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臺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2冊
作者:黃宗潔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臺灣歷史與文化研究輯刊. 二編;第15冊
ISBN:9789863222392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學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黃子平(20020800)。「故鄉的食物」--現代文人散文中的味覺記憶。中外文學,31(3)=363,4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品文(20010600)。屬於那些重生的家族記憶--鍾文音《昨日重現》。文訊,188,3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宗潔(20050900)。試論當代臺灣家族書寫中的感官記憶。中國學術年刊,27(秋),205-220+2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咸浩(19960800)。尋父之悲情與弒父之必要:臺灣世紀末的父/權。聯合文學,12(10)=142,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駱以軍(20010200)。停格的家族史--[駱以軍]《月球姓氏》的寫作源起。文訊,184,100-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志建(20020800)。敘事治療與現實治療之比較。諮商與輔導,200,18-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譜鎮(20040500)。被「撕裂」的國家:臺灣認同問題的理論反思。教育社會學通訊,53,9-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端真(20000900)。幼年的母女關係與母職模式。應用心理研究,7,34-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紹嘉(20050300)。于秘密之所探光:遭遇的書寫與描繪的自我。應用心理研究,25,29-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雙一(19950600)。語言陷阱的顛覆--張大春論。聯合文學,11(8)=128,132-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錦郁(19940100)。創造新的類型,提供新的刺激--李瑞騰專訪張大春。文訊,60=99,85-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駱以軍(20051200)。專輯:駱以軍--從《紅字團》到《西夏旅館》答總編輯初安民。印刻文學生活誌,2(4)=28,32-36+38-40+4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佳嫻(20030600)。在歷史的裂隙中--駱以軍《月球姓氏》的記憶書寫。中外文學,32(1)=373,109-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魏可風(19960500)。文學外遇--張大春vs.楊照談「撒謊的信徒」。聯合文學,12(7)=139,10-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文儀、李令儀、誠品好讀編輯室(2005)。三個陳玉慧。誠品好讀,51,7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宗慧(20011215)。男體:書寫的難題?。文化研究月報,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文儀(2004)。我的旅行--鍾文音。幼獅文藝,612,96-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淑玲(19990200)。莒哈絲時空異質的影像書寫。中外文學,27(9)=321,128-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衍南、廖咸浩(19930600)。捨棄原鄉鄉愁的兩個模式--談朱天心、張大春的小說創作。臺灣文學觀察雜誌,7,117-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利格拉樂.阿(女烏)(1999)。尋找牠的名字--蝴蝶與自我的辯證。中外文學,27(9)=321,117-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阮若缺(20050500)。福樓拜,自傳體作者?。中外文學,33(12)=396,45-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郝譽翔(20030100)。一九九一年的夏天。聯合文學,219,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莊宜文(19970300)。郝譽翔:在無菌的真空世界。文訊,99=137,3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薇宜(2004)。挖掘,正以一種姿態行進著。野葡萄文學誌,14,4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宗潔(2005)。林文月飲食散文中的人.情.味--從「蘿蔔糕」一文談起。幼獅文藝,613,58-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茂桂(19960200)。臺灣歷史上的族群關係--談「身份認同政治」的幾個問題。講義彙編,85(冬),(4)1-(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溫彤瑋(20031100)。張大春vs.作家預備軍。野葡萄文學誌,3,5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趙如璽(2003)。悲涼又美麗的宿命--鍾文音的「魔幻」雲林。行遍天下,137,7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蔡依珊(2004)。郝譽翔:游移兩座乳房的無性靈魂。野葡萄文學誌,2004(9月號),44-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鍾文音(20040400)。荒蕪裡的光:紅橋下的布袋戲、書院莊園與媽祖婆。聯合文學,234,14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謝金蓉(19971130)。張大春:作家本來就是獨裁的。新新聞,560A,74-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20010615)。為什麼大和解不/可能?--省籍問題中的災難與希望。文化研究月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滕淑芬(19930100)。大頭春的告白。光華,18(1),84-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玉玲、張瓊惠(19960900)。女性童年的烏托邦。中外文學,25(4)=292,103-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廖咸浩(19960700)。有情與無情之間--中西成長小說的流變。幼獅文藝,83(7)=511,8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美枝、李怡青(20031200)。我群與他群的分化:從生物層次到人的層次。本土心理學研究,20,3-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宗慧(20020500)。入土誰安?:論《尤利西斯》〈陰間〉一章中的屍體、葬儀與哀悼。臺大文史哲學報,56,327-3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林素英(19991000)。流放者之歌:試論母職理論與《客途秋恨》中之母女關係。中外文學,28(5)=329,45-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嬿文(20030200)。伊能靜vs.鍾文音--百變精靈/不斷向昨日告別的女人。聯合文學,19(4)=220,46-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惠琴(20000600)。母女關係的社會建構。應用心理研究,6,97-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徐宗潔(2003)。我們是那樣被設定了身世--論駱以軍《月球姓氏》與郝譽翔《逆旅》中的姓名、身世與認同。第七屆青年文學會議。臺北:文訊雜誌社。173-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德威、行政院文建會(2003)。紀念朱西甯先生文學研討會論文集。紀念朱西甯先生文學研討會。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衍男(2004)。「外省第二代」作家的父親(家族)書寫。兩岸現代文學發展與思潮學術研討會。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135-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國偉(2001)。世界秩序的汰換與重置--駱以軍小說中的華麗知識系譜。第五屆青年文學會議。文訊。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錦樹(2003)。身世、背景,與斯文--《華太平家傳與中國現代性》。紀念朱西甯先生文學研討會。