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族群分布對臺灣地域空間發展的影響
書刊名:土地經濟年刊
作者:黃勝雄
作者(外文):Huang, Sheng-hsiung
出版日期:1999
卷期:10
頁次:頁151-210
主題關鍵詞:族群分布族群關係地域空間結構發展歷史分期Distribution of ethnic groupsRelationships of ethnic groupsDevelopment of spatial structurePeriodic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93
  • 點閱點閱:19
     理論上,從環境決定論者的觀點,人的行為模式乃是受實質環境(空間)所主導﹔但反對者則認為人的政經活動與行為組織才是主導空間形成的原因。本研究則認為「環境(空間)」與「人」二者之間會因社會時代背景與人之關係的差異而有不同的互動情形與循環影響。是以在實例分析上,以台灣的聚落發展史為軸心,將各個不同時期之族群分布、族群關係情況與同時期的台灣地域空間結構發展作一對照分析,以解讀二者之間的關連性與互動情況。 經由實例分析所得到的發現,推導出族群因素與地域空間發展之關係的最後結論,包括如不同社會發展時期的族群關係具有差異性;不同的族群分布產生對地域空間發展的不同影響,也形塑出不同的空間結構特質;族群因素與地域空間的發展關係具有一種對等循環的特性……。最後我們將所發現的結果融成概念提出一些簡單的圖示,作為族群與區域發展間關係的論證見解。
     The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argues that the human activities are contingent upon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opponents contest that political, economic and behavior organizations are the determinant factors of spatial form. Taiwan's history of social spatial development divided into four different periods is examined. It is argue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space)" and "human (ethnic group)" ev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background and time presenting a changing cycle. Rooted in a case study, the conclusion reach that, for example, (1)different relationships of period of ethnic groups presents different period of social development; (2)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ethnic groups imposes different impacts upon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form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structure; (3) the relative development of ethnic groups and spatial structure manifests cycl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inal part of this thesi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spatial planning are examined.
期刊論文
1.許嘉猷(19901200)。臺灣的階級流動及其與美國的一些比較。中國社會學刊,14,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瑞穗(19880500)。臺灣地區都市結構與分類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19,23-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英華(19881200)。臺北市的內部結構--區位的與歷史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3,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肇南、史培爾(19911100)。Migration Transition and Educational Differentials in Taiwan, 1981-85。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4(1),447-4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坤宏(19891100)。有關都市生態學空間結構的理論與批評。規劃學報,16,1+3-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甫昌(19931200)。族群通婚的後果:省籍通婚對於族群同化的影響。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6(1),231-2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甫昌、吳乃德、林忠正、林鶴玲、張茂桂(19920421)。省籍、族群與國家認同專輯。國家政策雙週刊,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棟明(1970)。台灣經濟社會地理區之劃分與人口發展比較研究。台灣經濟,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學明(19940300)。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鄉村社會的變遷--以新竹北埔為例。臺北文獻,107,23-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施正鋒(19950700)。Ethnic Differentiation in Taiwan。法政學報,4,89-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正光(1994)。台灣的族群關係--以客家人為主體的探討。客家,1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莊金德(1962)。台北市人口的籍貫比較。台灣文獻,13(3),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子貞(19950500)。臺灣人口族群結構及其融和性。主計月報,79(5)=473,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武達、小川英明、內藤昌(19950300)。日治時代之臺北市近代都市計畫(1)--都市計畫之萌芽與展開。都市與計劃,22(1),99-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蘭翔(19950300)。從殖民地地方官方刊物看日據下的新竹都市之轉化。都市與計劃,22(1),7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簡榮聰(19940600)。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檔案典存過程及價值評估。臺灣文獻,45(2),89-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Bourdieu, Pierre(1989)。Social Space and Symbolic Power。Sociological Theory,7(1),14-25。  new window
18.Harrison, Lyn、Hoggett, Paul、Jeffers, Syd(1995)。Race Ethnicity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30(2),144-157。  new window
19.Fainstein, Norman(1993)。Race, Class and Segregation: Discourses about African America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7(3)。  new window
20.Stone, John(1995)。Race, Ethnicity, and the Weberian Legacy。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38(3),391-406。  new window
21.Schindler, Ruben、Ribner, David S.(1995)。Migration and Ethnic Identity: The Black Jews of Ethiopia and their Settlement in Israel。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30(4),372-383。  new window
22.林美容(19911000)。臺灣區域性宗教組織的社會文化基礎。東方宗教研究,2,343+345-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賴志彰(19920900)。生活的臺灣民居。造園季刊,11,2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章英華(19861100)。臺灣都市區位結構的比較研究:以臺北、臺中、高雄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18,25-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孫義崇(19880700)。臺灣的區域空間政策。臺灣社會研究,1(2/3),33-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美容(19900600)。族群關係與文化分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9,93-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其南(19800300)。清代臺灣社會的結構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9,115-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夏鑄九(19880700)。空間形式演變中之依賴與發展--臺灣彰化平原的個案。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2/3),263-3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甫昌(19940400)。光復後臺灣漢人族群通婚的原因與形式初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6,4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美英(19850700)。都市山胞與都市人類學:臺灣土著族群都市移民的初步探討。