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一個成人教育博士生的學習歷程--靈性面向的觀點
作者:邱淑芬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u-fen Chiu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成人及繼續教育所
指導教授:楊國德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靈性自我肯定上帝學習歷程成人教育spiritualityself-identityGodadult educationlearn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2
摘要
本研究以研究者本身作為研究對象,以自我敘說研究方式探究研究者就讀博士班九年期間的學習歷程,並探討靈性面向的意義,以及靈性在本研究者學習歷程中的作用。本研究研究目的有二:探究一個成人教育博士生的學習歷程、內在衝突及如何走出困境方面、瞭解靈性是什麼以及靈性在一個成人學習者生命中的意義和作用。
本論文研究發現:
ㄧ、研究者九年學習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從一般靈性當中尋求自我、逐漸回歸基督教會和重新建立靈修生活、捨棄自我而接受從上帝而來的醫治和恢復。
二、靈性不只是尋求意義,還包括靈的本身存有,以及釵h靈性的狀況,黑暗屬靈勢力的影響也會造成學習者學習歷程中的困境或迷失。從靈性的醫治恢復健康可帶來一個新的自我,是從上帝而來的力量和轉化。
本研究結論:
ㄧ、靈性的實踐對於成人教育工作者是很重要的。
二、以研究者本身作為自我敘說分析對象有其艱難和衝擊,牽涉釵h在成人教育領域當中的權利、發聲、增能等理論的實踐。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浮現研究者學習歷程中身心靈的問題,從解決問題當中重新認識自己。
三、從聖經定義的靈性重建自我,進而促使研究者學習的五個層面認知、情緒、情感、社會和靈性趨向統整和諧。不再只是憑藉自我努力改善缺點,乃是學習接受上帝的恩典而接納自己的真實狀況,進而獲致內在的統整和諧,進而促使行為的改變。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piritual dimensions of 9-year learning processes of a doctoral student in adult education. Self-narrative analysis is adapted as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study. The writer tried to find the value of 9-year learning since 1999 to 2008 and figured out what a sense of self meant especially in tough moments.
Discoveries of this study are:
1.There are three stages about the 9-year learning journey about how the writer finish her doctoral program and get the degree, including struggle by herself but failed until rely on God and find a new way to make a change.
2.Spirituality is not only about self and meaning-making but a great part of who we are. It’s beyond ourselves and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finding meaning from experience.
Consequence of this study are following:
1.It’s important to practice what spirituality is as an adult educator.
2.As self-narrative analysis, there’s lots of struggles for the writer to go through and find a way to finish this research.
3.The power from God is a key point of the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which makes the writer find her self completed as a new creation and get a whole new self-identity.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子鳳譯(2001)Richard Wolman原著。重新發現自己:探索靈性智力的指數。台北:麥田。
王大福(2006)。成人教育研究所畢業生專業發展之探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王瑞芬(2006)。一位私立高中教師追尋在職進修機會實踐歷程之自傳民族誌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申荷生(2006)。他開賓士,卻陪小乞丐睡紙箱---全中國為一紀錄片獨立導演王勤澤。商業週刊,992,112-118。
朱學玲(1998)。超個人心理學的人性觀及其在教育上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曾為美(2007)。一位高職導師三年班級經營之日誌。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何粵東(2001)。眾生喧嘩與獨白:敘說學校生活故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琇瑩譯(2003)Ruth Hawkey原著。醫治人的靈。台北:道聲。
吳慎慎(2003)。教師專業認同與終身學習:生命史敘說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吳碧分(2006)。終身學習實踐者的學習經驗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世英(2006)。故事團體成員家庭互動轉化學習之研究∼以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故事媽媽志工培訓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奕萱(2004)。在泥沼中成長—離婚婦女的適應與學習。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維倫(1995)。做為倫理行動的心理治療。本土心理學研究 (TSSCI期刊,代表作) 。new window
李肇富(2003)。父母教養身心障礙子女之轉化學習歷程研究—以聽覺障礙兒童父母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玉玲(2004)。經典學習與成人生命實踐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寶珠(2005)。中年婦女就讀國中補校學習歷程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文教行政人員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岳景梅譯(2006)John Ortberg原著。十個改變生命的屬靈操練。香港:道聲。
易之新譯(2004)Paul Ekman原著。心理學家的面相術。台北:心靈工坊。
林以舜等譯(2002)Joyce Meyer原著。心思的戰場。台北:以琳。
林素聿譯(2007)。九十天靈修旅程活出美好。台北:保羅文化。
林曉鈴(2004)。社會變遷與高等教育:我國成人高等教育之發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侯佳惠(2002)。成人學習者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轉化學習歷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胡紹嘉(1995)。于秘密之所探光:遭遇的書寫與描繪的自我。應用心理研究,25,29-54。new window
倪柝聲(2005)。屬靈人。台北:台灣福音書房。
唐存敏(2004)。高齡者參與教會活動與生命意義感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教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夏林清、鄭村棋(1996)Paul Watzlawick, John H. Weakland & Richard Fisch原著。變---問題的形成與解決。台北:張老師。
夏林清等譯(1994)Donald A. Schon原著。反映的實踐者---專業工作者如何在行動中思考。台北:遠流。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Maxwell J.A.原著。質性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心理。
張慈莉(1999)。生命主題的敘說與理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論文寫作的枕邊書。台北:學富文化。