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95-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家倫(2001)。台灣宗教行動圖像的初步建構。宗教與社會變遷:第三期第五次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之研究分析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1/03/23-03/24)。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何明娜(2004)。張大春短篇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培欽(2003)。張大春魔幻寫實小說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淑雯(1994)。大河小說與族群認同:以《臺灣人三部曲》、《寒夜三部曲》、《浪淘沙》為焦點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文美(2001)。認同與疏離之間--少年小說中的母女關係(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曉楓(2004)。八、九〇年代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珍(2003)。九十年代女作家小說兩性關係情節暨教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孟慧(2004)。台灣九○年代以來旅行文學研究(1990-2002)(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佩珍(2001)。台灣當代女性文學中的母女關係探討(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惠菁(2001)。新國民浮世繪--以駱以軍為中心的台灣新世代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慧芬(1999)。台灣客籍作家長篇小說中人物的文化認同(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玉芳(2000)。論陳若曦小說中的文化認同(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紋豪(2003)。國族認同的失落與爭辯--朱天心小說研究(1977-2000)(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金倫(2002)。政治、歷史與謊言--張大春小說初探(1976-2000)(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慶華(2004)。認同與書寫--以朱天心與利格拉樂.阿(女烏)為考察對象(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嘉琪(2003)。余光中詩中的文化認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惠菁(2005)。你不相信的事。台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dler, Alfred、黃光國(1992)。自卑與超越。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大春(2005)。春燈公子。臺北:INK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郝譽翔(2005)。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思和(1990)。中國新文學整體觀。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小波(1999)。黃金時代。臺北:風雲時代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偉貞(2004)。台灣眷村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Naipaul, V. S.、孟祥森(2002)。世間之路。臺北市:天下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語堂(2004)。京華煙雲。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大春(1999)。尋人啟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文月(1999)。飲膳札記。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莫言(1990)。紅高粱家族。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玉慧(1997)。我的靈魂感到巨大的餓。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葉渭渠、唐月梅(2000)。日本文學史。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步偉(1967)。一個女人的自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簡媜(2002)。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譚恩美、施清真(2002)。接骨師的女兒。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燁(2002)。烈愛真華。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孫大川(2003)。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臺北: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文玲(2000)。多桑與紅玫瑰。臺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范銘如(20050000)。像一盒巧克力:當代文學文化評論。臺北:INK印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玉慧(2002)。徵婚啟事。台北:二魚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Rupp, Rebecca、洪蘭(2004)。記憶的秘密。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鍾文音(2002)。永遠的橄欖樹。臺北市:大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羅久蓉(2004)。烽火歲月下的中國婦女訪問紀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Wardetzki, Barbel、林敏雅(2005)。女性自戀--女人的認同渴求與自我價值感。臺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駱以軍(2005)。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鍾芭.拉希莉、彭玲嫻(2004)。同名之人。臺北:天培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駱以軍(1998)。妻夢狗。臺北:元尊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Hirschfelder, Gunther、張志成(2004)。歐洲飲食文化。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Marcus, Clare Cooper、徐詩思(2000)。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台北:張老師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奭學(2004)。書話台灣。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大春(1992)。張大春的文學意見。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德威、黃錦樹(2004)。原鄉人:族群的故事。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Woodward, Kathryn、林文琪(2004)。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韋伯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Crossley, Michele L.、朱儀羚、康萃婷、柯禧慧、蔡欣志、吳芝儀(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利格拉樂.阿(女烏)(1996)。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呂正惠(1995)。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司馬嘯青(2000)。台灣五大家族。臺北市:玉山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玉慧(2001)。你是否愛過。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玉慧(2002)。巴伐利亞的藍光。臺北:二魚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玉慧(2004)。海神家族。印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鍾文音(1999)。台灣美術山川行旅圖。