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蒙元時期的家庭與法律
作者:張斐怡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蕭啟慶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蒙元時期家庭法律Yuan DynastyFamilyLaw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以元史的研究而言,蒙古文化對漢地的影響,可說是元史研究的主題,尤其蒙古文化在漢地所造成的現象,有所謂「裂斷」之說。就此「影響」論之,應有諸多的層次,如個人、家庭、社會及國家等等,各有不同接受或排拒蒙古文化的可能性,其中,社會及國家的層面目前的成果較多。目前的研究成果中,以社會、國家為主,近年來有若干個人的討論。但以家庭為主題,從而討論蒙古文化影響的研究,卻鮮少見之。因此,本文的主題,即使企圖從家庭史的研究,對於蒙古文化對漢地所造成的影響,做更詳實的認識。
有關元代家庭史在宋、明之間的意義早已為提出。在理學的影響下,宋人為加強家庭之血緣凝聚力,防止財富分化,以確保士大人家庭的長享富貴,提出許多理論性的策略,對於立宗子,建家廟(祠堂)、編纂家法(訓)及族譜等,而這些觀念,並未在宋代普及化,而是由元人付諸實踐。因此,宋元宗族的基本型態,形成於元代,繼而影響明清宗族社會的建立。這些研究的角度及主題,多著重於民間的力量,或宋代理學觀的影響,即漢文化傳統的延續力量。
就上述歷史變遷的研究角度觀察,對於元代家庭歷史的研究,並不能限於民間的力量或宋人理學觀的延續等學術及文化發展的影響。由於蒙元時代為中國史上第一個統一漢地的異族王朝,是否「異族」的統治,曾對於家族的發展產生特殊的意義,當是元代家庭史發展的另一重要的觀察,即為本文的主題之一。
自唐律以降,傳統中國法律的最大特色,即是以儒家的禮教為立法的原則。而禮教所界定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中,也以家庭的成員關係為主要部分。學者自唐律的研究,即曾指出家族主義(尊長與卑幼之別)、男權中心(如繼承以男性為主、夫尊妻卑)等,為法律中所映的家庭禮教原則。而這些原則在各朝的法律中,也曾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在蒙古的統治下,如何運用及呈現這些禮教的原則,或者全然背棄之?將是本文的另一個主題之二。
本文將以元代法律史料為中心,探究家庭糾紛或相關政策,說明蒙元入主後,在其法律政策當中,既有蒙古的的異族特色,也有漢族的法律傳統及禮教觀,二者產生多元及複雜的互動關係,皆對於家庭史的變化產生重要的影響,也成為宋明之際,從家族到宗族轉變的助力之一。最後,將這些法律規範與前後代相比較,得說明蒙元的統治在中國的家庭發展史上既有延續,也有斷裂的意義,而又以延續性的力量較大。
參考書目

一、傳統文獻

不著撰人,《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台北:故宮博物院,1976。
不著撰人,中國社會科院正史研究所宋遼金元研究室點校,《名公書判清明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
孔齊,《至正直記》,北京:中華書局1991。
方齡貴校注,《通制條格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1。
王惲,《秋澗先生大全集》,四部叢刊。
王禎著,繆啟愉、繆桂龍點校,《東魯王氏農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王禮,《麟原前集》,四庫全書。
札奇斯欽,《蒙古秘史新並註釋》,台北:聯經出版,1992。
田濤、鄭秦點校,《大清律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任道斌點校,《趙孟頫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宇文懋昭著,崔文印校證,《大金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86。
朱熹撰、丘濬輯《朱子家禮》,康熙年間刊。
吳師道,《吳正傳先生文集》,元代珍本文集彙刊,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0。
吳澄,《吳文正公集》,元人文集珍本叢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宋濂,《宋文憲公集》,四部叢刊。
宋濂等,《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
宋濂撰,羅月霞主編,《宋濂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宋褧《燕石集》,四庫全書。
李存,《俟菴集》,四庫全書。
長孫無忌,《唐律疏義》,台北:商務印書館,1996。
徐元瑞等撰,楊納點校《吏學指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台北:新文豐出版,1976。
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標點本,1979。
袁桷,《清容居士集》,四部叢刊。
貢師泰,《玩齋集》,四庫全書。
張之翰,《西巖集》,四庫全書。
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張詠《乖崖集》,四庫全書。
張養浩,《歸田類稿》,四庫全書。
許有壬,《至正集》,元人文集珍本叢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陳基,《夷白齋稿》,四部叢刊。
陳著,《本堂集》,四庫全書。
陸文圭,《牆東類稿》,元人文集珍本叢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傅若金,《傅與礪詩文集》,四部叢刊。
程鉅夫,《程雪樓集》,元代珍本文集彙刊,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0。
