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訪談研究法在體育領域之運用
書刊名:大專體育
作者:王素珍鍾麗民
出版日期:2005
卷期:80
頁次:頁101-108
主題關鍵詞:訪談法體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3
  • 點閱點閱:42
期刊論文
1.傅浩堅(19920400)。An Analysis of Sports Injuries in Hong Kong (Competition Versus Recreation and Team Sport Versus Non-Term Sport)。亞洲體育,15(2)=58,62-74。  new window
2.許雪姬(20020600)。近年來臺灣口述史的評估與反省。近代中國,149,38-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良漢、許志賢(20020100)。休閒運動阻礙量表編製與信效度分析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0,157-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振寧(20030500)。競技建築中見體育精神--訪談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崔凱。藝術家,56(5)=336,188-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方振寧(20030100)。如果PLAY操作失去的話--讓.呂克.高達東京訪談。藝術家,56(1)=332,331-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漢文(20030600)。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前後的鄉土教育--以訪談五位國小教師為例。教育社會學通訊,47,1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邱彥文、黃世傑、王國華(20020800)。國中理化課試行POE教學之個案研究。科學教育,12,53-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邱秀霞(20020900)。淺談體育研究之質化研究法。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10,403-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涂志賢(19991000)。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策略規劃分析之個案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0(1),143-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琪婷、陳政雄、謝邦昌(20001100)。休閒運動與飲料消費型態相關性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29,11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世瑛(20011200)。異域孤軍外一章--桃園縣忠貞新村口述訪談工作紀要。國史館館刊,31,1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宏亮(19930900)。質的體育研究法--訪問法。中華體育季刊,7(2)=26,120-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彭芸(20000700)。民國八十七年臺北市市長候選人的網路選舉。民意研究季刊,213,24-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長苓(20000900)。質性研究工作坊系列一:訪談法。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廖麗君、林昭宏、朱允慧、劉景寬(20020800)。功能獨立量表訪談式問卷於腦中風病人之信度檢定。物理治療,27(4),174-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鄭溫暖、廖主民(20010900)。以質的研究取向--初探本土優秀運動員的心理特性。體育學報,31,159-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謝佳男(20020300)。運動員成長經歷--三位棒球選手的經歷。國民體育季刊,31(1)=132,17-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謝寶梅(19930500)。質的研究法在學前教育研究的運用。幼兒教育年刊,6,243-2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毓文(20001200)。他們想說什麼?--青少年自傷行為之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2),127-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順正(19920600)。運動技術的定性分析。中華體育季刊,6(1)=21,66-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士範(20001200)。日治迄今排灣族聚落移住與社會經濟變遷--一個平和村(Piuma)的例子。思與言,38(4),185-2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芝儀(20010600)。不同類型犯罪者犯罪思考型態之研究。犯罪學期刊,7,171-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邱兆偉(19950100)。「質的研究」的訴求與設計。教育研究(高師),4,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敏男(19940900)。體育教學研究--系統觀察法。國民體育季刊,23(3)=102,7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海助(19960900)。教練行為記錄模式--CBRF系統觀察法之介紹。臺灣省學校體育,6(5)=35,4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真儀(2003)。精神科從業人員對運動介入憂鬱症治療之知覺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連宗(2002)。大專院校運動設施委外經營績效之研究--以明新技術學院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玉妹(2001)。體適能課程實施對學生體適能認知及表現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桓正(1999)。矯正鞋墊對高低足弓運動員傷害及表現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宜萍(2002)。徘徊在社會體制的十字路口--十八名女性運動員運動社會化與身分認同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昌珣(2004)。資訊科技融入運動技能教學可行性之研究--以臺北市立仁愛國民中學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鈞芪(2003)。2002年我國青少年射箭運動員訓練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舜璇(2003)。停經後婦女規律運動之經驗(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碧霞(2001)。中年人運動階段、身體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中山區居民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子元(2000)。我國優秀女子田徑運動員訓練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馮麗花(2004)。優秀運動員壓力來源及因應策略之質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于文正(1999)。心象練習的心理機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郭生玉(1994)。心理與教育研究方法。台北縣:精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樹淵(2002)。運動科研寫作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owler, Floyd J. Jr.(1993)。Survey research methods。Newbury Park, CA:Sage。  new window
4.林振春(1992)。社會調查。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Thomas, Jerry R.、Nelson, Jack K.、陳五洲(2000)。運動研究法。臺中市:華格納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齊欣(20030916)。專題訪談研究計畫:休閒教育與青少年成長,http://www.hrb69.edu.cn/jyky/newl/ZT.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