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鍾文音(2001)。昨日重現。臺北:大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鍾文音(2005)。中途情書。臺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郝譽翔(2000)。逆旅。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Giddens, Anthony、趙旭東、方文(2002)。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臺北縣: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高格孚(2004)。風和日暖。台北:允晨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駱以軍(2001)。遣悲懷。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駱以軍(1999)。第三個舞者。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駱以軍(2000)。月球姓氏。台北: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駱以軍(2003)。遠方。臺北: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Isaacs, Harold R.、鄧伯宸(2004)。族群。台北:立緒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21世紀研究會、張佩茹(2002)。人名的世界地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周芬伶(2005)。母系銀河。臺北: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Bradshaw, John、鄭玉英、趙家玉(1997)。家庭秘密--重返家園的新契機。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朱西甯(2002)。華太平家傳。臺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蔡源煌(1987)。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文學術語新詮。臺北:雅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張大春(1999)。城邦暴力團。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張大春(2000)。城邦暴力團。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Castells, Manuel、夏鑄九、黃麗玲(2002)。認同的力量。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Imber-Black, Evan、Roberts, Janine、林淑貞(1995)。生命中的戒指與蠟燭--創造豐富的生活儀式。台北:張老師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楊佳嫻(2004)。臺灣成長小說選。臺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Atwood, Margaret、嚴韻(2004)。與死者協商:瑪格莉特‧愛特伍談寫作。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張大春(2003)。聆聽父親。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楊照(1998)。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莊萬壽(20030000)。臺灣文化論:主體性之建構。臺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燁(1989)。泥河。臺北:自立時報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張大春(1989)。歡喜賊。臺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Imber-Black, Even、侯維之(2001)。秘密,說還是不說。台北:張老師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Eagleton, Terry(1978)。Criticism and Ideology: A Study i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London:Verso。  new window
72.陳芳明(2005)。孤夜獨書。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陳芳明(2002)。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利格拉樂.阿(女烏)(1997)。紅嘴巴的Vu Vu。台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Kristeva, Julia、Roudiez, Leon S.(1989)。Black Sun: Depression and Melanchol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6.張大春(1990)。雞翎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劉文斌(2005)。台灣國家認同變遷下的兩岸關係。臺北市:問津堂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郝譽翔(2003)。初戀安妮。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王安憶(1996)。紀實與虛構。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施正鋒(1997)。族群政治與政策。臺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王宣一(2003)。國宴與家宴。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巴金(2003)。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立緒文化(2004)。我的父親母親。台北:立緒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老舍(2001)。四世同堂。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李喬(2003)。台灣客家文學選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康來新、林淑媛(2005)。臺灣宗教文選。台北:二魚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陳玉慧(1990)。失火。台北:三三書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陳玉慧(2000)。獵雷。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陳浩(2004)。一二三,到台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張大春(2002)。公寓導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張恨水(1993)。金粉世家。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張輝誠(2005)。離別賦。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楊澤(1995)。魚骸:第十八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賴和、吳濁流(2004)。客家文學精選集:小說卷。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鍾文音(2000)。女島紀行。台北:探索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鄭明娳、林燿德(1989)。有情四卷--親情。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蕭菊貞(2001)。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鐘麗慧(1983)。我的母親。台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鐘麗慧(1984)。我的父親。台北: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王美文(2005)。閱讀台北天后宮。台北:台北市天后宮管理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宋如珊(2003)。從傷痕文學到尋根文學。台北:秀威資訊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何乃英(1997)。日本當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陳思和(2005)。秋裡拾葉錄。山東:山東友誼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廖炳惠(2004)。重建想像共同體--國家、族群、敘述。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謝思煒(1997)。中華文學通覽明代卷:燎之方揚。台北: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Adler, Alfred、黃光國(1989)。