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管子》治國思想之探究
作者:李昌瑜
作者(外文):LEE, CHANG-YU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陳福濱
傅玲玲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管子輕重Guan ZiTaoLawVirtueEtiquetteLight and Heav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管子》一書是以治國為主軸而展開,具有豐富的內容與不同的面向。本文是要探討其治國思想及其方法。《管子》的治國思想是以道為其根源,並以道做為治國的依據,因此展開其德治與法治並重的思想。
然而治國成敗的關鍵是在君王,所以從君王自身的修身、養生、體道、成德而成為明君。再到如何能徧知與明察,兼聽而獨斷,靜以待時,緣理而動。以及如何選賢舉能,依法受官,依法量功。而在國家治理上,以德治照顧人民,以道德教化百姓,君王從法律而愛民,以身作則,為人民之儀表。這些君王所需的能力都在《管子》中有一一論述。藉此將其治國思想做梳理並探討。
法治與德治並重是《管子》治國思想核心。法為一切治國、治民的準則。從君王到臣民百姓皆要守法。並主張以德來養、教人民,以禮法來規範人民生活與行為。在其德治思想中強調民本思想並主張愛民利民為施政主軸,但一切施為仍要依法而為。
其治國主張要富國強兵,富國則要鼓勵農業生產,強調要調節物價以均貧富,並以「官山海」與「輕重」之法來充實國庫,以減輕人民負擔。強兵則主張寓兵於農的思想,要做好軍事整備與人員訓練,來增強軍事力量。同時重視外交與非軍事作戰以減少軍事動員耗損國力。
The book " Guan Zi " is developed with governance as the main axis, and has rich and different aspects.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oughts and methods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The idea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in "Guan Zi" is based on Taoism. From the idea of Taoism, it develops the idea of governance country with equal emphasis on the rule of virtue and the rule of law, .
However,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relies on the king. King need to be a wise king from his own self-cultivation, need to be healthy, need to have moral and virtue. And also need to be omniscient and observant, can carefully listen and make right judgement. Can patiently wait for the right time to take right move. And know how to select talents and who can follow the law to become officers. And measure all officers meritorious service according to law. King is based on virtue to rule rhe country, to take cares peoples living, to educate peoples with morality. King follow the law to show his love of people. Sets a good example to all his follow people. All these abilities required by these kings are all discussed in "Guan Zi". Through this paper, will try to sort out and discuss "Guan Zi" thoughts on governing the country.
Equal emphasis on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is the core thought of "Guan Zi" in governing the country. The law is the criterion for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From the king to the subjects, the people must abide by the law. He also advocated cultivating and teaching the people with virtue, and regulating people's life and behavior with etiquette. In his rule of virtue, he emphasizes the people-oriented thought and advocates loving the people and benefiting the people as the main axis of governance, but all actions must still be don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Its governance advocates that the country should be rich and the army should be strong, while a rich country should encourag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mphasize the adjustment of prices to equalize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use the "official mountains and seas" and "light and heavy" methods to enrich the treasury to reduce the burden on the people. Strong soldiers advocate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soldiers into agricultur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good job in military prepar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o enhance military strength. At the same time, i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diplomacy and non-military operations to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national strength by military mobilization.
