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海洋詩社研究
作者:劉維奪
作者(外文):LIU, WEI-TO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林文欽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海洋詩海洋文學海洋精神大海洋詩評marine poetsocean literatureocean spiritGreat Oceanpoetry evalu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大海洋詩社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成立迄今已然四十餘載的大海洋詩社為標的,大海洋詩社以專門書寫海洋詩、深耕海洋文學為職志。故本論文研究動機,在於深入探究大海洋詩社之人事物,以向大眾推介此詩社;而本論文之研究目的,更以向國人倡導海洋詩為核心。第一章依例分別就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研究範疇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與研究架構進行論述。第二章以現代詩發展暨大海洋詩社流變,論述大海洋詩社在時代背景下之發展史。第三章則是論述大海洋詩社風格與內涵,闡明其組織運作與詩社發行刊物內涵。第四章是析論大海洋詩社重要詩人,除人物介紹外,更針對其等之海洋詩作評價與賞析做深入探討。第五章為應用本論文自行研發之詩評模式,針對大海洋詩社詩人之海洋詩進行詩評,嘗試開闢一研究新取向,以做為對學術之些許貢獻。第六章結論,為本論研究結果,以及本論文對大海洋詩社研究心得與建議事項之析論。
關鍵字:海洋詩、海洋文學、海洋精神、大海洋、詩評
Great Ocean Poets Society Research
Abstract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reat Ocean Poets Society, which has existed for over 40 years. The Great Ocean Poets Society devotes itself to writing marine poetry and developing marine literature. Therefore, the motive and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Great Ocean Poets Society in order to introduce and promote the poets society to the public.
The first chapter explains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s, categories and methods, literature discussion and structure.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Great Ocean Poets Soci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modern poetry and the Great Ocean Poets Society. The third chapter discourses the styles and connotation of the Great Ocean Poets Society, and clarifies the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oets society.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important people in the Great Ocean Poets Society.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characters, it also mak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evalu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great ocean poetry. The fifth chapter applies the poetry evaluation model developed by this thesis to the poets of the Great Ocean Poets Society, and tries to create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as an academic contribution. The sixth chapter concludes with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Great Ocean Poets Society.
Key words: marine poets, ocean literature, ocean spirit, Great Ocean, poetry evaluation
參考文獻

一、大海洋詩社發行之詩刊、詩雜誌與出版之詩選集
(一)大海洋詩社發行之詩刊(1~30期),高雄:大海洋詩社,1975~1988年。
(二)大海洋詩社發行之詩雜誌(31~98期),高雄:大海洋詩社,1988~2019年。
(三)大海洋詩社出版之詩選集:
1.《中國海洋詩選》,高雄:大海洋文藝雜誌社,1985年。
2.改版再版之《中國海洋詩選》,高雄:大海洋文藝雜誌社,1995年。
3.《二十世紀海洋詩精品嘗新選集》高雄:大海洋文藝雜誌社,2002年。

二、專書
(一)近人專著
文曉村,《橫看成嶺側成峰》,台北:三民出版社,1900年。
