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都市幼教空間之地理研究
作者:黃文彬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地理學系
指導教授:莊翰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幼教機構幼教服務圈域幼教地理都市發展地理資訊系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1
幼教空間發展主要涉及幼教服務的供需程度。幼教經營者設立機構,提供幼教專業服務,實現其教育理念並達成經濟效益;幼教消費者依其對幼兒教育認知,於幼教服務區域內,透過學校選擇行為,滿足學齡前幼兒照護與教育需要。在此供需互動間,綜合都市所有幼教服務於社會、經濟等活動,經歷時間變遷的分布、聚集過程形成動態的都市空間發展現象。都市幼教服務現象與過程所積累的幼教地理研究面向,透過實證與幼兒教育之歷史性、空間性、社會性、策略性的探討,建構都市幼教地理論述。
近年來,都市地區高度的幼教需求,造成幼教產業過度發展,為降低少子化效應的衝擊,以地理學觀點檢視幼教服務的都市空間特性。本研究為建立都市幼教地理研究論述,回顧相關文獻建立研究架構後,運用混合式研究法,以幼教產業最蓬勃、都市開發最具特色的台中市為實證地區,建置2005年度之18個研究個案、2,955名幼兒居住地點與1992~2006年等四個年度幼教機構的區位分布,透過距離統計、引力模式及空間自相關分析等研究方法實證幼兒來源分布、幼教服務圈域與都市幼教空間變遷等幼教空間發展模式分析。再透過1,113份幼教消費者及145份幼教經營者的問卷調查與專家群組的分析階層程序法,歸納幼教消費者學校選擇行為與幼教經營者擇址經營策略考量因素等,評定都市幼教空間發展影響構面權重。最後,以半結構式專家深度訪談的質性研究,統整與建構都市幼教空間之地理論述。主要結論如下所述:
首先,都市幼教服務模式的研究發現,幼教機構幼兒來源呈現由密而疏,向外擴散的分布型態,未因幼教機構的規模或區域呈現較大的差異,都市地區幼教消費者的學校選擇可在其生活區域周邊範圍內滿足其幼教需求。幼教機構在其設置地點周邊1公里範圍內招收到超過60%~80%之學齡前幼兒,屯區大型幼教機構擴大至2公里服務半徑範圍能招收到80%以上的幼兒。其次,1992~2006年時期之幼教機構空間分布顯示區域內有一個以上的聚集區,且呈現隨時間擴散變化、集約度增高的聚集狀態。都市幼教空間分布變遷模式由1990年代初期聚集分布於市中心區後向北北西移動,經由時間演變逐漸轉向西北移動,並於2000年中期旋轉向西發展。其分布中心點主要位於中港路自然科學博物館一帶。
最後,都市幼教地理論述:都市社會結構與人口成長為幼兒教育歷史發展的重要因素,市場化教學與不同產業背景經營投入幼教產業,帶動幼教機構數量大量成長與強化幼教產業的競爭,使幼教產業與都市空間產生結構關係。都市地域特性與幼教機構的數量增加、設置區位,驗證都市幼教產業符合「中地」概念,幼教服務圈域除具有社區化現象,亦有跨區域的幼教服務空間特性。幼教機構命名歷程,實證高社經背景的都市幼教消費者之幼教消費特性與幼教市場專業服務的相互影響,改變不同區域的幼教功能,說明幼教選擇具有區域性差異。都市幼教產業之低成本、高風險的產權租賃策略,成為帶動幼教空間轉化的動力。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patial development is related to how much and what type of service is needed. The founders of the institutions provide educational services and also get benefits. The parents choose institu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institution and their individual needs. Along with this interaction, there are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s over time, and these changes e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research data about the phenomenon of this development reveals how history, geography, society, and policy making effec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in urban areas has caused the prolifera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his survey involves a spatial perspective into how the decreasing birth rate effects the spatial allocation of these institutions. The study is uses a Mixed Research Method and used related documents to choose the most prosperous area for developmental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aichung was chosen as the research location. The study samples 2,955 students from 18 differen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grades areas based on the size of the institutions in 2005. The study uses distance statistics and the Gravity Model o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to compile the resulting data. The study also us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how parents choose schools and how schools choose locations from 1,113 parent questionnaires and 145 institution questionnaires. Finally, the Qualitative study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integrated to make a statement regard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urban area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a reference on urban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business policy. It proves that the information on the spatial scale and geographical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 useful to future-minded businesse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ing:
First of all, the research of the service mode in urban areas found that the source of Institution students ranges from dense to sparse and it is spread outside the urban area. In urban areas, parents choose schools around their living circle; the institutions enroll 60% to 80% of their students that live within a 1 kilometer radius of their institutions. The larger-scale institutions can enroll over 80% of their students within a 2 kilometer radius. Secondly, the location of th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Taichung City may be clustered in more than one area and a shifting phenomenon has also been observed during 1992-2006 period.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cluster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first shifted north-north-west in the early nineties, and then it shifted north-west. In mid-2000 the cluster moved west. Since 2000, the center of the shifting cluster has been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Taichung Gang Road and Shi-Tuin Road.
