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末民初俗曲時調與新式歌曲的話語流動--從報刊俗曲到新詩歌曲間的探究
書刊名:興大中文學報
作者:林仁昱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Jen-yu
出版日期:2012
卷期:32
頁次:頁131-162
主題關鍵詞:俗曲時調新式歌曲清末民初學堂樂歌新詩歌曲The traditional popular songThe songs on progressive newspapersThe songs of new style schoolsThe songs of vernacular poet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0
  • 點閱點閱:71
期刊論文
1.李秋菊(2006)。《繡像小說》中的「時調唱歌」。蘭州學刊,156,74-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靜(2008)。從「雜歌謠」到「俗曲新唱」--近代中國歌詞改良的啟蒙意義。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8(3)=208,99-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延禮(2000)。「詩界革命」的起點、發展及其評價。文史哲,257,5-12+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臧慧遠(201003)。民歌對黃遵憲詩歌創作的影響。平頂山學院學報,25(3),93-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秋菊(2008)。明以來文獻中「時調」的同義語與相關語辨析。蘭州學刊,180,171-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仁昱(2008)。時事、民情與俗曲題材的擴張--有關1924 年「江浙戰爭」俗曲探究。第四屆中國文學古今演變學術研討會,浙江師範大學主辦 。金華:浙江師範大學江南文化研究中心。253-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繼光(1993)。明清小曲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秋菊(2007)。清末民初時調研究(博士論文)。復旦大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江明惇(2004)。漢族民歌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孝悌(2003)。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伯元(190305)。繡像小說。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仁昱(2011)。廿世紀初中國俗曲唱述人物。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苗菁(2007)。中國現代歌詞流變概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啟超(1982)。飲冰室詩話。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靜野(2007)。李叔同學堂樂歌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復、李家瑞(1993)。中國俗曲總目稿。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桃坊(2003)。中國市民文學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鍾賢培、管林、謝華、汪松濤(1985)。黃遵憲詩選。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榎本泰子、彭謹(2003)。上海--樂人之都--西洋音樂在近代中國的發軔。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黎錦暉(1982)。我和明月社。文化史料。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豐一吟(1986)。緣緣堂隨筆集。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阿英(1960)。晚清文學叢鈔‧說唱文學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彥頤、苗延威(2007)。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臺北:左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豐陳寶、豐一吟、豐元草(199009)。豐子愷文集。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孫繼南(2007)。黎錦暉與黎派音樂。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鋼(2002)。上海老歌名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錢仁康(2001)。學堂樂歌考源。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靖之(1998)。中國新音樂史論。臺北:耀文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趙如蘭(1987)。趙元任音樂作品全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廈門新劇/文明戲研究(1921~1938):以廈門通俗教育社及李維修為中心
2. 最早《詩經》白話註本的形成及其內容宗旨探論:錢榮國《詩經白話註》研究
3. 經學知識學術制度化及普及化的發展:以香港學海書樓為例
4. 科學與醫藥話語下的性重構:評[Howard Chiang (姜學豪)主編] «After Eunuchs: Science, Medicin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ex in Modern Chin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8)
5. 江浙派維新人士與抗爭運動新模式的創立
6. 晚清小說接受「進化論」之衍繹及其運用現象
7. 通俗科學的歷史研究--英語世界的趨勢、課題與反思
8. 從「康黨」到「亂黨」--陳獨秀早期思想和活動新探
9. 《明史.列女傳》的暴力、情緒、痛覺與女性形象的書寫
10. 纏足研究的經濟中心論:評Laurel Bossen and Hill Gates, «Bound Feet, Young Hands: Tracking the Demise of Footbinding in Village China»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11. 晚清天津民間醫士的防疫與宣傳活動--以「鐵如意軒」及「敬慎醫室」為例
12. 軍閥政權與身體政治:馮玉祥主政時期的河南省放足運動及其反挫(1927~29)
13. 五四運動在鄉村:傳播、動員與民族主義
14. 評Dorothy Ko, «The Social Life of Inkstones: Artisans and Scholars in Early Qing China» (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7)
15. 以當時人演當時事--論晚清改良新戲《惠興女士傳》的戲劇構思與演出史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