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治時期臺中市的都市化與社會變遷
作者:陳靜寬
作者(外文):Ching-Kuan Chen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所
指導教授:黃秀政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臺中都市化社會變遷Taichung CityUrbanizationSocial Chan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2
臺灣現代都市的規模是從日治時期開始發展的,由國家力量有計畫性的進行都市空間的改造與規劃。早期臺灣的都市大都是靠著天然環境因素逐漸形成的。
清領時期臺灣中部地區的經濟及政治重心是在彰化縣,而到日治時期政治、經濟重心才從彰化縣轉到現在的臺中市。臺中市的發展始於清末劉銘傳的省城計畫,歷經臺灣總督府的規劃與經營,才逐漸完成整個都市的規模。
本文分別從臺中聚落的形成、日本統治體系的建立、人口變化與結構、都市計劃與交通規劃、都市機能的轉變、社會文化的變遷,分別從人口、聚落、交通、產業等多面向探討臺中市的都市化與社會變遷的歷程。臺中市從東大墩街蛻變成為一個現代化城市,從一個農村的聚落成為中部農產品集中及日用品供應的區域中心,其主要推動的力量是來自於國家力量,才得以快速發展。
在本文研究中發現,臺中市因人口的增加,使聚落範圍不斷擴張,因此都市計畫的範疇也越來越大,容納更多的人口;而人口的增加,增加工作及就業機會,產業型態不再依賴傳統的農作,轉以工、商業為主,工商業的發展也增加服務業的人口,產業人口以二、三級產業為大宗;而交通網絡的完成,周圍村莊居民聚集到都市中生活,進行日常生活的商業、娛樂、教育等活動,而便利的交通,使周圍的農產品集中到臺中市,進行加工或買賣。而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就是臺中市是中部的政治中心,臺中州的重要機構幾乎都設於此,居民生活在臺灣總督府規劃完成制度下,居民透過層層的制度去從事經濟活動、教育活動,甚至娛樂生活,也是在經過政府規劃的制度或空間中。
臺中市的發展是來自有計畫性的市區計畫與都市計畫,由都市計畫的改變、公共設施的建置、交通網絡的建置,進而使經濟、產業改變,因為經濟改變促使社會改變。這些是屬於有計畫的社會變遷,而這些改變是一直不停的進行。因為市區的規劃影響到經濟產業結構,進而影響居民的生活樣貌,這也是臺中市自日治時期之後,成為中部臺灣的重要都市,取代原來的彰化,成為中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原因。
The scale of Taiwan’s modern cities had begun to develop since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as the state power had conducted the reformation and planning of the urban space systematically. The cities in early Taiwan had mostly form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gradually.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enter of Taiwan’s central region was Changhua County during the period of Qing rule, which had then transferred to the present-day Taichung City in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The development of Taichung City started with the Capital Project by Liu Ming-Chuan in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and underwent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Office of Taiwan Governor-General to gradually accomplish the scope of the entire city.
This dissertation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change of Taichung City from the aspects of population, settlement, transportation and industry respectively through six chapters such as formation of Taichung settlement, establishment of the Japanese ruling system, change and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urban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plan,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function, and change of social culture. Taichung City had transformed from the East Dadun Street into a modernized city and turned from a farm-village settlement into a regional center of the central area gathering farm products and supplying daily commodities. Its major pushing force was the state power that facilitated its rapid development.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aichung City had continuously expanded its range of settlement due to population increase, resulting in an ever-extended scope of urban planning to accommodate more population; its population increase raised the work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so that its industrial mode no longer depended on traditional farming but turned to being mainly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business had also increased the population in service industry so that the industrial population were largely in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nd the completion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 had enabled the village residents to flock to the city for living activities like business, recreation and education, whil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had gathered up the surrounding farm products in Taichung City for processing or trading. And the essential factor for population increase is that Taichung City was the political center of the central region. All the major organizations of Taichung Prefecture were almost located here. The residents lived under the systems planned and completed by the Office of Taiwan Governor-General. They carried out 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rough multilayer systems, and even their recreational life was within the system or space mapped out by the gover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aichung City had come from the systematic town plans and urban planning. The change of urban plan,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building of transportation network had further altered the economy and industry, which then brought about social change. These were systematic social changes that would continue endlessly. The town planning had influenced the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had further affected the living styles of residents. This is the essential reason that Taichung City had become a significant city of the middle Taiwan and replaced Chuanghua as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of the central region.
一、基本史料