參考文獻
一、 原典
黎翔鳳撰:《管子校注》上、中、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
(漢)王充著,(明)程榮校:《王充論衡,附:索隱》,台北:新興書局,1986。
(漢)司馬遷撰,(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 ,(宋)裴駰集解:《史記》1–4册,北京:中華書局,2011。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紅葉文化,1999。
(漢)許慎著;班吉慶、王劍、王華寶校點:《說文解字校訂本》,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漢)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漢)賈誼撰;閻振益、鐘夏校注:《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
(漢)劉向撰:《新序十卷》,台北:世界書局,1988。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老子道德經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新北市:藝文印書館。
(魏)劉劭著,(凉)劉昞原注,王玫評注:《人物志》,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
(南梁)顧野王撰:《宋本玉篇》,北京:中國書店,1983。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議》,《中華古籍叢刊》第四冊,台北:大西洋圖書公司,1968。
(唐)白居易著;謝思煒校注:《白居易文集校注》1–4册,北京:中華書局,2011。
(唐)尹知章注,(清)戴望校正:《管子校正》,台北:世界書局,1973。
(唐)柳宗元撰,尹占華、韓文奇校注:《柳宗元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
(唐)柳宗元撰;蔣之翹輯注:《柳河東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36。
(唐)魏徵:《二十五史・隋書》,新北市:藝文印書館。
(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宋)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56。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6。
(宋)葉適:《習學記言序目》,北京:中華書局,1977。
(明)顧炎武:《日知錄》,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
(清)王先謙著;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台北:華正書局,1988。
(清)王先謙撰;劉武撰、沈嘯寰點校:《莊子集解.莊子集解內篇補正》,北京:中華書局,1987。
(清)安井衡纂詁:《管子纂詁.晏子春秋》,台北:慧豐學會,1978。
(清)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清)孫詒讓:《定本墨子閒詁》,台北:世界書局,2018。
(清)錢熙祚校:《慎子》,台北:世界書局,2009。
(清)王念孫著,張其昀點校:《廣雅疏證(點校本)》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19。
(清)陳立撰,吳則虞點校:《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94。
(清)吳士鑒、劉承乾注:《晉書斠注》,藝文印書館。
二、《管子》研究專書
王雲路、方一新譯注:《管子譯注》,台北:建安出版社,1998。
王瑞英:《管子新論》,台北:大立出版社,1983。
司馬琪主編:《十家論管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安井衡纂詁:《管子纂詁》,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6。
巫寶三著:《管子經濟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金科學出版社,1995。
李勉註譯:《管子今註今譯》上、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
汪大華著:《管子研究》,台北:帕米爾書店,1969。
邵先鋒著:《《管子》與《晏子春秋》治國思想比較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8。
胡家聰著:《管子新探》,北京:中國社金科學出版社,1995。
徐漢昌著:《管子思想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
耿振東:《管子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
耿振東譯注:《管子譯注》,上海;三聯書店,2018。
馬非百撰:《管子輕重篇新詮》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
張友直:《《管子》貨幣思想考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梁啟超:《管子傳》,台北:中華書局,2018。
郭沫若著:《郭沫若全集》歷史篇《管子集校》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陳鼓應:《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台北:三民書局,2007。
陳麗桂、陳郁夫、徐文助、王冬珍校注:《新編管子》上、下册,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
湯孝純:《管子述評》,台北:東大圖書,1995。
湯孝純注譯,李振興校閱:《新譯管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18。
戴東雄:《管子的法律思想》,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
謝雲飛著:《管子析論》,台北:學生書局,1983。
羅根澤著:《管子探源》,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8。
三、研究專書
王利器撰:《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6。
王啟湘撰:〈鄧析子校銓〉,〈尹文子校銓〉,《名家六書》,台北:世界書局,1962。
王貴元著:《說文解字校箋》,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
王愷鑾校正:《尹文子校正》,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王曉波:《先秦法家史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69。
王曉波著:《道與法:法家思想和黃老哲學解析》,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
朱師轍撰:《商君書解詁定本》,台北:世界書局,1973。
吳光:《黃老之學通論》,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李宗侗註譯:《春秋公羊傳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
李笑岩著:《先秦黃老之學淵源與發展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李增:《先秦法家哲學思想—先秦法家法理、政治、哲學》,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
屈萬里:《尚書集釋》,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
