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釋迦牟尼佛傳記的神話性格分析
書刊名:中華佛學研究
作者:李坤寅
作者(外文):Li, Kunyin
出版日期:2004
卷期:8
頁次:頁249-278
主題關鍵詞:佛傳釋迦牟尼佛佛教神話八相成道神話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98
  • 點閱點閱:148
本文為融合筆者碩士論文的第一章及第四章部分,內容主要對佛教創教者釋迦牟尼佛的傳記神話性格做一個初步分析。神話式的語言在真實的生活中是佛教中常見的表述方式,佛教信仰者對佛教神話有以純理性的角度想要去除,與全然的跳過理性,相信經典中的一字一句的純信仰兩種不同立場,然而,在面對佛教神話時,做為一個信仰者應該如何才能既保存信仰,也擁抱理性?是故,筆者以宗教學與神話學做為本文研究「釋迦牟尼佛傳記神話性格」的方法,為信仰者做為信仰與理性間的橋樑,尋求佛傳神話的意義。內文將介紹神話學家坎伯、依里亞德與布特曼等人的神話學理論,說明「神話」的一些正確基本概念與態度。並以此參照目前學術界最常用的《大正新修大藏經》中佛傳經典,特別是當中「八相」內容,來對佛傳神話做一些澄清,分別的點出佛傳神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作者」,它所「述說的是神聖的歷史」,並「以象徵的方式,傳達深層的蘊含」;接著,抽離出「象徵的蘊含」、「天人力量的幫助」、「神聖時間與空間的建構」與「從歷史事件轉變為宇宙事件」等主題,對佛傳神話做分析;最後,以「文化」、「宗教語言」與「行果」三方面,來作為信仰者在詮釋神話時所應掌握的原則。
期刊論文
1.Leung, K.、Koch, P. T.、Lu, L.(1993)。A dualistic model of harmon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flict management in Asia。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19,201-220。  new window
2.陳榮華(20000100)。詮釋學循環:史萊瑪赫、海德格和高達美。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23,97-99+101-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歐力仁(20020600)。歷史批判法之商榷。輔仁宗教研究,5,111-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懷秋(20000500)。耶穌基督的神話:神學與宗教學的對話。輔仁宗教研究,1,4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釋昭慧(1987)。現代佛教研究路向之檢討。獅子吼,26(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上信(1992)。非神話化。新使者雜誌,1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清虔(1998)。從存有到詮釋─布特曼的思想初探。神學與教會,24(1),5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Mukhia, Harbans(2000)。印度:時間、宗教與歷史。當代,15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釋智顗(1983)。四教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廣大莊嚴經。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僧伽跋澄。僧伽羅剎所集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ampbell, Joseph、Moyers, Bill(1998)。神話:內在的旅程、英雄的冒險、愛情的故事。神話:內在的旅程、英雄的冒險、愛情的故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無著、波羅頗蜜多羅(1604)。大乘莊嚴經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Eliade, Mircea(1961)。Images and Symbols。London。  new window
7.Campbell, Joseph、梁永安(2001)。英雄的旅程。臺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藍吉富(1999)。提婆達多。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Dupre, Louis。人的宗教向度。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釋印順(1988)。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台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釋印順(1989)。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正聞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竺法護。佛說普曜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闍那崛多(1983)。佛本行集經。臺北市: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關永中(1997)。神話與時間。臺北:臺灣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1994)。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臺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鎮國(20020000)。辯證的行旅。臺北市:立緒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Eliade, Mircea、楊儒賓(2000)。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于凌波(1993)。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Eliade, Mircea(2001)。依里亞德的寫作背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布特曼(1972)。耶穌基督與神話(Jesus Christ and Mythology)─附「系統神學」(Systematic Theology)。耶穌基督與神話(Jesus Christ and Mythology)─附「系統神學」(Systematic Theology)。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于凌波(1998)。人間佛陀及其基本教理。臺北:圓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印順(1987)。佛教史地考。佛教史地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Smith, Wilfred C.(1989)。The Study of Religion and the Study of the Bible。Rethinking Scripture。Albany。  new window
24.印順(1965)。以佛法研究佛法。以佛法研究佛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釋昭慧、江燦騰(2002)。當代臺灣佛教的入世與出世之爭。當代臺灣佛教的入世與出世之爭。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百喻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藏密寧瑪巴─雪謙傳承領袖第七世雪謙冉蔣仁波切弘法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大般若波羅蜜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