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本在臺殖民時期之神道發展與神社之空間分佈初探
書刊名:新竹師院學報
作者:陳鸞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Luan-feng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5
頁次:頁319-354
主題關鍵詞:皇民化政策國家神道神社空間分布神社階層Kominka policyShinto beliefShrineHoly spaceShrine stratu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3
  • 點閱點閱:134
     日本民族特有的神道信仰,在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因王政復口與軍國主義之興起,演變成「國家神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更隨著積極向外瘋狂侵略,大量移植到國外殖民地區,作為思想改造、教化殖民地百姓的重要工具。海外神社的興建隨之如火如荼的展開。 馬關條約中將臺、澎割讓日本後,日本於1936年後積極實施「皇民化政策」,為將臺灣百姓同化成忠良的日本帝國子民。而皇民化政策中,「信仰的皇民化」是必要條件。國家神道的擴張在皇民化政策中即扮演著重要角色,而神社建造與神社的空間功能便益形重要。 臺灣神社建造最早始於1897年臺南的「開山神社」,其後為1901年的「臺灣神社」,之後即在各地都市、街庄建造神社。1934年開始實行「一街庄一社」政策,而1936年實施「皇民化政策」後,神社建造更行激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達最高峰。至1942年,國家神道系統的臺灣神社階層(社格、等級),有官幣中社、官幣中社、國幣小社、縣社、鄉社、無格社等,若加上非國家神道系統的神社(稱為神),總數超過200以上,在臺灣各州廳形成明顯的階層空間分佈,其中以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較為完整。
     Japanese people's predominant feature of Shinto belief, after Meiji Restoration in 1868, became a National Theology (Shinto) due to the restoration of monarchy and the rise of militarism. Before and after World War II, it even quickly expanded outwards to overseas colonies and was taken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olitical indoctrination. As a consequence, Shrines in Japan's colonies were spread vigorously. After Taiwan and Penghu were ceded to Japan in Shimonoseki Treaty, Japan, in 1936, carried out Kominka Policy in an attempt to have Taiwanese people be subjected to Japan's rule. In this context, the expansion of Shinto belief played a crucial rol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hrines and its holy space therefore became more important. The first Shrine in Taiwan was constructed in Tainan in 1897. Latter on, after 1901, Shrines' were set up one by one in the cities and villages of Taiwan. By 1934, with the execution of "one street (village) one Shrine" policy, the number of Shrines increased rapidly and came to its climax during World War II. In 1942, the number of Shrines was over 200 in total. They formed a clear distribution of stratum space especially in Taipei, Hsinchu, Taichung and Kaohsiung.
期刊論文
1.黃士娟(19981200)。日治時期臺灣宗教政策下之神社建築。史聯雜誌,33,頁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登福(1998)。道教對日本佛教及神社的影響。宗教哲學,4(2),95-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淑敏(19860600)。日據時期的官營移民--以吉野村為例。史聯雜誌,8,7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潘朝陽(19960600)。臺灣宗教現象地理學研究之回顧。思與言,34(2),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錦堂(19920600)。日本據臺末期神社的建造--以「一街庄一社」政策為中心。淡江史學,4,211-2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墨林(19850910)。透視日本神社的軍國意識。中國論壇,20(11)=239,55-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衡道(19810900)。日據時期史無前例的宗教迫害。高雄文獻,8,1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ねずまさし、程大學(19810600)。「皇民化」政策與「民俗臺灣」。臺灣文獻,32(2),72-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孟祥瀚(19910300)。日據時期臺灣東部地區人口增加之研究。文史學報‧中興大學,21,179-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錦堂(19911200)。日據末期臺灣人宗教信仰之變遷--以「家庭正廳改善運動」為中心。思與言,29(4),65-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美蘭(1978)。日據時期臺灣的糖業政策。臺灣人文(臺灣人文雜誌社),3/ 4,50-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平原(1995)。神輿與神社。二十一世紀,29,97-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景秋(1973)。日據時期的市地重劃。土地改革,23(8),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蔡錦堂(1995)。皇民化運動前臺灣社會教化運動的展開,1931-1937。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史館:淡江大學歷史學系。369-3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學新(1987)。日本國家神道與集團意識(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士娟(1998)。日治時期臺灣宗教政策下之神社建築(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玲蓉(1990)。日據時期臺灣宗教政策研究--以神道為中心(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裕健(1993)。