鄭明娳.林燿德,《時代之風-當代文學入門》,台北:幼獅文化出版社,1900年。
覃子豪,《海洋詩抄》,台北:新詩周刊社,1953年。
朱學恕,《三葉螺線》,高雄:創世紀詩社,1962年。
覃子豪,《覃子豪全集I》,台北: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員會,1965年。
李英豪,《批評的視角》,台北:秀威出版社,1966年。
朱學恕,《給海》,高雄:大業書局,1970年。
周伯乃,《現代詩的欣賞(二)》,台北:三民出版社,1970年。
趙滋蕃,《文學與藝術》(台北:三民出版社,1970年。
紀弦,《紀弦論現代詩》,台中:藍燈出版社,1971年。
朱學恕,《海嫁》,高雄:讀者書局,1971年。
白萩,《現代詩散論》,台北:三民出版社,1972年版。
李廣田,《詩的藝術――中國新詩評論集》,香港:匯文閣書店,1972年。
李魁賢,《心靈的側影》,台北:新風出版社,1972年。
朱學恕,《舵手》,高雄:讀者書局,1974年。
周伯乃,《現代詩的欣賞(一)》三版,台北:三民出版社,1974年。
和國柄等,《龍騰虎躍-海軍第六屆文藝金錨獎作品專集》,海軍新文藝輔導委員會,1977年。
張默、張漢良、辛鬱、菩提、管管編選,《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台北:源成出版社,
1977年。
李南衡主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詩選集》,台中:明潭出版社,1979年。
汪啟疆,《夢中之河》。台北:黎明出版社,1979年。
何懷碩,《風格的誕生》,台北:大地出版社,1981年。
宗白華,《美學的散步》,台北:洪範出版社,1981年。
張默,《無塵的鏡子》,台北:東大出版社,1981年。
古丁,《古丁全集Ⅱ評論》,台北:秋水出版社,1983年。
柯慶明,《文學美縱論》,台北:長安出版社,1983年。
陳啟佑,《渡也論新詩》,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83年。
舒蘭編,《中國海洋詩話》,台北:布穀出版社,1985年。
朱學恕,《飲浪的人》,高雄:大海洋文藝社,1986年。
沈奇,《台灣詩人散論》,台北:爾雅出版社,1986年。
涂靜怡,《涂靜怡自選集》,台北:黎明出版社,1986年。
林燿德主編,《海是地球的第一個名字─中國現代海洋詩選》,台北:號角出版社,1987年。
盛子潮、朱水涌,《詩歌型態美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7年。
李正治,《政府遷台以來文學研究理論及方法之探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
楊牧,《一首詩的完成》,台北:洪範出版社,1989年。
古遠清,《詩歌分類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
呂進,《中國現代詩學》,四川:重慶出版社,1991年。
蕭蕭,《現代詩縱橫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丁旭輝,《現代詩閱讀及寫作》,台北:爾雅出版社,1992年。
王宏喜,《文體結構舉要》,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2年。
呂正惠,《現代主義在台灣-從文藝社會的角度來考察》:《戰後台灣文學經驗》,
新地文學出版社,1992年。
王志建,《詩中國新詩淵藪---中國現代詩人與詩作》,台北:正中出版社,1993年。
王志建,《詩中國新詩淵藪---中國現代詩人與詩作》,台北:正中出版社,1993年。
林仙龍,《濤聲試問》,高雄:高市文化中心,1993年。
林仙龍,《夢的刻度》,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
余光中,《從徐霞客到梵谷》,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
劉維奪,品情(83年高市文學獎新詩獎詩集),高雄:高市文化中心,1994年。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1994年。
簡政珍、瘂弦,《創世紀四十年評論選》,台北:創世紀詩社,1994年。
藍隸之,《現代詩的情感與形式》,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
王常新,《文學評論發凡》,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王常新,《文學評論發凡》,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汪啟疆,《海上的狩獵季節》台北:九出版社歌,1995年。
沈謙,《修辭學》,台北縣蘆洲鄉: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
渡也,《新詩補給站》,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楊成鑒,《中國詩詞風格研究》,臺北:紅葉文化事業,1995年。
張默、蕭蕭主編,《新詩三百首》,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
古遠清,《澳門新詩創作及其評論特征》,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96年。
古遠清,《澳門新詩創作及其評論特征》,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96年。
辛鬱、白靈,《八十四年詩選》,臺北:現代詩社,1996年。
封德屏主編,《台灣現代詩史論 》,台北:文訊雜誌杜,1996年。
羅青,〈如何欣賞新詩〉,《從徐志摩到余光中》,臺北:爾雅出版社,1996年。
李潼,《蔚藍的太平洋日記》,台北:民生報社,1997年。
李瑞騰,《新詩學》,板橋:駱駝出版社,1997年。
李漢偉,《臺灣新詩的三種關懷》,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