(一)日文資料

《臺中市報》1920-1943。臺中市:臺中市役所。
《臺中州統計書》1925-1941。臺中州:臺中州廳。
《臺中州報》1920-1941。臺中州:臺中州廳。
《臺中縣報》1898~1901。臺中縣:臺中縣廳。
《臺中廳報》1903-1920。臺中廳:臺中廳。
《臺灣日日新報》1898-1944。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民報》1923-1931。東京:臺灣雜誌社。
《臺灣新民報》1932-1942。臺北市:臺灣新民報社。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不著撰人
1925  《中央俱樂部趣意書》,臺中市:不著撰著人。
中島利郎、吉原丈司
2000 《鷲巢敦哉著作集》。東京:綠蔭書房。
氏平要
1985 《臺中市史》。臺北市:成文出版社影本。
仲摩照久
1931 《日本地理風俗大系臺灣篇》。日本東京市:新光社。
自治協會臺中州支會
1940 《臺中市街庄概況》。臺中市:臺中州。
杉浦和作編
1930、1931 《臺灣商工人名錄》(昭和4、5年)。臺中市:臺中市役所。
林進發
1999 《臺灣官紳年鑑˙臺中州》。臺北市:成文出版社影本。
泉風浪編
1984 《臺中州大觀》。臺北市:成文出版社影本。
進藤泰夫
1929   《臺灣の道路》。
臺中市役所
1939   《臺中市市場要覽》,昭和14年。臺中市:臺中市役所。

臺中市役所
1935 《臺中市市場要覽(昭和10年)》。臺中市:臺中市役所。
臺中市役所編
1985   《臺中市管內概況》,大正十三年。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臺中市役所編
1937 《臺中市例規類纂》(昭和12年)。臺中市:臺中市役所。

臺中市役所編
1985 《臺中市管內概況》(大正13、昭和1、8、9、11~13年)。臺北市:成文出版社影本。
臺中市衛生課
1939~1942 《臺中市衛生概況》(昭和13~16年)。
臺中市勸業課編
1939 《臺中市商工人名錄》(昭和13年)。
臺中州
1931 《臺中州宗教關係調查》。臺中:臺中州。
臺中州
1932-1941 《臺中州職員錄》(昭和6~8、10~14、16年)。臺中市:臺中州。
臺中州內務部教育課
1935 《臺中州社會教育概況(昭和9年)》。臺中市:臺中州內務部教育課。
臺中州文書課
1985 《臺中州管內概要》(大正8年) 。臺北市:成文出版社影本。
臺中州文書課
1935 《臺中州管內概要》。臺北市:成文出版社影本。
臺中州教育會
1985 《臺中概況》(1-3)。臺北市:成文出版社影本。
臺中州教育會
1932 《臺中州教育年鑑(昭和六年份)》。臺中市︰臺中州教育會。
臺中州編
1924 《臺中州例規》(大正13年)。
臺中州編
1927~1939 《臺中州統計一覽》(大正3、昭和4、5、7~13年)。
臺中州編
1926~1935 《臺中州要覽》(大正14年、昭2、4、6~8年)。

臺中州編
1940 《臺中州統計書摘要》(大正13年)。
臺中州編
1985 《臺中州概觀(六)》。臺北市:成文出版社影本。
臺中商工會議所編
1941 《臺中商工案內》(昭和16年)。
臺中縣知事官房編
1898 《臺中縣職員錄》(明治31年)。臺中:臺中縣知事官房。
臺中廳庶務課
1985 《臺中廳管內概要》(1-3)。臺北市:成文出版社影本。
臺中廳編
1917、1918 《臺中廳統計一覽》(大正4、6年)。
臺中廳編
1917、1918 《臺中廳統計摘要》(大正4、5年)。

