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死後留後VS.問題遺後?--「死後取精生子」生命權的思辨
書刊名:應用倫理研究通訊
作者:張淑美 引用關係陳慧姿
出版日期:2007
卷期:41
頁次:頁65-77
主題關鍵詞:胎兒生命權生命倫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0
  • 點閱點閱:71
Other
1.行政院衛生署(2005)。研商人工生殖技術有關生殖細胞之保存及銷毀規範座談會,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張立明(2003)。人之初--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爭議。醫學教育,7,217-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淑美、陳慧姿(2006)。尊重生命--由優生保健法第三章第九條論胎兒生命權的抉擇與維護。生死學硏究半年刊,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文珊(20040800)。前胚胎道德地位與母胎關係芻議--試論基督宗教之觀點。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1,36-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惠瑜(20050600)。生命議題的倫理思考。哲學與文化,32(6)=373,89-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顏厥安(19980200)。生命的意義不必然在繼續活下去--由彼得辛格[Peter Singer]的觀點談安樂死問題。當代,8=126,86-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素楨(20040800)。臺灣女性的生育自主權之問題與權利分析。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1,15-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甘添貴(20010200)。人工流產與殺害胎兒。臺灣本土法學雜誌,19,115-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肖魏(20040800)。母親與胎兒關係的倫理爭論。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孫效智(19971000)。代理孕母的倫理與法律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8-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蔡甫昌、李明濱(20021200)。當代生命倫理學。醫學教育,6(4),381-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孫效智(20040900)。當前臺灣社會的重大生命課題與願景。哲學與文化,31(9)=364,3-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uchanan, Allen、Brock, Dan W.、Daniels, Norman、Wikler, Daniel、蕭郁雯(2004)。從機會到選擇:遺傳學與正義。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波伊曼、江麗美(1995)。生與死--現代道德困境的挑戰。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琪明(2003)。倫理與生活--善惡的變與辨。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illiams, John R.、尹彙文(2005)。世界醫學會醫學倫理手冊。台北市: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內政部(2005)。臺閩地區戶口統計。台北市: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艾立勤(2005)。維護人性尊嚴--天主教生命倫理觀。台北市:光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行政院衛生署(2004)。公務統計--九十三年公務統計年報。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喬•曼頓、梁祥美(1999)。非洲叢林醫生史懷哲愛與實踐的一生。台北市: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旭崧、莊人祥(1996)。山城杏話醫學生談醫學倫理。台北市:合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崇堯(19920000)。當代問題與基督教思想。臺北:永望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Pojman, Louis P.、陳瑞麟(1997)。今生今世:生命的神聖、品質和意義。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Gilligan, Carol、王雅各(2002)。不同的語音:心理學理論與女性的發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鈕則誠(2004)。生命教育概論:華人應用哲學取向。臺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何懷宏(2002)。倫理學是什麼。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彭運石(2001)。走向生命的顛峰: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臺北:貓頭鷹。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孫效智(20020000)。宗教、道德與幸福的弔詭。臺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火旺(2004)。倫理學。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