思與言,23(2),82-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棟明(19700600)。居臺外省籍人口之組成與分佈。臺北文獻 (直字),11/12,62-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應貴(19750900)。光復後高山族的經濟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0,85-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東升、周素卿(19930500)。國家結構、政商關係與空間形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22,149-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傅仰止(19871200)。都市山胞的社經地位與社會心理處境。中國社會學刊,11,55-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潘英海(19940600)。聚落、歷史、與意義頭社村的聚落發展與族群關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7,89-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簡炯仁(19941000)。從屏東縣林邊鄉忠福宮「新建明貺廟記」的碑文--談清治初期南臺灣移墾社會的族群關係。臺灣史料研究,4,86-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瞿海源(19830700)。臺灣山地鄉的社會經濟地位與人口。中國社會學刊,7,157-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平吾(19920100)。國內族群(Ethnic Groups)問題及其解決理論之探討--以臺灣地區族群為例。警政學報,20,381-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黃世孟(19890200)。從臺北都市計畫歷史探討空間結構變遷特質之研究(AD.1895-1945)。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4(1),67-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Griffiths, Ron(1995)。Cultural strategies and new modes of urban intervention。Cities,12(4),253-265。  new window
41.章英華(1990)。都市社會學中有關空間的研究。中國民族學通訊,27,40-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施添福(1990)。地理學中的空間觀念。中國民族學空間觀念,27,13-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甫昌(1995)。台灣民眾政黨支持的社會心理基礎。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小型專題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5/04/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乃德(1995)。台灣族群之間階級流動之比較。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小型專題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文朗(1994)。台灣都市化與族群整合。海峽兩岸人口現象的分析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大人口研究中心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詹素娟(1986)。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上冊--清代台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之探討。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新煌(1994)。跨世紀台灣的個人、族群、階級與文化。人為本位發展新台灣系列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4/10/15)。新台灣發展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仰止(1994)。臺灣都市居民的社會心理特質?由公私場域檢視心理狀態與社會互動。台灣都市的政經結構與社會心理小型專題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1987)。台灣地區土地利用之基本方針及構想--台灣土地利用問題及其改革。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茂泰(1994)。台灣原住民族族群與分佈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仰止(1995)。臺灣族群的意象與位階:比較他群和我群 (計畫編號:NSC83-0301-H001-050-B1)。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侯怡泓(1986)。早期臺灣都市發展性質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癸鎣(1994)。臺灣地區的族群居住隔離--以1956、1966、1980及1990年四次戶口普查報告資料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春祥(1992)。臺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與危機--就世俗化與涵化過程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簡博秀(1992)。日據時期臺北市:殖民主義下都市計劃與空間構造(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裕健(1993)。都市空間文化形式之變遷--以日據時期台北為個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志梧(1988)。空間變遷的社會歷史分析:以日本殖民時期的宜蘭地景為個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文化發展協會(1994)。原住民政策與社會發展。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行政院經建會住都處(1984)。台灣地區各級都市成長與人口遷徙之研究。行政院經建會住都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內政部營建署(1987)。區域計畫建設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1)。台灣省通志稿。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月鏡(1973)。台灣人口移種及地域發展之研究。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文朗(1992)。台灣人口與社會發展。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義男(1995)。社會學。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惠明(1995)。台灣近代史社會篇。台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正祥(1950)。台灣地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章英華(1995)。台灣近代史社會篇--近代台灣社會生活空間的都市化。台灣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永義(1989)。台灣的民俗技藝。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潘英(1992)。台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台北:自立晚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enno, Werlen(1993)。Society Action and Space : An Alternative Human Geography。Routledge, Chapman and Hall Inc.。  new window
14.Bailey, Joe(1975)。Social Theory for Planning。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new window
15.Orleans, P.、Ellis, W. R., Jr.(1971)。Race, Change, and Urban Society。Beverly Hukks,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inc.。  new window
16.Gregory, Derek、Urry, John(1994)。Social Relations and Spatial Structures。The Macmillan Press Ltd.。  new window
17.章英華(1995)。台灣都市的內部結構:社會生態的與歷史的探討。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秋坤(199412)。清代台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 1700-189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段承璞(1994)。台灣戰後經濟。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Castells, Manuel(1983)。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Berkeley, California:Los Angeles,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new window
21.施添福(1987)。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紹馨(19790000)。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胤社(1994)。城市空間結構的擴期演變:理論與實證。城市規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志梧、Castells, Manuel(1993)。—個跨文化的都市社會變遷理論。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淑鈴(1988)。社會地位取得:山地、閩客及外省之比較。變遷中的台灣社會:第一次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的分析。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