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港口、信仰與地方社會:清代淡水地方社會之形成與多元信仰發展
書刊名:北市大社教學報
作者:王怡茹 引用關係林聖欽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3
頁次:頁1-42
主題關鍵詞:淡水地方社會腹地文化地景信仰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05
  • 點閱點閱:160
期刊論文
1.林一宏(19980500)。由地景變遷與地域屬性論八里的發展。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6,49-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建隆(1994)。從寺廟老街分布看滬尾聚落之形成。滬尾街,8,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澤民(20100300)。「滬尾街」改名「淡水街」的時間與原因。臺灣文獻,別冊32,34-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宗仁(19980500)。沙湧港塞--清代八里坌的興衰。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6,27-36+4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建隆(20000500)。淡水史研究初探。漢學研究通訊,19(2)=74,178-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姜道章(19630900)。臺灣淡水之歷史與貿易。臺灣銀行季刊,14(3),260-2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鹿苹(196905)。淡水港衰退的地理因素。地學彙刊,1,94-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宗仁(20010600)。淡水與淡水河--漢人對淡水河流域的地理認識及其變遷。輔仁歷史學報,12,85-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俊全(19820600)。從淡水的自然、人文環境看淡水港的昨天、今天、明天。臺北文獻,59/60,297-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増田福太郎(1990)。臺灣の宗教:農村を中心とする宗教研究。東京:養賢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Paul Cloke、Philip Crang、Mark Goodwin、李延輝(2002)。人文地理學概論。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淡水福佑宮管理委員會(2005)。三級古蹟淡水福佑宮簡介。臺北:淡水福佑宮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北廳(1915)。臺北廳社寺廟宇ニ關スル調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姚瑩(1957)。東樣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白惇仁、申慶璧、龔鵬程(1989)。淡水鎮志。淡水鎮公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建隆(1996)。尋找老淡水。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國棟(2005)。臺灣的山海經驗。臺北:曹永和文教基金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賢治(2005)。大臺北古契字三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用錫、柯培元、詹雅能、張光前(2006)。淡水廳志稿。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范咸(1961)。重修臺灣府志 : 職官.官秩。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余文儀(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elmholz, R. H.(1990)。ROMAN CANON LAW IN REFORMATION ENGLAND。  new window
1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1)。淡新檔案選錄行政編初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乾朗(1979)。臺灣建築史(1600-1945)。台北:北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宗仁(1996)。從草地到市街--十八世紀新庄街的研究。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卓克華(2003)。從寺廟發現歷史:臺灣寺廟文獻之解讀與意涵。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培桂、林豪(196308)。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MacKay, G. L.、MacDonald, J. A.、周學普(1960)。臺灣六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玉茹(19960000)。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臺北:知書房。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勝雄(1978)。北門鎖鑰。臺北:吳勝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戴寶村(19840000)。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郁永河(1959)。裨海紀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姚瑩(1960)。中復堂選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連橫(1962)。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尹章義(19890000)。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蘇碩斌(20050000)。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 : 清末至日治時期臺北空間與權力模式的轉變。臺北:左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高賢治(2002)。大臺北古契字集。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Cresswell, Tim、徐苔玲、玉志弘(2008)。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沈葆楨(1959)。福建臺灣奏摺。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安倍明義(1938)。臺灣地名研究。蕃語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壽祺、魏敬中(1960)。福建通志臺灣府。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6)。文化地理學。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段義孚(1977)。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38.戴炎輝(19790000)。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高賢治(2002)。大臺北古契字二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平山勳(1933)。臺灣社會經濟史全集。臺北:臺灣經濟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池志徵(1960)。全臺遊記。臺灣遊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