陳千武,《台灣新詩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台北:楊智文化,1997年。
向明,《新詩後問》,台北:爾雅出版社,1998年。
余光中,《五行無阻》,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李若鶯,《海洋與文學的混聲合唱--現代詩中的海洋意象析論》,國立中山大學「海
洋與文藝」國際學術研討會議,1998年,12月。
汪啟疆,《到大海去呀,孩子》台北:三民出版社,1998年。
孟樊,《當代臺灣新詩理論》,臺北:揚智文化,1998年。
馬馳,《新馬克思主義文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
張春榮,《修辭萬花筒》,板橋:駱駝出版社,1998年。
楊雅惠,《臺灣現代詩中的海洋書寫》,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與文藝」國際學術研
討會議,1998年,12月。
錢學武,《自足的宇宙——余光中詩題材研究》,香港:香江出版有限公司,1998
年。
陳歐佑,《臺灣海洋詩初探》,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與文藝」國際學術研討會議,1998年,12月。
蔡振念,《臺灣現代海洋詩中的意象與情感》,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與文藝」國際學術研討會議,1998年,12月。
簡政珍,《詩心與詩學》,台北出版社:書林1999年。
鍾玲主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1999
年。
王碧雲等,《第三屆鳳邑文學獎‧海洋文學獎得獎作品合集》,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2000年。
林文欽,《現代詩鑑賞教學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
林淇瀁,《長廊與地圖:台灣新詩風潮的溯源與鳥瞰》,台北:圓神出版社,2000年。
南懷瑾,《老子他說(上)》,台北:老古出版社,2000年。
朱棟霖、陳信元,《中國文學新思維》上下冊,嘉義縣大林鎮:南華大學,2000年。
朱光潛,《詩學》,台北:國際少年村,2001年。
陳啟佑,《新詩補給站》,台北:三民出版社,2001年。
陳巍仁,《台灣現代散文詩新論》,台北:萬卷出版社樓,2001年。
彰師大,《現代詩語言與教學》,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1年。
趙天儀,《時間的對決:臺灣現代詩評論集》,台中:富春文化,2002年。
蕭蕭,《波浪的故事,時間的童謠──汪啟疆〈夢幻航行〉賞析》,台北:詩藝文出版社,2002年。
朱光潛,《談美》,台北:晨星出版社,2003年。
向明,《詩來詩往》,台北:三民出版社,2003年。
孟樊,《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揚智文化,2003年。
陳仲義,《現代詩技藝透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
蕭蕭,《現代詩學》,台北:東大出版社,2003年。
朱光潛,《詩論》,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林于弘,《臺灣新詩分類學》,台北:鷹漢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台北:春暉出版社,2004年。
張默,《台灣現代詩筆記》,台北:三民出版社,2004年。
張雙英,《文學概論》,台北:三民出版社,2004年。
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台北:揚智出版社,2004年。
丁旭輝,《台灣現代詩圖象技巧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2005年。
呂怡菁,《文化尋根與歷史定位---現代詩中的海洋文化軌跡》,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
向明、劉正偉,《新詩播種者:覃子豪詩文選》,台北:爾雅出版社,2005年。
汪啟疆,《台灣海峽與稻穀之舞》,台北:黎明文化,2005年。
張默,《拾穗,在童話的海裏 - 略論汪啟疆的海洋詩》,詩路:台北文藝。2005年。
鄭烱明主編,《海陸合鳴‧詩心交融─2005高雄世界詩歌節詩選》,高雄:高雄市文化局,2005年。
羅任玲,《台灣現代詩自然美學》,臺北:爾雅出版社,2005年。
蔡富澧,《藍色牧場》詩集,台北:圓神出版社,2005年。
丁旭輝,《淺出深入話新詩》,台北:爾雅出版社,2006年。
柯慶明,《台灣現代文學的視野》,台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陳義芝,《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台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陳明柔主編,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策劃:《台灣的自然書寫:2005年「自然書寫學術研討會」文集》,台中市:晨星出版社,2006年。
張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台北:書林出版社,2006年。
李元洛,《詩美學》,台北:東大出版社,2007年。
蕭蕭,,現代新詩美學》,台北:爾雅出版社,2007年。
丁旭輝編,《臺灣詩人選集‧余光中集》,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年。
汪啟疆,《夢》,台北:自由電子報副刊,2008年。
陳昌明編,《台灣詩人選集9:林亨泰集》台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08年。
