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政治與戲曲:1950年代「戲曲改革」對中國地方戲曲劇種體質的訂製及影響
書刊名:民俗曲藝
作者:林鶴宜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Ho-yi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65
頁次:頁47-88
主題關鍵詞:戲曲改革政治宣傳戲曲劇種小戲儀式戲劇Theater ReformPolitical propagandaTheatrical genresOperettaRitual theat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
  • 點閱點閱:125
期刊論文
1.王安祈(20010900)。「演員劇場」向「編劇中心」的過渡--大陸「戲曲改革」效應與當代戲曲質性轉變之觀察。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251-3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秀玲(20030300)。泉州打城戲初探。民俗曲藝,139,221-2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安祈(1998)。從結構的觀點看大陸「戲曲改革」過程中的新編戲。復興劇藝學刊,22,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安祈(1998)。從結構的觀念看大陸「戲曲改革」過程中的新編戲。復興劇藝學刊,22,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安祈(1998)。從結構的觀點看大陸「戲曲改革」過程中的新編戲。復興劇藝學刊,22,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南芳、陳彬(1996)。兩岸歌仔戲音樂及表演風格之形成與比較。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文建會。361-3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笑林、梁惠琴(1999)。戲曲,應該回歸城市。兩岸戲曲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9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南芳、陳彬(1996)。兩岸歌仔戲音樂及表演風格之研究。臺北。361-3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笑林、梁惠琴(2000)。戲曲應該回歸城市。臺北。9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雪豔(2000)。中國戲曲在二十一世紀的蛻變與再生。臺北。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鳳生(2000)。新劇種在新世紀裡的處境與選擇─吉劇的今昔及其出路。臺北。174-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笑林、梁惠琴(1999)。戲曲 $a應該回歸城市。臺北。9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南芳、陳彬(1996)。兩岸歌仔戲音樂及表演風格之研究。臺北。361-3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忌、劉致中(1989)。中國崑劇發展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勝華(2000)。雲南民族戲劇論。昆明:雲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恩來(1979)。周恩來論文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正維(2004)。20世紀戲曲音樂發展的多視角研究。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olm, David(1991)。Art and Ideology in Revolutionary China。Oxford。  new window
6.趙聰(1969)。中國大陸的戲曲改革:1942-1967。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olm, David(1991)。Art and Ideology in Revolutionary China。Oxford, 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上海藝術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198109)。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賴伯疆、黃鏡明(198807)。粵劇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義龍(1991)。越劇史話。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金兆(2008)。當代北京戲劇史話。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級委員會《戲曲曲藝》編輯委員會(1983)。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編輯委員會(1995)。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198303)。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漢飛(1987)。中國戲曲劇種手冊。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漢飛(1987)。中國戲曲劇種手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傅謹(20050000)。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現代性與本土化。臺北:國家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廖奔、劉彥君(2000)。中國戲曲發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傅謹(2002)。新中國戲劇史(1949-2000)。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胡忌、劉致中(1989)。崑劇發展史。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毛澤東(1991)。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國維(1982)。戲曲考原。戲曲考原。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石磊(1999)。廿世紀中國戲曲改革啟示錄。廿世紀中國戲曲改革啟示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瑞岐、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文化局(2001)。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戲曲曲藝概覽。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徐宏圖(2007)。浙江醒感戲。浙江醒感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索代.慈成木(1993)。南木特戲。蘭州:甘肅文化藝術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許薇、劉春(2008)。花燈。花燈。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郭秉箴(1988)。粵劇藝術論。粵劇藝術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黑龍江省龍江劇實驗劇團。荒唐寶玉。荒唐寶玉。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賈志剛(1996)。邁向現代的古老戲劇。邁向現代的古老戲劇。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賈志剛(1996)。邁向現代的古老戲劇。邁向現代的古老戲劇。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毛澤東(1991)。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趙聰(1969)。中國大陸的戲曲改革:一九四二─一九六七。中國大陸的戲曲改革:一九四二─一九六七。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守義、岳安(2000)。回顧天津小百花劇團所走過的路。