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政黨參與選舉之檢證--以二、三屆立委及國代選舉為例
書刊名:復興崗學報
作者:陳佳吉
作者(外文):Chen, Jia-chi
出版日期:1998
卷期:63
頁次:頁97-132
主題關鍵詞:政黨選舉政黨取向候選人取向政見取向PartyElectionParty-orientedCandidate-orientedIssue-oriente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7
  • 點閱點閱:48
     政黨最大目的在取得政治權力,而民主國家的政黨取得政治權力的方法是透過選 舉; 從事選舉活動乃政黨責無旁貸的任務。 政治經濟學者安東尼.唐斯( Anthony Downs )指出:「不能贏得選舉,任何崇高的理想,對政黨而言,都是虛假的」。由此可知,政黨 參與選舉活動對其本身有何等的重要了。我政府自民國三十八年播遷來臺,對落實公職人員 選舉不遺餘力,但受限於動員戡亂之實施,政黨籌組不僅被限制,且選舉法規中亦無政黨參 與選舉之法源。直到政府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後,始於民國七十八年相繼修訂「人民團體法 」(簡稱「人團法」)及「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簡稱「選罷法」),確立政黨參與選舉 法源後,政黨在我國的選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本文旨在以二、三屆立委及國代選舉為例, 檢視政黨推薦候選人參與選舉的程度,以驗證「人團法」及「選罷法」對「政黨得推薦候選 人參加公職人員選舉」之規範性。 關於我國政黨的發展概況, 可分三個時期說明:1. 威權統治時期(民國三十八年至民國六 十六年);2. 黨外活躍時期(民國六十六年至民國七十六年);3. 政黨競爭時期(開放黨 禁迄今)。自「人團法」公布施行以來,國內人民團體蓬勃發展,至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底 止合法登記的政黨已有八十四個之多。根據筆者研究,政黨推薦候選人參與二、三屆國民大 會代表及立法委員選舉統計資料得知;政黨參與二屆國代選舉的比率為 25% ( 17/68 )、 二屆立委選舉為 19.44% ( 14/72 )、三屆立委選舉為 9.09% ( 7/77 )、三屆國代選舉 為 10.13% ( 8/79 ),這些選舉結果,達到 5% 門檻規定者更少之又少。雖然我國政黨逐 年成長,但政黨推薦候選人參與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的比率卻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期刊論文
1.陳佳吉(19970600)。解嚴後我國政黨規範之研究。復興崗學報,60,158-2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宗英(19921100)。建立公費選舉制度芻議。革命思想,73(5),18-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世賢(19891200)。競選經費公費補助之研究。政治學報,17,87-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尤清(1986)。西德政黨法制的基本原則。中美德日議會制度比較研究討論會,(會議日期: 1986/01/15),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內政部統計處(1996)。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內政統計年報。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立法院秘書處(1989)。動員戡亂時期人民團體法案。台北:立法院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立法院秘書處。動員戡亂時期人民團體法修正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彭懷恩(1996)。台灣政黨政治。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央選舉委員會(1995)。公職人員選舉法規及解釋彙編。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Duverger, Maurice(1964)。Political parties。London:Lowe & Brydon Ltd.。  new window
4.Rossiter, Clinton(1960)。Parties and Politics in America。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Schattschneider, E. E.(1977)。Party Government。New York:Greswood Press, Inc.。  new window
6.谷光宇(1983)。政黨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亞力(1978)。政治學。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95)。民主憲政與政黨政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蔣中正(1968)。三民主義之體系及其實行程序。台北:國防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金鑑(1986)。政治學概要。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浦薛鳳(1967)。政治論叢。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鄒文海(1991)。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談子民(1979)。政黨論。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筱峰(1987)。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Huntington, Samuel R.、Moore, Clement H.(1970)。Authoritarian Politics in Modern Society。New York:Basic Press。  new window
16.Riker, William H.(1982)。Liberalism Against Populism。San Francisco:W. 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window
17.Downs, Anthony(1956)。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new window
18.蘇俊雄(1987)。西德選舉法規輯要。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孫正豐(1978)。革命民主政黨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施建康(1955)。政黨通論。台北:臺灣印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滕傑(1971)。組織戰。台北:政工幹部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金鑑(1955)。現代政治學。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Jones, Charles O.(1965)。The Republican Party in American Politics。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new window
24.Schattschneidev, E. E.(1997)。Party Government。New York:Greenwood Press, Inc.。  new window
25.齊光裕(1996)。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荊知仁(1982)。公職候選人競選經費之研究。台北:中央選舉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謝復生(1982)。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薩孟武(1983)。政治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11229)。中國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10729)。自由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炯華(19960620)。中央民代選舉改為二票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高政一(1984)。論語衛靈公第十五篇。四書讀本。台北:第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歐陽修。朋黨論。古文觀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中山(1980)。政黨之目的在鞏固國家安寧社會。國父全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中山(1980)。黨爭乃代流血之爭。國父全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中山(1980)。政黨之要義在為國家造幸福為人民謀樂利。國父全集。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旭聲(1983)。台灣黨外運動三大波。透視黨外勢力。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文程(1992)。從二屆國代選舉看政黨政治發展。二屆國代選舉之評估。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ermens, Ferdinand A.(1984)。Representation and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Choosing an Electoral System。  new window
9.吳東野(1991)。政黨民主與政黨政治。政黨政治與臺灣民主化。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Nassmacher, Karl-Heinz(1989)。Structure and Imp act of Public Subsidies to Political Parties in Europe. The Examples of Austria, Italy, Sweden and West Germany。Comparative Political Finance in the 1980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陳德禹(19900115)。當前我國規範政黨政治的法律之分析與評估。中華民國政黨政治發展之展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Leibholz、清水望、渡邊重望(19790420)。民主主義的政治的主要型態。現代政黨國家。早稻田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雷飛龍(1976)。朋黨與政黨的比較觀。動態政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