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華文小文學的馬來西亞個案
作者:黃錦樹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麥田
集叢:麥田人文;155
ISBN:9789863442158
主題關鍵詞:馬來文學中國文學文學評論文集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期刊論文
1.黃錦樹(20060100)。馬華文學與(國家)民族主義:論馬華文學的創傷現代性。中外文學,34(8)=404,175-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錦忠(19921200)。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以獨立前若干文學活動為例。中外文學,21(7)=247,179-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錦忠(19910500)。馬華文學:離心與隱匿的書寫人。中外文學,19(12)=228,34-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錦樹(20080600)。過客詩人的南洋色彩贅論--以康有為等為例。海洋文化學刊,4,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惠芬(2000)。馬華新文學史起點的新界定--《國民日報》與《益群報》探析。亞洲文化,24,166-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聰榮、黃錦樹(20000900)。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現代亞洲民眾交流的境界與印尼/馬來/馬華文學的周邊。中外文學,29(4)=340,155-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松年(1999)。從郁達夫〈幾個問題〉引起的論爭看當時南洋知識分子的心態。亞洲文化,23,103-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建國(20000900)。方修論。中外文學,29(4)=340,65-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建國(19930300)。為什麼馬華文學?。中外文學,21(10)=250,89-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ourdieu, Pierre(1990)。The Scholastic Point of View。Cultural Anthropology,5(4),380-391。  new window
11.鍾怡雯(20120600)。杜運燮與吳進--一個跨國文學史的案例。國文學報,51,223-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盧瑋鑾(19970400)。中國學生周報。讀書人,26,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錦忠(1998)。中國影響論與馬華文學。蕉風,484,92-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雅梅(2006)。「僑生」的前世今生:從歷史看五十年來的留臺之路。大馬青年,12,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登翰、劉小新(2004)。對象.理論.學術平台:關於華文文學研究「學術升級」的思考。廣東社會科學,2004(1),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鵬翔(19881000)。寫實兼寫意:新馬留臺作家初論。文訊,38,129-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德威(20040900)。後遺民寫作。印刻文學生活誌,1(1)=13,110-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宋冬陽(19840100)。現階段臺灣文學本土化的問題。臺灣文藝,86,10-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宋冬陽(19840500)。朝向許願中的黎明--試論吳濁流作品中的「中國經驗」。文學界,10,127-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錦忠(20000900)。馬華文學繫年簡編。中外文學,29(4)=340,346-3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俊榮(20040100)。新歷史主義的臺灣文學史觀。中外文學,32(8)=380,35-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彭瑞金(19981100)。葉石濤的臺灣文學評論和文學史。中外文學,27(6)=318,8-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也斯(19970400)。解讀一個神話?--試談「中國學生周報」。讀書人,26(4),64-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桂芳(20040400)。意識的偵防與歷史的夢魘--從陳映真與陳芳明的論爭說起,並兼論晚近「臺灣文學史」的問題。中外文學,32(11)=383,13-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周寧(2004)。走向一體化的世界華文文學。東南學術,2004(2),155-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錦樹(20000700)。魂在:論中國性的近代起源,其單位、結構及(非)存在論特徵。中外文學,29(2)=338,47-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黃錦樹(20060300)。無國籍華文文學:在臺馬華文學的史前史,或臺灣文學史上的非臺灣文學--一個文學史的比較綱領。文化研究,2,211-2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蕭阿勤(20050600)。世代認同與歷史敘事:臺灣一九七○年代「回歸現實」世代的形成。臺灣社會學,9,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夏鑄九(20001200)。殖民的現代性營造--重寫日本殖民時期臺灣建築與城市的歷史。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0,4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志明(1987)。華人與馬來西亞民族的形成。亞洲文化,9,5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Ang, Ien、施以明(19921200)。不會說中國話--論散居族裔之身份認同與後現代之種族性。中外文學,21(7)=247,48-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建國、陳鵬翔(19930800)。異形。中外文學,22(3)=255,73-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楊承祖(19690000)。丘菽園研究。南洋大學學報,3,98-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黃錦樹(20130600)。尋找詩意:大馬新詩史的一個側面考察。中國現代文學,23,155-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永平(2012)。致「祖國讀者」。文景,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錦忠(20041200)。文化回歸、離散臺灣與旅行跨國性:「在臺馬華文學」的案例。中外文學,33(7)=391,153-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蕭阿勤(20001000)。民族主義與臺灣一九七○年代的「鄉土文學」:一個文化(集體)記憶變遷的探討。臺灣史研究,6(2),77-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錦忠(19920500)。南洋論述/本土知識:他者的局限。中外文學,20(12)=240,48-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錦忠(1998)。文學批評因緣,或往事追憶錄。蕉風,486,1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思和(2004)。學科命名的方式與意義--關於「跨區域華文文學」之我見。江蘇社會科學,2004(4),94-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鵬翔(19881200)。寫實兼寫意:新馬留臺作家初論。文訊,39,180-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Koh, Keng We(2008)。A Chinese Malaysian in Taiwan: Negarakuku and a Song of Exile in the Diaspora studies。Ethinicity and Nationalism,8(1),50-79。  new window