蕭蕭,《台灣海洋詩的美學特質》,詩路:台北文藝。2008年。
古繼堂,《台灣新文學理論批評史》,台北:秀威出版社,2009年。
蕭蕭,《林亨泰的天地:林亨泰新詩研究》,台北:晨星出版社,2009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上‧下》,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年。
古添洪,《比較文學.現代詩》,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12年。
楊宗翰,《台灣新詩評論的「起點」、變革與發展》,台北:新銳文創(秀威資訊),2012年。
潘麗珠,《如何閱讀一首詩》,台北:商周出版社,2012年。
陳芳明編選,《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余光中》,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3年。
陳清揚,《新詩:創作、批評與賞析》,台北:文創出版社,2013年。
陳仲義,《談如何閱讀現代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3年。
黃維樑,《壯麗:余光中論》,香港:文思出版社,2014年。
岩上,《詩的特性:岩上現代詩評論集》,南投:南投縣政府文化局,2015年。
渡也,《新詩新探索》,臺北:秀威出版社,,2016年。
楊瀅靜,《試探汪啟疆詩作中的時間書寫》,臺灣詩學學刊 ; 28期 (2016 / 11 / 01) 2016年。
劉正偉,《早期藍星詩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6年。
林香伶, 蔡家和, 朱衣仙, 王政文, 李佳蓮, 黃繼立, 郭章裕, 鍾曉峰, 陳木青等著,《論文寫作不藏私--文史哲教授通通告訴你》,2017年。
王佐良,《英美現代詩談》,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年。
楊義,《文學地圖與文化還原—從敘事學、詩學到諸子學》,香港:三聯出版社,2018年。
陳光華,《新詩的批評理論簡介》,台北:文創出版社,2018年。
臺灣詩學學刊編輯部,《汪啟疆專輯》,臺灣詩學學刊第二十八期,2018年。

(一)外文譯本
1.〔美〕柯蒙‧費爾(Kimon Friar)著,柏谷譯:《形上學派:超現實派與象徵詩派》,台北:《現代詩》,35期,1961年。
2. Robert Scholes 著,劉豫譯,《文學結構主義》,台北,桂冠出版社,1992年。
3.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出版社,1993年。
4.拉曼•塞爾登(Selden, R.)編(劉象愚、陳永國等譯)之《從柏拉圖到現在》(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5.海若.亞當斯( Hazard Adams)原著,傅士珍譯,《西方文學理論四講》,台北:洪範出版社,2000年。
6.4. Hubert L. Dreyfus、Paul Rabinow著,錢俊譯:《傅柯: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 》,台北:桂冠出版社,2005年。
7. 琳達‧麥道威爾(Linda McDo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合譯,《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Gender, Identity and Place: Understanding Feminist Geographies) (台北:群學出版公司,2006年)。
8.〔法〕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2010年)。

(二)論文集
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余光中作品評論集》,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9年。
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余光中作品評論集(1979-1993)》,臺北:九歌出版
社,1994年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主編,《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
學術研討會》,2008年。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外語學院主編,《應用外語學報:余光中翻譯作品學術論
文專刊》第24期,2015年。

三、單篇論文
高準,〈詩評要忠於中國傳統〉,詩潮第8集,1821年。
覃子豪,〈新詩向何處去〉,覃子豪主編:藍星週刊160期,1957年,8月號。
朱學恕,〈開拓海洋文學的新境界〉,大海洋詩刊創刊號發刊詞,1975年。
江煜坤,〈外行人看現代詩〉,大海洋詩刊第2期,1976年。
陳啟佑,〈新詩緩慢節奏的形成因素〉,刊載於〈中外文學》(1978年6月1日第7卷第1期)。
舒蘭,〈中國海洋詩史話〉,《大海洋詩刊》第10~12期、14~17期,1978-1983年。
張漢良、蕭蕭編,《現代詩導讀批評篇》,台北:故鄉,1979年。
朱學恕,〈論海洋文學與現代詩〉,大海洋詩刊第17期,1983年。
江夏,〈評海洋詩抄之海洋詩〉,大海洋詩社:中國海洋詩選,1985年。
楊菀喻,《台灣現代詩的超現實風格〉,台北:中華民國第五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座談會,1986年。
朱學恕,〈論海洋文學與海洋詩〉,大海洋詩刊第31期,1988年。
黃維樑,〈禮贊木棉樹和控訴大煙囱──論余光中八○年代的社會詩〉,《中外文
學》17卷7期,1988年12月。
朱學恕,〈論開拓海洋詩的新境界〉(上、中、下),大海洋詩刊第34-36期,1990年。
