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1950年代中國農村社會主義改造與苗族的「天啟末世」運動--以鬧升天、鬧搬家與鬧皇帝事件為例
書刊名:新史學
作者:胡其瑞
作者(外文):Hu, Chi-jui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7:1
頁次:頁121-174
主題關鍵詞:天啟末世信仰苗族基督宗教農業合作化統購統銷ApocalypticismMiaoHmongChristianityAgricultural cooperativizationControlled procurement and distribu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2
  • 點閱點閱:13
本文討論1950 年代發生在中國西南苗族地區的三類看似宗教性的群眾事件與農村社會主義改造政策之間的關係,這三類事件包括了「鬧升天」、「鬧搬家」以及「鬧皇帝」。鬧升天係指群眾假借獲得天啟之名,散播耶穌復臨的消息,造成群眾恐慌;鬧搬家則是群眾以團體的方式舉家遷徙到別處;而鬧皇帝則是比較大規模的武力反政府舉措。本文指出這三類事件其實自1920 年代以來就陸續發生過多次,且都是藉由謠言煽動,最後導致大規模的群眾事件。儘管這三類事件看似並無甚大的關連性,但實際上都與苗族的歷史記憶、族群認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並在苗族接受基督宗教信仰後所闡釋的天啟末世思維、千禧年思想,以及彌賽亞主義推波助瀾下,讓這些運動彼此之間產生了相互影響的連結。本文以為,這類事件的發生,導因於苗族與其他群體之間的利益衝突,特別是1950 年代以降的統購統銷、農業合作化等社會主義改造政策,造成苗族利益的損失,進而引發許多藉由謠言而起的恐懼與不安,當這些集體恐懼藉由謠言的傳播,結合了苗族的天啟末世思維,遂肇生一波又一波的群眾事件。
期刊論文
1.王明道(1985)。解放前葛布教會史。貴州宗教史料,1985(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建明(1936)。現在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區--石門坎的介紹。康藏前鋒,4(3),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海光(2013)。農業集體化運動背景下的民族政策調整--以貴州省麻山地區「鬧皇帝」事件的和平解決為例。中共黨史研究,2013(2),4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萬榮(2005)。文山苗族族源探討。文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8(2),104-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應樑(1944)。苗人來源及其遷徙區域。邊政公論,3(4),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應樑(1944)。苗人來源及其遷徙區域。邊政公論,3(5),27-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其瑞(20131200)。基督新教循道會與中國內地會在黔西北苗族地區傳教工作之比較。臺灣宗教研究,12(1/2),83-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德芳(2002)。從《南征日記》看雍乾之際「新疆六廳」的社會現狀。貴州文史叢刊,2002(1),93-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平漢(2009)。1957年的統購統銷「大辯論」。晉陽學刊,2009(6),98-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平漢(2012)。1953年的農村糧食統購是如何開展。中共黨史研究,2012(8),53-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平漢(2014)。農業合作化的早期典型。黨史文苑,2014(5),2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平漢(2002)。簡論1957年農村兩條道路的大辯論。史學月刊,2002(11),42-46+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帆(2005)。人民幣匯率制度歷史回顧。中國經濟史研究,2005(4),5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Wallace, Anthony F. C.(1956)。Revitalization movements: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ir comparative study。American Anthropologist,58(2),264-281。  new window
15.王明珂(19990900)。女人、不潔與村寨認同:岷江上游的毒藥貓故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0(3),699-7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蘇文清(2006)。威寧苗族百年實錄。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樓士、李經寰(1995)。千禧年四觀。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坦(2009)。「窄門」前的石門坎:基督教文化與川滇黔邊苗族社會。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14)。聖經。臺北:財團法人臺灣聖經公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曄(1975)。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7)。清代前期苗民起義檔案史料匯編。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玄、孔穎達(2001)。禮記注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自明(1967)。(民國)馬關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光祥(1904)。基督教葛布教會百年史1904-2004。貴州葛布:葛布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封常(2004)。麻山雄鷹。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石啟貴(2002)。湘西苗族實地調查報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玉芳(2012)。光華之子--我的父親朱煥章。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曉春(2012)。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史概論。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urridge, Kenelm(1969)。New Heaven, New Earth: A Study of Millenarian Activities。New York:Schocken Books。  new window
15.Cohn, Norman(1961)。The Pursuit of the Millennium: Revolutionary Messianism in Medieval and Reformation Europe and Its Bearing on Modern Totalitarian Movements。New York:Harper。  new window
16.White, Luise(2000)。Speaking with Vampires: Rumor and History in Colonial Africa。Berkeley, Cali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7.Pollard, Samuel(1928)。The Story of the Miao。London:Henry Hooks。  new window
18.溫春來(2008)。從「異域」到「舊疆」--宋至清貴州西北部地區的制度、開發與認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凌純聲、芮逸夫(1947)。湘西苗族調查報告。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潘定智、楊培德、張寒梅(1997)。苗族古歌。貴州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Clarke, Samuel R.(1911)。Among the Tribes in South-West China。London:China Inland Mission。  new window
22.劉向(1982)。戰國策。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Scott, James C.(2009)。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 An Anarchist History of Upland Southeast Asia。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4.蔡彥仁(20010000)。天啟與救贖:西洋上古的末世思想。臺北:立緖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56)。望謨縣委對騷亂事件的檢查報告,貴州省檔案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章太炎(1985)。排滿平議。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解放前苗族搬家原因。苗族資料彙編。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文山地委統戰部(1955)。文山州硯山縣新寨村搬家情況調査。苗族資料彙編。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文山地委統戰部(1958)。邱北苗族鬧搬家事件。苗族資料彙編。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本仁(1958)。威寧縣黑石頭區關於苗族今年鬧要上天的平息工作報告。苗族資料彙編。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貴州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査組苗族組(1956)。納雍縣馬場事件的調查。苗族資料彙編。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貴州省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査組(1959)。雲南昭通等區苗族鬧搬家--塘壩事件有關資料。苗族資料彙編。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雲南省委工作組(1955)。硯山縣第三區天星郷繞馬路鬧皇帝按情況綜合報告(初稿)。苗族資料彙編。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仁仲、王民三(1984)。回憶貴州省糧食統購統銷初期工作的情形。貴州文史資料選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緒強(1995)。麻山事件的回顧。紫雲文史資料選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貴州省編輯組(1986)。威寧縣龍街等地解放前苗族、彝族社會歷史綜合調査。黔西北苗族彝族社會歷史綜合調查。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忠德(1988)。滇東北方言區老苗文的創制及改革情況。威寧文史資料。威寧:中國人民政協商會議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盧惠龍、陳德安(1983)。麻山事件前後。黔西南州文史資料選輯。黔西南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龄西南州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輔(2002)。溪蠻叢笑。中國少數民族古籍集成。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文華(2001)。石門坎教會郵政代辦所。黔西北文史資料。畢節:畢節地區政協工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家勛(1997)。黔西北苗族民間歌曲展析。烏蒙苗歌。貴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漢先(2004)。大花苗名稱來源。貴州苗彝社會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謝世忠(2004)。Hmong/苗族的生存機制--力量再生的傳統與傳統力量的再生。國族論述:中國與北東南亞的場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羅平漢(2006)。1955年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對「小腳女人」的批判。當代歷史問題札記二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Cheun, Siu-woo(1995)。Mellenarianism, Christian Movements, and Ethnic Change among the Miao in Southwest China。Cultural Encounters o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Seattle: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