43.安煥然(1994)。殖民統治下所形成的兩個文學特區--論臺灣文學和馬華文學的源起發展與中國新文學運動之關係。文學臺灣,12,212-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朱文斌(2005)。亂花漸欲迷人眼--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馬華文文學的本土研究述評。江西社會科學,2005(10),89-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朱立立(2000)。歷史記憶‧始源想像‧身分建構--馬華新生代作家的歷史書寫及屬性意識。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3),77-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朱壽桐(2004)。另起新觀念--試說「漢語文學」。東南學術,2004(2),165-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吳子文(2005)。《大馬青年》的洞見與不見--試論《大馬青年》的開創與局限。大馬青年,12,82-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吳耀宗、許維賢(2004)。與吳耀宗對談:微型敘事:吳耀宗的「文學野心」表演兼其他。蕉風,490,67-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童清峰(20080120)。專訪:中國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前行政院長蕭萬長--他開啟大馬學生留臺之門。亞洲週刊,22(3),5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炎子(1996)。黃遵憲《番客篇》等華僑詩述評。廣東教育學院學報,1996(1),2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錦樹(1990)。「旅臺文學特區」的意義探究。大馬青年,8,39-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黃錦樹(1998)。書寫困難:困難意識/困難的書寫。蕉風,487,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黃錦樹(2009)。最後的戰役:論金枝芒的《饑餓》。香港文學,298,70-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黃錦樹(2012)。我們的馬華文學。當代評論,2012(1),82-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龔鵬程(2004)。莫讓華文文學等於華人文學。東南學術,2004(2),158-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魏月萍(20130600)。青春、革命與歷史:賀巾小說與新加坡左翼華文文學。中國現代文學,23,29-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顏清湟(1986)。新加坡和馬來亞華僑的民族主義(1877-1912)。僑史學報,1986(4),211-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鄭文泉(2000)。十五世紀前的馬來西亞哲學。人文雜誌,2000(5月號),5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鄭文泉(2000)。馬來文明、自我屬性與存在的問題。人文雜誌,2000(9月號),119-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鄭文泉(2001)。馬來哲學研究評況。人文雜誌,2001(1月號),6-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劉登翰、劉小新(2004)。華人文化詩學--華文文學的範式轉移。東南學術,2004(6),70-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劉小新(2002)。馬華旅臺文學現象論。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2),72-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劉小新(2002)。從方修到林建國--馬華文學史的幾種讀法。華文文學,2002(1),49-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劉小新(2004)。大同詩學想像與地方知識的建構--華文文學研究的兩種路徑及其整合。東南學術,2004(3),136-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劉小新(2004)。從華文文學批評到華人文化詩學。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11),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劉小新(2001)。世代更替與範式轉換--近十年馬華文學發展考察。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3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劉小新(2000)。文化屬性與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華僑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2),97-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劉小新、劉登翰(2005)。文化詩學與華文文學批評。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3),6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葉鍾玲(1991)。黃遵憲與圖南社。亞洲文化,15,121-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黃錦樹、黎紫書、賀淑芳、言叔夏(20140600)。我的寫作本身就是臺灣經驗--馬華,互文性,走根:與黎紫書、賀淑芳、言叔夏對談。印刻文學生活誌,10(10)=130,3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黃錦樹(2013)。不在南方:論王嘯平與賀巾晚年的小說。香港文學,348,6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蕭阿勤(19990700)。1980年代以來臺灣文化民族主義的發展:以「臺灣(民族)文學」為主的分析。臺灣社會學研究,3,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林建國(20020300)。蓋一座房子。中外文學,30(10)=358,4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張錦忠(19990900)。跨越半島,遠離群島:論林玉玲及其英文書寫的漂泊與回返。英美文學評論,4,183-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陳鵬翔(19930100)。姚拓小說裏的三個世界。中外文學,21(8)=248,93-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萬華、戴小華(2004)。全球語境.多元對話.馬華文學:第二屆馬華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二屆馬華文學國際學術會議。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曉秋(2000)。戊戌維新與近代中國的改革:戊戌維新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戊戌維新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錦忠(1995)。文學史方法論:一個複系統的考慮,兼論陳瑞獻與馬華現代主義文學系統的興起。文學學研討會,佛光大學籌備處主辦 (會議日期: 1995年5月6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錦忠(1999)。典律與馬華文學論述。馬華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吉隆坡: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合總會。229-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錦忠(1998)。馬華文學論述在臺灣:附書目選輯。第一屆馬華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畢業生協會。90-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錦忠(2002)。重寫馬華文學史,或,離散與流動--從馬華文學到新興華文文學。重寫馬華文學史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2年12月20至21日)。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錦忠(2005)。再論述:一個馬華文學論述在臺灣的系譜(或抒情)敘事。去國‧汶化‧華文祭:2005年華文文化研究會議,(會議日期: 2005年1月8-9日)。新竹:交通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華興(2003)。遺失的鏈結--海峽華人的峇峇馬來文創作。「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百年: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馬華策略研究所聯合主辦。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協辦 (會議日期: 2003年11月22至23日)。吉隆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莊華興(2005)。歷史、文本與馬華文學主體建構--以金枝芒的書寫軌跡為例。馬華文學與現代性國際學術研討會,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合總會、星洲日報主辦 (會議日期: 2005年7月9-10日)。吉隆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莊華興(2007)。從失蹤到失憶--以郁達夫和金枝芒為例探討馬華文學的存在之議。歷史與記憶:中國現代文學國際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07年1月4-6日)。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莊華興(2012)。從敘事文到雜文時代:馬華左翼文學場考察。