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顧炎武《左傳杜解補正》研究
作者:張博成
作者(外文):Po-Cheng Chang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林慶彰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顧炎武左傳杜解補正左傳春秋學Gu YanwuZuozhuan Dujie BuzhengZuozhuanChunqiu stud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
在中國學術史上,顧炎武是極為重要的人物;而在《春秋》學史而言,其所撰作的《左傳杜解補正》亦佔有一席之地。雖然,顧氏而後的清儒乃至於近世學者如劉師培等,均認為《左傳杜解補正》為有清一代研治《左傳》之濫觴,而給予明晰的定位,但是卻沒有更進一步的說明。而今人的研究,亦多從其《春秋》學的整體面向討論,少有單就《左傳杜解補正》一書作全面的闡述。
本文試圖從顧炎武撰作《左傳杜解補正》的動機,即顧炎武的主觀想法 ─ 科舉制度對於經典詮釋的破壞,進而導致整體學術不彰,甚至亡國的角度切入,解釋其撰作此書的真正目的與想法 ─ 其所謂的救亡圖存、經世濟民的根本之道,乃在於從閱讀經典的基礎之學而起。
再者,由於顧氏居於學術史的樞紐地位,掌握著《春秋》宋學轉向而為《春秋》漢學的關鍵,因此在討論《左傳杜解補正》的詮釋內容而外,更著重其所扮演的「承其緒而衍其流」的歷史角色,即上承明代邵寶、陸粲、傅遜三位學者的解釋,下開清儒治理《左傳》之局,並使之(《左傳》)居於《春秋》研究的領導地位;以區區三卷的卷帙,而引導《春秋》學史之流變,對於此書再予定位,此則本論文之寫作宗旨。
Gu Yanwu (顧炎武) was a prominent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cademic studies. His work Zuozhuan Dujie Buzheng (左傳杜解補正) occupies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unqiu (春秋) studies. Although scholars after Gu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modern scholars like Liu Shipei (劉師培) considered Zuozhuan Dujie Buzheng as a pioneer in the studies of Zuozhuan in the Qing Dynasty, they failed to make an appraisal of the work. Furthermore modern researches discuss it wholly from the viewpoint of Chunqiu studies, they seldom explore Zuozhuan Dujie Buzheng itself comprehensibly.
This study takes Gu Yanwu’s motive in the composition of Zuozhuan Dujie Buzheng as point of departure and makes an attempt to explain his real motive and ideas in the composition. Gu Yanwu’s personal opinion was as such: The system of examination in the Ming dynasty jeopardizes the exposition of classical scriptures. As a consequence the whole of academic studies deteriorates. This could further lead to the fall of the country. The fundamental remedy is to start from reading the basic texts, that is, those classical scriptures, in order to rescue the decline of the country and to benefit the common people.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Gu Yanwu occupied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academic studies and his work played a key role in diverting Songxue, the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Chunqiu, to Hanxue, the Philological exposition of Chunqiu, this study places importance on its historic role in inheriting from its predecessors and inspiring the forthcomings besides interpreting the contents of Zuozhuan Dujie Buzheng. That is to say, on one hand Zuozhuan Dujie Buzheng inherited from the interpretations of three scholars in the Ming dynasty, Shao Bao (邵寶), Lu Can (陸粲) and Fu Xun(傅遜),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nitiated the method of Zuozhuan studies among scholars in the Qing dynasty. In this way it gave Zuozhuan a leading role in Chunqiu studies.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consists mainly in the reevaluation of the role played by Zuozhuan Dujie Buzheng.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經部
左傳杜解補正 [清]顧炎武撰 亭林遺書 清康熙間吳江潘氏遂初
堂刻本 四庫禁燬書叢刊 集部 第118冊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年
左傳杜解補正 [清]顧炎武撰 清蓬瀛閣刊本 亭林遺書十種 第
1 冊 臺北 古亭書屋 1969年
左傳杜解補正 [清]顧炎武撰 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1冊 臺
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注疏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疏 影印清嘉慶20年江西南昌府學刊本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7年6月
公羊注疏 [漢]公羊壽傳 何休解詁 [唐]徐彥疏 影印清嘉慶20年江西南昌府學刊本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7年6月
穀梁傳注疏 [晉]范甯集解 [唐]楊士勛疏 影印清嘉慶20年江西南昌府學刊本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7年6月
孟子注疏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 影印清嘉慶20年江西南昌府學刊本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7年6月
五經同異 顧炎武撰 清光緖二十四年朱氏校經山房刊本
春秋釋例 [晉]杜預 叢書集成初編本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年
