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加坡華語戲劇的左翼現代性實踐:以表演藝術學院為例(1965~1976)
書刊名:亞太研究論壇
作者:沈豪挺
作者(外文):Shen, Hao-ti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63
頁次:頁27-51
主題關鍵詞:新加坡華語戲劇表演藝術學院左翼現代性苦行主義SingaporeChinese dramaPerforming Arts StudioLeftist modernityAscetic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3
  • 點閱點閱:76
期刊論文
1.柯思仁(2006)。新加坡當代文化景觀的創造者:郭寶崑。讀書雜誌,2006(8),2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新慧(2003)。重返1950與1960年代:解構新加坡歷史的政治話語。圓切線,6,39-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汪暉(1997)。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天涯,1997(5),133-1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行動週刊(19591003)。工會舉行反黃週的意義。行動週刊,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浩生(1975)。二次中國歸來答客難。七十年代,3,5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婉明(2012)。馬來亞共產黨史的產生與問題。人間思想,1,155-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rown, David(1998)。Globalisation, Ethnicity and the Nation-state: The Case of Singapore。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52(1),35-46。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韓咏紅(2000)。新加坡獨立後的華語戲劇研究(1965-1978)(碩士論文)。新加坡國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萬菁(1978)。中國作家在新加坡及其影響(1927-1948)。萬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rper, Timothy Norman(1999)。The End of Empire and the Making of Malay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袁小倫(1999)。戰後初期中共與香港進步文化。廣州:廣東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進發(1977)。戰前星華社會結構與領導層初探。新加坡南洋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進發(2007)。新馬華族領導層的探索。新加坡:青年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毛澤東(1966)。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虎(1980)。早期馬共歷史之分析研究。台北:黎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元華(1999)。務實的決策:人民行動黨與政府的華文政策研究(1954-1965)。聯邦出版私人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史華茲、許紀霖、宋宏、蕭延中(2006)。史華慈論中國。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謝詩堅(2009)。中國革命文學影響下的馬華左翼文學(1926-1976)。檳城:韓江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牟宗三(2003)。牟宗三先生全集10:政道與治道。台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古鴻廷(19940000)。東南亞華僑的認同問題:馬來亞篇。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蒂凡納(1976)。社會主義的實現--新加坡之道路。新加坡:聯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詹道玉(2001)。戰後初期的新加坡華文戲劇(1945-1959)。八方文化創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程映虹(2008)。毛主義革命:二十世紀的中國與世界。香港九龍:田園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南方藝術團(1975)。成長演出特刊。新加坡:南方藝術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成發(2004)。紅潮:新華左翼文學的革命潮。新加坡:玲子傳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方修(1999)。戰後新馬文學大系--戲劇集。北京:華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1世紀出版社(2012)。戰後和平時期。吉隆坡:21世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兒童劇社(1972)。春到人間文藝晚會演出特刊。新加坡:兒童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金達凱(1954)。中共的思想改造。香港:友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柯思仁(2013)。新加坡華文戲劇史。新加坡: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洪子誠(2008)。大陸當代文學史--上編(1950-1970 年代)。臺北: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馬來西亞的另一面編輯委員會(2002)。林清祥與他的時代:林清祥與新加坡的故事。吉隆玻:朝花企業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高華(2001)。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連奇(2011)。新加坡現實主義華語話劇的思潮演變(1945-1990)。新加坡:春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郭振羽(1985)。新加坡語言與社會。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葉添博、林耀輝、梁榮錦(2012)。白衣人:新加坡執政黨背後的故事。新加坡:聯合早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葉鐘鈴(2007)。陳嘉庚與南洋華人論文集。吉隆坡:陳嘉庚基金工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魯虎(2014)。新馬華人的中國觀之研究。新加坡:八方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Meisner, Maurice(1982)。Marxism, Maoism & Utopianism。Lond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new window
32.Kai, Poh Soo、Quee, Tan Jing、Yew, Koh Kay(2009)。The Fajar Generation: The University Socialist Club and the Politics of Postwar Malaya and Singapore。Petaling Jaya:SIRD。  new window
33.Schwartz, Benjamin I.(1996)。China and Others Matters。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4.Tan, jing Quee、Chiang, Tan Kok、Lysa, Hong(2011)。The May 13 Generation: The Chinese Middle Schools Student Movement and Singapore Politics in the 1950s。Selangor:Strategic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 Centre。  new window
35.Rousseau, Jean-Jacques、何兆武(1987)。社會契約論。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光耀(20000916)。李光耀回憶錄(1965-2000)。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光興(20060000)。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臺北:行人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何惜薇(20121111)。政治氣候放晴帶動書寫歷史左邊出現補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尚學(1973)。我學習音樂的經過,新加坡:表演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實踐藝術學院(1975)。紡織舞,新加坡:實踐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蓉(1976)。老伯與我,新加坡:實踐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燕(1975)。我來到了紡織廠,新加坡:實踐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Chen, Peter S. J.(1983)。Singapor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 Model for Rapid Growth。Singapore: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rend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文斌(2012)。我們為什麼要發起反黃文化運動:附組織的經過。英殖民地時代:新加坡學生運動珍貴史料選。新加坡:草根書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向民(1973)。生活文藝晚會:觀後討論。文藝晚會演出特刊。新加坡:生活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柯思仁(2005)。另一種理想家園的圖像。郭寶崑全集第一卷華文戲劇1:1960/1970 年代。新加坡:實踐表演藝術中心:八方文化創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柯思仁、陳慧蓮(2011)。口述歷史訪談。郭寶崑全集。新加坡:八方文化創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湯巡(2012)。群策群力全面反黃星洲學生、文化、職工等團體發表. 意見。英殖民地時代:新加坡學生運動珍貴史料選。新加坡:草根書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天成(1964)。主席的話。慶祝十周年紀念文藝晚會特輯。新加坡:康樂音樂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潘婉明(2013)。流動的「在地」與「跨域」: 馬來亞共產黨史再思考。臺灣東南亞研究新論:圖像與路向。臺北:紅葉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韓永元(1987)。十五年的足跡。南方藝術研究會十五周年紀念特刊。新加坡:南方藝術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關心(1965)。發展健康舞蹈。小紅花舞蹈演出特刊。新加坡:表演藝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eyzer, Noeleen(1983)。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Social Change: A Analysis of the State, Employment and Trade Unions in Singapore。Singapore: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rend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Huang, Jianli(2008)。Political Vanguard: PAP Leaders of the Chinese-Speaking Community。The Scripting of a National History: Singapore and Its Pasts。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