第5屆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12年5月4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子文(2008)。成為「中國人」--臺灣的國族想像與僑生的認同政治。樂‧生‧怒‧活:2008年文化研究會議,文化大學大眾傳播係、文化研究學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8年1月5至6日)。臺北: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建國(2011)。從美學到文學性:兼論一個馬華文學研究必備的基本理論。第二屆亞洲華人文化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馬大主辦 (會議日期: 2011年11月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建國(2012)。馬華書寫史:一個系譜學芻議。第二屆亞太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大學中文系 (會議日期: 2012/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荒井茂夫(1999)。馬來亞華文文學「馬華化」的心路歷程。第九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333-3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錦樹(2004)。幽靈的文字--新中文方案、白話文、方言土語與國族想像。國家、族群、敘述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41-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潘碧華(2000)。五、六十年代香港文學對馬華文學傳播的影響(1949-1975)。一九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747-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潘婉明(2011)。如何書寫馬共--文學與歷史的糾纏關係。從近現代到後冷戰:亞洲的政治記憶與歷史敘事國際研討會,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暨臺文所 。臺北:里仁。439-4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錦忠(1997)。文學影響與文學複系統之興起(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月萍(2004)。美援僑生教育與反共活動(1950-1965)(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雅梅(2005)。論1949年以後國民黨政權的僑務政策:從流亡政權、在地知識與國際脈絡談起(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慧嬌(2006)。偶然身為僑生:戰後不同世代華裔馬來西亞人來台求學的身份認同(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永傑(2002)。創作本地的「Kita」:馬來西亞中文民眾音樂「本地創作」場域之研究(1987-2001年)(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錦忠(2009)。關於馬華文學。高雄:臺灣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錦忠、黃錦樹、莊華興(2008)。回到馬來亞:華馬小說七十年。吉隆坡: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光正(2000)。張我軍全集。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Naipaul, V. S.、孟祥森(2002)。世間之路。臺北市: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阿祥(2000)。偉哉斯名--「中國」古今稱謂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安憶(2012)。空間在時間裡流淌。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嘯平(1986)。南洋悲歌。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嘯平(1990)。客自南洋來。上海:百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嘯平(1999)。和平歲月。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賀巾(2004)。巨浪。朝花企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賀巾(2010)。流亡--六十年代新加坡青年學生流亡印尼的故事。吉隆坡: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賀巾(1999)。崢嶸歲月。南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賀巾(1999)。賀巾小說選集。新加坡:新華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克宏(2006)。亡命天南的歲月:康有為在新馬。華社資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榮照(1999)。新馬華族文史論叢。新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松年(1982)。新馬華文文學論集。南洋商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柯木林、林孝勝(1986)。新華歷史與人物研究。南洋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鈴木正夫、李振聲(2000)。郁達夫:悲劇性的時代作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顏清湟、李恩涵(1982)。星、馬華人與辛亥革命。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方修(2002)。英靈集。新加坡:春藝圖書貿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慷鼎(1995)。新加坡華文日報社論研究(1945-1959)。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汪榮祖(1988)。康有為。臺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遠輝、張應龍(1998)。中文古籍中的馬來西亞資料匯編。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郁風(1990)。郁達夫海外文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郁達夫(1991)。郁達夫文集卷1-2:小說。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郁達夫(1991)。郁達夫文集卷3:散文。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郁達夫(1991)。郁達夫文集卷7:文論、序跋。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郁達夫(1991)。郁達夫文集卷10:詩詞。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郭惠芬(2002)。新馬華文文學的現代與當代。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尹飛舟(1999)。湖南維新運動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吳慶棠(1997)。新加坡華文報業與中國。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元瑾(2001)。東西文化的撞擊與新華知識分子的三種回應--邱菽園、林文慶、宋旺相的比較研究。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炯才(1989)。追尋自己的國家:一個南洋華人的心路歷程。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禾、楊立華(2009)。帝國的話語政治--從近代中西衝突看現代世界秩序的形成。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孫愛玲(1996)。論歸僑作家小說。雲南園雅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阿卜杜拉‧西迪、拉昔‧邁丁、阿布‧沙瑪‧穆哈末‧卡森、遊礫(2007)。伊斯蘭‧馬來人‧共產黨。八打靈: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應敏欽(2007)。應敏欽回憶錄:戰鬥的半個世紀。八打靈再也: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單汝洪(1999)。森美蘭抗日游擊戰爭回憶錄。香港:南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錦忠(2004)。重寫馬華文學史論文集。埔里: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大為(2006)。思考的圓周率:馬華文學的板塊與空間書寫。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慷鼎(1987)。新加坡華文報刊史論集。新加坡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盧瑋鑾(1987)。香港文縱--內地作家南來及其文化活動。香港:華漢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Tan, Chee-beng(1993)。Chinese Peranakan Heritage: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Kuala Lumpur:Benerbit Faja Bakti Sdn. Bhd.。  new window