臺中廳編
1916 《臺中廳狀況一班》。臺中:臺中廳。
臺中廳編
1912~1924 《臺中廳治一班》(大正1-3年)。
臺中廳編
1917~1921 《臺中廳管內概要》(大正6-8年)。
臺灣地方自治協會編
1937 《臺灣街庄職員錄》(昭和12年)。
臺灣產業組合協會臺中州支會
1931 《臺中州產業組合要覽(昭和五年)》。臺中州:臺灣產業組合協會臺中州支會。
臺灣產業組合協會臺中州支會編
1931 《臺中州產業組合要覽(昭和五年)》。臺中州:臺灣產業組合協會臺中州支會。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1928 《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市:臺灣時報發行所。
臺灣總督府
1899 《第一統計書》(明治32年)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1931 《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臺灣總督府企劃部
1905-1942 《臺灣現住人口統計》(明治38年~昭和17年)。臺北: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
1899 《臺灣總督府第二統計書(1899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戶口調查部
1917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集計原表地方之部第二次》。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1924 《臺灣國勢調查集計原表第一回(第三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州廳之部》。(大正九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1933 《國勢調查結果表州廳編臺中州》(昭和五年)臺北市: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臺灣總督府編著
1993 《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1。臺北市:捷幼出版社。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995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臺北市:南天書局。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
1911 《明治三十八年臨時臺灣戶口調查結果表》。臺北市:臨時臺灣戶口調查。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
1908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結果表》>臺北: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編
1908 《明治三十八年臨時臺灣戶口調查結果表》。
關口隆正
1985  《臺中沿革誌》。臺北市:成文出版公司影本。
鷹取田一郎
1916  《臺灣列紳傳》。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
臺中商工會議所
1941 《臺中商工案內(昭和十六年)》。臺中:臺中商工會議所。



(二)中文資料

《清一統志臺灣府》。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世慶整修
1991 《重修臺灣省通志.政治志建置沿革篇》。臺灣省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會。
王建竹、曾藍田主修
1978 《臺中市志》。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王建竹、曾藍田主修,洪敏麟特約編纂
1978 《臺中市志稿•土地志篇》。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王詩琅整修
1958 《臺灣省通志稿.政事志行政篇》。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呂順安
1994 《臺中市鄉土史料》。臺灣省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周元文
1962 《重修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林良哲
2003 《手術刀與照相機的故事》。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文化局。
林良哲
2004 《臺中電影傳奇》。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林良哲、王勳雅等撰
2001 《臺中酒廠專輯》。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林良哲等撰
2003 《臺中公園百年風華》。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林恭平纂修
1983 《臺灣省通誌稿˙卷二十八經濟志商業篇》。臺北市:成文出版社影本。
洪安全總編輯
2001 《清宮宮中檔奏摺臺灣史料(一)》。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洪敏麟、陳漢光、廖和臣編
1969 《臺灣堡圖集》。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范 咸
1961 《重修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夏獻綸
1959 《臺灣輿圖》。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國學文獻館主編
1993 《臺灣研究資料彙編第一輯(第四冊)》。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張易、黎澤霖
1955 《臺灣省通志稿•卷五教育志教育設施篇》。臺北市︰臺灣省文獻 委員會。
張勝彥總編纂、吳密察撰述
1989 《臺中縣志.政事志地方自治篇(一)》。臺灣省臺中縣:臺中縣政府。
張勝彥總編纂、張勝彥撰述
1989 《臺中縣志.政事志行政篇(一)》。臺灣省臺中縣:臺中縣政府。
張勝彥總編纂、戴月芳撰述
1989 《臺中縣志.教育志》。臺灣省臺中縣︰臺中縣政府。
許雪姬等註解
2000~2009《灌園先生日記》1-16。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連橫
1962 《臺灣通史》。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秀政總纂、孟祥瀚撰述
2008 《臺中市志•沿革志》。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黃秀政總纂、林時民撰述
2008 《臺中市志•教育志》。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黃秀政總纂、許雪姬撰
2000 《鹿港鎮志•宗教篇》。臺灣省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公所。
黃秀政總纂、陳國川撰述
2008 《臺中市志•地理志》。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黃秀政總纂、陳靜瑜撰述
2008 《臺中市志•社會志》。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黃秀政總纂、蕭景楷撰述
2008 《臺中市志•經濟志》。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黃叔璥
   《臺海使槎錄》。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楊英
1958 《從征實錄》。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葆森儀助
1985  《臺灣視察日記》。臺北市:成文出版社影本。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3 《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劉良璧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劉寧顏總纂
1992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臺灣省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寧顏總纂、王世慶編纂
1991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建置沿革篇》。臺灣省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銘傳
《劉壯肅公奏議》。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劉璈
《退臺巡思錄》。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蔡采秀
1998  《臺中縣的佛寺》。臺灣省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韓嘉玲
1997  《播種集—日據時期臺灣農民組合運動人物誌》。臺北市:簡吉陳何文教基金會。
韓興興等撰
2008 《市定古蹟臺中公園湖心亭百週年紀念專輯》。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文化局。

