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型講座課程規劃與施行成效--以實踐大學高雄校區「生活藝術」課程為例
書刊名:實踐博雅學報
作者:邱秀香 引用關係周兆儀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iu, Hsiu-hsingChou, Chao-i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2
頁次:頁141-154
主題關鍵詞:通識教育美感教育講座課程自主學習實踐大學General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Lecture coursesIndependent learningShih Chien Univers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劉金源(20070700)。通識教育講座課程規劃與實施。通識在線月刊,11,6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德祥、洪福源(20090600)。自我決定學習理論在課堂教學上之應用:塑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教育研究,182,27-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雅婷(20101200)。美感教育之實踐策略探究:以敘事課程為例。教育學刊,35,65-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俊秀(20150700)。通識評鑑的典範轉移:參與觀察報告。評鑑雙月刊,56,1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玉山(20170600)。STEAM Maker創客/自造教育的課程思維。中等教育,68(2),8-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清山(2017)。自主學習。教育研究月刊,278,13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文玲(20151200)。藝術定義與藝術終結及其在大學藝術創作教學之意涵。藝術研究期刊,11,71-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怡倩(2017)。從STEAM的A來看美國STEAM教育。香港美術教育期刊,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姜得勝(20200400)。室外靜態符號的「潛在課程」意涵之探究:以「國立清華大學校本部」為例。課程與教學,23(2),105-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彭瑞芝(2020)。談大學之美學教育:比較國內外九所大學之通識美學教育現況。庶民文化研究,21,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蘇郁雯(20170700)。藝饗視界--美感教育之體驗。美育,218,6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清山、林天佑(2001)。潛在課程。教育研究月刊,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姚村雄(2015)。美感境教學習--校園美感環境的現況分析與再造方向。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2,78-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詹志禹(2010)。活動課程可否計入通識教育學分?。通識在線,29,4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幼慧(20130000)。文化學習理論與通識教育。通識最前線 : 博雅與書院教育人才培育圖像。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東閔(1983)。實踐創校二十五週年特刊序。實踐二十五年--實踐專校慶祝創校二十五週年紀念特刊。實踐二十五週年紀念特刊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