Finally, this study on the of Geograph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urban areas found that the structure of society and the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marketing of education and different background of the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create enormous growth in the industry and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on for spa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increase in institution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s’ location all correspond to the Central Place Theory. The process of giving institutions names prove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 are effective for changing the functions of institutions in different areas. The low cos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urban areas and the high risk of real estate renting is motivation for promoting the stud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patial development.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碧雲(1975)兒童福利通論,台北市,正中書局。
于明誠(1987)都市計畫概要,台北市,詹氏書局。
內政部營建署編輯委員會(2001)建築法規彙編,台北市,營建雜誌社。
王靜珠(1987)幼稚教育,台中市,長春印刷廠。
王延煌(1996)人口對教育的影響:以台閩地區國民教育發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保進(2002)"台北市幼兒教育卷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第13期,頁25-52。
方子瑋(2004)幼稚園區位選址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碩士論文。
四一0教育改造聯盟(1996)民間教育改造藍圖:朝向社會正義的結構性變革,台北市,時報文化。
台中市政府(2002)台中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台中市,台中市政府。
台中市政府(2007)95年台中市都市計畫年報,台中市,台中市政府。
任國喜(1987)"淺論幼稚園園舍建築與設備",幼稚園園舍建築與學前教育,頁153-184。
江泰褶(1988)"台灣省托兒設施的發展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41期,頁45-53。
池永歆(2000)空間、地方與鄉土:大茅埔地方的構成及其聚落的空間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朱健銘(2000)土地利用空間型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朱琴芬(2006)新制度經濟學,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何致中(2002)地方與認同-宜蘭地區地方特質與認同政治間的關連,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博士論文。
余致力、劉麗貞(2005)"幼兒教育卷政策評估",理論與政策,第18卷第1期,頁29-50。
李泳龍,何明錦,戴政安(2008)"震災境況條件下影響居民避難行為因素之研究-永康市為例",建築學報,第65期,頁27-44。new window
林文達(1986)教育財政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林來發(1996)"幼教政策變遷",台灣幼教世紀發展史學術研討會實錄,頁34-46。
林佩蓉、馮燕、鄭望崢(1999)三至六歲幼兒接受學前教育比例之調查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林鴻璋(2003)台商投資大陸幼兒園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
林志重、何猷賓(2006)"學生來源空間結構與大學競爭力相關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第9卷第1期,頁71-90。new window
林承志(2008)"談教育市場化的合理性分析及其對社會流動的影響",教育趨勢導報季刊,頁13-28。
周一星(1997)城市地理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吳清山(1999)"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CS88-2413-H-133-001。new window
邱志鵬、巫永森(2001)"台灣地區幼兒教育卷政策之歷史研究",兒童福利期刊,2001第1期,頁1-40。
邱志鵬(2002)臺灣幼兒教育百科辭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志鵬(2007)"台灣幼托整合政策的概念、規劃歷程與未來展望",研習資訊,第24卷3期,頁3-21。
施添福(1984)"地理學研究在台灣地區的發展與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十期,頁17-48。new window
洪福財(2000)台灣地區幼兒教育歷史發展及未來義務化政策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洪福財(2002)幼兒教育史-台灣觀點,台北市,五南圖書。
洪巧音(2004)幼托園所家長托育服務品質需求滿意度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
紀佩君、岳裕智(2005)"地區產業空間聚集變化特性之分析-以高雄市製造業為例",2005台灣地理資訊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彭慧玲(2006)四季藝術兒童教育機構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段慧瑩(2007)"台灣人口結構變遷之幼兒教育政策及其興革",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74期,頁57-72。new window
徐聯恩、彭志琦(2006)"我國人口結構變化對幼教環境的影響極其因應之道",兒童與少年福利期刊,第10期,頁123-142。new window
章英華(1986)"台灣都市區位結構的比較研究-以台北、台中、高雄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刊,第18期,頁25-50。
陳伯中(1998)都市地理學(第四版),台北市,三民書局。
陳坤宏(1990)台北市消費空間結構之形成及其意義,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子淳(2000)都會區都市生態系統演替機制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陳銘達(2000)幼教之行銷策略探討-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慈仁(2001)台北市資訊軟體與網際網路服務業區位分佈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升(2003)幼兒教育市場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台中地區家長選擇幼兒教育機構的歷程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升(2005)"學前教育結構的限制-家長觀點之論述",教育與社會研究,第9期,頁33-72。new window