黃時鑑校注,《通制條格》,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黃時鑑輯點,《元代法律資料輯存》,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黃溍,王頲點校,《黃溍全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楊訥點校,《吏學指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楊維禎,《鐵崖古樂府》四部叢刊。
楊維禎,《東維子文集》,四部叢刊。
楊翮,《佩玉齋類稿》,四庫全書。
虞集著,王頲點校,《虞集全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蒲道源,《閒居叢稿》,元代珍本文集彙刊,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0。
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1。
劉敏中,《中庵集》,四庫全書。
劉壎,《水雲村稿》,四庫全書。
鄭太和輯,《麟溪集》,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鄭濤,《浦江鄭氏家範》,續修四庫全書本。
薛梅卿點校,《宋刑統》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謝深甫等,戴建國點校,《慶元條法事類》,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謝應芳,《龜巢稿》,四部叢刊。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編,《至正條格》(校註本),城南:韓國學中央研院,2008。
懷效峰點校,《大明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蘇天爵撰,陳高華、孟繁清點校,《滋溪文稿》,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蘇天爵編,《國朝文類》,四部叢刊。
蘇伯衡,《蘇平仲文集》,四庫全書。
釋大昕,《蒲室集》,四庫全書。
權衡,《庚申外史》,學津討原叢書。

二、現代論著
1、中、日文

Bettine Birge(柏清韻著)、柳立言譯,〈元代的收繼婚與貞節觀的復興〉,收於柳立言編,《宋元時代的法律思想和社會》(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頁416-18。
Henry Serruys, 朱麗文譯,〈明初蒙古遺俗的遺存〉,《食貨月刊》5:4,1975,頁27-48。
Valentin A. Riasanovsky(ウエ・ア・リヤザノフスキイ)著,東亞經濟調查局譯,《蒙古慣習法の研究》,東京:東亞經濟調查局,1935。
丁凌華,《中國喪服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大島立子,〈元代家族の分籍について〉,收於柳田節子先生古稀紀念論集委員會編,《柳田節子先生古稀紀念中國の伝統社會と家族》(東京:汲古書院,1993),頁383-398。
───,〈「承繼」判例から見た法の適用──宋.元.明のから〉,此文見於大島立子編,《宋-清代の法と地域社會》(東京:東洋文庫,2006),頁45-84。
───,〈元代家族の分籍について〉,柳田節子先生古稀紀念論集編集委員會,《柳田節子先生古稀紀念:中国伝統の社会と家族》(東京:汲古書院,1993),頁383-98。
───,〈論元朝の女壻〉,《史論》43,1990,頁76-142。
川村康,〈宋代贅婿小考〉,《柳田節子先生古稀紀念論集編集委員會,《柳田節子先生古稀紀念:中国伝統の社会と家族》(東京:汲古書院,1993),頁347-363。
───,〈元末明初における宗族形成の風潮〉,《文經論叢》27:3(1992),頁272-321。
仁井田陞,《中國法制史研究》(刑法),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59。
───,《中國身分法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3。
內蒙古典章法學與社會學研究所編,《成吉思汗法典及原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中島樂章,〈元朝統治と宗族形成──東南山間部の墳墓問題をめぐしつて〉,收入井上徹、遠藤隆俊編《宋-明宗族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05),頁315-50。
方心棣,〈秦漢贅婿謪戍制度當議〉,《安徵教育學院學報》23:4,2005年7月,頁34-37。
王美華,〈官方旌表與唐宋兩代孝悌行為的變異〉,《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版),2003年2期,頁21-27。
王潔卿,《中國的婚姻:婚俗;婚禮與婚律》,台北:三民書局,1988。
札奇斯欽,《蒙古文化與社會》,台北:商務印書館,1992。
白凱(Kathryn Bernhardt),《中國婦女與財產:960-1949》,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有高巖,〈元代盜賊殺傷律研究〉,《史潮》10卷1期,1941年,頁1-26。
吳海航,《元代法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宋德金,〈遼朝的「因俗而治」與中國社會〉,收入氏著《遼金論稿》(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頁7-17。
李玉年,〈《大札撒》對元朝立法的影響及其在中華法系中的地位〉,《史林》2007年3期,頁77-86。
李貞德,〈漢唐之間女性財產權試探〉,收入《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new window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法制史》,台北:三民書局,2001
