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現代學術史中的“教外別傳”--陳寅恪“以文證史”法新探
書刊名:文學評論
作者:張伯偉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3)
頁次:5-16
主題關鍵詞:陳寅恪以文證史方法不古不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8
  • 點閱點閱:23
在陳寅恪看來,現代學術史上的新舊兩派,"舊人有學無術,新人有術無學",其結果則是"兩無成",而其自我認知和研究實踐表明,他從事的是"不古不今之學"。陳寅恪的學術研究方法,最具特色的是"以文證史",他對此既重視又自信,顯示了"不古不今"的特色。前人對這一方法的認知,多從中國傳統尋找其淵源,且不認為是其新創。實際上,陳寅恪學術方法的形成,絕非中國學術傳統自然演變的結果,而是中國傳統與西洋學術嫁接後的產物。就西學淵源而言,有人們熟知的蘭克史學,尤其是其中久被遮蔽的"文學層面"的影響;也有人們未曾注意到的布克哈特的影響。通過熔鑄中西學術,陳寅恪既開掘新史料,又提出新問題;既不固守中國傳統,又不被西洋學說左右,終於在具體研究和方法層面一併完成其"不古不今之學"。當今學術突出的"病症"之一,就是缺乏自身的人文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因此,陳寅恪在這一方面的探索和成績,尤其值得發揚光大。
期刊論文
1.余英時(19971200)。陳寅恪史學三變。中國文化(風雲時代),15/16,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23)。國立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發刊宣言。國立北京大學國學季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卞僧慧(2011)。陳寅恪先生歐陽修課筆記初稿。中國學術,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偉(2012)。陳寅恪的哈佛經歷與研讀印度語文學的緣起。世界哲學,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伯偉(2016)。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問題。文學遺產,2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包弼德、賴芸儀(20130900)。我們現在都是國際史家。思想史,1,243-247+249+2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鍾翰(1989)。陳寅恪先生雜憶。紀念陳寅恪先生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山大學出版社。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季羨林(1989)。從學習筆記本看陳寅恪先生的治學範圍和途徑。紀念陳寅恪先生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山大學出版社。74-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懷宇(2013)。在西方發現陳寅恪:中國近代人文學的東方學與西學背景。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寅恪(2001)。陳寅恪集‧書信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杰、楊燕麗(1999)。追憶陳寅恪。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汪榮祖(1992)。陳寅恪評傳。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寅恪(1963)。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寅恪。論《再生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寅恪(1980)。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寅恪(1980)。柳如是別傳。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錢謙益(1979)。錢注杜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冠三(2003)。新史學九十年。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蔣天樞(1997)。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隆凱(2005)。陳寅恪「元白詩證史」講席側記。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英時(1991)。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小西甚一、鄭清茂(2015)。日本文學史。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寅恪(1980)。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寅恪(1993)。陳寅恪詩集。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太玄經。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陶芸(2013)。閑堂書簡。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寅恪。韋莊〈秦婦吟〉校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阿克頓。劍橋近代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采田(1983)。玉溪生年譜會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吉爾伯特、劉耀春(2012)。歷史學:政治還是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格奧爾格.伊格爾斯、何兆武(2006)。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從科學的客觀性到後現代的挑戰。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Guilland, Antoine、黃豔紅(2010)。近代德國及其歷史學家。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安東尼.格拉夫敦、張弢、王春華(2014)。腳注趣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羅格.文斯、易蘭(2012)。世界歷史的秘密:關於歷史藝術與歷史科學著作選。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貢布里希(2000)。文藝復興:西方藝術的偉大時代。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伯偉(2014)。讀南大中文系的人。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曹意強(2007)。藝術史的視野--圖像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意義。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Gay, Peter、劉森堯(2006)。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說課。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197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巴爾贊、林華(2013)。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中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彼得.伯克、楊元、蔡玉輝(2016)。文化雜交。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Keene, Donald(1976)。World Within Walls: Japanese Literature of the Pre-Modern Era, 1600-1867。  new window
38.卞東波(2013)。宋代詩話與詩學文獻研究。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柯文、林同奇(1989)。在中國發現歷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福井文雅、徐水生、張穀(2010)。漢字文化圈的思想與宗教。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大庭修(1967)。江戸時代における唐船持渡書の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山脇悌二郎(1964)。長崎の唐人貿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Lewis, Harry R.。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new window
44.卡爾.貝克爾、何兆武(2013)。18世紀哲學家的天城。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胡適、曹伯言(2001)。胡適日記全編。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寅恪(1980)。金明館叢稿初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李堅。陳寅恪二三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90)。地下資料與書本資料的參互研究。國學方法論文集。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阮元(1997)。[十駕齋養新錄]序。十駕齋養新錄。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逯耀東(1998)。陳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學。胡適與當代史學家。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篔(2002)。元白詩證史第一講聽課筆記片段。陳寅恪集.講義及雜稿。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勛初(2000)。以詩證史的範例。周勛初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斯特凡.約爾丹、耶爾恩.呂森、楊培英(2010)。[歷史上的各個時代--蘭克史學文選之一]編者導言。歷史上的各個時代--蘭克史學文選之一。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布克哈特、王大慶(2008)。希臘人.導言。希臘人和希臘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布克哈特、金壽福(2007)。[世界歷史沉思錄]導言。世界歷史沉思錄。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卡爾.洛維特(2013)。布克哈特的「文化」史。雅各布.布克哈特。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寅恪(1997)。[隋唐政治史述論稿]自序。隋唐政治史述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史景遷、李孝愷(2011)。王氏之死。太平天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勛初(2008)。陳寅恪的治學方法與清代樸學的關係。餘波集。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石泉(2000)。先師寅恪先生治學思路與方法之追憶(補充二則)。陳寅恪與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盧漢超(2015)。史學的藝術--史景遷訪談錄。開拓者:著名歷史學家訪談錄。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裘錫圭(2004)。中國古典學重建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