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壇經》「自性」之文獻學研究
作者:林秀娟
作者(外文):LIN,HSIU-CHUAN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石朝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8
主題關鍵詞:《文殊般若》《壇經》自性一行三昧中道Mañjuśri’prajñāthe Platform-Sūtrathe Self-Naturethe samadhi in one practicemiddle-wa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壇經》最大醒世意義在找回自己、見到自性。但是仍有諸多有關自性的問題有待研究。為免以訛傳訛,筆者依據印度梵本漢譯的《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及相關典籍深入探索、比較、闡明、證實《壇經》的見地、修行和果位。本文將不同版本的《壇經》,以文獻學的方式,進行鑑別、分類、比較和編目,並輔以田野調查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壇經》中的「自性」。接著從《文殊般若》的一行三昧到《壇經》的自性,呈現出修行的道和果,以及不二的中道思想。本文第一章是緒論,第二章《壇經》各種版本的文獻處理,第三章《壇經》「自性」相關論題,第四章是從《文殊般若》解析《壇經》自性的開顯,第五章是結論,由此依次彰顯人人本具之「自性」。
The greatest awakening meaning of the Platform-Sūtra is to find oneself, and to see the Self-Natur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Self-Nature to be studied. To keep from confusion, I present the Mahā- Prajñāpāramitā Sūtra (translated from Sanskrit) and related scriptures to explore, compare, clarify, and prove the viewpoints, path and results of the Platform-Sūtra. Applying bibliography,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Platform-Sūtra are identified, classified, compared ,cataloged, and supplemented by field research methods, to study the self-nature of the Platform-Sūtra.Then, from the samadhi in one practice of Mañjuśri’prajñā to the Self-Nature of the Platform-Sūtra, the practice of the path and fruit, as well as the middle-way thought of non-duality are presented. Step by step,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focuses on the document processing of the various versions of the Platform-Sūtra. Chapter three deals with the Platform-Sūtra’s related issues concerning Self-Nature. Chapter four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of Self-Nature of the Platform-Sūtra with Mañjuśri’prajñā. Chapter five is the conclusion. We evolve from all directions to manifest the Self-Nature that everyone possessed.
參考文獻

【編列說明】:藏經、原典、中、日書目皆依作者姓氏筆劃依序排列。西文依作者姓氏之英文字母為序。若一人多著作,則依著作年代為序;若同年多著作,則於著作年代後加a、b、c-----區別。

壹 中文文獻

一、辭典

大藏經刊行會編,《大正新修大藏經目錄》,台北:世樺,1994。
山崎宏、笠原一男監修,《佛教史年表》,京都:株式會社法藏館,1979。
四川、湖北兩省三百多位專家編,《漢語大辭典》,香港:三聯書店, 1986。
佛光大辭典編修委員會編,《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1988。
荻原雲來博士編纂,《漢譯對照梵和大辭典》,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股份公司,1988。
陳慶麟編纂,《中國大事年表》,台北:台灣商務,1963。
張春華發行,《辭海》,台北:智揚出版社,1988。 
塚本善隆,《望月佛教大辭典》,東京:株式會社世界聖典刊行協會,1984。
蔡榮婷發行,《漢藏大辭典》 上、中、下 ,台北:文殊佛教文化中心 1987。
鑾真摩利迦編集,《漢梵英泰佛學辭典》,泰國:曼谷,1976。
  
