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宋元之際江南士人劉壎及其《水雲村泯稿》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許正弘
作者(外文):Hsu, Cheng-hu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7
頁次:頁387-411
主題關鍵詞:宋元之際江南士人劉壎水雲村泯稿社會網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
  • 點閱點閱:74
宋元鼎革之際,江南士人面臨「君臣大義」與「夷夏之防」的雙重思想壓力,出處仕隱有著諸多不同的選擇。南豐劉壎可為其中「邊緣型遺民」的範例之一。本文以劉壎及其《水雲村泯稿》為研究對象,首先疏理劉氏相關著述,集中討論《水雲村泯稿》的版本與各本內容,其次探討其個人生平與入元後的社會網絡,並析論鼎革後出仕的原因。
期刊論文
1.孫克寬(19740700)。元初南宋遺民初述。東海學報,15,13-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清連(19780300)。元初江南的叛亂(1276-1294)。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9(1),37-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祖謨(19461200)。宋亡後仕元之儒學教授。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14(1/2),191-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啟慶(19960400)。宋元之際的遺民與貳臣。歷史月刊,99,56-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鄔烈波(2000)。試論劉壎詩論的兼收并蓄傾向。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1(1),1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國光(1997)。劉壎《隱居通義》的賦論。文學遺產,1997(5),72-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守泯(2003)。蒙元統治下士人的頓挫與轉折:以婺州為中心(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正富(1960)。宋代科舉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北京圖書館(1987)。北京圖書館善本書目。北京:北京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德毅、李榮村、潘柏澄(19791100)。元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澄。吳文正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國淦(1962)。中國古方志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夏良勝(1964)。建昌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仁生(2004)。日本現藏稀見元明文集考證與提要。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1969)。國立中央圖書館典藏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廣(1989)。江西通志。中國方志叢書 \\ 明嘉靖四年(1525)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旭東(2005)。吳澄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修生(1998)。全元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Jay, Jennifer W.(1991)。A Change in Dynasties: Loyalism in Thirteenth-Century China。Bellingham, Washington: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new window
12.脫脫(1975)。宋史。台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靜嘉堂文庫(1980)。靜嘉堂文庫漢籍分類目錄。臺北:大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1986)。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子方(2001)。挑戰與抉擇--元代文人心態史。石家莊:河北教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壎(1969)。隱居通議。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重民(1983)。中國善本書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澄(1985)。吳文正公集。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紀昀、四庫全書研究所(199701)。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宋濂(1976)。元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歐陽修、徐無黨(1974)。新五代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依果、樓占梅(1988)。元朝人名錄。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麼書儀(1993)。元代文人心態。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賈志楊(1995)。宋代科舉。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薛居正、劉迺龢(1976)。舊五代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趙景良(n.d.)。忠義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壎(1621)。水雲村泯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壎、劉冠寰(1837)。水雲村泯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壎、劉冠寰(1830)。水雲邨吟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鄔鳴雷、趙元吉(1613)。建昌府誌。中國方志叢書 \\ 日本國會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稿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柏春、魯琪光(1871)。南豐縣志。中國方志叢書 \\ 清同治十年(1871)刊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宗羲、王芑孫(1978)。金石要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鄭釴、劉凝(1683)。南豐縣志。中國方志叢書 \\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刊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盧崧、朱若烜(1765)。南豐縣志。中國方志叢書 \\ 清乾隆三十年(1765)刊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謝旻、陶成(1732)。江西通志。中國方志叢書 \\ 清雍正十年(1732)刊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包發鸞、趙惟仁(1924)。南豐縣志。中國方志叢書 \\ 日本國會圖書館藏民國十三年(1924)刊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室(2005)。遼金元名人年譜,第3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北京圖書館(1998)。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36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2008)。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杜春和(2006)。張國淦文集四編.永樂大典方志輯本。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周清澍(2001)。日本所藏元人詩文集珍本。元蒙史札。呼和浩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周清澍(1983)。元人文集版本目錄。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姚從吾(1982)。忽必烈平宋以後的南人問題。姚從吾先生全集,第6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姚從吾(n.d.)。鐵函心史中的南人與北人問題。姚從吾先生全集,第6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孫克寬(n.d.)。程鉅夫與其雪樓集。元代漢文化之活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島田翰(1980)。皕宋樓藏書源流攷。中國目錄學名著。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陸峻嶺(1979)。元人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植松正(1997)。元代江南の地方官任用について。元代江南政治社會史研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蕭啟慶(1999)。元朝的統一與統合:以漢地、江南為中心。元朝史新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陸心源(1997)。皕宋樓藏書志。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克寬(1968)。江南訪賢與延祐儒治(附程鉅夫與其雪樓集)。元代漢文化之活動。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啟慶(1999)。內北國而外中國:元朝的族群政策與族群關係。元朝史新論。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啟慶(19830000)。元代的儒戶 : 儒士地位演進史上的一章。元代史新探。臺北:新文豐。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