自卑與生活。台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Adler, Alfred、蔡美玲(1990)。了解人性。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Barthes, Roland、許綺玲(1997)。明室.攝影札記。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Friday, Nancy、楊寧寧(2004)。我母親/我自己。上海:文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張素貞(20010000)。現代小說啟事。臺北:九歌。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王德威(20010000)。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黃錦樹(20030000)。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廖炳惠(2003)。關鍵詞200。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陳大為(2003)。句號後面。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鐘文音(2002)。奢華的時光。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鐘文音(2004)。美麗的苦痛。台北:大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陳芳明(1998)。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Hall, Stuart、Hobson, D.(1980)。Culture, Media, Language。London:Hutchinson。  new window
119.張誦聖(20010000)。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臺灣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趙彥寧(20010000)。戴著草帽到處旅行:性/別、權力、國家。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齊邦媛、王德威(2004)。最後的黃埔:老兵與離散的故事。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盧建榮(19990000)。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Berger, John、吳莉君(2005)。觀看的方式。臺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孟樊(20010000)。後現代的認同政治。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方祖燊(1995)。小說結構。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吳明益(20040000)。以書寫解放自然: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邵玉銘、張寶琴、瘂弦(1995)。四十年來中國文學。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夏曼.藍波安(1997)。冷海情深。聯合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邱貴芬(1997)。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Cassirer, Ernst、于曉(2002)。語言與神話。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許俊雅(2003)。無語的春天--二二八小說選。玉山社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Bachelard, Gaston、龔卓軍、王靜慧(2003)。空間詩學。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廖炳惠(19940000)。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Chodorow, Nancy J.、張君玫(2003)。母職的再生產:心理分析與性別社會學。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王甫昌(20030000)。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市:群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Felman, Shoshana、Laub, Dori、劉裘蒂(1997)。見證的危機:文學‧歷史與心理分析。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鍾文音(2003)。情人的城市。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朱天文(20030824)。弱點的張大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文音(20001207)。無根的家族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炳惠(20010103)。來自懵懂的記憶角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瑞芬(20010200)。彷彿在君父的城邦--郝譽翔《逆旅》、駱以軍《月球姓氏》、朱天心《漫遊者》三書評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斐琪(20020520)。陳玉慧樂做無家的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秀玲(20031000)。亦父、亦師、亦友--張大春的《聆聽父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德威(2001)。也是新台灣人素描--評張大春《尋人啟事》,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德威(20030803)。父親的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美麗(20010216)。記憶與再現--臺灣當代小說中的譜系探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奭學(2004)。尤里西斯的傷疤--評郝譽翔著《逆旅》,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奭學(2004)。千年一嘆--評朱西甯著《華太平家傳》,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潛誠(19950828)。喂,你是哪一國人?--解構國族.文化認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銘如(20030727)。靈光閃爍的迷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郝譽翔(20051113)。沒有出口的文字迷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淑卿(20030803)。聆聽張大春,帶著笑聲的家族故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錦樹(20030810)。悠悠說給兒孫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大春(19940111)。坦白從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蔡振豐(20010318)。昨日重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駱以軍(20000214)。小說技法之大軍團式操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駱以軍(19990304)。大師的逃亡--訪張大春談他的新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賴廷恆(20030801)。張大春徹底離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水福(20011008)。我看「私の杜麗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姿羽(20031214)。寫作的砝碼:2003最佳書獎得獎作家直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錦樹(2003)。家庭劇場:流離與破碎--評駱以軍《月球姓氏》,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鍾文音(20040505)。一個台北客的出走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施正鋒。台灣人的國家認同,http://www.wufi.org.tw/shih/f0008.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徐德明(20041008)。金粉世家與家族小說,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41008/101521.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建忠。