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生活話題與歷史記憶--臺北縣瑞芳鎮金瓜石居民的社區意識
書刊名:臺灣風物
作者:蘇裕玲
出版日期:1996
卷期:46:2
頁次:頁左198-165
主題關鍵詞:臺北縣瑞芳鎮金瓜石居民社區意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47
  • 點閱點閱:34
期刊論文
1.胡台麗(19780900)。消逝中的農業社區:一個市郊社區的農工業發展與類型劃分。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6,79-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文崇一(19780900)。社會變遷中的權力人物:社區領導人與權力結構比較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6,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石磊(19710300)。筏灣村排灣族的農業經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1,135-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應貴(19760300)。媒介性與創新性企業家--一個臺灣中部高山族聚落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1,129-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繼昌(19730900)。水利和社會文化之適應--藍城村的例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57-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英章(19710300)。南村的宗族與地方自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1,21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瞿海源(19750300)。萬華地區社會變遷研究之3--萬華地區社會態度的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9,57-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英章(19730900)。臺灣漢人宗族發展的若干問題--寺廟宗祠與竹山的墾殖型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13-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莊英章(19720900)。臺灣農村家族對現代化的適應:一個田野調查實例的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4,85-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光弘(1982)。馬公的市鎮與市鎮發展。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集刊,8,451-4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子遐(1960)。台灣民營的金礦瑞芳金山經緯。台灣礦業,10(4),93-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台麗(19800900)。臺灣農村婚姻的變貌--兼談社會文化現象的瞭解與解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6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世孟(19910300)。籌建臺灣礦業博物館之基本構想。臺灣礦業,43(1),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其南(19801000)。清代臺灣漢人移民社會的歷史與政治背景。食貨月刊,10(7),293-3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至雄(19910300)。社區發展團體組織及運作將有之改變。社區發展季刊,53,23-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文崇一(19750300)。萬華地區社會變遷研究之2--萬華地區的群體與權力結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9,19-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朝棨(19500300)。臺灣之金。臺灣銀行季刊,3(2),6-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臺灣金屬鑛業公司(19781200)。臺灣金銅礦業之現況。臺灣鑛業,30(4),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莊英章(19810700)。臺灣鄉村社區研究的回顧。思與言,19(2),16-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應貴(19730900)。經濟適應與發展--一個臺灣中部高山族聚落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3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施振民(19730900)。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許嘉明(19780600)。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順二(19750300)。萬華地區社會變遷研究之1--萬華地區的都市發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9,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胡台麗(1985)。台灣農村工業化對婦女地位的影響。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性別研究室。337-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亦園(1967)。臺灣農村的民族學田野調查。臺灣研究研討會。台北。48-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英章、陳運棟(1982)。清代頭份的宗族與社會發展史。三民所叢刊,333-3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ohen, Anthony P.(1992)。The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Routledge。  new window
2.陳其南(1987)。臺灣的中國傳統社會。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Nisbet, Robert A.(1953)。The Quest for Community: A Study in the Ethics of Order and Freedo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Mercer, B. E.(1956)。The American community。NY:Random House。  new window
5.Sahlins, Marshall(1985)。Islands of Hisror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6.唐羽(1995)。台灣採金七百年。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錦綿助學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石磊(1969)。筏灣村排灣族的部落組織。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英章(1977)。林圯埔:一個臺灣市鎮的社會經濟發展史。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宏進(1974)。鄉村與社會。台北:環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宏進(1986)。台灣的社區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繼昌(1979)。Structure and History of a Chinese Community in Taiwan。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謝世忠(1994)。「山胞觀光」:當代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崧興(19670000)。龜山島:漢人漁村社會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石磊(19710000)。筏灣 : 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學田野調查報告。臺北:中研院民族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880903)。金瓜石廢礦重燃生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890819)。金瓜石 風韻猶存的徐娘,中國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00219)。走過歷史幾度滄桑 九份愈顯傳統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20702)。九份金瓜石一百年黃金地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胡台麗(19860000)。臺灣農村小型工業發展的特質及其經濟文化基礎。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岑樓(1971)。社區。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社會學。台北: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wain, Margaret Byrne(1989)。Gender Roles in Indigenous Tourism: Kuna Mola, Kuna Yala, and Cultural Survival。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new window
4.Graburn, Nelson H. H.(1989)。Tourism: The Sacred Journey。Hosts and Guests: The Anoth-ropology of Touris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