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上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勝華(2000)。雲南民族戲劇論。雲南民族戲劇論。昆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登山(2000)。河北梆子藝術家李桂雲。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上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何章杰(2000)。廣州地區粵劇團體的變革與發展。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下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呂樹坤(2000)。宋振庭與吉劇的振興。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上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瑞岐(2001)。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戲曲曲藝概覽。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戲曲曲藝概覽。貴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武承仁(2000)。賈桂林的藝術生涯。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上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徐宏圖(2007)。浙江醒感戲。浙江醒感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索代、慈成木(1993)。南木特戲。南木特戲。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馬非天、劉玉珍(2000)。周總理光輝哺育的劇種─黔劇。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下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許薇、劉春(2008)。花燈。花燈。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郭秉箴(1988)。粵劇藝術論。粵劇藝術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羅江禹(2000)。回憶貴州省花燈劇團的發展歷程。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下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石磊(1999)。廿世紀中國戲曲改革啟示錄。廿世紀中國戲曲改革啟示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毛澤東(1991)。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與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後改名為〈新民主主義論〉)。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毛澤東(1991)。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尚的講話。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王守義、岳安(2000)。回顧天津小百花劇團所走過的路。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登山(2000)。河北梆子藝術家李桂雲。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石磊(1999)。廿世紀中國戲曲改革啟示錄。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索代、慈成木(1993)。南木特戲。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馬非天、劉玉珍(2000)。周總理光輝哺育的劇種--黔劇。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何章杰(2000)。廣州地區粵劇團體的變革和發展。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呂樹坤(2000)。宋振庭與吉劇的振興。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瑞岐、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文化局(2001)。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戲曲曲藝概覽。貴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武承仁(2000)。賈桂林的藝術生涯。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徐宏圖(2007)。浙江醒感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許薇、劉春(2008)。花燈。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郭秉箴(1988)。粵劇藝術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黑龍江省龍江劇實驗劇團(n.d.)。荒唐寶玉。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賈志剛(1996)。邁向現代的古老戲劇。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羅江禹(2000)。回憶貴州省花燈劇團的發展歷程。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朱雪艷(1999)。中國戲曲在二十一世紀的蛻變與再生。兩岸戲曲回顧與展望論文集. 卷1。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張鳳生(1999)。新劇種在新世紀裡的處境與選擇--吉劇的今昔及其出路。兩岸戲曲回顧與展望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黃瑤瑛(2008)。「天下第一團」曲終人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黑龍江省龍江劇實驗劇團。荒唐寶玉,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瑤瑛(2008)。泉州打城戲「天下第一團」曲終人散,http://www.fj.chinanews.com.cn, 20080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毛澤東(1991)。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澤東(1991)。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守義、岳安(2000)。回顧天津小百花劇團所走過的路。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登山(2000)。河北梆子藝術家李桂雲。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雪艷(1999)。中國戲曲在二十一世紀的蛻變與再生。兩岸戲曲回顧與展望論文集。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章杰(2000)。廣州地區粵劇團體的變革和發展。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樹坤(2000)。宋振庭與吉劇的振興。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武承仁(2000)。賈桂林的藝術生涯。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非天、劉玉珍(2000)。周總理光輝哺育的劇種--黔劇。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鳳生(1999)。新劇種在新世紀裡的處境與選擇--吉劇的今昔及其出路。兩岸戲曲回顧與展望論文集。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江禹(2000)。回憶貴州省花燈劇團的發展歷程。新中國地方戲劇改革紀實。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國維(1982)。戲曲考原。王國維戲曲論著:宋元戲曲考等八種。臺北:純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國維(1982)。戲曲考原。王國維戲曲論著宋元戲曲考等八種。臺北:純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