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老子之德研究
書刊名:輔仁國文學報
作者:李增
作者(外文):Lee, Tzeng
出版日期:2004
卷期:20
頁次:頁127-158
主題關鍵詞:無為自然精神孔德建德積德失德聖人眾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4
  • 點閱點閱:156
在老子中「德」之重要性僅次於「道」。然而當代學者對《老子》「德」的研究不多見,因而試寫本論。而本論先分析德之意義,其次為道之精義與德之關係。並分辨本體論之德與倫理學之德之差別。然後再根據道之屬性、樸、自然、無為對德之構成。其四則在「德畜之」之論述,從其玄牝之門、穀神不死、虛靜無為、施與嗇,與三寶之用而至積德。其五在分析成德者之主體──我──即人之身心欲靜德精與成德之關係。而後言德行之分類與人格之殊異與分類,使本文成一德之系統。
會議論文
1.沈清松(1999)。郭店竹簡《老子》的道論與宇宙論─相關文本的解讀與比較。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嚴靈峰(1979)。老莊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起鈞(1979)。老子哲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抗生(1999)。老子研究。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魏元珪、國立編譯館(1997)。老子思想體系探索。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笑敢(1997)。老子:年代新考與思想新詮。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博(1992)。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邦雄(1983)。老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海煙(1997)。老莊哲學新論。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福增(1999)。老子哲學新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道德經名著選輯。道德經名著選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康(1979)。老莊哲學。臺北:商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哲敷(1969)。老莊哲學。老莊哲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鼓應。道家文化研究。道家文化研究。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