二、佛教藏經及原典資料

(一)、佛教藏經

上天竺前住持沙門一如等奉 勑集註,《大明三藏法數》,P1212181,No.161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九十四》〈初分難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三〉,T.05,No.0220,(第五冊,經號第220號,以下類推;僅以T、No.表之。)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八五》〈初分諸法平等品第六十九之五〉,T.o.22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124)〈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二〉(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T.5,No.220。
大唐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比丘善導集記,《集諸經禮懺儀》,T.47,No. 1982,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大唐慈愍三藏慧日集,《略諸經論念佛法門往生淨土集卷上》,T.85,No. 2826,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T.03,No.0159,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大廣智三藏和上於含暉院承明殿道場說,《金剛頂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T.18,No.871,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制譯,《大方廣佛華嚴經》T.10,No.0279,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五臺山金河寺沙門道厄殳集,《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T.46,No.195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比丘善導集記,《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T.47,No.1959,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元宗寶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T.48.NO.2008,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永嘉沙門釋從義撰,《法華經三大部補注》,X.28,No. 586,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天台智者大師說,《妙法蓮華經玄義》,T.33,No.1716,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天台沙門湛然述《維摩經略疏卷第九(小卷二十四)》,T38,No.1778,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天台沙門法照,《法華經三大部讀教記》,X.28,No. 58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功德施菩薩造,唐中天竺圓沙門地婆訶羅等奉詔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者不壞假名論》,T.25,No.151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功德施菩薩造,唐中天竺圓沙門地婆訶羅等奉詔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者不壞假名論》(卷下),T.25,No.151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次,《樂邦文類》,T.47,No. 1969A,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樂邦遺稿》T.47,No.1969B,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四明沙門知禮集,《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T.46, No. 195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四明龍山足菴沙門戒度述,《觀無量壽經義疏正觀記》X.22,No. 411,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西太原寺沙門法藏述,《大乘起信論疏》,L141,No. 160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西方合論,荷葉菴石頭道人袁宏道撰述,上生居士袁中道參定,古郢門人張五教筆受,雙徑沙門如奇標旨,蕅益沙門智旭評點,《淨土十要》,X.61,No. 1164,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西吳唐時宜之父手輯,《如來香》,D.52,No. 8951,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佛說須真天子經》,T.15,No.588,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如幻三昧經》,T.12,No.342,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放光般若經》,T.08,No.0221,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西都千福寺大德懷感撰,《釋淨土群疑論》,T47,No. 196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光祿大夫大司徒三藏法師沙囉巴奉 詔譯,《佛說文殊菩薩最勝真實名義經》,T.20,No.1189,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宋玉峰沙門師會述,《般若心經疏連珠記》,T.33,No.1713,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宋平江府虎丘山門人紹隆等編,《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第一》,T.47,No.1997,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註心賦卷第二》,X.63,No.1231,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卷第三十》,T.2,No.99。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宋柯山金谿棲雲沙門守倫註,明玉谿菩提菴沙門法濟參訂,吳興瓶城居士閔夢得 較刻,《法華經科註》,X.30,No. 60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沙門道鏡、善道共集,《念佛鏡》,T.47,No. 1966,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沙門善導集記,《往生禮讚偈》T.47,No. 198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侍者全琳記錄,《晦嶽旭禪師語錄》,J.38,No.B418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吳郡沙門道衍編,《淨土簡要錄》,X.61,No. 115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非家叟著,弟子心亮錄,《為霖禪師旅泊菴稿》,X.72,No. 1442,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姑蘇景德寺普潤大師法雲編,《翻譯名義集》,T.54,No. 2131,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京西明道場沙門曇曠撰,《大乘起信論廣釋》,T.85,No. 2814,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京兆府魏國西寺沙門釋法藏撰,《大乘起信論義記》,T.44,No.1846, 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述,《阿彌陀經疏鈔》,X.22,No. 424,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明湖南邵陵五臺菴沙門觀衡述,《楞嚴經四依解》,D.17,No. 8862,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宗仰上人主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頻伽大藏經》,北京:九洲出版社,1998。
住婁東谷興福禪寺沙門濟時述,《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型首楞嚴經正見卷第二》,X16,No.0317,(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東都沙門釋淨覺居太行山靈泉谷集,《楞伽師資記》,T.85, No. 2837,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大方等如來藏經》,T.16,No.666,CBETA電子佛典,2016。
皇宋光嚴無際大師普觀述,《釋摩訶衍論記卷第五》,X46,No.0774,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風旛報恩光孝禪寺住持嗣祖比丘宗寶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T.48,No.2008,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佛教大藏經續藏》即《普慧大藏經》,第86冊,日本東京:森江書店出版,1934。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台北:世樺,2002。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T.8,No.250,台北:世樺,1994。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T.14,No.475,台北:電子佛典CBETA,2016。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蕅益智旭解,《阿彌陀經要解》,T37,No.1762,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T.8,No.023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384-417 A.D.),《摩訶般若波羅蜜經》,T.8,No.0223,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般舟三昧經》,T.13,No. 418,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後學雲棲寺沙門袾宏輯,《禪關策進》T.48, No. 2024,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真諦三藏譯,西京太原寺沙門法藏造疏,明南嶽沙門 德清纂略,《大乘起信論疏略》,X.45,No. 76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馬鳴菩薩造,梁西印度三藏法師真諦譯,《大乘起信論》,T.32,No.1666,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馬鳴菩薩造,梁三藏法師譯,月氏國婆首那王子譯語沙門智,明雜華林釋通潤述疏,《起信論續疏》,X.45,No. 764,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馬鳴菩薩造,真諦三藏譯,《大宗地玄文本論》,T.32,No.1669,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馬鳴菩薩造,真諦三藏譯,婆首那王子譯語,明廬山沙門正遠註,《起信論捷要》,X.45,No. 763,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馬鳴菩薩造論,梁天竺三藏真諦譯,唐海東沙門元曉疏,《起信論疏記》,X.45,No. 757,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馬鳴菩薩造,梁西印土真諦三藏譯,明檇李沙門真界纂註,《起信論纂註》,X.45,No. 762,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荷葉庵石頭道人袁宏道撰述,《西方合論》,T.47,No.1976,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海印弟子蒙叟錢謙益鈔,《楞嚴經疏解蒙鈔》,X13,No. 287,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慧日禪師臣蘊聞上進,《大慧普覺禪師住徑山能仁禪院語錄卷第二》,T.47,No.1998A,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T.08,No.254,