44.康有為(1999)。我史。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Eagleton, Terry、鍾嘉文(1989)。當代文學理論。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李永平(2002)。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臺北: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李永平(1998)。朱鴒漫遊仙境。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永平(1992)。海東青。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陳平原(2011)。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錦樹(2012)。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麥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王潤華(1994)。從新華文學到世界華文文學。潮洲八邑會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潘婉明(2004)。一個新村,一種華人?--重建馬來(西)亞華人新村的集體回憶。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饒宗頤(1994)。新加坡古事記。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甘會斌(2012)。比較的幽靈:民族主義、東南亞與世界。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White, Hayden V.(1973)。Metahistory: 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6.錢仲聯(2001)。近代詩鈔。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歐梵(1996)。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莊欽永(1986)。新加坡華人史論叢。南洋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李永平(2003)。(??)迌:李永平自選集1968-2002。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李永平(1976)。拉子婦。臺北:華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李永平(1986)。吉陵春秋。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莊國土(2001)。華僑華人與中國的關係。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楊松年(2001)。戰前新馬文學本地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方修(1986)。馬華新文學簡史。吉隆玻: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Harper, Timothy Norman(1999)。The End of Empire and the Making of Malay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6.呂興昌(1999)。臺語文學運動論文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郭惠芬(1999)。中國南來作者與新馬華文文學:1919-1949。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大為、鍾怡雯、胡金倫(2004)。赤道回聲:馬華文學讀本。臺北:萬卷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陳其南(1989)。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文化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陳昭瑛(1999)。臺灣與傳統文化。臺北:臺灣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汪辟疆(2001)。汪辟疆說近代詩。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黃遵憲、錢仲聯(1999)。人境廬詩草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Benjamin, Walter、Arendt, Hannah、張旭東、王斑(1998)。啟迪:本雅明文選。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龍應台(2009)。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1999)。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崔貴強(1989)。新馬華人國家認同的轉向1945-1959。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蘇菲(1991)。戰後二十年新馬華文小說研究。廣州:暨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White, Hayden V.(1978)。Tropics of Discourse: Essays in Cultural Criticism。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9.朱崇科(2004)。本土性的糾葛:邊緣放逐、「南洋」虛構、本土迷思。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張貴興(1998)。群象。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Todorov, Tzvetan、蔣子華、張萍(2001)。巴赫金:對話理論及其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方修(1987)。戰後馬華文學史初稿。吉隆玻: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黃錦樹(2007)。死在南方。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顏清湟、粟明鮮(1991)。新馬華人社會史。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姜義華(1993)。胡適學術文集:新文學運動。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王賡武(20070000)。離鄉別土:境外看中華。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王賡武(1994)。中國與海外華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宋旺相、葉書德(1993)。新加坡華人百年史。新加坡中華總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黎紫書(2001)。山瘟。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von Humboldt, Wilhelm、姚小平(1999)。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葉石濤(1990)。臺灣文學的悲情。派色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林幸謙(1999)。詩體的儀式。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林廷輝、宋婉瑩(2000)。馬來西亞華人新村五十年。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鄭良樹(1998)。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發展史。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Deleuze, Gilles、Guattari, Félix、Polan, Dana(1986)。Kafka: 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96.呂正惠(2002)。殖民地的傷痕--台灣文學問題。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丁帆(2001)。中國大陸與臺灣鄉土小說比較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Coser, Lewis、郭芳(2001)。理念人:一項社會學的考察。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鍾叔河(2000)。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戴燕(2002)。文學史的權力。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崔貴強(1994)。新加坡華人--從開埠到建國。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彭瑞金(1995)。台灣文學探索。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葉石濤(1979)。臺灣鄉土作家論集。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應敏欽、阿凡提(2005)。第十支隊與獨立:荊棘滿途的馬來亞民族鬥爭史。吉隆坡: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葉石濤(2003)。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河原功、莫素微(2004)。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台北: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李慶年(1998)。馬來亞華人舊體詩演進史(1881-1941)。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Geertz, Clifford、王海龍、張家瑄(2000)。地方性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何國忠(2002)。馬來西亞華人:身份認同、文化與族群政治。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林開忠(1999)。建構中的「華人文化」:族群屬性、國家與華教運動。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Duara, Prasenjit、王憲明(2003)。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代史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Geertz, Clifford(1973)。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New York:Basic Books。  new window
