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與胡適在對話中提出傳記文學的「真實」課題
書刊名:輔大中研所學刊
作者:吳秋槿
作者(外文):Wu, Ciou-ji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40
頁次:頁111-126
主題關鍵詞:胡適傳記文學真實對話Hu chiBiographical literatureTruthDialo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15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侯文華(2008)。《論語》文體考論。中國文學研究,2008(3),34-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芝慶(20110400)。白話文學與文學革命--重探胡適《白話文學史》。長庚人文社會學報,4(1),193-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榮華(20030500)。海德格與高達美哲學的提問(Fragen)與思考(Denken)。臺大文史哲學報,58,181-2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顏崑陽(20051200)。論「文類體裁」的「藝術性向」與「社會性向」及其「雙向成體」的關係。清華學報,35(2),295-3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子開(2009)。語錄體形成芻議。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62(5),517-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顏崑陽(20151200)。生命存在的通感與政教意識型態的寄託:中國古代文學「情志批評」的「反身性詮釋效用」。思與言,53(4),9-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顏崑陽(20160600)。「詩比興」的「言語倫理」功能及其效用。政大中文學報,25,5-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自鴻、胡梓穎(20160300)。傳記與辨體觀--內部衝突的分類過程。漢學研究,34(1)=84,95-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秋槿(20160900)。從語錄體來談《論語》的價值。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35,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顏崑陽(2012)。《文心雕龍》做為一種「知識型」對當代之文學研究所開啟知識本質論及方法論的意義。長江學術,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展良(19991200)。嚴復「天演論」作意與內涵新詮。臺大歷史學報,24,103-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顏崑陽(20091200)。混融、交涉、衍變到別用、分流、佈體--「抒情文學史」的反思與「完境文學史」的構想。清華中文學報,3,113-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榮華(20070500)。從語言的中介性論高達美的意義理論--兼論本質主義與反本質主義。臺大文史哲學報,66,153-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顏崑陽(2002)。論「典範模習」在文學史建構上的「漣漪效用」與「鏈接效用」。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787-8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崑陽(1991)。論先秦儒家美學的中心觀念與衍生意義。文學與美學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中文系主辨 (會議日期: 1991/04/27-04/28)。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文仁(2006)。近現代中國文學進化史觀之生成與影響(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湛哲(2012)。從「語錄體」到「語錄現象」--現代視域中的「語錄體」嬗變研究(碩士論文)。暨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幸永(2007)。郭店楚簡與先秦儒學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譚家健、鄭君華(1991)。先秦散文綱要。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昫、楊家駱(1976)。新校本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俊傑(2009)。東亞論語學:中國篇。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2008)。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復觀(2002)。中國人性論史• 先秦篇。武漢市: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1999)。真理與方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適(19940101)。胡適作品集。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潘德榮(2015)。西方詮釋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朝陽(2008)。橘枳之辨--中國哲學的名與實。台北:洪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2008)。林中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津田左右吉、曹景惠(2015)。論語與孔子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金凌(1987)。中國文學理論史:上古篇。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蘇洵、曾棗莊、金成禮(1993)。嘉祐集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葛兆光(2004)。中國思想史導論:思想史的寫法。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訥、徐師曾、陳懋仁(1998)。文體序說三種。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Žižek, Slavoj、萬毓澤(2004)。神經質主體。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司馬遷(2003)。史記。臺北市:七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榮華(2011)。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樓昉(1978)。崇古文訣。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金聖嘆(1979)。才子古文讀本。老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姚鼐(2000)。大字本評註古文辭類纂。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鼓應(1984)。老子註釋及其評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儒賓、黃俊傑(19960000)。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何晏、皇侃(1937)。論語集解義疏。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俊傑(2004)。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蘇轍、曾棗莊、馬德富(1987)。欒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祝尚書(1999)。宋人別集敘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牟宗三(2003)。歷史哲學。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胡適、歐陽哲生(1998)。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吳秋槿(2013)。《欒城集》版本流傳與宋明清文選收錄其篇章呈現的蘇轍作品風格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馮友蘭(1982)。孔子在中國歷史中之地位。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辜也平(2015)。導論傳記文學的本質屬性及其他。中國現代傳記文學史論。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