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T.12, No. 034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唐天台沙門釋湛然述,《止觀大意》,T46,No.1914,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唐圭峯山沙門宗密述,《禪源諸詮集都序》,T.48,No.201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大方廣佛華嚴經疏》,T.35,No.173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唐澄觀述,《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T.36,No.1736,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唐紫閣山草堂寺沙門飛錫撰《念佛三昧寶王論》,T.47,No.1967,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唐毘陵沙門湛然述,《止觀輔行傳弘決》,T.46,No. 1912,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唐法海集,《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卷》收錄於《大正新修大藏經》,T.48,No.2007,台北:世樺,1994。
唐法海集,《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卷》T.48,No.2007,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唐翰林學士守右補闕安定梁肅述,《刪定止觀》,X.55,No. 91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撰述,《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L130,No.1557,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高麗沙門諦觀錄,南天竺沙門蒙潤集註,清比丘性權彚補輔宏記,清三寶弟子錢六菴較訂,天台嫡裔比丘諦閑編科參梓,《四教儀註彙補輔宏記》,X.57,No. 98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菩薩戒弟子彭際清述,《無量壽經起信論》,X.22,No. 40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菩薩戒弟子彭際清述,《華嚴念佛三昧論》,X.58,No. 103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菩薩戒弟子彭際清纂,《念佛警策》,X.62,No. 1181,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國圖善本-《古尊宿語錄》,D48,No. 8939,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國圖善本-《教相樞要鈔》,D.30,No. 8889,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梁三藏曼陀羅仙譯,《大寶積經》卷116〈文殊師利說般若會〉,T.11,No.31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梁扶南國三藏曼陀羅仙譯,〈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T8,No.0232,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宗密撰,《圓覺經大疏釋義鈔卷第五(之上)》,CBETA 電子佛典,2016。
終南太一山至相寺沙門釋智儼集,《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T.45,No.187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清嗣祖沙門江州真在編,嗣法門人齊安機雲續,《徑石滴乳集‧洞庭潛禪師法嗣》,X.67,No.1308,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清浙水慈雲沙門灌頂續法集,《觀無量壽經直指疏》,X.22,No. 413,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淄州大雲寺苾芻慧沼撰,《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一》,T.45,No. 1863,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門澄觀述,《華嚴經行願品疏》,X.05,No. 227,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無為子楊傑述,《念佛鏡》,T.47,No.1966,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雲棲蓮池大師疏鈔淨業弟子徐槐廷擷,《阿彌陀經疏鈔擷》,X.22,No. 428,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雲棲古德法師演義,門人慈帆智願定本,《阿彌陀經疏鈔演義》,X.22,No. 427,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智覺禪師延壽述,《萬善同歸集》,T.48,No. 2017,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智者說,《妙法蓮華經玄義》,T.33,No.1716,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彭際清述,《阿彌陀經約論》,X.22,No. 433,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無為子楊傑述,《念佛鏡》,T.47,No.1966,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門人灌頂記,《摩訶止觀》,T.46,No.1911,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門人灌頂記,唐天台沙門湛然釋,《妙法蓮華經玄義釋籤》,L.116,No. 149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隋天台沙門灌頂撰,《觀心論疏》,T.46, No. 1921,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入法界體性經》,T.12,No.355,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隋章安尊者灌頂結集,陳隋天台智者大師說,唐荊溪尊者湛然述記,閩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法華經文句纂要》X.29,No. 599,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傳天台古和卍蓮述,《淨土證心集》,X.62,No. 1196,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聖者龍樹菩薩造,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T.25,No. 1509,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宗鏡錄》,T.48,No.2016,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慧日永明寺主智覺禪師延壽集,《宗鏡錄卷第十四》,T.47,No.200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劉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譯,西湖靈芝崇福寺釋元照述,《觀無量壽佛經義疏》T.37,No.1754,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錢伊庵編輯《宗範》,X65.NO.1283,CBETA電子佛典2016。
廣信博山無異元來禪師(嗣壽昌經禪師),《角虎集》,X.62,No. 1177,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龍樹菩薩造,梵志青目釋,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中論‧卷第四》,T.30,No.1564,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龍樹菩薩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詔譯,《釋摩訶衍論》,T.32,No.1668,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龍樹菩薩造,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大智度論》,T.25,No.1509,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龍樹菩薩造,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十二門論》,T.30,No.1568,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親光菩薩等造,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佛地經論》T.26,No.153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魏國西寺沙門法藏述,《花嚴經探玄記》,T.35,No.1733,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魏源會譯,元澍正定王耕心衷論,《摩訶阿彌陀經衷論》,X.22,No. 401,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詔譯,《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T.8, No. 0260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釋道綽撰,《安樂集》,T.47,No.1958,台北:CBETA電子佛典,2016。