113.葉鐘玲(2002)。黃遵憲與南洋文學。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熊月之(1994)。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陳賢茂(1993)。海外華文文學史初編。廈門:鷺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溫梓川、欽鴻(2006)。郁達夫別傳。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林萬菁(1994)。中國作家在新加坡及其影響(1927-1948)。萬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康有為(1996)。萬木草堂詩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崔貴強(1993)。新加坡華文報刊與報人。海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周蕾、孫紹誼(20010000)。原初的激情:視覺、性慾、民族誌與中國當代電影。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劉鑑銓(2004)。青山不老:馬共的歷程。星洲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陳平、Ward, Ian、Miraflor, Norma、方山(2004)。我方的歷史。Media Masters Pte. Ltd.。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李永平(2010)。大河盡頭下卷:山。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許南村(20020000)。反對言偽而辯:陳芳明臺灣文學論、後現代論、後殖民論的批判。臺北:人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程俊英、蔣見元(1991)。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黃錦樹(20130000)。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許文榮(2004)。南方喧嘩:馬華文學的政治抵抗詩學。柔佛巴魯:南方學院:八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楊松年(2000)。新馬華文現代文學史初編。BPL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小黑(1993)。白水黑山。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張貴興(2006)。群象。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丁雲(2007)。赤道驚蟄。爝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方修(1979)。馬華文學六十年集:鐵抗作品選1919-1979。新加坡:上海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方修(1971)。馬華新文學大系。星洲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方莊壁(2006)。方莊壁回憶錄。八打靈再也: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白垚(2007)。縷雲起於綠草:散文‧詩‧歌劇文本。八打靈再也:大夢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Frye, Northrop、陳慧、袁憲軍、吳偉仁(2006)。批評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2001)。馬來亞勞工鬥爭史(1952-1972)。吉隆坡:馬來亞勞工黨黨史工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吳岸(1994)。馬華七家詩選。吉隆坡:千秋事業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見證叢書編委會(2003)。漫漫林海路。香港:香港見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Kundera, Milan、孟湄(1995)。被背叛的遺囑。上海: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Maidin, Rashid、阿凡提(2006)。從武裝鬥爭到和平:馬共中央委員拉昔‧邁丁回憶錄。吉隆坡: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林幸謙(2001)。原詩。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邱依虹、黎紹珍、邱依虹、林藹雲(2004)。生命如河流:新、馬、泰十六位女性的生命故事:馬來西亞,新加坡抗日,反殖,獨立運動紀實(1938-1989)。八打靈再也: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金枝芒(2004)。抗英戰爭小說選。吉隆坡: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金枝芒(2008)。饑餓。吉隆坡: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金枝芒、21世紀出版社編輯部(2013)。十年--抗英戰鬥故事輯。吉隆坡: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雨川(1991)。村之毀。八打靈再也:文運企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姚拓(2005)。雪泥鴻爪:姚拓說自已。吉隆坡:紅蜻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Greene, Graham、黃勇民(2014)。逃避之路。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徐松榮(1998)。維新派與近代報刊。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海凡(2014)。雨林告訴你。八打靈再也:文運企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1984)。馬華當代文學選第二輯:小說。吉隆坡: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1987)。教總33年:1951.12.25-1985.4.8。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康有為(1995)。列國遊記‧巫來由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張永修(1986)。成長中的六字輩。麻坡:朋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梁立基(2003)。印度尼西亞文學史。北京:崑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梁放(1989)。瑪拉阿妲。砂朥越華文作家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梁放(2014)。我曾聽到你在風中哭泣。加影: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陳凱(1999)。回憶檳吉坡人民抗日鬥爭。香港:南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陳劍(2006)。與陳平對話:馬來亞共產黨新解。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Ridhwan, Anwar(1986)。Di sekitar pemikiran kesusastraan Malaysia, 1957-1972: karangan-karangan。Kuala Lumpur: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new window
162.Banks, David J.(1987)。From Class to Culture: Social Conscience in Malay Novels Since Independence。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Southeast Asia Studies。  new window