蕭蕭,〈余光中結台灣結──《夢與地理》的深情〉,台北:《藍星詩刊》25期, 1990年10月。
朱學恕,〈論海洋詩人之鏡〉,大海洋詩刊第37期,1991年。
朱學恕,〈論海洋文學〉,大海洋詩刊第40期,1992年。
朱學恕,〈論海洋文學與海洋人生觀) (上、下),大海洋詩刊第42-43期,1993年。
尹萍,〈海洋台灣〉,台北:天下雜誌,1993年。
陳啟佑,〈新詩型式設計的美學:對偶篇〉,發表於淡江大學中文系所1993年4月主辦的「第四屆文學與美學研討會」。
臺灣文學評論社,《臺灣文學評論 八卷一期》,台北:臺灣文學評論社,1993年。
潘麗珠,〈現代詩的詩形結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學與研究第18期,1996年。
古繼堂,〈台灣後現代詩的重鎮〉,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1997年。
東年,〈海洋臺灣與海洋文學〉,聯合文學第13卷10期,1997年8月。
潛誠,〈地誌書寫:楊牧與陳黎〉,台東:《更生日報‧四方文學週刊》,1997
年11月9日。
文訊雜誌社編,〈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1999〉,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9年。
鍾玲編,《海洋與文藝國際會議論文集》,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1999年。
蕭蕭,〈評向陽詩選〉,中央日報「閱讀」版,1999年10月25日。
楊政源,〈評《中國現代海洋文學選》〉,真理大學:臺灣文學評論,八卷一期2002年。
陳金木,〈橫看成嶺側成峰:瘂弦詩論〉,收錄於《台灣前行代詩家論:第六屆現代詩學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2003年11月)。
郭楓,〈屹立在詩史的高崖上-跨越語言一代詩人的風範〉,《文學台灣》47期2003年。
簡政珍,〈「海洋詩」意象的佈局---評蔡富澧的詩集《藍色牧場》〉,《文訊》第240期2005年。
楊宗翰,〈構築詩的美學史:評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笠詩刊》250期,2005年。
李葵雲,〈詩和現實的理想距離---1927-1973台灣現代詩論戰的再檢討〉,台灣文學學報,第七期,2005年12月。
展華云,〈中國應致力于海洋精神的開發〉,《當代海軍》11期,2007年。
黃維樑,〈20世紀80年代以來余光中的鄉土詩〉,香港:《華文文學》,2007年2
月。
陳義芝,〈台灣「學院詩人」的名與實〉,國北教大《當代詩學》年刊第3期,2007年12月。
葉連鵬,〈海洋詩的承繼者 ~評介蔡富澧《藍色牧場》〉,高雄:《大海洋詩雜誌》76期,2008年。
陳芳明,〈詩藝追求,止於至善〉,台北:《印刻文學生活誌》第肆卷第玖期,2008
年5月。
蕭蕭,〈角落調適與角度調整——論余光中呈現的地方書寫〉,台北:國立政治大
學文學院主編,《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年9月。
丁旭輝,〈余光中台灣書寫詩作繫地〉,《文苑天地》58期,2011年12月。
劉明金,〈論海洋精神〉,《南方論刊》12期,2011年。
蕭湘鳳,〈浪漫詩的精靈---蕭蕭《評席慕蓉愛情詩》〉,國立中正大學:吳鳳學報19期,2011年12月。
林明里,〈渴望飛翔─讀汪啟疆詩筆抒豪情〉,《創世紀》詩刊170期春季號,2012年。
盼耕,〈「創世紀」詩社詩刊與香港詩社詩刊比較〉,蕭蕭主編:《創世紀60社慶論文集》,2014年。
曾進豐,〈記憶與想像--論陳千武、白萩詩的生死沉思〉,高雄師大國文學系學報,第廿一期,2014年。
陳仲義,〈讀詩就是再做詩〉,人民日報:人民網,2015年。
渡也,〈新詩內容、寫作、賞析之相關介紹〉,彰化師大:渡也詩塾班 第一講,2016年。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我心中的海洋精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海洋精神〉,大陸中國海洋研究社,2016年。
張錦德,〈朱學恕海洋詩之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大學《人文研究學報50卷第一期》,2016年。
呂剛,〈詩路---現代詩學〉,《臺灣詩學學刊》第30期,2017年12月號。
沈玲,〈江啟疆詩歌「井」意象研究〉,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學刊論文,2018年。

四、學位論文
陳秀貞,《余光中詩的語言風格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3年。
湯玉琦,《詩人的自我與外在世界:論洛夫、余光中、簡政珍的詩語言》,新竹:
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阮美慧,《笠詩社跨越語言一代詩人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陳大為,《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1980-1999)》,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陳佳妏,《清代臺灣記遊文學中的海洋》,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葉玿伶,《尋找台灣的另一半版圖:評海洋教育的可能性》,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吳明德,《落入海的國籍—試析朱學恕的海洋境界》,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
文研究所《中國學術年刊》第廿一期,2002年。