(二)、《壇經》手抄本和影本及早期刊刻本殘本校正本資料

王起隆校對,《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曹溪原本》,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2016。
古筠比丘德異撰序,釋宗寶並作跋,〈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卷)〉,台北:佛教出版社,1979。
古筠比丘德異撰序,釋宗寶並作跋,〈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
甘肅藏敦煌文獻編委編,《甘肅敦煌文獻》第六卷,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
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叢書》第1冊至第12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李宏志校敦斯本〉,收錄在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叢書》第1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中國佛教叢書》(第一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李申釋譯,《六祖壇經》,高雄: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印行,1997。
李申、方廣錩,《敦煌壇經合校簡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周紹良編著,《敦煌寫本壇經原本》,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林光明、蔡坤昌、林怡馨編譯,《楊曾文校敦煌博物館本六祖壇經及其英譯》台北:嘉豐出版社,2004。
林崇安編著,《六祖壇經選集》,中壢:圓光,2005初版,2011二刷。
柳田聖山主編,《六祖壇經諸本集成》,京都: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1976A.D.。
郭富純、王振芬整理,《旅順博物館藏敦煌本《六祖壇經》》,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郭朋校釋,《壇經校釋》,台北:文津出版,1995。
黄永武,《敦煌寶蔵》,台北:新文豐,1986。
〈台灣國家圖書館藏倫敦大英博物館敦斯本縮刷本〉,英國倫敦‧大英圖書館藏敦煌卷子(微縮資料),大英圖書館東方手稿圖書部編 The British Library, Department of Oriental Manuscript & Printed Books,1953。本縮捲據民國41年(1952年)倫敦博物館藏縮捲拷貝而成。
楊曾文校寫,《敦煌新本六祖壇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楊曾文校寫,〈楊曾文校敦博本〉,《敦煌新本六祖壇經》,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
楊曾文校寫,〈楊曾文附編(一)惠昕系〈大乘寺本〉韶州曹溪山六祖師壇經〉《敦煌新本六祖壇經》,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
黃連忠校釋,《敦博本六祖壇經校釋》,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
劉勝欽發行,〈神會篡改敦煌出土六祖施法壇經57節〉,收録在《六祖壇經敦斯本•流行本合刊》,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
潘重規老居士校定,《敦煌壇經新書》,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4。
潘重規老居士校定,《敦煌壇經新書暨附冊》,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13。
潘重規校定,《敦煌壇經新書及附冊》,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1。
鄧文寬校註,〈鄧文寬校註大梵寺佛音-敦煌莫高窟壇經讀本〉,台北:如聞出版社,1997。
鄧文寛、榮新江錄校,《敦博本禪籍錄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鄧文寬、榮新江錄校,《敦博本禪籍錄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5。
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共100冊中的第37冊〈語錄部(二)〉二、〈敦斯本〉(1)手抄本《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慧能大師於韶州大 梵寺施法壇經一卷》。
釋印順,〈精校敦煌本壇經〉收錄在《法雨集》第一冊,台北:正聞,1993。
釋星雲總監修,李申釋譯,《六祖壇經》,高雄:佛光,1997。

