(1976)。中國民族之宗教信仰。靈魂與心。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隊(2007)。東漢洛陽城南郊的刑徒墓地。洛陽考古集成.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2007)。河南新安鐵門鎮西漢墓葬發掘報告。洛陽考古集成.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洛陽市文物工作隊(2007)。洛陽金谷園車站11號漢墓發掘簡報。洛陽考古集成.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2007)。洛陽五女冢267號新莽墓發掘簡報。洛陽考古集成.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2007)。洛陽偃師縣新莽壁畫墓清理簡報。洛陽考古集成.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巳奈夫(1992)。門番と門を守る神。石に刻まれと世界--画像石が語る古代中国の生活と思想。株式會社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池田末利(1989)。中国における祖神崇拝の原初形態--鬼の的本義。中國古代宗教史研究--制度と思想。東海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池田末利(1989)。古代中国における霊鬼観念の成立。中國古代宗教史研究--制度と思想。東海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池田末利(1989)。古代中国における霊鬼観念の展開--文字学的考察を主として。中國古代宗教史研究--制度と思想。東海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洛陽博物館(2007)。洛陽金谷園新莽時期壁畫墓。洛陽考古集成.秦漢魏晉南北朝卷。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池田末利(1989)。魂魄考--思想の起源と發展。中國古代宗教史研究--制度と思想。東海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蒲慕州(20050000)。中國古代鬼論述的形成。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冩。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