春秋集傳纂例 [唐] 陸淳撰 經苑 第5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微旨 [唐]陸淳撰 經苑 第5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權衡 [宋]劉敞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19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皇綱論 [宋]劉敞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19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意林 [宋]劉敞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19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名號歸一圖 [宋]馮繼先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19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列國臣傳 [宋]王當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20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本例 [宋]崔子方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20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經筌 [宋]趙鵬飛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20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集解 [宋]呂祖謙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21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左氏傳說 [宋]呂祖謙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
22 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左氏博議 [宋]呂祖謙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52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春秋後傳 [宋]陳傅良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21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集註 [宋]張洽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23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胡氏傳 [宋]胡安國撰 上海涵芬樓借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影印 四部叢刊續編 第5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6年6月
春秋集傳 [元]趙汸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25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屬辭 [元]趙汸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26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師說 [元]趙汸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26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左氏補注 [元]趙汸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26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諸傳會通 [元]李廉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26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 [元]俞皋撰 影印清康熙19年通志堂經解本 第27冊 臺北 大通書局 1970年
春秋纂言總例 [元]吳澄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59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春秋纂言 [元]吳澄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59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春秋胡氏傳纂疏 [元]汪克寬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65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春王正月考 [明]張以寧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65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3月
春秋集傳大全 [明]胡廣等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66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左觿 [明]邵寶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經部 春秋類 第117冊 臺南 莊嚴出版社 1997年
春秋胡氏傳辨疑 [明]陸粲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67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3月
左傳附注 [明]陸粲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67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3月
左氏春秋鐫 [明]陸粲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經部 春秋類 第119冊 臺南 莊嚴出版社 1997年
春秋凡例 [明]王樵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68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3月
春秋胡傳考誤 [明]袁仁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69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春秋左傳屬事 [明]傅遜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69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左傳注解辨誤 [明]傅遜撰 續修四庫全書 經部 春秋類 第119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日講春秋解義 [清]庫勒納奉敕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72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欽定春秋傳說彙纂 [清]王掞、張廷玉等奉敕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73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御纂春秋直解 [清]傅恆等奉敕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74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春秋平義 [清]俞汝言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74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春秋四傳糾正 [清]俞汝言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74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讀左日鈔 [清]朱鶴齡撰 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75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春秋毛氏傳 [清]毛奇齡撰 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1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簡書刊誤 [清]毛奇齡撰 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1冊 臺