三、當代中文著作

丁福保註釋,《六祖壇經箋註》,台北:天華佛學叢書B17,1997。
王振芬,《旅順博物館藏敦斯本《六祖壇經》的再發現及其學術價值》,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編譯委員會,《清淨道論》三冊,收錄於《漢譯南傳大藏經》, 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8。
白光著,〈壇經版本譜系及其思想流變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上、下冊),台北:學生書局,1977。
李中華注譯、丁敏校閱,《新譯六祖壇經》,台北:三民書局,2015。
林平和著,《羅振玉敦煌學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
林安梧先生《存有、意識與實踐》,台北,東大,1993。
林崇安,〈壇經的心性與佛性略探〉收在《六祖壇經選集》,中壢:圓光出版社,2005。
林崇安,〈漢藏的佛性論〉,收於《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台北:三民出版,1995。
吳清軒編,《四合經》,台北:蓮友印經處,2015。
韋政通:《孔子》,台北:三民總經銷,1996。
高楠博士功績紀念會篡譯,〈清淨道論〉收錄於《南傳大藏經》第六十二卷,日本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1974。
船庵,〈中土禪宗五祖述略〉收錄在張曼濤主編,《現在佛學學術叢刊○3》:《禪學論文集第二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黄永武編著,《敦煌遺書最新目錄》,台北:新文豐,1986。
張曼濤主編,《現在佛學學術叢刊○6》:《中國佛教史論集第二冊:隋唐五代篇》,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7。
楊惠南,《禪史與禪思》,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new window
談鍚永、邵頌雄,《如來藏論集》,台北: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談錫永,《如來藏二諦見--不敗尊者說如來藏》,台北: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
談錫永著,〈如來藏經密意〉,台北:全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
劉笑敢,《老子:年代新考與思想新詮》,台北:東大,2009。new window
鄭阿財著,《鄭阿財煌佛教文獻與文學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潘美月著,〈龍坡書齋雜著〉(上),收錄於潘美月․杜潔祥主編,《古典文獻研究輯刊》第13冊no.6-8,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歐陽鍾裕,《華嚴法界觀與蓮師大圓滿》,台北:慧炬,2011。
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2012)。
賴永海主編,尚榮譯注,《六祖壇經》(台北:聯經,2012)。
賴賢宗,〈「一行三昧」之研究:以壇經與早期禪宗形成史為中心〉,收入賴賢宗著《禪思想與禪美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17年十月。new window
羅時憲,〈六祖壇經管見〉收錄在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第037册.語錄部二》掃瞄版 (ED2000.COM).pdf。
釋印順,《淨土與禪》,台北:正聞,1970。
釋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正聞,1992a。new window
釋印順,《中國禪宗史》,台北:正聞,1994。
釋印順,《中國禪宗史》,台中:廣益印書局,1978。
釋恆清,《佛性思想》,台北:東大,2012。new window
釋明生主編,《六祖壇經研究集成》(大陸),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釋禪睿編著,《敦煌寶藏遺書索引》,台北:法鼓文化,1996。
顧宏義注譯,《新譯景徳傳燈錄》上中下三冊,台北:三民書局,2009。