李淑媛,《爭財競產──唐宋的家產與法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林欣蓉,〈元代家法中的女性角色:以《鄭氏家範》為例〉,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邱仲麟,〈不孝之孝:隋唐以來割股療親現象的社會史考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所博士論文,1997年。new window
姚大力,〈論元朝刑法體係的形成〉,《元史論叢》3,1986年,頁¬105-129。
柏紅秀、李昌集〈元雜劇中的書生贅婿形象分析〉,《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8:4,2004年7月,頁52-53。
柏清韻(Bettine Birge),〈遼金元法律及其對中國法律傳統的影響〉,收於柳立言編,《中國史新論》(法律史分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8,頁141-191。new window
柳田節子,〈元代女子の財產繼承〉,《宋代庶民の女たち》(東京:汲古書院,2003),頁98-117。
柳立言,〈以法律糾紛看宋代的父權家長制:父母舅姑與子女媳婿相爭〉,收入氏著《宋代的家庭與法律》(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247-324。new window
───,〈宋代分產法「在室女合得男之半」〉,收入氏著《宋代的家庭和法律》(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408-494。
───,〈宋代同居制度下的所謂「共財」〉,收入氏著《宋代的家庭和法律》(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325-74。
───,〈宋代的社會流動與法律文化:中產之家的法律〉,《唐研究》11(2005),頁117-158。
───,〈淺談宋代婦女的守節與再嫁〉,收入氏著《宋代的家庭與法律》(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211-245。
───,〈養兒防老:宋代的法律、家庭與社會〉,收入氏著《宋代的家庭和法律》(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375-407。
洪金富,〈元代的收繼婚〉,《中國近世社會文化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頁279-314。new window
───,〈《元典章》點校例釋〉,《中國史研究》,2005.2,頁113-118。
洪麗珠,〈元代鎮江路官員族群分析〉,《元史論叢》10,2005,頁251-277。
津田左右吉,〈遼の制度の二重体系〉,收入《津田左右吉全集》12,東京:岩波書店,1964。
胡興東,《元代民事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宮崎市定著,徐世虹譯,〈宋元時代的法制和審判機構〉,劉俊文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8,北京:中華書局,1992。頁252-58。
島田正郎,《北亞洲法制史》,台北:中國文化學院,1964。
────,《北方ユーラシア法系の研究》,東京:創文社,1981。
徐揚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論》,北京:中華書局,1995。頁460-81。
徐適端,〈試析元代婦女在法律中的地位〉,《中國史研究》4,2000年,頁103-115。
徐儒宗〈儒學治家的典型──論鄭氏義門的孝義家風〉,《寧波大學學報》8:1,1995,頁32-39。
袁俐,〈宋代女性財產述論〉,收入鮑嘉麟編《中國婦女史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9),頁173-213。
高明士,〈唐律中的家長責任〉,收入高明士主編,《唐代身分法制研究──以唐律名例為中心》,(台北:五南出版,2003),頁31-53。
張帆,〈元朝詔敕制度研究〉,《國學研究》10,2002,頁145-167。
──,〈重現于世的元代法律典籍──殘本《至正條格》〉,《文史知識》2008:2,頁31-38。
張邦煒〈宋代婦女的再嫁問題和社會地位〉,收入氏著《婚姻與社會──宋代》(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頁65-97。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 (Rational Choice) 的問題〉,《新史學》,10卷2期,1999,頁29-76。new window
張斐怡,〈元代非漢族女子形象的漢化──蒙古、色目女子碑傳史料分析〉,《東吳歷史學報》12(2004),頁279-322。new window
───,〈從法制史料看蒙、漢文化的交會與元代社會--評介婦女守節意識提昇的相關研究〉,《法制史研究》7(2005年6月),頁229-254。
許守泯,〈蒙元統治下士人的頓挫與轉折──以婺州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許懷林,〈《鄭氏規範》剖析-兼論「義門」聚居的凝聚力〉,收入《中日宋史研討會-中方論文選編》(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1),頁153-165。
郭松義,《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郭培貴,〈明代文官蔭叙制度考論〉,《歷史研究》2005年2期,頁42-58。
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台北:世界書局,1988四版。
陳高華,〈《元典章.戶部》簡論〉,《中華文史論叢》90,2008.2,頁27-47。
───,〈《至正條格.條格》初探〉,《中國史研究》,2008:2,頁66-82。
───,〈論元代的軍戶〉,收入氏著《元史研究論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127-155。
