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嘉義市國小學童壓力因應能力與其運動參與程度及健康體適能關係之研究
書刊名:體育學報
作者:沈連魁
作者(外文):Shen, Lain-kei
出版日期:2004
卷期:36
頁次:頁95-106
主題關鍵詞:壓力因應運動參與程度健康體適能Degree of exercise participationHealth-fitnessStressCop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7
  • 點閱點閱:29
期刊論文
1.林憲、吳英璋(1988)。台灣地區民眾心理障礙與對精神病態度之分析, 「變遷中的台灣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2(20),507-5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貴龍(1987)。國民小學學生適應之比較研究。輔導學報,10,121-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oracco, J. C.、McFadden, H.(1982)。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5,549-552。  new window
4.Virning, A. G.、Mcleod, C. R.(1996)。Attitudes toward eating and exercise: A comparison of runners and triathletes。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19(1),82-90。  new window
5.劉翠薇、黃淑貞(19990600)。臺北縣某商專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衛生,34,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耀宗、季力康(19980600)。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反應機轉。中華體育季刊,12(1)=45,17-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Dishman, R. K.、Sallis, J. F.、Orenstein, D. R.(1985)。The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Public Health Report,100(2),158-171。  new window
8.陳慶餘、吳英璋(19870400)。以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探討臺大新生之身心症狀。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1),89-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沈連魁(2001)。比較不同運動參與程度的學童在體適能與情緒因應差異之研究--以嘉義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2002年台灣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吳英璋、金樹人(1989)。增進全國教師身心健康四年計畫。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文豐(2001)。台北市國小學童生活壓力與其身體活動量及健康體適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建璋(2000)。南部地區國小學生心理需求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秋霞(2001)。新式健身操對國小肥胖學童健康體適能與身體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玉女(1991)。兒童的生活壓力、自我能力評估及其適應行為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芮淇(2001)。新竹市某高職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柑謀(1990)。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源令(1992)。國小學生日常生活壓力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駱重鳴(1983)。生活壓力、適應方式與身心健康(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正發(2000)。台北縣新莊市國小學生家長運動參與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英璋(1990)。台大學生身心健康調查量表。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甘夢龍(1990)。我國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供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1997)。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賴保禎、張利中、周文欽、張德聰、劉嘉年(1999)。壓力與健康,健康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org, G. V.(1982)。Psychophysical bases of perceived exertion. Medicine andmodel and key concept。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6.Strand, B. N.、Johnson, M.、Scantling, E.(1997)。Stress management, fitness education: teaching concepts-based fitness in the school。Needham Heights, MA: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new window
7.李金泉(1995)。SPSS/PC+實務與應用統計分析。臺北:松崗電腦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Lazarus, R. S.(1976)。Patterns of adjustment。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Chandler, L. A.(1987)。Children stress: The teacher’s role(ED285369)。  new window
其他
1.方進隆(1995)。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八十三年度體育教師體能研習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Paffenbarger, R. S.、Wing, A. L.、Hyde, R. T.(1990)。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fitness as determinants of health and longevity。Exercise, fitness, and health。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2.方進隆(1997)。提昇體適能的策略與發展。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