四、期刊論文

幻生著,〈敦煌佛經卷子巡禮(1)〉,香港《內明》,第110期,1981。
幻生著,〈敦煌佛經卷子巡禮(2)〉,香港《內明》,第111期,1981。
幻生著,〈敦煌佛經卷子巡禮(3)〉,香港《內明》,第112期,1981。
史金波,〈西夏文六祖壇經殘頁譯釋〉,北京《世界宗教研究》,第三期,1993。
杜正民,〈漢文佛教大藏經演化簡史〉,台北《法鼓佛學學報》,第十期,2012。
林崇安,〈六祖壇經的祖本及其演變略探〉,台北《法光雜誌》,第一七二期,2004。
林崇安,〈一相三昧與一行三昧〉,台北《靈山現代佛教雜誌》,第二九八期,2007。
林崇安,〈看心和觀心〉,台北《法光雜誌》,第三○二期,2016。
林崇安,〈六祖壇經傳法偈的要義略探〉,台北《法光雜誌》,第三二六期,2016。
林崇安,〈契嵩大師和六祖壇經〉,台北《法光雜誌》,第三二九期,2017。
林崇安,〈壇經真福寺本的重要內容和傳承〉,台北《法光雜誌》,第三三六期,2017。
陳寅恪,〈禪宗六祖傳法偈之分析〉,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1冊,大乘文化基金會出版,1980年10月(原刊《清華學報》7:2,1932.6)。
張志軍,〈惠能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河北《禪刊》,第二期,2008。
程恭讓,〈略析佛性與般若在牟宗三哲學思想進展中的位置〉,《普門學報》,第十三期 ,2017。
賴賢宗,〈禪與如來藏的交涉〉,收錄於《玄奘佛學研究》,新竹:玄奘大學,2011。new window

五、博碩士論文

左欣,〈壇經的實修思想研究〉,河北大學哲學碩士論文,2011。
仇明春,〈壇經中所見的《大乘起信論》思想略辯〉,吉林大學:宗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李林杰,〈壇經心性論及其研究方法與湘贛農禪之心境并建〉,湖南大學中國哲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吳彥隆,〈一行三昧之研究─一行三昧思想及其在中國早期佛教中之開展〉,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林祺源,〈瑜伽相應與宗教修持…《瑜伽經》與《解深密經》瑜伽行之比較〉,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畢業論文,2007。
周成翰,〈六祖壇經宗寶本之禪思想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胡騰友,〈大般涅槃經續譯之佛性論研究〉,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高慈穗,〈惠能的教育思想〉,私立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高興福,〈慧能禪學的內在超越性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哲學與政法學院,宗教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梁嘉芸,〈開啟內在自性之本覺──《六祖壇經心性修持之研究》〉,私立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張樹青,〈大乘起信論與兩宋理學心性論比較研究〉,福建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葉宜庭撰,〈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之菩提心意涵及其運用研究〉,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釋大寂(郭濟源),〈六祖壇經般若三昧與摩訶止觀非行非坐三昧在修學思想上的比較研究〉私立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new window
釋有祥,〈從東山法門到惠能禪學的思想演變〉私立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六、網路資源