二、專書
Robert J.Rossi、Kevin J.Gilmartin著,李明、趙文璋譯
1981 《社會指標導論》。臺灣省臺中市:明德基金會。
Wilbert E. Moore著、俞景蘧譯
1984 《社會變遷》。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翁佳音、許賢瑤譯
2002 《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下卷•社會文化》。臺灣省臺北縣:稻鄉出版社。
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
1989 《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今村義夫
1925 《臺灣の都市と農村問題》自刊。
文崇一
1989 《臺灣的工業化與社會變遷》。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王世慶
1994 《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王見川
1996 《臺灣的齋教與鑾堂》。臺北市:南天書局。
王詩琅譯
1988 《臺灣社會運動史》。臺灣省臺北縣:稻鄉出版社。
卡瑪倫著,孟祥森譯
1978 《近代社會運動》。臺北市:牧童出版社。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
1985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市:帕米爾書店。
矢內原忠雄著、陳茂源譯
1952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朱珮琪
2005 《臺籍菁英的搖籃:臺中一中》。臺北市:向日葵文化。
朱謙、漆敬堯
1991 《臺灣農村社會變遷》。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何文南、李天賞編著
1999 《社會學概要》。臺北市:三民書局。
何肇喜建築師事務所主持
1998 《第三級古蹟臺中市犁頭店萬和宮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臺灣省臺中市:興興出版社。
吳文星
1992 《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市:正中書局。
宋光宇
1993 《臺灣經驗(一)歷史經濟篇》。臺北市:三民書局。
李文朗
1992 《臺灣人口與社會發展》。臺北市:東大出版社。
周婉窈
1987 《日據時代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市:自立晚報社。

周憲文
1958 《日據時代臺灣經濟史(第一冊)》。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憲文編
1980 《臺灣經濟史》。臺北市:臺灣開明書店。
東嘉生著、周憲文譯
1985 《臺灣經濟史概說》。臺灣省臺北縣:帕米爾書局。
林柏維
1994 《文化協會的年代》。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文化中心。
林美容
2008 《臺灣的齋堂與巖仔:民間佛教的視角》。臺北市:臺灣書房。
林美容
1993 《臺灣人的社會信仰》。臺北市:自立晚報社。
社團法人臺灣電影文化協會主編
2007 《2007臺中學研討會:電影文化篇論文集》。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文化局。
侯怡泓
1989 《早期臺灣都市發展的性質》。臺灣省臺中市:臺灣省文獻會。
柯惠珠
1987 《日據初期臺灣地區武裝抗日運動之研究》。高雄市:前程出版社。
洪敏麟
1979 《臺灣舊地名之沿革》。臺灣省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敏麟
1990 《臺中市犁頭店(南屯)萬和宮之研究》。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文中心。
洪敏麟、屈慧麗合著
1994 《犁頭店歷史的回顧》。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立文化中心。
派翠西亞.鶴見著、林正芳譯
1999 《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臺灣省宜蘭縣︰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胡振洲
1977 《聚落地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席汝楫
1989 《臺灣的社會變遷》。臺北市:東大圖書出版社。
徐南號主編,
1996 《臺灣教育史》。臺北市:師大書苑。
涂照彥
1994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市:人間出版社。
張正昌
1981 《林獻堂與臺灣民族運動》。臺北縣永和市:著者。
張勝彥等編著,
1997 《臺灣開發史》。臺灣省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張勝彥總編纂
1999 《臺中市史》。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文化中心。
陳正祥
1993 《臺灣地誌》。臺北市:南天書局。
陳明台
1994 《臺中市文學史初編》。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文化中心。
陳紹馨
1979 《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程超澤
1995 《社會人口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華南銀行改制四十週年行慶特刊編輯小組
1987 《華南銀行改制四十年》。臺北市:華南銀行。
黃世孟編譯
1992 《臺灣都市計畫講習錄》。臺北市:胡適圖書出版社。
黃秀政
2001 《臺中縣海線開發史》。臺灣省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合著
2002 《臺灣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黃武達
1999 《都市計畫及建築法至研究論文集(1)》。臺北市:文笙書局。
葉茂興
1996 《彰化銀行九十年史》。臺灣省臺中市:彰化商業銀行。
葉榮鐘等
2000 《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臺灣省臺中市:晨星出版公司。
葉龍彥
1998 《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臺北市:玉山社出版社。

