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宋代「以詩為詞」現象及其在中國文學史論上的意義
書刊名:東華人文學報
作者:顏崑陽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en, Kun-yang
出版日期:2000
卷期:2
頁次:頁33-67
主題關鍵詞:以詩為詞文學史論本色辨體反辨體描述義評價義規範義豪放婉約雅正本質體源主體失位主體復位正典母體詩文化母體意識分流歸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7) 專書(4)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5
  • 點閱點閱:130
本文主論分爲二部分:(一)宋代「以詩為詞」現象的三層義。(二)「以詩爲詞」現象在中國文學史論上的意義。第一部分主要針對宋代「以詩爲詞」的現象本身,依據史料加以理解,進而分析,以詮釋其中隱涵的意義。一般對宋代「以詩爲詞」的研究,都籠統言之。本文經由對史料深入的理解與精密的分析,卻發現「以詩爲詞」就其意義而言,可分爲描述、評價、規範三個層次。而就發展歷程而言,也可分爲北宋中期到末期、南宋初期到中期、南宋中期到末期三個階段。第二部分主要是依據上一部分對歷史經驗現象的描述與詮釋,後設地提出理論,以解明此一現象在中國文學發展上涵具甚麼「軌跡」性的意義。這項理論是:宋代由「以詞爲詞」演變爲「以詩爲詞」,顯示的乃是從「創作主體失位」走向「創作主體復位」;而這種演變的內在動力,乃是知識階層「詩文化母體意識」的作用。知識階層普遍抱持「詩是一切韻文的『正典母體』」的文化意識」,而韻文類之中,一切分流的子體必向母體歸源。「分流」與「歸源」不斷的辯證,乃成爲中國文學發展的一種「常軌」。準此,則「以詩爲詞」不僅是宋代文學發展的個殊現象,其深層所隱涵的「詩文化母體意識」,實具有文學史論上的意義,可應用於對中國文學史上韻文類發展歷程的詮釋。
圖書
1.(宋)李清照(1996)。李清照詩詞文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絛(1997)。鐵圍山叢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興祖(196811)。楚辭補注。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孟元老、鄧之誠(198403)。東京夢華錄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辰翁(1973)。須溪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1984)。歷史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國維、滕咸惠(1987)。人間詞話新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仔、廖德明(1982)。苕溪漁隱叢話。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龔鵬程(1986)。詩史本色與妙悟。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庚、郭漢城(1985)。中國戲曲通史。丹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崇才(1995)。詞話學。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水照(1994)。蘇軾豪放詞派的涵義和評價問題。蘇軾論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胡寅(1994)。題酒邊詞。酒邊詞箋注。江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烈(1996)。元曲三百首箋。元曲三百首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王若虛(1983)。滹南詩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王直方。王直方詩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明)俞彥(1970)。爰園詞話,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黃裳(1983)。演山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漢)劉劭(1983)。人物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北宋)黃庭堅(1989)。小山詞序,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林景熙(1921)。霽山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宋)鮦陽居士。復雅歌詞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清)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趙師秀。呂聖求詞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南朝梁)劉勰(1970)。文心雕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仇遠。玉田詞題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宋)蔡勘(1975)。定齋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明)毛晉(1972)。知稼翁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東漢)班固。漢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東漢)班固。文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清)嚴可均(1982)。全晉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明)王驥德(1971)。曲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南宋)張炎(1970)。詞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宋)沈義父(1970)。樂府指迷,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明)毛晉(1963)。宋六十名家詞(第十三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清)王又華(1970)。古今詞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宋)王灼(1970)。碧雞漫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師道(1983)。後山詩話。歷代詩話。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鲖陽居士(1993)。復雅歌詞序。唐宋詞集序跋匯編。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