163.Cohn, Benard(1996)。Colonialism and It's Forms of Knowledge: The British Rule in India。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4.Chapman, F. Spencer(1949)。The Jungle is Neutral。London:Chatto & Windus。  new window
165.Hobsbawn, Eric J.、Ranger, Terence、顧杭、龐冠群(2004)。被發明的傳統。南京:譯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Han, Suyin(1956)。And the Rain My Drink。London:Jonathan Cape Ltd.。  new window
167.Han, Suyin(1980)。My House Has Two Doors。London:Jonathan Cape Ltd.。  new window
168.Hooker, Virginia Matheson(2000)。Writing a New Society: Social Change through the Novel in Malay。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169.Jaaffar, Johan、Mohd. Thani Ahmad、Hussain, Safian(1992)。History of Modern Malay Literature。Kuala Lumpur: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new window
170.Comber, Leon(2008)。Malaya's Secret Police 1945-60: The Role of the Special Branch in the Malayan Emergency。Clayton:Monash Asia Institut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new window
171.Maimunah Mohd. Tahir, Ungku(1987)。Modern Malay Literary Culture: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new window
172.Miller, Harry(1972)。Jungle War in Malaya: The Campaign against Communism, 1948-1960。London:Barker。  new window
173.Miller, Harry(1955)。The Communist Menace in Malaya。New York:Frederick A. Praeger。  new window
174.Roff, William R.(1980)。The Origins of Malay Nationalism。Kuala Lumpur:Penerbit Universiti Malaya。  new window
175.於東(2009)。砂朥越左翼運動史(1938-1990)。Bintulu:余清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王安憶(1996)。傷心太平洋。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阿布‧沙瑪‧穆哈末‧卡森、阿凡提(2005)。歷史與獨立鬥爭:馬共中央委員阿布沙瑪回憶錄。吉隆坡: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Fakeh, Shamsiah、林雁(2007)。珊西婭‧法姬回憶錄:從婦女覺醒會到第十支隊。八打靈再也: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黃錦樹(1995)。烏暗暝。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蘇東坡、王文誥、孔凡禮(1982)。蘇試詩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鍾偉前(2004)。董總50年特刊(1954-2004)。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錢仲聯(1984)。韓昌黎詩編年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駝鈴(1995)。硝煙散盡時。怡保:霹靂文藝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穆罕‧紮勒‧拉姆瑞、謝麗玲(2007)。馬來左翼運動史。八打靈再也: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鄭昭賢(2007)。陳田夫人:李明口述歷史。八打靈再也: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鄭文輝(1977)。新加坡:從開埠到建國。BPL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Hrabal, Bohumil、楊樂雲(2003)。過於喧囂的孤獨。臺北:大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漢素音、李星可(1958)。餐風飲露。青年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溫祥英(2008)。清教徒。雪蘭莪:有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溫祥英(2007)。自畫像。吉隆坡:雪隆興安會館: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溫祥英(1990)。半閑文集。吉隆坡:蕉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溫祥英(1974)。溫祥英短篇。吉隆坡:蕉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楊松年(1988)。新馬早期作家研究(1927-1935)。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文學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新加坡文藝協會(2003)。南來作家研究資料。新加坡: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新加坡文藝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曾健民(1998)。台灣鄉土文學‧皇民文學的清理與批判。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Geertz, Clifford J.(1983)。Local Knowledge: Further Essays in Interpretive Anthropology。Basic Books, Inc.。  new window
197.Tan, Liok Ee(1997)。The Politics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Malaya, 1945-1961。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98.陳國球(2004)。文學史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陸游、錢仲聯(2005)。劍南詩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Chin, C. C.、Hack, Karl(2004)。Dialogues with Chin Peng: New Light on the Malayan Communist Party。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01.陸機、張少康(2002)。文賦集釋。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陳衍、錢仲聯(1999)。陳衍詩論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克利福德.格爾茲、納日碧力戈、郭于華、李彬、羅紅光、田青(1999)。文化的解釋。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Berman, Marshall、徐大建、張輯(2003)。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現代性體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劉禾、宋偉杰(2002)。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中國:1900-1937)。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麥留芳(1985)。方言群認同:早期星馬華人的分類法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陳芳明(20110000)。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Habermas, Jürgen、曹衛東、王曉玨、劉北城、宋偉傑(1999)。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李永平(2008)。大河盡頭(上卷:溯流)。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Ali, Syed Hussin,莊華興(20020106)。族群文學在多元社會中的定位與角色:馬來西亞個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宏強(20071230)。他鄉的故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建國(20140813)。文學與非文學的距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錦忠(20060507)。在寫作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華興(2014)。在「祖國」離散的馬共作家戴隱朗,http://www.malaysiakini.com/colums/27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雪風(19920515)。