董芳苑
1996 《探討臺灣民間信仰》,臺北市︰常民文化公司。
鈴木清一郎著,高賢治、馮作民編譯
1978 《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臺中市立文化中心
1997 《臺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立文化中心。
臺中市政府
1989 《臺中市發展史》。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臺灣教育會編
1995 《臺灣教育沿革志》。臺北市︰南天書局。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
1985 《臺灣統治綜覽》。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蔡文輝 
1995 《社會變遷》。臺北市:三民書局。
蔡勇美、郭文雄合著
1884 《都市社會學》。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橋谷弘
2004 《帝囯日本と植民地都市》。東京:吉川弘文館。
戴炎輝
1979 《清代臺灣的鄉治》。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篠原正巳編著
1996 《臺中:日本時代の五十年》。臺灣省臺中市:財團法人臺灣區域發展研究院臺灣文化研究所。
瞿海源、章英華主編
1986 《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上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之16。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簡炯仁
1991 《臺灣民眾黨》,臺灣省臺北縣:稻鄉出版社。
簡炯仁
1997 《臺灣共產黨運動史》。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簡榮聰主修、李國祁總編纂
1995 《臺灣近代史:經濟篇》。臺灣省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三、期刊論文
丸井圭治郎著、溫國良譯
1998 〈臺灣之宗教〉《臺灣風物》48(3)。

不著撰人
1993 〈清季末葉臺中地域的空間環境形勢〉,《臺中文獻》3。
不著撰人
1993 〈臺中市的開發與臺中城的闢建︰一個政治生態群的分析〉,《臺中文獻》3。

不著撰人
1997 〈臺中清領時期的拓墾與農業經營〉,《中縣文獻》5。
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翁佳音、許賢瑤譯
2002 〈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收入《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下卷•社會文化》。臺北縣:稻鄉出版社,頁48。
江燦騰
2000 〈日本在臺殖民統治初期的宗教政策與法制化的確立(上)〉《臺北文獻》直字134。
何友鋒、廖秀蓉
〈臺中市社會空間之研究〉,《建築學報》42,頁11-23。
吳文星
〈日據初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肆應與變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5,頁285-349。
呂紹理
1999 〈日治時期臺灣的休閒生活與商業活動〉收錄於黃富三、翁佳音編《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李若文
2004 〈論內地延長主義方針的同化(臣民化)政策-關於1920年的「地方自治制度」〉,收入於《歷史、地理與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史地系,頁418-420。。
周憲文
1956 〈日據時代臺灣之農業經濟〉,《臺灣銀行季刊》8(4),頁81。
周憲文
1958,〈日據時代臺灣之運輸事業〉,《臺灣銀行季刊》10(1),頁57-77。
林良哲
2001 〈臺中酒廠發展簡史-從一九一六到二000年〉收入林良哲、王勳雅等撰:《臺中酒廠專輯》。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林良哲
2007 〈流轉於聲波光影間-日治時期臺中市之戲院初探〉,收入社團法人臺灣電影文化協會主編,《2007臺中學研討會:電影文化篇論文集》,臺中市:臺中市文化局,頁21-23。
林東陽
1898 〈都市奠基期日據時代:宗教與社會民風〉收入賴順盛、曾藍田編,《臺中市發展史慶祝建府百週年紀念》。臺灣省臺中市:臺中市政府,頁238-239。
洪秋芬
1991 〈臺灣保甲和「生活改善」運動(1937-1945)〉,《思與言》29(4),頁115-153。。
洪敏麟
1977 〈從東大墩到臺中市的都市發展過程〉,《臺灣文獻》26(2),頁116-139。
洪麗完
1989 〈街莊形成期-由荷據經明鄭迄清治時期:草萊初闢〉,收入張子源,《臺中市發展史》。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許雪姬
1995 〈福建臺灣建省的研究—由建省到分治〉,《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頁28。
黃文瑞
1994 〈日據以迄光復初期臺灣行政組織之探究〉,《臺灣文獻》45(1)。
黃武達
2004 〈日治時代•臺灣近代都市之公共財:公園〉《臺灣建築報導雜誌》101。
溫振華
1991 〈神明會資料與清代鄉村研究〉,《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9。
溫振華
〈清代臺灣中部的開發與社會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1,頁43-95。
溫振華
〈日據時期臺中市都市化〉,《思與言》26(1)。
劉小蘭、陳維斌
〈都市發展過程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都市與計畫》23(1)。
劉汝錫
1987 〈從群體性宗教活動看臺灣的媽祖信仰〉,《臺灣文獻》38(2)。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潘志奇
1947  〈臺灣之社會經濟〉,《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
蔡采秀
1986 〈從日治到戰後的臺北(1895-1985)—一個都市性質轉變的歷史過程分析〉《臺灣史研究》3(2), 頁5-50
蔡勇美
1997 〈都市化底因果與意義〉,收入於蔡勇美、郭文雄主編,《都市社會發展之研究》。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蔡英文
1989 〈都市奠基期-日據時代:教育事業〉收入《臺中市發展史:慶祝建      府百週年紀念》。臺中市:臺中市政府。
蔡慧玉,
1996 〈日治臺灣街庄行政(1920-1945)的編制與運作︰街庄行政相關名詞之探討〉,《臺灣史研究》3(2),頁96-97。
蔡錦堂
1991 〈日據末期臺灣人宗教信仰之變遷—以「家庭正廳改善運動」為中心〉《史聯雜誌》19(1991年12月)。
賴志彰
1994 〈日據明治時期臺中地域的空間環境形勢〉,《臺中文獻》4。
賴志彰
1994 〈明治時期的臺中市—總督府干涉與軍警監控下的區域地理中心塑造(1895~1910),《臺中文獻》4。

