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吳守禮教授的潮州語文研究及其成就
書刊名:臺灣語文研究
作者:董忠司
作者(外文):Tung, Chung-ssu
出版日期:2003
卷期:1:1
頁次:頁1-24
主題關鍵詞:潮州話文獻學閩南語戲文潮州方言詞彙Ch'ao-chou dialectSouthern Min classical theaterPhilologyLexicolo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3
  • 點閱點閱:22
臺灣大學退休教授吳守禮先生是臺灣(閩南)語言和文學研究的泰斗,現代臺灣語言的研究者,無不受到他的感召和蔭庇,但他在潮州方言及文學方面的的研究較少受到特別的注意。本文首先略述吳教授在閩南語方言整體的研究成就之後,把重點放在他的潮州方話文學、方言及其文獻的研究。吳教授是臺灣第一位研究潮州方言文獻的人,也是第一位研究潮州話文學的人,他的明清閩南戲文校理贏得學界的多方推崇。他在潮州話文學和文字應用、方言學、修辭學、音韻學、詞彙學各方面的研究都是開風氣之先,且成就非凡。
Professor Wu Shou-li (1909-), is a forerunner of studies of Southern Min classical theater and philology in Taiwan, and is also the pioneer of the research of Ch’ao-chou dialect and its literatures. This paper highlights his pioneering works on Ch’ao-chou dialect, which cover a wide range of topics from literature, character usage, dialectology, rhetoric, philology to lexicology.
期刊論文
1.吳守禮(1957)。查晡查某語言的試探。學人,35、37、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守禮(1957)。(明刊)荔鏡記戲文全集解題。學人,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守禮(19600300)。荔鏡記戲文研究序說。臺灣風物,10(2/3),5-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守禮(19620815)。釋「覓」。大陸雜誌,25(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守禮(19610815)。釋「?」及?、攃、娶、引、惹。大陸雜誌,23(3),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守禮(19660400)。順治本荔枝記校研。臺灣風物,16(2),17-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守禮(19660600)。「荔鏡記戲文」之刊刻地點。臺灣風物,16(3),23-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施炳華(19970500)。談「荔鏡記」與萬曆本「荔枝記」之潮州方言。成大中文學報,5,67-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傅芸子(1939)。東京觀書記。書誌學,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董同龢(19591000)。四個閩南方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0(下),729-10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吳守禮(1961)。(明刊)荔鏡記戲文研究--校勘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守禮(1962)。(明刊)荔鏡記戲文研究--韻字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守禮(1967)。新刻增補全像鄉談荔枝記研究--校勘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守禮(1972)。重補摘錦潮調〈金花女〉〈蘇六娘〉校理並標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炳華(1997)。荔鏡記匯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美芳(1993)。陳三五娘研究(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屏生(1992)。潮陽話和其他閩南話的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艷枝(1989)。嘉靖本《荔鏡記》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麗雪(2000)。閩南語韻書《彙音妙悟》「高」韻及其相關問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益源(1994)。元明中篇傳奇小說研究(博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屏生(1996)。同安方言及其部分相關方言的語音調查和比較(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董忠司(1996)。臺灣閩南語語音教材初稿。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炳華(2000)。《荔鏡記》音樂與語言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董忠司(2001)。臺灣語語音入門。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連通(1993)。泉州市方言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守禮(1987)。綜合閩南臺灣語基本字典初稿。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建設(1994)。泉州方言與文化。廈門:鷺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15)。彙集雅俗通十五音(擊木知音)。臺中:瑞成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守禮(1946)。福建語研究導論--語言和民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守禮(1954)。臺灣省通志稿人民志語言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守禮(1975)。近五十年來臺語研究之總成績。大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守禮(1967)。順治刊本荔枝記研究--校勘篇。臺北:吳守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守禮(1975)。清乾隆刊本同窗琴書記--校理篇。臺北:吳守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守禮(1978)。清光緒間刊荔枝記校理。臺北:林宗毅發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守禮(1995)。閩臺方言研究集。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守禮(1997)。福客方言綜誌。臺北:吳守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守禮(1998)。閩臺方言研究集。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守禮、林宗毅(1974)。明本閩南戲曲四種。臺北:吳守禮 林宗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南生(1985)。明本潮州戲文五種。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永明(1969)。潮州方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東月(1999)。新刻增補全像鄉談荔枝記。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新魁(1999)。李新魁音韻學論集。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施炳華(1997)。陳三五娘。臺南市: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憲國、邱文錫(1997)。陳三五娘。臺北:樟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歷明(1992)。金釵記及其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董忠司(2001)。臺灣閩南語概要。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蔣儒林。潮語十五音四卷附潮語口頭聲。香港:陳湘記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龍彼得、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1995)。明刊閩南戲曲絃管選本三種。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謝秀嵐(1820)。彙集雅俗通十五音。高雄:慶芳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馬重奇(1994)。漳州方言研究。香港:縱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謝益顯(1965)。增三潮聲十五音。香港:謝益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ieele, John(1924)。The Swatow Syllabary with Mandarin Pronunciation。潮正兩音字集。上海:長老教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守禮(1957)。現存最早的閩南語文獻--荔鏡記戲文研究序說。神田博士還曆記念書誌學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守禮(1965)。吳守禮談荔鏡記。《國語日報》學人訪問記。國語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