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不同家庭型態國中生父母親教養知覺、家庭知覺與偏差行為之比較研究
書刊名:警學叢刊
作者:蔡松瑜林瑞欽
作者(外文):Tsai, Song-yuLin, Rueih-chin
出版日期:2006
卷期:37:2=168
頁次:頁175-207
主題關鍵詞:國中生單親家庭隔代家庭父母親教養知覺家庭知覺偏差行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2
  • 點閱點閱:87
期刊論文
1.Klein, K.、Forehand, R.、Armistead, L.、Long, P.(1997)。Delinquency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early adulthood: Family parenting predictors from early adolescence。Adolescence,32(125),61-80。  new window
2.Heimer, K.(1997)。Socioeconomic status, subcultural definitions, and violent delinquency。Social Forces,75(3),799-833。  new window
3.Gattai, F. B.、Musatti, T.(1999)。Grandmother' involvement in grandchildren's care: Attitudes, feeling, and emotions。Family Relations,48(1),35-42。  new window
4.周愫嫻(19951200)。社會階級、家庭結構與青少年偷竊行為的關係: 一個美國社區的實證研究。社區發展季刊,72,152-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鄭瑞隆(19961209)。雛妓問題與兒童保護。當前臺灣地區犯罪問題與對策研討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林瑞欽(1994)。嘉南地區13-15歲青少年自我意像調查研究--正常與犯罪青少年之比較。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屏東縣中輟生統計(2001)。明正國中89年全縣中輟生統計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屏東縣警察局(2001)。屏東縣警察局89、90年犯案少年狀況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998)。單親家庭對少年非行影響之研究--家庭結構及功能的觀點:臺北市之實證研究。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琦茂(2000)。少年父母教養知覺與親子衝突之研究--未犯罪與犯罪少年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喜水(2003)。原住民國中生偏差行為與家庭氣氛及父母的管教態度相關研究--以台東縣為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秀櫻(1987)。一般青少年與偏差行為青少年親子關係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筱梅(1995)。青少年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周震歐、簡茂發、葉重新、高金桂(1982)。臺灣地區男性少年犯罪與親職病理的研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春金(1992)。青少年犯罪原因論--社會控制理論之中國研究。桃園:中央警官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ampson, Robert、Laub, John(1993)。Crime in the Making。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邱皓政(200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德輝、楊士隆(2002)。犯罪學。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Farrington, D. P.(1983)。Randomized experiments on crime and justice。Crime and Justic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