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九○年代女性創傷記憶小說中的重新記憶政治--以陳燁《泥河〉、李昂《迷園》與朱天心〈古都〉為例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劉亮雅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ou, Liang-ya
出版日期:2002
卷期:31:6=366
頁次:頁133-157
主題關鍵詞:女性創傷女性創傷記憶歷史記憶重新記憶政治性別政治國族政治九○年代臺灣小說陳燁泥河李昂迷園朱天心古都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6) 專書(2)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2
  • 點閱點閱:180
     本文以陳燁《泥河》、李昂《迷園》與朱天心〈古都〉為例,探討九○年代涉及國族創傷的女性創傷記憶的小說中的重新記憶政治。並將之放置於兩個脈絡:一是八○年代以來的臺灣政治小說,另一則是六○年代以來與國族有關的女性創傷(憶)的小說。《泥河》中的重新記憶顯現了一個歷史充滿缺口、塗抹的悲情臺灣。女主角歷經的性別壓迫和二二八的創傷記憶未經治療,遂癱瘓、拒曲了她的生命,被害者與加害者的身分混栽。《迷園》從八○年代臺灣商人的崛起回看二二八,又讓女主角在性愛關係裡解決國族和性別宰制的創傷,脫離了「悲情臺灣」的格局,試圖建構一個繼往開來、讓乘性實際參與的國族寓言。〈古都〉的重新記憶透過敘述者的自我異化而無心插柳地再現臺灣在多次被殖民過程中的異化與錯置,另方面卻也反照出反殖民的本土精神不絕如縷。
期刊論文
1.邱妙津(1992)。百合說謊夢大愛,海東青捲浪淘沙。新新聞,266,60-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貴芬(19980600)。塗抹當代女性二二八撰述圖像。中外文學,27(1)=313,9-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亮雅(2002)。在全球化與在地化的交錯之中--白先勇、李昂、朱天文和紀大偉小說中的男同性戀呈現。同志學術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亮雅(2000)。在全球化與在地化的交錯之中:白先勇、李昂、朱天文和紀大偉小說中的男同性戀呈現。第五屆台灣歷史與文化研討會,台灣歷史與文化研究群(Research Group for Taiwanese History and Culture)及UCLA東亞語言與文化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00年10月13-1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平路(1995)。行道天涯。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平路(2002)。何日君再來。台北: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昂(2000)。自傳の小說。台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燁(2002)。烈愛真華。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照(1994)。暗巷迷夜。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白先勇(1983)。台北人。台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偉貞(1990)。離開同方。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凌煙(1990)。失聲畫眉。台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昂(1991)。迷園。台北:李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燁(1989)。泥河。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邱貴芬(1998)。(不)同國女人聒噪:訪談當代台灣女作家。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聶華苓(1997)。桑青與桃紅。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邱貴芬(1997)。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Caruth, Cathy(1996)。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 narrative, and history。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平路(1998)。手稿。百齡箋。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昂(1997)。戴貞操帶的魔鬼。北港香爐人人插。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昂(1999)。禁色的愛。禁色的暗夜:李昂情色小說集。臺北:皇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燿德(1994)。小說迷宮中的政治迴路--「八〇年代臺灣政治小說」的內涵與相關課題。當代臺灣政治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昂(1997)。彩妝血祭。北港香爐人人插。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天心(1997)。古都。古都。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毓秀(1993)。《迷園》中的性與政治。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Ricoeur, Paul(1999)。Memory and Forgetting。Questioning Ethics: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Philosophy。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9.Rich, Adrienne(1986)。Resisting Amnesia: History and Personal Life。Blood, Bread, and Poetry: Selected Prose 1979-1985。New York:Norton。  new window
10.Daily, Gary(1992)。Toni Morrison's Beloved: Rememory, History, and the Fantastic。The Celebration of the Fantastic: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Tenth Anniversar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Fantastic in the Arts。Westport, CT:Greenwood。  new window
11.平路(1998)。百齡箋。百齡箋。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天心(1992)。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芳玫(20000000)。《迷園》解析--性別認同與國族認同的弔詭。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芳明(20000000)。後現代或後殖民:戰後台灣文學史的一個解釋。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彭小妍(1997)。女作家的情慾書寫與政治論述:解讀《迷園》。北港香爐人人插。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廖朝陽(20000000)。歷史、交換、對向聲 : 閱讀李昂的《迷園》與《北港香爐人人插》。書寫臺灣 : 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廖朝陽(2001)。〈匈牙利之水〉導讀。日據以來臺灣女作家小說選讀。臺北:女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