荒謬的時代戲劇--談駱以軍的《月球姓氏》與族群文學書寫,http://www.supermbox.com.tw/4book/Comment/CommentContentIndex.hi?SSN=1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蔡康永。媽祖保護的台灣女兒:《海神家族》陳玉慧,http://www.pts.org.tw/~web01/tuesday/t_05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易。以報人的冷峻眼光看世界:張恨水長孫談《金粉世家》,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19/56/class001900005/hwz232563.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殿(20050620)。為家族囚禁史,鍾文音赴獄私體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顏擇雅(20050123)。台灣女性的家族史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Cornelius, Michael、陳玉慧(2004)。丈夫以前是妻子:評論家丈夫明夏專訪小說家妻子陳玉慧。海神家族。臺北: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芳明(20050900)。從父祖之國到媽祖之土--初讀陳玉慧《海神家族》。孤夜獨書。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錦樹(2003)。隔壁房間的裂缝--論駱以軍的抒情轉折。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巫維珍(20020400)。徵婚需要一點幽默感--陳玉慧答客問。徵婚啟事。台北:二魚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德威(1996)。海派作家,又見傳人--論王安憶。紀實與虛構。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Althusser, Louis(1971)。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Monthly Review Press。  new window
7.張誦聖(2001)。王文興小說中的藝術和宗教追尋。文學場域的變遷。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賴香吟(2005)。童女之戰。母系銀河。台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俊雅(2003)。小說中的二二八。無語的春天:二二八小說選。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德威(2001)。我華麗的淫猥與悲傷--駱以軍的死亡敍事。遣悲懷。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芳明(20020400)。女性自傳文學的重建與再現。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茂桂(1997)。臺灣的政治轉型與政治的「族群化」過程。族群政治與政策。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巴金(2003)。關於《家》。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甫昌(2004)。風和日暖--外省人與國家認同轉變。風和日暖。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立緒文化編輯部(2004)。家族書寫,大時代的小歷史--百年來一個大民族的多元生命面貌。我的父親母親。台北:立緒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余德慧(1995)。生活的歡愉.生命的慶典。生命中的戒指與蠟燭--創造豐富的生活儀式。台北:張老師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慶西(1995)。尋根:八十年代的反文化回歸。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呂正惠(1995)。海峽兩岸小說之比較--一個主觀印象的觀察。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淑媛(2005)。蓮華步步生。臺灣宗教文選。台北:二魚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范銘如(2005)。土地氣味的家族史。像一盒巧克力--當代文學文化評論。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許銘義(1995)。得獎感言。魚骸:第十八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芳明(2005)。以擦亮每一顆文字刷新歷史--《九十三年散文選》序。孤夜獨書。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葉啟政(2004)。一塊被撕裂的土地--台灣人失落的國族認同迷思。重建想像共同體--國家、族群、敘述。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大春(1992)。一切都是創作--新聞.小說.新聞小說。張大春的文學意見。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大春(1999)。倘若生活是縮減,便與它對峙--王小波《時代三部曲》的一個蠡測。黃金時代。台北:風雲時代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大春(1999)。錯過。尋人啟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素貞(2001)。傷悼流年、流亡、流浪--郝譽翔的《逆旅》。現代小說啟事。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誦聖(2001)。從《家變》的形式設計談起。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台灣小說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佳嫻(2004)。[臺灣成長小說選] 序論。臺灣成長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照(1995)。歷史大河中的悲情--論臺灣的「大河小說」。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照(1998)。啟蒙的驚怵與傷痕--當代台灣成長小說的悲劇傾向。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蔡源煌(1987)。何謂詮釋?。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蔡源煌(1987)。「作者之死」新詮。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慕沙(2002)。看電聯車的日子。華太平家傳。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劉裘蒂(1997)。沒有一具屍體的現代啟示錄--一段與真理摩擦的歷史。見證的危機:文學.歷史與心理分析。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駱以軍(2001)。數字正在滴滴倒數。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龔鵬程(2005)。說父親。離別賦。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Bradshaw, John(1997)。探索家庭的秘密。家庭秘密:重返家園的新契機。台北:張老師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廖炳惠(19940000)。游離族群與文化認同--試論黃哲倫的《航行記》。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Barthes, Roland(1977)。The death of the Author。Image, Music, Text。New York:The Noonday Press。  new window
41.吳錫德(2002)。話說自傳小說。小說裡的「我」。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淑純(2002)。霍夫曼另類自我表達--典範的「貓」格與分裂的「人」格。小說裡的「我」。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黃錦樹(20000000)。謊言的技術與真理的技藝:書寫張大春之書寫。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翠娥(2002)。日本自傳文學中的「我」--以近現代文學為中心。小說裡的「我」。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張守慧(2002)。德國猶太文學中的「自傳」傳統--以麥蒙「一生的故事」為例。小說裡的「我」。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Taylor, Charles(1994)。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Multiculturalism: Examining 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7.江宜樺(2001)。新國家運動下的臺灣認同。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新自然主義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