big5.xuefo.net/nr/article1/12556.html。
big5.xuefo.net/nr/article9/94301.html。
buddhaspace.org/dict/fk/data/%25E6%25B7%25A8%25E8%25A6%25BA.html。
buddhaspace.org/dict/index.php?keyword=大善知識&action=searchcontent。blog.huayuworld.org/gallery/9886/41875〈論中國文化的十大特徵〉。
blog.xuite.net/kuo707727632/.../156918868〈六祖壇經白話淺釋〉〔第七機緣品之4〕
ctext.org/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先秦兩漢/儒家/禮記/中庸。
ctext.org/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先秦兩漢/儒家/禮記/大學。
ctext.org/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先秦兩漢/儒家/孟子/盡心上。
ctext.org/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先秦兩漢/儒家/孟子/盡心上。
ctext.org/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先秦兩漢/儒家/荀子/性惡。
ctext.org/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先秦兩漢/儒家/荀子/解蔽。
ctext.org/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先秦兩漢/儒家/論語/述而。
ctext.org/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先秦兩漢/道家/道德經。
culture.ifeng.com/胡赳赳,鈴木大拙:他用“禪”影響了“垮掉的一代”。
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http://www.cnki.net.: 1994-2017。
fakuang.org.tw/about/FKA02.htm。
https://zhowikipedia.org。
https://zh-hk.facebook.com/。
http://www.nhcs.cn/Item/16099.aspx。
https://book.bfnn.org/books/0853.htm。
https://www.ctworld.org.tw/turn/sutra/021.htm。
https://world.taobao.com/item/18817473931.ht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osLRONXChI。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sbn=9570840331。
https://www.ctworld.org.tw/chan_master/east001-0.htm。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095。
https://wsctsfu.blogspot.com/2014/01/blog-post_5363.html。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AN/102692.htm。
http://www.zhibeifw.com/big5/figc/fjyj/fjy-list.php?id=12988。
http://bodhi.takungpao.com.hk/sspt/sramana/2015-06/3024520.html。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32525637155085...0。
https://kknews.cc ›歷史。
https://baike.baidu.com/item/王弼
https://zh.wikipedia.org/zh-tw/玄奘。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法海。
https://zh.wikipedia.org/zh-tw/神秀。
https://zh.wikipedia.org/zh-tw/道宣。
https://zh.wikipedia.org/zh-tw/道信。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僧璨。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慧可。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賴賢宗
https://zh.wikipedia.org/zh-tw/釋惠敏。
https://baike.baidu.com/item/菩提留支。
https://baike.baidu.com/item/僧伽婆羅。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曼陀羅仙。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菏澤神會。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南嶽懷讓。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永嘉玄覺。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永明延壽。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威廉•狄爾泰。
http://ctext.org/daoism/zh。道家/老子/道德經/。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索倫•奧貝•克爾凱郭爾。
https.. //wkxb.sicnu.edu.cn/publish/001111/張桂權pdf。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勒内•笛卡兒(1596-1650 A.D.)。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伊曼努爾•康德(1724-1804 A.D.)。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馬丁•海德格爾(1889-1976 A.D.)。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埃德蒙德•胡塞爾(1859-1938 A.D.)。
http://ctext.org/analects/yao-yue/zh?searchu=允執其中%E3%80%82。http://www.chibs.edu.tw/ch_html/hkbj/05/hkbj0508.htm。類似老莊的有無。
http://www.docin.com/p-339356518.html/瀛海客,《六祖壇經版本概要》。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道家。春秋戰國時期(B.C.770-B.C476/B.C403)。
http://www.nanhuasi.net/Item/16108.as目錄中為「曹溪能大師《壇經》一卷」。
http://www.docin.com/p-339356518.html。《中央亞西亞古代語文獻》:別冊(附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847380102xlf0.html楊曾文,〈六祖壇經版本介紹〉。
http://www.guokr.com/post/540892。「燉」煌,李正宇,〈關於敦煌名稱來源的通信〉。
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8133649-201609...81...
由 杜保瑞 著作 - ‎2016。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095。/中國道統羅義俊,
〈中國道統:孔子的傳統——儒家道統觀發微〉。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hkbj/05/hkbj0508.htm。此六家七宗與禪宗的五
家七宗有別。禪宗的發展進入了興盛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讓-保羅薩特•薩特。克爾凱郭爾又譯齊克果、祈克果
  等(1813-1855)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
https://zh.wikipedia.org/zh/%E5%85%AD%E7%A5%96%E5%9D%9B%E7%BB%8
  F。〈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房山石經本〉詳見(北京: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
  1993)。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fKgiy109REsC&pg=PA225&lpg=PA225&dq=佛學輸入年代         &source=bl&ots=BDhQo5yBIk&sig=FepVUPXJAk10VQuryJ5QtsqHZNI&hl。
jinglu.cbeta.org/knowledge/versions.htm(各版藏經介紹)。
ntusunrise.org/semicent/p115.pdf。
read01.com。
tripitaka.cbeta.org。
www.budaedu.org/doctrin/t20.php。
www.bhsmc.org.tw/zh-hant/rinpoche-intro。
www.palyul-center.org.tw/actnews.asp?newsid=127。
www.muni-buddha.com.tw/book/107-free-download.html。www.ce.nchu.edu.tw/Pic/DocExtension/13875488020381(1).pdf
www.baike.com/wiki/永平求法。
www.nanhuasi.net › 《六祖壇經》。
www.nanputuo.com › 禪話禪畫。
www.book853.com › 禪宗專集 › 禪門故事。
www.nknu.edu.tw/吳慧貞,〈朱熹道統論探究‒以四書為中心〉。  
www.znqg.com晨風的個人空間日誌/鄧文寬,〈敦斯本六祖壇經的整理與研究〉。
www.kyu.edu.tw/93/95paper/v8/95-168.pdf。周紹良多出一本〈旅博本〉:敦煌縣博物館本。
www.confucianism.org.my/index.php?option=com-content&task=view&id。
  羅俊義,〈儒家道統觀發微〉。 
www.kyu.edu.tw/93/96paper/96電子檔/96-216.pdf,台灣黃連忠,〈敦博本六祖壇經文字校正與白話譯釋的方法論〉。黄連忠,〈百年來敦煌寫本六祖壇經的發現與研究之論評〉。
yinshun-edu.org.tw/en/book/export/html/3576。