林品石註譯:《呂氏春秋今註今譯》上、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
邵増樺註譯:《韓非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姚蒸民著:《法家哲學》,台北:東大圖書,1986。
施丁主編:《漢書新注》一、二、三、四冊,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
洪隆注譯:《新譯戰國策》上、下册,台北:三民書局,2018。
胡奇光、方環海撰:《爾雅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胡家聰著:《稷下爭鳴與黃老新學》,北京:中國社金科學出版社,1998。
唐蘭:〈《黃帝四經》初探〉,《帛書老子》,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
孫立堯注譯:《新譯韓詩外傳》,台北:三民書局,2012。
孫希旦撰:《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
徐元誥撰,王樹民、沈長雲點校:《國語集校》,北京:中華書局,2002。
徐忠良注譯:《新譯尹文子》,台北:三民書局,2016。
殷義祥譯注:《晏子春秋譯注》,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
馬持盈註:《史記今註》1-6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馬持盈註譯:《詩經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
高明註譯:《大戴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
高明撰:《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
高流水、林恆森譯注:《慎子、尹文子、公孫龍子全譯》,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
張景、張松輝譯注:《黃帝四經、關尹子、尸子》,北京:中華書局,2020。
梁文兵:《黃帝內經》,台北:羅達文創,2019。
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台北:國家出版社,1983。
陳啟天著:《中國法家概論》,台北:中華書局,2017。
陳啟天著:《增訂韓非子校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陳鼓應註譯:《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2013。
陳鼓應註譯:《黃帝四經今註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
陳麗桂著:《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台北:聯經出版社,1991。
陳曦譯注:《六韜》,北京:中華書局,2016。
傅紹傑註譯:《吳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楊伯峻撰:《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6。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5。
楊玲著:《中和與絕對的抗衡¬—先秦法家思想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金科學出版社,2007。
楊家駱主編:《鹽鐵論》、《新序》、《說苑》,台北:世界書局,1988。
劉文典撰:《淮南鴻烈集解》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10。
劉開舉譯注:《孫子兵法・孫臏兵法譯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8。
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1984。
嚴遵著、王德有點校:《老子指歸》,北京:中華書局,1994。
饒尚寬譯注:《老子》,北京:中華書局,2006。
四、一般論著
(英)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7。
丁四新著:《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
方克立主編:《中國哲學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方滿錦著:《先秦諸子中和思想研究論集》,台北:萬卷樓圖書,2015。
王讚源著:《中國法家哲學》,台北:東大圖書,1989。
中華書局編輯部編:《康熙字典:檢索本》,北京:中華書局,2010。
安傑利斯著,段德智、尹大貽、金常正譯:《哲學辭典PHILOSOPHY》,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7。
牟宗三著:《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函蘊之問題》,台北:學生書局,1983。
牟宗三著:《政道與治道》,台北:學生書局,2010。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証》,北京:中華書局,1980。
余嘉錫:《余嘉錫說文獻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呂思勉:《經子解題・論讀子之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李賢中著:《先秦名家「名實」思想探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柳立言主編:《中國史新論.法律史分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08。
洪漢鼎:《當代哲學詮釋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2008。
胡適:《中國中古思想史常編》,台北:南港胡適紀念館,1971。
韋政通:《中國哲學辭典》,台北:水牛圖書,1986。
孫熙國:《先秦哲學的意蘊-中國哲學早期重要概念研究》,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
孫廣德著:《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新北市: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20。
徐培根註譯:《太公六韜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2020。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上海;華東失範出版社,2001。
耿雲卿著:《先秦法律思想與自然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2。
張岱年著:《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北京:中華書局,2017。
張岱年著:《中國哲學大綱》,台北:藍燈文化,1992。
張岱年著:《中國哲學史史料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2。
張秉楠著:《稷下鈎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張金鑑著:《中國政治思想史》上、下冊,台北:三民書局,1989。
梁啟超:《諸子考釋》,台北:中華書局,2018。
梅仲協:《法學緒論》,台北:文化大學出版社,2004。
章學誠:《文史通義》,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郭沫若著:《十批判書》,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8。