陳向明(2005)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new window
陸大道(1998)區域發展及其空間結構,北京市,科學出版社。
張鴻雁(2000)侵入與接替-城市社會結構變遷新論,南京市,東南大學出版社。
張雅雯(2003)文化產業之特性與其空間結構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孝筠(2006)"我國少子化效應對幼保生態的影響",幼教資訊,第187期,頁21-27。
張曜麟(2005)都市土地使用變遷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莊翰華(2000)土地使用計畫面面觀,新竹市,建都文化事業。
康淑雲(2004a)台北市幼稚園家長教育選擇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
(2004b)"台灣地區幼兒家長行使教育選擇的可能問題與省思",國民教育,44卷3期,頁39-46。
莊雅雯(2004)"餐飲業之服務特性與其空間結構之關係-以台北都會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許麗惠(2004)"台中都會區零售服務業空間分佈與變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十一期,頁1-19。new window
黃世孟、劉玉燕等(1992)"幼稚園建築計畫準則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營建業自動化計畫成果報告:建築設計資料之調查與彙編。
黃俊英(1992)行銷研究,台北市,華泰書局。
黃怡貌(1995)光復以來台灣幼兒教育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偉堯、張睿詒、江東亮(2001)"台灣醫師人力地理分布之變遷(1984~1998)",醫學教育,第5卷第1期,頁13-20。new window
黃文彬、莊翰華(2003)"地理學與建築之聚落研究比較",歷史、地理與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13-636。new window
黃文彬、謝琦強、莊翰華(2007)"台中市幼兒教育機構之都市空間特性",城鄉治理與永續發展論文集,頁74-287。
黃文彬(2006)"城東城西的差異與機會-兼談台中市的都市政策",建築師雜誌,2006年9月,頁101-105。
黃文彬,陳淑琴,莊翰華(2009)"台中市幼兒空間發展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學報(已接受)。new window
黃義良(2005)"幼教機構的行銷策略初探",幼兒教育年刊,第十七期,頁35-55。new window
黃琴容(2005)台中市商業空間結構變遷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國榮(1996)台中市空間發展政治經濟史考察(1945~1995),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志民(2001)幼兒學習環境設計,台北市,五南圖書。
游銀泉(1996)彰化地區幼教服務市場消費行為之實證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麗芳(1998)幼兒教育史,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嘉玲(2003)台中市都市空間體系的建構與擴展,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燕(2004)托育服務 生態觀點的分析,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new window
曾瑞玲、柯瓊芳(2004)"外商在台北市的區位分佈:聚集與歷史的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學報,第16期,頁61-97。
曾瑞玲、柯瓊芳(2006)"都市發展與外商企業總部區位分佈模式之變遷:以台北市美歐日商為例",研究台灣,創刊號,頁109-150。new window
黃義良(2007)"幼教機構的品牌管理探討(下)",幼教資訊,第202期,頁2-6。
楊國柱(2003)"從抗爭交易成本觀點論殯葬用地之區位",台灣土地研究,第6卷第1期,頁51-82。new window
楊國賜等(2002)全國幼兒教育普查計畫,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
楊孟娟(2004)大台南都會區幼教服務業服務品質滿意度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友仁(2004)"經濟地理學的制度轉向:一個理論性回顧與研究取向的建議",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十二期,頁69-80。new window
蓋浙生(1999)教育財政與教育發展,台北市,師大學苑。
賴志彰(1997)投機城市的興起-戰後台中市都市空間轉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廖本全(2004)空間規劃與聚落空間性轉化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文彩(1978)"基隆、台北、桃園地區中小都市主要商店街機能活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4期,頁17-149。new window
蔡明田、廖曜生、郭巧俐(2000)"家長對幼教服務機構選擇行為之研究--以大台南地區為例",教育研究資訊,第8卷第5期,頁58-79。new window
蔡瑞明、紀金山、熊瑞梅(2002)"中等師資供需組織關係形成的建構教育與社會研究",教育與社會研究,第四期,頁135-179。new window
蔡春美、張翠娥、陳素珍(2003)幼教機構行政管理:幼稚園與托兒所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第27卷6期,頁5-22。new window
歐金定(2000)都市型社區小學之社會與空間計劃書研究,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鄭吉成(2002)台中市百貨公司時空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曜華、周宜强(2002)"台中市都市計畫後期發展區建築解禁爭議研究",國土規劃論壇。
歐陽鍾玲(2006)"台北市醫療設施分布之地理研究",地理研究,第45期,頁51-72。
盧美貴、施宏彥(2000)"我國幼兒教育券政策實施可行性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31期,頁161-192。
謝琦強(2009)容積移轉管制之制度經濟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簡楚瑛(2003)幼兒教育與保育之行政與政策,歐美澳篇,心理出版社。new window
簡宏江(2008)"教育政策工具理論與應用以幼托整合政策為例",教育研究月刊,第170期,頁80-93。new window
蘇淑娟(1997)"發展地理學的西方起源與本土基礎",環境與世界,第一期,頁137-155。new window
翻譯部分
Christian Norberg Schulz,Genius Loci-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施植明譯(1986)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台北市,尚林出版社。
Edward W. Soja (1996)Thirdspace- Journeys to Los Angeles and Other Real-and-Imagined Places王志弘、張華蓀、王玥民譯(2004)第三空間 航向洛杉磯以及其他真實與想像地方的旅程,台北縣,桂冠圖書。
Paul Knox and Steven Pinch(2000),Unban Social Geography柴彥威、張景秋譯(2005)城市社會地理學導論,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Robert Gilpin(2001),Global Political Economy: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陳怡仲、張晉閣、許孝慈譯(2004)全球政治經濟-掌握國際經濟秩序,台北縣,桂冠圖書。
Paul Krugman蔡榮譯(2000)發展、地理學與經濟理論,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徐宗國譯(2002)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市,巨流圖書。
