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先秦儒學仁禮關係再探:以共同體的想像與建構為進路
書刊名:臺大中文學報
作者:詹秉叡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 Ping-jui
出版日期:2021
卷期:73
頁次:頁55-57+59-107
主題關鍵詞:民性樂教共同體Nature of massesDaoRiteEvangelicalismCommunit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42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楊儒賓(20130600)。詩-禮-樂的「性與天道」論。中正漢學研究,2013(1)=21,15-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明輝(19960100)。存心倫理學、責任倫理學與儒家思想。臺灣社會研究,21,217-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啟屏(20120400)。「內在超越」的一個發生學解釋:以堯舜形象為討論中心。哲學與文化,39(4)=455,117-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雨鍾(20190500)。非對稱的相互性:從列維納斯與呂格爾之爭到《論語》中的「仁禮」關係。臺大文史哲學報,91,81-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屈萬里(1983)。詩經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97)。中國哲學的特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Pines, Yuri、孫英剛(2013)。展望永恆帝國:戰國時代的中國政治思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eber, Max、康樂(1996)。支配的類型。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澤華(2000)。中國傳統政治哲學與社會整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隆基、邢昺、金良年(2009)。孝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雒啟坤(2002)。《詩經》散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杜正勝(2014)。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素英(19970000)。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熹(2016)。四書章句集注。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晏、邢昺(2001)。論語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景昭(2014)。禪讓、世襲及革命:從春秋戰國到西漢中期的君權傳承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孫作雲(1966)。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遠澤(20170000)。儒家後習俗責任倫理學的理念。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美華(2015)。禮制下移與唐宋社會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何炳棣(2013)。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啟屏(20070000)。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胡昌智(1992)。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杜維明(1992)。人性與自我修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鳳五(20160000)。朋齋學術文集.戰國竹書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來(2009)。竹帛《五行》與簡帛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杜正勝(19790000)。周代城邦。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文昌(20120000)。制禮以教天下:唐宋禮書與國家社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屈萬里(1983)。尚書集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顏崑陽(2017)。詩比興系論。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向世陵(2018)。「克己復禮為仁」研究與爭鳴。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任劍濤(20130000)。複調儒學 : 從古典解釋到現代性探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雋(2018)。簡帛文獻與諸子時代文學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吳叡人(2017)。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Fingarette, Herbert、彭國翔、張華(2002)。孔子:即凡而聖。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余英時(20140000)。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徐元誥(2002)。國語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孫希旦、沈嘯寰(1989)。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班固、王先謙、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2008)。漢書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伯峻、左丘明(2007)。春秋左傳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寶楠(1981)。論語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冠閔(20090000)。儒家音樂精神中的倫理想像。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展望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鐘鳴(1983)。詩經中的民聲。詩經研究論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國維(2009)。殷商制度論。觀堂集林。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勞悅強(2013)。可得而聞--孔子的道論。先秦文本及思想之形成、發展與轉化。臺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