都市空間文化形式之變遷--以日據時期台北為個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義麟(1986)。皇民化政策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台灣的教育政策與教化運動(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青井哲人(2000)。神社造營よりみた日本植民地の環境變容に關する研究,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錦堂(1990)。日本帝國主義下臺灣の宗教政策,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榮鍾(2000)。日據下臺灣大事年表。臺中市: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灣總督府文教局(1943)。現行臺灣社寺法令類纂。臺北:帝國地方行政學會臺灣出張所印刷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5)。神道事典。国学院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弘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6)。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與教育。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敏麟、陳錦榮(1978)。日本據臺初期重要檔案。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總督府(1999)。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季熙(1958)。臺灣糖業復興史。臺灣糖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溫國良(2000)。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明治三十四年六月至明治三十五年八月)。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傅朝卿(1999)。日治時期臺灣建築:1895-1945。臺北:大地地理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孟哲(1996)。臺灣歷史影像。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小笠原省三(1953)。海外神社史。東京:海外神社史編纂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明德(1996)。日本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詩琅(1980)。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臺灣。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灣總督府(1999)。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陸傳傑、郁永河(2001)。裨海紀遊新注。臺北:大地地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宮本延人(1988)。日本統治時代台湾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奈良:天理敎道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墨林(1991)。後昭和的日本像。後昭和的日本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明峻(1995)。神道與國家1868-1988。神道與國家1868-1988。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俊銘(1999)。新竹市日治時期建築文化資產。新竹市日治時期建築文化資產。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葉延燊(1992)。現代日本的崛起-簡明日本現代史。現代日本的崛起-簡明日本現代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游登良(2000)。山徑百年-太魯閣國家公園。山徑百年-太魯閣國家公園。花蓮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溫國良(1999)。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明治二十八年十月至明治三十五年四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明治二十八年十月至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南投縣南投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義芳(2000)。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殖產系列糖業。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殖產系列糖業。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鄭水萍(1996)。臺糖紀事。臺糖紀事。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魏永竹(1995)。抗戰與臺灣光復史料。抗戰與臺灣光復史料。南投縣南投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中島三千男(1992)。臺灣.旧花蓮港庁下における神社の創建について-とくに「社」の評價をめぐつて。天皇制國家の統合と支配。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島三千男、菱木政晴(1996)。宗教の戰爭責任-神社の海外進出と仏教の植民地布教-アジアに對する日本の責任を問う。宗教の戰爭責任-神社の海外進出と仏教の植民地布教-アジアに對する日本の責任を問う。日本,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佐藤三郎(1937)。諸祭神名總覽。諸祭神名總覽。日本,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長田守(1943)。臺灣に於ける神社與宗教。臺灣に於ける神社與宗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近藤喜博(1996)。海外神社の史的研究。海外神社の史的研究。日本,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錫慶(1933)。臺北州下に於ける社寺教會要覽。臺北州下に於ける社寺教會要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菅浩二(1999)。臺灣に殘つた「日本」.殘らなかつた「日本」-「國家神道」と臺灣。臺灣に殘つた「日本」.殘らなかつた「日本」-「國家神道」と臺灣。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嵯峨井健(1998)。滿州の神社興亡史。滿州の神社興亡史。日本,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新田光子(1997)。大連神社史-あな海外神社の社會史。大連神社史-あな海外神社の社會史。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橫森久美(1982)。臺灣における神社-皇民化政策との關連において。臺灣における神社-皇民化政策との關連において。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築達榮八(1988)。不滅の建築4-嚴島神社。不滅の建築4-嚴島神社。日本,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