外文部分
Andrews, R. B.(1984)"Urban Structure Theory: Part 1 Meaning and Natur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pp1-64.
Aitken, S.(1994)Putting children in their place.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Bradford, M. J.(1991)"Schoo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e loc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nd parental choic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23, 319~333.
Belfield, C. R. and Levin, H. M.(2002)"The effect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schools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a review for the united state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2, pp279~341.
Gist, Neol P. and Sylvia F. Fava (1974) Urban Society, NY:Crowell..
Giuliano, G. and K.A. Small (1991) "Subcenters in the Los Angeles region",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21,163-182.
Haggett, P.(2001) "Geography: a global synthesis",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England,432-438.
Hartshorn T. A.(1992) Interpreting the city: an urban geography, 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Johnston R.J., Gregory D., Pratt G. and Watts M.(2000)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4th edn,Kingdom: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Johnson, R. B. and A. J. Onwuegbuzie (2004) "Mixed Methods Research: A Research Paradigm Whose Time has Com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3(7):12-26
Kagan, S. L.(1989)"The care and education of America’s young children: At the brink of a paradigm shift? ", Caring for America’s children, New York: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Science.
Krugman, Paul R.(1991)Geography and Trade ,Cambridge: MIT Press.
Moss, P.(1988)Childcare and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London: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Martin G.. J. and James P. E.(1993) All possible worlds: a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3, 3r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Moe, T. M.(2001)School, Vouchers and the American Public,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Nelson, Richard R. and Winter, Sidney G. (1982)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 Belknap Pre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North(1990)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Kane, M.(2005)"The effect of regulation on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seavices in Ireland", Child Care in Practice, 11(2):231-251.
Porter, M. E.(1990)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The Free Express.
Suelzle M.(1978) "Child care: family support", Welfare and Education, ERIC,167-259.
Sasaki, K. (1990),The Establishment of a Sub center and Urban Spatial.
Shoemaker, C. J.(1995)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grams for young children, Englewood Cliffs, NJ: Merrill, an imprint of prentice Hall.
Sibley, D.(1995)"Families and domestic routines: constructing the boundaries of childhood. In S. Pile and N. Thrift, eds", Mapping the subject , London: Routledge.
日本建築學會編著(1965)日本建築資料集成 4(1978),台北市,台隆書局。
後日本工高建築聯盟(2002)新建築設計ノート-幼稚園.保育所,日本國東京市,彰國社。
網際網路資料
中央社電子報網站http://www.cna.com.tw/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http://www.ris.gov.tw/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兒童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index.aspx
內政部營建署全球資訊網:http://w3.cpami.gov.tw/
台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tccg.gov.tw/sys/
台中市政府統計要覽網站http://www.tccg.gov.tw/sys/SM_theme?page=41448784
台中市民政處網站人口統計資料http://www.tccg.gov.tw/sys/SM_theme?page=41448784
台中房地產生態專業論壇網站http://www.dfferic.com/discuz/archiver/?tid-1697.html
台灣營建論壇網站http://www.caile.tw/BBS/ShowPost.asp?ThreadID=7399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http://www.edu.tw/eje/news.aspx?news_sn=2363
教育部全國幼教資訊網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k.xls
財團法人台中市兒童福利發展協會網站http://tcwda.org.kikikoko.com/
家長學苑網站http://www.parentschool.org.t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