郭沫若著:《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01卷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郭彥崗著:《中國歷代貨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郭梨華著:《出土文獻與先秦儒道哲學》,台北:萬卷樓,2008。
郭墨蘭、呂世忠著:《齊文化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
陳復著:《慎子的思想》,台北:唐山出版社,2001。
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陳褔濱:《兩漢儒家思想及其內在轉化》,台北:輔仁大學,1994。
陳麗桂著:《漢代道家思想》,台北:五南,2013。
琳恩.崔斯特(Lynne Twist)著,蔡孟璇譯:《金錢的靈魂(The Soul Of Money)》,台北:自由之丘,2016。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台北:台灣商務,2015。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新編》上、中、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
楊儒賓主編:《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1993。
蒙培元:《中國哲學主體思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劉澤華主編:《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
潘德榮:《文字.詮釋.傳統-中國詮釋傳統的現代轉化》,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鄭開著:《道家政治哲學發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鞏克昌、彭崇光選注:《白居易詩文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上、下冊,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8。
錢穆:《錢賓四先生全集.第七冊.莊老通辨》,台北:聯經出版,1998。
錢穆著:《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2014。
薩孟武:《中國社會政治史・先秦秦漢卷》,北京:三聯書店,2018。
顧頡剛等:《古史辨》一〜七冊,台北:藍燈出版社,1993。
五、期刊論文
丁原明:〈《淮南子》對《管子》四篇哲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山東:《管子學刊》,第三期,1995。
田探:〈《管子》四篇的道氣關係與「氣道乃生」命題的哲學意蘊〉,湖南:《江漢論壇》,2013年五月。
赤塚忠著;佐藤將之、洪嘉琳譯:〈《莊子》中的《管子》中心術系統學說〉,台北:《哲學與文化》,第33卷第七期,2006。
周貞余:〈《呂氏春秋》對《管子》四篇之繼承與開展〉,台北:《宗教哲學》,第65-66期,2013。
周貞余:〈《管子》四篇心學考察〉,台北:《宗教哲學》,第62期,2012。
胡家聰:〈道家黃老學「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維方式〉,山東:《管子學刊》,第一期,1998。
唐蘭:〈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的研究—兼論其與漢初儒法鬥爭的關係〉,北京:《考古學報》,第一期,1975。
孫立亭:〈《管子》養生思想鉤沉〉,山東:《管子學刊》,第四期,1993。
馬斗成:〈《管子》「刑、德」思想述論〉,山東:《管子學刊》,第四期,2004。
馬非百:〈《管子·内頁》篇之精神學說及其他〉,山東:《管子學刊》,第四期,1988。
張立文:〈管子道德和合新釋〉,吉林:《社會科學戰線》,第二期,2010。
張岱年:〈《管子》書中的哲學範疇〉,山東:《管子學刊》,第三期,1991。
張岱年:〈《管子》學說的歷史價值〉,山東:《管子學刊》,第一期,1987。
張金鑑:〈中國法制的特質及演進〉,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十五期,1967。
張鴻愷:〈《管子》四篇中的黃老思想¬¬¬—以「道」、「氣」、「心學」為中心〉,台北:《台北大學中文學報》,第六期,2009。
郭成龍、蔣旭杲:〈「德治」本意之探源—法治語境下的重新考釋〉,湖南:《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3 期,2010。
郭梨華:〈《孟子》及《管子》四篇心性學之系譜〉,台北:《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三期,2007。
郭麗:〈房玄齡還是尹知章注釋了《管子》〉,陝西:《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七卷,第三期,2006,頁32-34。
陳佩君:〈由萬物構成問題辨析《管子》四篇中的道與氣〉,台北:《華岡哲學學報》,第三期,2011。
陳鼓應:〈「理」範疇理論模式的道家詮釋〉,台北:《台大文史哲學報》,2004,第60期。
陳德興:〈「精氣」概念在《黃帝內經》形神結構中的理論意義〉,台北:《哲學與文化》,第45卷第七期,2018。
陳靜:〈恆先–義釋–思想史視野下的一種解讀〉,陝西:《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一期,2007。
陳麗桂:〈黄老思想要論〉,山東:《文史哲》,2016,第6期。
曾振宇:〈「氣是自生」:竹書《恒先》的思想史意義〉,台北:《哲學與文化》,第37卷第七期,2010。
黃崇修:〈《管子》定靜思維對周敦頤定靜功夫之可能影響–透過朱丹溪三重鬱說思維結構之嘗試性解讀〉,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三十九期,2018。
楊柳橋:〈《管子》哲學思想研究〉,山東:《管子學刊》,第二期,1987。
楊儒賓:〈論「管子,白心、心術上下、內業」四篇的精氣說與全心論—兼論其身體觀與形上學的聯繫〉,台北:《漢學研究》,第九卷,第1期,1991。
董平:〈論儒家的中和觀〉,西安:《人文雜誌》,第三期,1989。
趙雅博:〈管子的天、道、精、氣、天道與水之哲學〉,台北:《哲學與文化》,第17卷第八期,1990。
劉文星:〈《管子》的精氣說〉,台北:《宗教哲學》,第29期,2003。
劉洋洋:〈論《管子》養生思想與黃老養生之學〉,山東:《管子學刊》,第二期,2021。
鞏曰國:〈《管子》佚篇亡佚時監考〉,山東:《管子學刊》,第三期,2007。
鞏曰國:〈《管子》對《淮南子》的影響〉,山東:《管子學刊》,第四期,2012。
錢公博:〈管子政治經濟之研究〉,台北:《現代學人》,1962。
鍾肇鵬:〈黃老帛書的哲學思想〉,北京:《文物》,第二期,1978。
韓廣忠著的〈《管子》政治倫理思想探微〉,湖南:《船山學刊》,2009年第四期。
顧頡剛:〈「周公制禮」的傳說和《周官》一書的出現〉,《文史》第六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
六、學位論文
李玫芳:《《管子》形上思想之探究¬¬¬—以「道」「氣」「心」為主軸的構建》,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4 。
張連偉:《《管子》哲學思想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5。
陳瓊霞:《先秦齊地法家的源流與思想之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14。
羅賢龍:《《管子》黃老治道思想之研究》,安徽大學哲學博士論文,2015。
徐舜彥:《〈商君書〉「法」思想之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6。
黃玲鳳:《《管子》政治哲學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2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