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競爭之美學視境--以安海姆之知覺動力說
書刊名:體育學報
作者:楊綺儷
作者(外文):Yang, Chi-li
出版日期:2000
卷期:28
頁次:頁69-78
主題關鍵詞:競爭運動美學安海姆CompetitionAesthetic of sportRudolf Arnhei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8
  • 點閱點閱:33
期刊論文
1.胡天玫(1998)。遊戲姿態與運動倫理。台灣師大體育研究,5,1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一民(1990)。遊戲的深層結構分析。體育學報,12,33-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一民(1997)。運動經驗的現象學考察--透過運動觀照生命本體。體育研究,3,83-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千美(1998)。藝術與美感經驗的超越向度。哲學與文化,25(3)=286,261-272+3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思量(1988)。完形心理學大師安海姆(Rudolf Arnheim)及其藝術理論。藝術學,2,215-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成林(1989)。運動觀眾美感經驗的現象學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伽達瑪、洪漢鼎(1993)。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丘永福(1991)。造形原理。臺北市:藝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rnheim, Rudolf、李長俊(1982)。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hield, D. L. L.、Bredemeier, B. J. L.、于文正(1999)。運動與性格發展:運動中的道德心理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田曼詩(1997)。美學。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uizinga, J.(1996)。遊戲的人。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美枝(1995)。社會心理學。台北:文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永福(1990)。設計基礎。藝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Polanyi, M.、彭淮棟(1986)。意義。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Weber, Ann L.、趙居蓮(1992)。社會心理學。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昌元(1994)。西方美學導論。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Arnheim, Rudolf、郭小平、翟燦(1998)。藝術心理學新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思量(19920000)。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臺北:藝術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醒塵(1996)。西方美學史教程。淑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Aronson, Elliot、Wlison, Timothy D.、Akert, Robin M.、李茂興、余伯泉(1995)。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Allison, Maria、劉一民(1985)。遊戲、運動和閒暇行為的社會學分析--主要課題和研究方法探討。運動哲學。台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