禤素萊、黃錦樹和馬華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德齊,楊凱斌(20070808)。馬來報章繼續炒作 高官再恐嚇 黃明志不唱國歌改唱可愛女孩,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70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冰谷(20070529)。可能重出江湖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萬千(20070827)。道歉等於請求減刑?,http://Merdekareview.co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杜忠全(20060507)。始終在語言的隔閡之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健文(20021027)。不再南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Tehrani, Faisal,莊華興(20030527)。馬來文學vs.英文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Muhammad, Amir,莊華興(20030531)。答《英文文學vs.馬來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Ahmad, Hassan,莊華興(20000429)。馬來文學?馬來西亞「國民文學」?之〈譯者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范艾艷(20090920)。〈紅登記背後的故事〉系列報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原甸(20070508)。新加坡當代作家作品選‧總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賀淑芳(20021116)。別再提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錦樹(20041204)。出走,還是回歸?--關於國家文學問題的一個駁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錦樹(20070930)。馬華文學與文藝青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錦樹(20130625)。重返「為什麼馬華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魏月萍(20021103)。馬華論述與歷史視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韓見(20130119)。李永平:最大的夢想是寫一部武俠小說,由李安拍成電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黎紫書(20141019)。雨林裡的一顆遺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鄧寶翠,潘正鐳(19980222)。舊雨問答:潘正鐳、周維介訪張錦忠談新華/馬華現代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溫祥英(20060507)。關於〈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錦樹(2003)。中文現代主義:一個未了的計畫?。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松年(1982)。本地意識與新馬華文文學--1949年以前新馬華文文學分期芻議。新馬華文文學論集。南洋商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賡武(1987)。東南亞的華人少數民族。東南亞與華人:王賡武教授論文集。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錦忠(2003)。緒論:離境,或重寫馬華文學史--從馬華文學到新興華文文學。南洋論述: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松年(1999)。編寫新馬華文文學史的新思考。新馬華族文史論叢。新加坡: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賡武(1987)。南洋華人民族主義的限度1912-1937年。東南亞與華人:王賡武教授論文集。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錦樹(1998)。馬華現實主義的實踐困境--從方北方的文論及馬來亞三部曲論馬華文學的獨特性。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方修(1986)。馬華新文學簡說。新馬文學史論集。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錦樹(1998)。中國性與表演性--論馬華文學與文化的限度。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元尊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建國(2004)。為什麼馬華文學?。赤道回聲:馬華文學讀本。台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hamsul, Amri Baharuddin(2004)。A History of an Identity, an Identity of a History: The Idea and Practice of 'Malayness' in Malaysia Reconsidered。Contesting Malayness: Malay Identity across Boundaries。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Mohd. Taib Osman(1986)。Konsep Kesusasteraan Malaysia。Di Sekitar Kesusteraan Malaysia 1957-1972。Kuala Lumpur: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new window
13.Tomashevsky, Boris、方珊(1989)。主題。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鵬翔(1992)。校園文學、小刊物、文壇:以《星座》和《大地》為例。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施友忠教授九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書林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盧瑋鑾(1995)。「南來作家」淺說。四十年來中國文學。臺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錦樹(1996)。華文/中文:「失語的南方」與語言再造。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錦樹(1998)。華文/中文--「失語的南方」與語言再造。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Hall, Stuart(1990)。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London:Lawrence & Wishart。  new window
19.許南村(1985)。試論陳映真。第一件差事。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策縱(1989)。[東南亞華文文學]總結辭。東南亞華文文學。新加坡哥德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潘婉明(2013)。馬來亞共產黨:歷史、文獻與文學。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映真(1980)。「鄉土文學」的盲點。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Wellek, Rene、Warren, Austin、劉象愚、邢培明、陳聖生、李哲明(1984)。文學史。文學理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錦忠(2003)。(八〇年代以來)臺灣文學複系統中的馬華文學。南洋論述: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錦忠(2003)。小文學,複系統--東南亞華文文學的(語言問題與)意義。當代文學與人文生態。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錦忠(2004)。緒論:我們怎樣從反思馬華文學到重寫馬華文學史。重寫馬華文學史論文集。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莊華興(2004)。敘述國家寓言--馬華文學與馬來文學的頡頏與定位。赤道回聲:馬華文學讀本。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莊華興(2005)。馬華文藝獨特性論爭--主體性論述的開展及其本質。世界華文文學研究。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莊華興(2006)。後記:兼語寫作與現階段的馬華文學。國家文學:宰製與回應。吉隆坡:雪隆興安會館: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芳明(2002)。葉石濤的臺灣文學史觀之建構。後殖民臺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鵬翔(1998)。獨立後華文文學。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吉隆坡: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Hussein, Ismail(1986)。Kesusasteraan Nasional Malaysia。Di sekitar pemikiran kesusastraan Malaysia, 1957-1972: karangan-karangan。Kuala Lumpur: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new window