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屬辭比事記 [清]毛奇齡撰 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1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通論 [清]姚際恆撰 張曉生點校 林師慶彰編 姚際恆著作
集 第4冊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春秋地理考實 [清]江永撰 臺北 復興書局 1972年
春秋地理考實 [清]江永撰 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1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小疏 [清]沈彤撰 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1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補注 [清]惠棟撰 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2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補疏 [清]焦循撰 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2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補注 [清]馬宗璉撰 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2冊 臺
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考證 [清]劉逢祿撰 皇清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2冊 臺
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長歷 [清]陳厚耀撰 續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1冊 臺北 藝
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大事表 [清]顧棟高撰 續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1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內傳古注輯存 [清]嚴蔚撰 續修四庫全書 經部 春秋類
第122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春秋左氏古經 [清]段玉裁撰 續修四庫全 經部 春秋類 第
123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春秋名字解詁補義 [清]俞樾撰 續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2冊 臺
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詁 [清]洪亮吉撰 續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2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詁 [清]洪亮吉撰 續俢四庫全書 經部 春秋類 第
124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左通補釋 [清]梁履繩撰 續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2冊 臺北 藝
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平議 [清]俞樾撰 續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2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異文釋 [清]李富孫撰 續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3冊 臺
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氏古義 [清]臧壽恭撰 續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3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釋人 [清]范照藜撰 續俢四庫全書 經部 春秋類
第124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春秋左氏傳補注 [清]沈欽韓撰 續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3冊 臺
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地名補注 [清]沈欽韓撰 續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3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氏傳補注 [清]沈欽韓撰 續俢四庫全書 經部 春秋類
第125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左傳杜注辨證 [清]張聰咸撰 續俢四庫全書 經部 春秋類
第125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左傳舊疏考證 [清]劉文淇撰 續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3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傳賈服注輯述 [清]李貽德撰 續經解春秋類彙編 第3冊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9月
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 [清]劉文淇撰 臺北 明倫出版社 1970

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編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10月
左傳會箋 [晉]杜預集解 [日]竹添光鴻會箋 臺北 明達出版社 1986年10月
經學通論 [清]皮錫瑞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9年10月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撰 周予同注釋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
年7月
經學敎科書 劉師培撰 劉申叔先生遺書 臺北 華世出版社 1975年4月
中國經學史 [日]本田成之撰 臺北 廣文書局 1990年7月
中國經學史 馬宗霍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2年11月
