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愛與怨的基調--兩漢樂府敘事詩中婦女的生命之歌
書刊名:問學
作者:陳惠齡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3
卷期:5
頁次:頁91-112
主題關鍵詞:樂府詩敘事詩女性漢代文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5
  • 點閱點閱:54
古往今來,浮出歷史地表的女性,總是符號化,也被傳統形象及社會意義所界定,尤其漢代出弄女教典籍以後,傳統社會之婚姻觀、性別規範、女性角色與地位開始產生轉變。漢樂府民歌中的女子即使是以各異的面目,或發抒色衰見棄的愛懼,或在閫範禮教下呻吟,或隨男女之情,生發愛嗔痴怨,或是朱觀婦女的憤懣傷悼,或是起而反抗的不平之鳴,她們總是毫不掩飾地表達內心的愛與怨。「愛」與「怨」作為女性兩股基本的內在感情力量,自也是迴蕩貫穿於漢樂敘事誠中的抒情基調與主旋律。因此本論文擬從漢代社會文化結構與傳統兩性觀點出發,爬梳兩漢樂府敘事詩中所反映女性生命樣態與社會文化的特殊聯繫。而藉由婦女這種「愛與怨」的話語形式,我們歸結出漢樂府敘事詩在象徵和審美意義上,展示了封建社會對女生,以及對兩性關係種種要求、想像和描述。
期刊論文
1.趙敏俐(1987)。漢樂府《陌上桑》新探。江西社會科學,19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年、楊海(19990400)。中國歷史上女性的反禮教行為。歷史月刊,135(11),5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鈺佩(19990700)。漢代女教典籍中女性的家庭角色與地位。教育研究(高師),1999(7),169-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97)。詩經。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茂倩(1970)。樂府詩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節(1971)。樂府詩風箋。台北: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貫中(1978)。三國演義。台北:華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路南孚(1998)。中國歷代敘事詩歌。山東: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北成(1998)。本雅明思想肖像。上海: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義慶(1996)。世說新語。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簡恩定(1990)。敘事詩。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冠英(1990)。詩經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72)。春秋三傳。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董仲舒(1975)。春秋繁露。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爾雅。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春秋榖梁傳。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邱燮友(1971)。中國歷代故事詩。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范曄(1978)。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江聰平(1978)。樂府詩研究。高雄:復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梅家玲(1997)。漢魏六朝文學新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趙元信、何錫蓉(1995)。中國歷代女性悲劇大觀。臺北:旺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古遠清(199109)。詩歌分類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江寶釵(1991)。樂府詩選粹。台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慶峰(1990)。歷代敘事詩賞析。山東: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丌婷婷(1980)。兩漢樂府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錢鍾書。管錐篇。蘭馨室書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向(1979)。列女傳。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朱棟霖(1996)。文學新思維。江蘇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班固(1978)。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向(1978)。戰國策。九思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性別/文學研究會(1997)。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臺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孟悅、戴錦華(1993)。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玉玲(19980000)。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女性自傳的主體性研究。嘉義:南華管理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刁筱華、Tong, Rosemarie(1996)。女性主義思潮。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西蒙波娃、陶鐵柱(1999)。第二性。台北:貓頭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郭祐慈(20010812)。歌謠中多樣的原住民容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