關口隆正
1980 〈臺中地區移民史〉,《臺灣風物》30(1/2):9-33/33-40。

四、學位論文

溫振華
1886 〈二十世紀初之臺北都市化〉。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朱珮琪
1999 〈臺灣日治時期菁英教育的搖籃—以臺中一中為例〉。臺灣省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南茜
1999 〈臺灣日治時期都市之地方警察機關建築之研究〉。臺灣省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李力庸
2001 〈日治時期臺中地區的農會與米作〉。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林鉦昇
2002 〈臺中地區林姓族人的發展(1701-1945)-以林簪家族為例〉。臺灣省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
張嘉玲
2004 〈臺中市都市空間體系的建構與擴展〉。臺灣省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偉
1990 〈清領及日據時期臺中「聚落」的轉化研究〉。臺灣省臺中市: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蓮馨
1997 〈日治時期臺中州社會事業之研究(1920~1945) 〉。臺灣省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護源
2005 〈清代臺中地區的聚落拓殖〉。臺灣省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葉韻翠
2005 〈臺中市的都市發展(1887~2003)〉。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宜均
2005 〈臺灣日本時代百貨店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怡真
2003 〈臺中市人口空間分部及其變遷之研究〉。臺灣省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蔡欣雁
2004 〈日治後期臺中州國家神到之傳播及影響(1931¬-1945)〉。臺灣省臺中市: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志彰
1991 〈1945年以前臺中地域空間形式之轉化〉。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志彰
1996 〈投機城市的興起--戰後臺中市都市空間轉化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魏蓉華
1991 〈日據時代臺中市都市發展之研究〉。臺北市: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西文資料
Pannell ,Clifton W.
1973 Tai-chung ,Taiwan:Structure and Function .Chicago,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六、網路資料
http://192.168.1.33/Doth/Article.aspx?4467^%c1%fa%a5%db%acu(2009/03/25)
http://www.tipp.org.tw/formosan/population/population.jspx?codeid=462(2009/05/20)
http://192.168.1.33/Doth/Article.aspx?4467^%c1%fa%a5%db%acu(2009/03/25)

七、地圖
臺中縣警察部印製
1900 「臺中縣臺中辦務署管內地圖十萬之一」(明治33年10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