中國經學發展史論(上) 李威熊撰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8年12月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上) 林師慶彰編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2年10月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下) 林師慶彰編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3月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 朱維錚編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7月
中國經學史 吳雁南等主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年1月
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 黃彰健撰 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2年11月
兩漢經學史 章權才撰 臺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1995年5月
魏晉南北朝隋唐經學史 章權才撰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6年8月
唐代後期儒學 張躍撰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
宋人疑經改經考 葉國良撰 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 第55冊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 1980年
宋代經學之研究 汪惠敏撰 臺北 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1998年4月
宋明經學史 章權才撰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
宋初經學發展述論 馮曉庭撰 臺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1
年8月
隋唐五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蔡長林主編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9年16月
宋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蔣師秋華、馮曉庭主編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6年10月
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楊晉龍主編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0年10月
明代考據學研究 林師慶彰撰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6年10月
明代經學研究論集 林師慶彰編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4年5月
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林師慶彰、蔣師秋華主編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6年6月
清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中研院文哲所編委會主編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4年6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梁啟超撰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87年2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撰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7年
清代學術概論 梁啟超撰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89年6月
清代學術史研究 胡師楚生撰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8年
從理學到樸學 ─ 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 [美]艾爾
曼撰 趙剛譯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7年3月
經學‧科舉‧文化史 [美]艾爾曼撰 北京 中華書局 2010年4月
清初的群經辨偽學 林師慶彰撰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0年3月
清代經學史通論 吳雁南主編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1993年12月
清代學術探研錄 王俊義撰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8

清代考據學研究 郭康松撰 武漢 崇文書局 2003年5月
乾嘉考據學研究 漆永祥撰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12月
顧炎武與清初經世學風 黃秀政撰 岫盧文庫 053 臺北 臺灣商
務印書館 1987年7月
顧炎武經學之研究 孫師劍秋撰 臺北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
獎助委員會 1992年7月
四庫全書纂修考 郭伯恭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2年3月
四庫全書纂修研究 黃愛平撰 北京 中國人民出版社 1989年1月
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 吳哲夫撰 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90年6月
春秋左傳學史稿 沈玉成、劉寧撰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2年6月
春秋學史 戴維撰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春秋學史 趙伯雄撰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
春秋三傳研究論集 戴君仁等撰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2年10月
春秋三傳及國語之綜合研究 顧頡剛講授 劉起釪筆記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1988年6月
春秋三傳綜合研究 浦衛忠撰 1990年 中國社科學院博士論文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5年4月 楊向奎先生指導
春秋要領 程發軔編著 臺北 三民書局 1991年10月
《春秋》經傳研究 趙生群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5

漢代春秋學研究 馬勇撰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9月
杜預及其春秋左氏學 葉政欣撰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89年10月
三國兩晉南北朝《春秋左傳學》佚書考 沈秋雄撰 臺北 國立編譯
館 2000年12月
春秋胡氏學 宋鼎宗 撰 臺南 友寧出版公司 1979年6月
春秋宋學發微 宋鼎宗撰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6年9月
宋代《春秋》學與宋型文化 李建軍撰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8年6月
清代漢學與左傳學 ─ 從「古義」到「新疏」的脈絡 張素卿撰 臺
北 里仁書局 2007年3月
清代春秋左傳學研究 羅軍鳳撰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年5月
春秋辨例 戴君仁撰 臺北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香員會 1978年12月