莊錫欽(2004)。高級職校教師心靈特質、生命意義感與生命教育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釧儔M(2004)。一九八五∼二OO三年我國教育部推展成人教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郭屏萍(2003)。自閉症兒童家長經驗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郭倩琳(2006)。臨床護理教師角色轉變與職場學習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new window
陳文玲(2006)。越旅行越裡面---結構一條人尋找自己的創意途徑。台北:心靈工坊。
陳素鳳(2004)。不再下海--老船長的生涯轉折故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向吟(2008)。中高齡者靈性成長歷程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美瑟、蕭暇麗譯(2007)Stormie Omartian原著。扭轉一切的禱告。台北:以琳。
黃漢耀譯(2002)Joseph Cornell原著。學作自然的孩子----國家公園之父繆爾如何觀察自然。台北:張老師。
黃曉玲(2001)。破繭而出---一位牧師娘性別意識覺醒.反思與信仰實踐的故事。輔仁大學心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楊惠君譯(2004)Sharan B. Merriam & Rosemary S. Caffarella原著。終身學習全書:成人教育總論。台北:商周出版。
聖經公會印發(1988)。聖經。香港:聖經公會。
廖世德譯(2001)Michael White & David Epston原著。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台北:心靈工坊。
趙韻婷(2004)。與自然相愛---一個解說員生命經驗的吉光片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公典譯(1993)Barbara Taylor原著。從棄絕到接納。台北:基督橄欖文化。
劉宏鈺(2003)。雙生涯家庭女性繼續學習歷程與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瑾雯(2004)。在職碩士專班已婚婦女進修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明芳(2006)。成人志工生命意義感之轉化學習歷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喜信(2002)。博物館成人觀眾學習參與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士館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鄧明宇(2000)。獻身與沈淪:一個男性的自我生成與發展。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賴誠斌(2004)。自我敘說與生命轉化---發生在蘆荻社大的學習故事。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new window
戴保堂譯(2007)Bill Johnson原著。行在神蹟中---心意更新的大能。台北:以琳。
謝宜娟(2006)。性別認同之轉化學習研究---以嘉義地區國小女性教師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謝幸儒(2004)。民眾戲劇工作者之教學歷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藍忻怡(2006)。參與生涯規劃研習對中年婦女自我意識覺醒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二、西文部份
Alexander, H. (2001). Reclaiming goodness. Indiana : Univ. of Notre Dame Press.
Best, R. (2000). Where are we going with SMSC? In R. Best (ed.) , Education for spiritual, moral,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 London : Continuum.
Bigger, S. (1999). Spiritual, moral, social and cultural education. London :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Ltd.
Bigger, S. (2000).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MSC. In R. Best (ed.) , Education for spiritual, moral,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 London : Continuum.
English, L. M. (2000). Spiritual dimensions of informal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no.85.
Jarvis, P. (2001). Learning in later life : an introduction for educators and careers. London : Kogan Page .
Knowles, M. S. ( 1989). The making of an adult educator.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Miller, R. C. (1985). Process spirituality and the religious educator. In J. M. Lee (ed.), The spirituality of the religious educator . Birmingham, Ala. : Religious education Press.
Robert, J. (2000). Practical ways for developing SMSC across the curriculum. In R. Best (ed.) , Education for spiritual, moral,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 London : Continuum.
Salzberger-Wittenberg (1990).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New York : Routledge.
SCAA(1966). Education for adult life: the spiritual and moral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Discussion paper No. 6, London: School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Strange C.C. (2001). Spiritual dimension of graduate preparation in student affairs. New Directions for student services, no.95.
Tisdell, E. J. (2001). Spirituality in adult and higher education. ERIC DIGEST No.232.
Usher R., Bryant I., & Johnston R. (1997). Reconfiguring the ‘other’ Self and experience in adult learning.’ In Adult education and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Learning beyond the limits.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Vogel, L. J. (2000). Reckoning with the spiritual lives of adult educators.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no.85.
Watt, S. K. (2003). Come to the river: using spirituality to cope, resist, and develop identity. New Directions for student services, no.104.
Wickett, R. E. Y. (1991). Models of adult religious education practice. Alabama : Religious Education Press.
Zinn, L. M. (1997). Spirituality in adult education. Adult learning, v8, n5 p26-30. ERIC No. EJ55025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