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地理學研究在臺灣地區的發展與變遷
書刊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
作者:施添福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84
卷期:10
頁次:頁17-48
主題關鍵詞:地理學研究發展臺灣變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
  • 點閱點閱:33
期刊論文
1.朱士嘉(1934)。方志之名稱與種類。禹貢半月刊,1(2),26-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振倫(1934)。方志之性質。禹貢半月刊,1(10),2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學熙(1911)。中國地理學家派。地學雜誌,2(17),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添福(19800100)。論地理學的結構。思與言,17(5),49-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再添(1981)。國際地理學會的組織與活動。中國地理學會會刊,9,82-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章太炎(1922)。治國學方法之一:明地學。地學雜誌,13(3),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容肇祖(1934)。史地學家楊守敬。禹貢半月刊,3(1),16-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浙江大學史地系(1937)。浙江大學史地系規程。史地雜誌,創刊號,87-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hang, C. Y.(1944)。Geographic Research in China。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34(1),47-62。  new window
10.朱家驊(1942)。中國地理研究之重要。地理,2(1/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近之(1947)。抗戰期間我國之重要地理工作。地理學報,14(3/4),3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國地理學會(1935)。本會史乘。地理學報,2(1),149-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瑞津(1981)。參加第二十四屆國際地理學會議紀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友會刊,3,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石再添、張瑞津(1981)。出席IGU第一屆河川及海岸平原地形學研究會議紀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友會刊,4,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鴻喜(1979)。地學與社會科教學--師專有關地學課程實況之檢討與改進。中國地理學會會刊,7,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Lee, A. O.(1959)。Research Reports of Fu-Min geographic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Geographical Review,49,575-577。  new window
17.Knapp, R. G.(1978)。The Geographer and Taiwan。The China Quarterly,74,356-368。  new window
18.姚存吾(1922)。地理學之解釋。地學雜誌,13(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Hsieh, C. M.(1976)。Chu K'o-chen and China's Climatic Changes。The Geographical Journal,142(2),248-256。  new window
20.姚士鰲(1922)。述大興劉獻廷先生之地理學說。地學雜誌,13(4/5),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竺可楨(1923)。地理教學法之商榷。史地學報,2(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其昀(1923)。地理學之新精神。史地學報,2(7),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其昀(1927)。人生地理學之態度與方法(續)。史學與地學,2,373-3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周立三(1941)。地理學之對象及其任務。地理,1(2),129-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春芬(1948)。現代地理學與其展望。地理學報,15(1),2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丁驌(19820800)。論地理學。華學月刊,128,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竺可楨(1926)。何謂地理學。史學與地學,1926(1),1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庸(1938)。中國地理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世昌(1938)。清儒學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James, Preston E.(1972)。All Possible Worlds: A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s。New York:The Odyssey Press。  new window
4.中華學術院台灣新方誌編輯委員會(1972)。陽明山新方志。台北:中華學術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添福(1983)。我國中學的地理教育:反省與展望。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Graves, N. J.(1975)。Geography in Education。London:Heinemann Books Ltd.。  new window
7.張其昀(1932)。研究中國地理的新途徑。南京:鍾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其昀(1952)。中國地理學研究。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多賀秋五郎(1973)。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民國編。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之洞。奏定學堂章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繼文(1966)。地理學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Hartshorne, R.(1959)。Perspective on the Nature of Geography。London:John Murray。  new window
其他
1.張其昀(1979)。答鄧君景衡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宕越(1955)。地理學。中華民國科學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丙編教育概況(一):學校教育概況。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國家教育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學術文化(三):學術機關。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國家教育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陸鴻圖(1954)。地理學的七盞燈:哈爾福、惹、馬金代爵士教授法的評價。地理學新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家驊(1977)。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致詞。朱家驛先生言論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翁文灝(1930)。為何研究科學如何研究科學。錐指集。北平:地質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