左氏春秋義例辨 陳槃撰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十七 臺北 中央研究院史語言研究所 1993年5月
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 張高評撰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2年1月
《春秋》三傳書法義例研究 趙友林撰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年8月
春秋左氏傳地名圖考 程發軔撰 臺北 廣文書局 1967年11月
春秋人譜 程發軔撰 臺北 教育部大學聯合出版委員會出版 臺
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1990年12月
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序疏證 程元敏撰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1
年8月
左傳學論集 單周堯撰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2月
敘事與解釋:《左傳》與經解研究 張素卿撰 臺北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08年3月

(二)史部
史記 [漢]司馬遷撰 [宋]裴駰集解 [唐]司馬貞索隱 [唐]張守節正義 北京 中華書局 1982年11月
漢書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3月
後漢書 [宋]范曄撰 [唐]李賢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3月
晉書 [唐]房玄齡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6年4月
南史 [唐]李延壽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3月
北史 [唐]李延壽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3月
隋書 [唐]魏徵、令狐德棻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4年10月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3月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3月
宋史 [元]脫脫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3月
元史 [明]宋濂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8月
明史 [清]張廷玉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3月
清史稿 趙爾巽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6年8月
史通 [唐]劉知幾撰 上海涵芬樓影印明萬曆刊本 四部叢刊正編 第16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9年
通典 [唐]杜佑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年6月
通志 [宋]鄭樵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
文獻通考 [元]馬端臨撰 臺北 新興書局 1963年
郡齋讀書志 [宋]晁公武撰 [清]王先謙校補 景印清王先謙校刊本 京都 中文出版社 1978年7月
直齋書錄解題 [宋]陳振孫撰 景印清武英殿輯永樂大典本 京都 中文出版社 1978年7月
四庫全書總目 [清]永瑢、紀昀等撰 影印武英殿聚珍本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7年9月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 北京 中華書局 1993年7月
經義考 [清]朱彝尊撰 影印四部備要本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79年2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提跋真跡 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編 臺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1982年
明儒學案 [清]黃宗羲撰 沈芝盈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年
清儒學案 徐世昌等編 沈芝盈、梁運華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8年
清史列傳 中華書局編委會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64年
清代樸學大師列傳 支偉成撰 湖南 岳麓書社 1998年8月
國朝漢學師承記 [清]江藩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年12月
顧寧人學鐠 謝國楨饌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7年9月
顧亭林先生年譜 [清]張穆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7年
顧炎武年譜 周可真撰 蘇州 蘇州大學出版社 1998年12月
顧炎武 張豈之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2年12月
顧亭林學記 張舜徽撰 香港 崇文書店 1971年5月
顧炎武學術思想彙編 存萃學社編 香港 大東圖書公司 1980年
10月


(三)子部
韓非子集解 [清]王先慎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年
冊府元龜 [宋]王欽若、楊億等撰 臺北 清華書局 1967年
翁注因學紀聞 [宋]王應麟撰 [清]翁元圻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5月
朱子語類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4年3月
筆乗 [明]焦竑撰 人人文庫 第120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1年
原抄本日知錄 [清]顧炎武撰 臺南市 平平出版社 1975年4月
中國儒學思想史 張豈之主編 西安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4月
中國儒學史 趙吉惠等主編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6月
宋明理學史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年4月
明代思想史 容肇祖撰 臺北 臺灣開明書店 1978年10月
八股文概說 王凱符撰 北京 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1年8月
中國考試制度 鄧嗣禹撰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67年5月
中國科舉制度研究 王炳照、徐勇主編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年6月


(四)集部
全唐詩 [清]清聖祖敕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60年
二程集 [宋]程顥、程頤撰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
臨川集 [宋]王安石撰 四部備要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81年
升痷外集 [明]楊慎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71年
焦氏澹園集 [明]焦竑撰 臺北 偉文圖書公司 1977年
愚菴小集 [清]朱鶴齡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影印清乾隆年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第1319冊 1983年6月