───,〈論元代的站戶〉,收入氏著《元史研究論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頁156-185。
陳高華、張帆、劉曉,〈《元典章.戶部.田宅》校釋〉,《燕京學報》24期,2008,頁27-88。
───,〈《元典章.戶部.婚姻》校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5,2008,頁243-336。
───,〈《元典章.戶部.分例》校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4,2007,頁439-486。
───,〈《元典章.戶部.戶計》校釋〉,《暨南史學》,4,2005,頁153-196。
───,〈《元典章.戶部.祿廩》校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3,2004,頁369-384。
勝山稔,《中國宋-明代における婚姻の學際的研究》,仙台:東北大學出版社,2007。
森田憲司,〈宋元時代における修譜〉,《東洋史研究》37:4(1979),頁509-35。
曾代偉,《金律之研究》,台北:五南出版,1995。
富谷至,《東アジアの死刑》,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8。
游惠遠,《宋元之際婦女地位的變遷》,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3。
滋賀秀三著,張建國、李力譯,《中國家族法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觀念的嚴格化》台北:台大出版委員會,1998。new window
馮爾康,《中國宗族社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頁165-211。
黃修明,〈中國古代以孝選官考論〉,《歷史教學問題》2004年6 期,頁65-69。
黃清連,〈元代的戶計制度〉,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1977。
楊志玖,〈元代的阿兒渾人〉,收入氏著《元代回族史稿》(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頁31-41。
楊訥,〈元代農村社制研究〉,《歷史研究》,1965年4期,頁117-134。
葛兆光,〈「唐宋」抑或「宋明」?──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視域變化的意義〉,《歷史研究》,2004年1期,頁18-32。
董家遵,〈從漢到宋寡婦再嫁習俗考〉,收入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88),頁139-164。
───,〈歷代節烈婦女的統計〉,收入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88),頁111-117。
漆俠,〈宋元時期浦陽鄭氏家族之研究-宋元社會階級結構探索之一〉,收入《劉子健博士頌壽紀念宋史研究論集》,(東京,同朋舍,1989),頁159-166。
趙浴沛,《兩漢家庭內部關係及相關問題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劉欣寧,〈由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論漢初的繼承制度〉,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new window
劉曉,〈元代收養制度研究〉,《中國史研究》2000年3期,頁113-124。
──,〈日本有關元代法制史研究概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4,頁19-23。
──,〈論累世同居共財在元代的發展及其特點〉,《中國經濟史研究》2001年1期,頁143-44。
劉燕儷,《唐律的夫妻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2007。
鄭桂瑩,〈元朝婦女的守節與再嫁:以律令為主的討論〉,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蕭師啟慶,〈九州之外有斯人:元代多族士人的群體意識〉,《清華學報》35:1(2005),頁1-35。
───,〈中國近世前期南北發展的歧異與融合〉,收入氏著《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台北:聯經出版,2008),頁1-22。
───,〈元代的儒戶:儒士地位演進史上的一章〉,收入氏著《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頁1-58。
───,〈元季色目士人的社會網絡:以偰百遼遜青年時代為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4:1(2003年3月),頁77-78。
───,〈忽必烈潛邸舊侶考〉,收入氏著《元代史新探》(台北:新文豐出版,1983),頁263-302。
───,〈蒙元時代高昌偰氏的仕宦與婚姻〉,收入氏著《元朝史新論》(台北:允晨出版,1999),頁242-297。
───,〈論元代蒙古人之漢化〉,收入氏著《蒙元史新研》(台北:允晨出版,1994),頁217-264。
───,〈論元代蒙古色目人的漢化與士人化〉及〈元季色目士人的社會網絡〉收入《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台北:聯經出版,2008),頁55-155。
───,〈蒙元統治與中國文化發展〉,收入氏著《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台北:聯經出版,2008),頁29-40。
───,〈蒙元統治對中國歷史發展影響的省思〉,收入氏著《元朝史新論》(台北:允晨出版,1999),頁61-82。
霍存福,〈元代借貸法律簡論〉,收入柳立言編《宋元時代的法律思想及社會》(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頁375-386。