貳 外文文獻

一、西文著作

(一)、西文專書

Socrates to Sartre and beyond:A history of philosophy,Samuel Enoch Stumpf:
  8th ed.p. cm., 2008。

(二)、西文著者及譯者


色諾芬著,吳永泉譯,《回憶蘇格拉底》,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帕瑪(Richard E. Palmer),《詮釋學》嚴平 譯,台北:桂冠,1992。
涂莎莉(CatherineToulsaly)法譯〈敦斯本〉〈Sixème Patcriarche sûtra de la
plate-forme〉,巴黎:友豐出版社,1992A.D.,吳其昱教授序。
凱瑟琳•涂莎莉:《六祖壇經》,法國巴黎友豐出版公司出版,1992A.D.。

二、日文著作

(一)、日文專書

川上天山,〈西夏語譯六祖壇經について〉收錄在柳田聖山主編,《六祖壇經諸本集成》,京都:株式會社,中文出版社,1976。
日本‧川上天山,〈關於西夏語譯六祖壇經〉,日本:《知訥佛教史學》第二卷第三號,1938 A.D.。
日本‧西田龍雄,〈西夏語與西夏文字〉,《西域文化研究》第四,日本:法藏館,昭和36年,1961 A.D.
矢吹慶輝,《鳴沙餘韻》,日本:岩波,1930 A.D.,(附S.5475原件資料照片)。
石井修道,〈中國禪籍集二〉,中世禪籍叢刊編輯委員會,《『中世禪籍叢刊』第九卷》,京都:臨川書店,2016。
赤沼智善編,《印度佛教固有名詞辭典增補訂正附》,京都:法藏館,昭和54年,1979。
駒澤大學禪宗史研究彙編註,《慧能研究―慧能の傳記と資料に關する基礎的研究―》日本:大修館書店,1978。
Urs Appウルス・アップ 《六祖壇經一字索引》(Concordance to the Platform
Sutra),京都: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1993。

(二)、日文著者及譯者

川上天山著,依觀譯,〈西夏語譯的六祖壇經〉第37冊〈語錄部(二)〉,台北:文殊,1988。
川上天山著,依觀譯,〈西夏語譯的六祖壇經〉,收錄於藍吉富主編,《禪宗全書》共100冊中的第37冊〈語錄部(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2004)。
中村元等著,余萬居譯,《中國佛教發展史》,台北:天華,1984。
忽滑谷快天著,郭敏俊譯,《禪學思想史2》中國部1,台北:大千出版社,2003。
柳田聖山著,毛丹青譯,《禪與中國》,台北:桂冠,1992。
鈴木貞太郎(後改名鈴木大拙)、公田連太郎《敦煌出土六祖壇經》,日本東京:森江書店出版,1934。
鈴木大拙・佛洛姆著,孟祥森譯,《禪與心理分析》,台北:志文出版社,1972a。
鈴木大拙著,徐進夫譯,《鈴木大拙禪論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89。
鈴木大拙著,孟祥森譯,《禪學隨筆》,台北:志文出版社,1990。
鎌田茂雄著,昱均譯,《何謂禪》,台北:東大,2003。
藤田正浩著,梁國真譯〈禪宗的見性思想與印度如來藏思想〉,收於《國際佛學譯粹》第二輯,台北,國際佛學研究中心,199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