顧亭林先生遺書 [清]顧炎武撰 影印清蓬瀛閣刊本 臺北 古亭書屋 1969年
亭林文集 [清]顧炎武撰 四庫禁燬書叢刊 集部 第118冊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年
全祖望集彙校集注 謝國楨、朱鑄禹等彙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戴震文集 [清]戴震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0年
揅經室集‧二集 [清] 阮元撰 續修四庫全書 第1479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通義堂文集 [清]劉毓崧撰 求恕齋叢書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70 年

二、論文

(一)期刊論文
春秋三傳的差異及其影響 浦偉忠撰 文獻季刊 1992年第2期 總第52期 頁141-152
略論《春秋》《左傳》的褒貶書法 王天順撰 南開學報 1982年第1期 頁67-70
唐代經學思想變遷之趨勢 汪惠敏撰 輔仁國文學報 第1期 1984年6月 頁257-287
隋唐經籍及義疏之學的探討 李威熊撰 孔孟學報 第48期 1984年9月 頁27至45
唐代科舉制度的意義及流弊 楊蔭樓撰 齊魯學刊(曲阜師院學報) 1986年第1期(總第70期) 頁13-20
唐代學風的頹壞與科舉制度的演變 任爽、賈連琦撰 求是月刊 1990年第1期 頁80-85
唐代經學中的新思潮 - 評陸淳春秋學 劉光裕撰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0年第1期 頁85-93
試論唐代儒學的復興 楊蔭樓撰 齊魯學刊(曲阜師院學報) 1990年第3期(總第96期) 貢40-45
唐代經學論略 楊蔭樓撰 求是學刊 1992年第4期(總第89期)頁99-104
中唐解經別派與儒學的新變 查屏球撰 孔孟月刊 第33卷第6期頁16-25 1995年2月
五代十國的經學 馮曉庭撰 收入《經學研究論叢》第五輯 臺北 聖環圖書公司 1998年8月 頁1-32
宋人疑經的風氣 屈萬里撰 收入《書傭論學集》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4年7月 頁23-244
兩宋治經取向及其特色 李威熊撰 中華學苑第30期 1984年12月 頁49-85
漢宋春秋學 宋鼎宗撰 慶祝無錫施之勉先生九秩誕辰論文集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6年3月 頁215-239
復古、疑古與變革 陶懋炳撰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1988年第3期(總第65期) 1988年5月 頁107-111
經學更新運動中的一個轉折點-論慶曆之際的社會思潮 徐洪興撰 復旦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6期 1988年11月 頁102-108
兩宋春秋學之主流 牟潤孫撰 收入《注史齋叢稿》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0年6月 頁140-161
元代的經學 蔡信發撰 孔孟月刊 第27卷7期 1989年3月 頁12-18
元代春秋學撰著分類考述 劉明宗撰 書目季刊 第27卷1期 1993年6月 頁28-56
明代的經學 蔡信發撰 孔孟月刊 第27卷12期 1989年8月 頁24-27
從清儒的臧否中看《左傳》杜注 劉家和撰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年第5期(總第167期)頁30-43
顧炎武對《春秋》及《左傳》的詮釋 古偉瀛撰 臺大歷史學報 第28期 2001年12月 頁69-91
《左傳杜解補正》的版本及特色 郭翠麗、吳明松合撰 歷史文獻研
究 總第29輯 2010年9月 頁262-267
顧亭林的經學 何佑森撰 文史哲學報 第16期 1967年10月 頁
183-205
顧炎武與清代學風 陳祖武撰 清史論叢 第4輯 1982年12月
頁256-269
顧亭林著述考 傅榮珂撰 中國書目季刊 第21卷第1期 1987年
6月 頁52-63
顧亭林著述考 王蘧常撰 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下) 成都 巴
蜀書社 1990年4月 頁967-978
顧寧人學術之淵源 ─ 考據學之興起及其方法之由來 牟潤孫撰
注史齋叢稿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0年6月
乾嘉考據學的一些線索 ─ 兼論顧炎武、錢大昕學術思想的發展關係
黃啟華撰 故宮學術月刊 第8卷第3期 1991年春 頁105-124
顧炎武的學術思想 詹海雲撰 清初學術論文集 臺北 文津出版
社 1992年3月 頁107-122
論顧炎武「經學即理學」 陳成文撰 孔孟月刊 第30卷第8期 1992年4月 頁9-15
試論顧炎武「經學即理學」 劉浩洋撰 中華學苑 第46期 1995
年10月 頁79-106
「文須有益於天下」─ 顧炎武論文章之道發微 徐松巍撰 文史知
識 1997年第1期 1997年1月 頁16-22
略談顧炎武在歷史文獻學方面的貢獻 崔文印撰 史學史研究
1997年第3期 (總第87期) 1997年9月 頁52-59

(二)學位論文
左傳人物名號研究 方炫琛撰 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3年7月 周何、李威熊指導
春秋軍制研究 劉瑞筝撰 臺北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5月 劉正浩指導
春秋三傳性質之研究及其義例方法之商椎 陳銘煌撰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1年6月 張以仁指導
東漢時代之春秋左氏學 程南洲撰 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高明、熊公哲指導 1978年6月new window
唐代學制與經學之關係研究 金洪仲撰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文 1991年6月 許師錟輝指導
五經正義研究 張寶三撰 臺北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2年6月 張以仁指導
啖、趙、陸三家之《春秋》學研究 張穩蘋撰 臺北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6月 林師慶彰指導
宋儒春秋尊王思想研究 倪天蕙撰 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2年6月 周何指導
宋人劉敞的經學述論 馮曉庭撰 臺北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0年7月 林師慶彰指導
胡安國《春秋傳》研究 汪嘉玲撰 臺北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5月 林師慶彰指導
元人疑經改經考 徐玉梅撰 臺北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5月 許師錟輝指導
元代春秋學研究 簡福興撰 高雄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7年1月 蔡崇名指導
明人疑經改經考 陳恆嵩撰 臺北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明德指導 1988年5月
《五經大全》纂修研究 陳恆嵩撰 臺北 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6月 劉師兆祐指導
惠棟《春秋左傳補註》研究 蔡孝懌撰 高雄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5月 周虎林指導
清儒規正杜預《春秋經傳集解》研究 蕭淑惠撰 臺南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6月 宋鼎宗指導
儀徵劉氏春秋左傳學研究 曾聖益撰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5年7月 葉國良指導
《左傳杜解補正》研究 陳颯颯撰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古籍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年5月 徐德明指導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