33.Hussein, Ismail(1986)。Singapura Sebagai Pusat Kesusasteraan Melayu Selepas Perang。Di sekitar pemikiran kesusastraan Malaysia, 1957-1972: karangan-karangan。Kuala Lumpur: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new window
34.Maimunah Mohd. Tahir, Ungku(2003)。Nation, Nationalism and National Literature in Malaysia。Readings in Modern Malay Literature。Kuala Lumpur: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new window
35.Naipaul, V. S.(2003)。Foreword To The Adventures of the Gurudeva。Literary Occasions。Alfred A. Knopf。  new window
36.Naipaul, V. S.(2003)。Reading and Writing。Literary Occasions。Alfred A. Knopf。  new window
37.Naipaul, V. S.(2003)。Two Worlds。Literary Occasions。Alfred A. Knopf。  new window
38.Tham, Seong Chee(1981)。The Politics of Literary Development in Malaysia。Essays on Literature and Society in Southeast Asia: Political and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9.孔莉莎、潘婉明(2011)。虛構中的「事實」:馬共小說裡的歷史。情繫五一三:一九五零年代新加坡華文中學學生運動與政治變革。吉隆坡: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方昂(1990)。給HCK。鳥權。吉隆坡:千秋事業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慷鼎(1993)。戰前新加坡的華文報刊。新加坡華文報刊與報人。海天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王賡武(1987)。馬來亞華人的政治。東南亞與華人:王賡武教授論文選集。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Hussein, Ismail(2006)。馬來西亞國家文學。國家文學:宰制與回應。吉隆坡:雪隆興安會館: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Ridhwan, Anwar(2006)。文學中的團結與團結文學。國家文學:宰制與回應。吉隆坡:雪隆興安會館: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何啟良(1999)。從歷史、政策和同化主義談華人正名。文化馬華:繼承與批判。吉隆坡:十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Klima, Ivan(2003)。第五章 刀劍在逼近--弗朗茲‧卡夫卡靈感的泉源。布拉格精神。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呂正惠(1992)。評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呂正惠(1992)。臺灣文學研究在臺灣。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Haron, Nisah Haji(2006)。本地英文作家的困境。國家文學:宰制與回應。吉隆坡:雪隆興安會館: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林建國(1990)。現代主義者黃錦樹。馬華文學與中國性。臺北:元尊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林建國(2004)。有關婆羅洲森林的兩種說法。赤道回聲:馬華文學讀本。臺北:萬卷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林春美(2009)。誰方的歷史--黎紫書的「希斯德里」。性別與本土--在地的馬華文學論述。吉隆坡: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林瑞明(2003)。臺灣文學史年表。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阿都‧拉曼‧恩蓬(2006)。國族與國家文學議題。國家文學:宰制與回應。吉隆坡:雪隆興安會館: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Ahmad, Hassan(2006)。馬來文學?抑或馬來西亞「國家文學」。國家文學:宰制與回應。吉隆坡:雪隆興安會館: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姚楠(1995)。中國駐新加坡首任領事胡璿澤的得官原因和政績評價。南天餘墨。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Tynyanov, Yury(1989)。論文學的演變--獻給鮑裡斯‧艾亨鮑姆。俄蘇形式主義文論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郁達夫(1990)。幾個問題。郁達夫海外文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彭瑞金(1996)。寫有國籍的臺灣文學。文學隨筆。高雄: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賀巾(1999)。青山默默。崢嶸歲月。南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黃錦樹(1996)。馬華文學的醞釀期--從經典形成、言/文分離的角度重探馬華文學史的形成。馬華文學:內在中國、語言與文學史。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黃錦樹(1996)。在「世界」之內的華文與「世界」之外的華人。馬華文學:內在中國 、語言與文學史。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黃錦樹(2004)。東南亞華人少數民族的華文文學--政治的馬來西亞個案。重寫馬華文學史論文集。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黃錦樹(2003)。從個人的體驗到黑暗之心。謊言與真理的技藝。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黃錦樹(2009)。馬華女性文學批評的本土探索之路。性別與本土--在地的馬華文學論述。吉隆坡:大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顏清湟(1992)。戰前新馬閩人教育。海外華人史研究。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潘婉明(2011)。文學與歷史的相互滲透--「馬共書寫」的類型、文本與評論。從近現代到後冷戰--亞洲的政治記憶與歷史敘事。臺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潘婉明(2010)。獨立鬥士郭鶴齡與青山同在。反殖戰場英魂榜。吉隆坡: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編輯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de Man, Paul(1998)。文學史與文學現代性。解構之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Deleuze, Gilles、Guattari, Félix(2003)。什麼是少數文學?。遊牧思想:吉爾‧德勒茲,費利克斯‧瓜塔里讀本。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Darrida, Jacques(1998)。訪談:稱作文學的奇怪建制。文學行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劉俊(2005)。「跨區域華文文學」論--界定「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的新思路。跨界整合:世界華文文學綜論。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趙戎(1967)。論韋暈的作品和思想。論馬華作家與作品。青年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詹宏志(1985)。兩種文學心靈。兩種文學心靈。臺北:皇冠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溫祥英(2012)。999:記一段頹廢的生活。新寧阿伯。吉隆坡:雪隆興安會館:大將出版社: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張錦忠(1996)。國家文學與文化計畫:馬來西亞的個案。文學‧法律‧詮釋--第十九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張錦忠(1992)。國家文學與文化計畫:馬來西亞的案例。南洋論述:馬華文學與文化屬性。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Jameson, Fredric R.、張京媛(1994)。處於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馬克思主義:後冷戰時代的思索。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Spivak, Gayatri Chakravorty(1988)。Can the Subaltern Speak?。Marxism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