阮美慧,《台灣精神的回歸――六、七0年代台灣現代詩風的轉折》,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陳葆玲,《余光中高雄時期現代詩創作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所碩
士論文,2003年。
伍寒榆,《洄瀾海洋‧綠鯨島嶼-廖鴻基海洋書寫研究》,成功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2004年。
蔡哲仁,《白萩的詩與詩論》,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蔡艷紅,《覃子豪詩藝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王韶君,《台灣海洋文學的發展與文化建構(1975-2004)》,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吳韶純,《台灣現代海洋文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吳志群,《廖鴻基海洋書寫研究》,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葉連鵬,《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之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王慈憶,《戰後台灣現代詩中的文化認同研究──以「跨語詩人」及「渡台詩人」
為觀察比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
吳鑒益,《現代詩從物象到意象的藝術---以簡政珍詩作為主》,台北:國立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7年。
林怡君,《戰後台灣海洋文學研究》,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政彥,《戰後臺灣現代詩論戰史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
士論文,2007年。
王浩翔,《臺灣現代詩旅遊書寫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朱美黛,《汪啟疆新詩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李笙帆,《陳秀喜及其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8年。
蔡明諺,《一九五○年代台灣現代詩的淵源與發展》,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
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蔡淑真,《綻放與凋謝:雨弦生死詩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碩士論文,2010年。
李友煌,《主體浮現:臺灣現代海洋文學的發展》,臺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 年。
楊宗翰,《台灣新詩評論轉型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年。
楊政源,《海洋文學在台灣文學場域的興起──以夏曼.藍波安與廖鴻基為觀察核心》,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12年。
顏妙幸,《明清臺灣官宦與文士的海洋詩作書寫》,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莊千慧,《詩人自我形象書寫研究──以紀弦、余光中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柯貞如,《華語旅遊文學的閱讀教學設計研究──以余光中南台灣旅遊詩為討論
範圍》,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鍾宇翡,《台灣戰後屏東現代詩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5年。
李綱、周紫芝、楊万里,《台灣海洋詩書寫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文化所碩士論文,2016年。
陳德翰,《台灣本土詩反抗書寫之研究:以笠詩社為中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6年。
張錦德,《台灣海洋文學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16年。
楊政源,《朱學恕海洋文學研究》,屏東:慈惠醫專學報,2016年。
張忠進,《余光中高雄書寫詩做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8年。

五、網路資源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源查詢系統‧聯合知識庫:
http://udndata.com.tw/。
遠景文學網‧詩評力墊子刊:
http://www.vistaread.com/spl.php
大海洋詩社‧臉書公開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14560715264898/
詩路網站‧典藏詩人:
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shang-chin/2005/11/23/
路痕個人部落格:
路痕在:《談詩─什麼是意象?》,2007年發表。
http://mypaper.pchome.com.tw/lovefactor/post/129441715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