檀上寬,《明朝專制支配の史的構造》,東京:汲古書院,1995。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書局,2000(初版五刷)。new window
羅彤華,〈漢代的家產分割方式〉,《新史學》4:4,1993,頁1-43。new window
───,〈漢代分家原因初探〉,《漢學研究》11:1,1993,頁135-157。

2、西文

Birge, Bettine, Women, Property and Confucian Reaction in Sung and Yuan Chin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Chen, Wen-yi, Networks, Communities, and Identities: On the Discursive Practice of Yuan Literati, Harvard University Ph.D. Diss. 2007.
Dardess, John W. “The Cheng Communal Family—Social Organization and Neo-Confucianism in Yuan and Ming China”,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34(1974), pp. 7-52。
Ebery, Patricia, The Inner Quarters,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3.
─── “Property Law and Uxorilocal Marriage in the Sung Period”, 《近世家族與政治比較歷史》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頁33-66。
Ebrey, Patricia “Shift in Marriage Finance from the Sixth to the Thirteenth Centuries,” in Rubie S. Watson and Patricia B. Ebrey eds., Women and Inequality in Chinese Society(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pp.97-132.
Ebery, Patricia, “The Early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scent Group Oragnization”, in Pratrcia B. Ebery and James L. Waston eds, Kinship Organiz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000-190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pp. 16-61.
Franke, Herbert, Jurchen customary law and the Chinese law of the Chin dynasty, in Festschrift Karl Bunger, ed, State and law in East Asia, Wiesbaden: Otto Harrassowitz, 1981, pp. 215-33.
Franke, Herbert ,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Chin dynasty”, 收入劉子健博士頌壽紀念宋史研究論集刊行會編《劉子健博士頌壽紀念宋史研究論集》(東京:同朋舍,1989),頁387-409。
Holmgren, Jennifer, “Observations on Marriage and Inheritances Practices in Early Mongol and Yuan Societ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Levirate”, Journal of Asian History(1986) 20:132,pp.127-192。
Smith, Paul Jakov, and Glahn, Richard von, eds., The Song-Yuan-Ming Transition in Chinese History, Cambridge and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旌表制度與地方社會:以臺郡節婦顏劉氏受旌表為例
2.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3.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4.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5. 元代十大名醫配享三皇廟初探
6.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7.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8. 全形復性--道教度亡科儀的生命關懷與醫治觀
9.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10.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11.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12.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3.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4. 清代歸化城中的山西商人群體及其社會網絡分析
15.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