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末民初浙江新舊文化與文學
作者:趙林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民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文叢. 四編, 南京大學特輯;第8冊/李怡, 沈衛威主編
ISBN:9789863228028
主題關鍵詞:中國文學文學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周武(2004)。論民國初年文化市場與上海出版業的互動。史林,2004(6),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桑兵(2003)。世界主義與民族主義--孫中山對新文化派的回應。近代史研究,2003(2),77-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志田(2006)。科舉制度廢除在鄉村中的社會後果。中國社會科學,2006(1),191-2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暉(2009)。文化與政治的變奏--戰爭、革命與1910年代的「思想戰」。中國社會科學,2009(4),117-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章清(2003)。省界、業界與階級:近代中國集團力量的興起及其難局。中國社會科學,2003(2),189-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梅爾清、劉宗靈、鞠北平、馬釗(2008)。印刷的世界:書籍、出版文化和中華帝國晚期的社會。史林,2008(4),1-19+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程美寶(2003)。由愛鄉而愛國--清末廣東鄉土教材的國家話語。歷史研究,2003(4),6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延禮(1999)。傳媒、稿酬與近代作家的職業化。齊魯學刊,1999(6),75-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桑兵(1999)。近代中國學術的地緣與流派。歷史研究,1999(3),2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馮天瑜(2002)。「革命」「共和」:清民之際政治中堅概念的形成。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版),2002(1),6-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紀霖(2006)。重建社會重心:近代中國的「知識人社會」。學術月刊,2006(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鳳霞(2008)。王鐘聲新考。戲劇藝術,2008(6),7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賀麥曉(1998)。二十年代中國「文學場」。學人,13,295-3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白錦表(2002)。浙江教育會與浙江教育近代化。浙江社會科學,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平原(2009)。作為物質文化的「中國現代文學」。中國文化,20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溝口雄三、林少陽(2008)。辛亥革命新論。開放時代,20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冠南(2002)。在歷史的邊緣反思。讀書,20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振聲(2001)。作為新文學思想資源的章太炎。書屋,200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欒梅健(2006)。科舉制度的廢除與讀者群體的轉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馬自毅(2002)。辛亥前十年的學堂、學生與學潮。史林,20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梅蘭芳(1961)。戲劇界參加辛亥革命的幾件事。戲劇報,1961(17/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嘉良(2009)。地域人文傳統與浙江新文學作家群的建構。中國社會科學,20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汪利平、朱餘剛、侯勤梅(2005)。杭州旅遊業和城市空間變遷(1911-1927)。史林,200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夏曉虹(2005)。民初戲劇中的秋瑾形象。文史知識,200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蓉蓉(2007)。知識的合法選擇與規避--中國新文學進入大學教育的初期回顧。文藝爭鳴,200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旦旦(2005)。彪蒙書室及其《繪圖中國白話史》。華夏文化,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歐陽哲生、郝斌(2001)。五四運動與二十世紀的中國--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8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五四運動與二十世紀的中國--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8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雲生(2006)。清末民初翻譯文學與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博士論文)。山東大學,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集田(2009)。中國現代文學的出版平臺--晚清民國時期文學出版情況統計與分析(1902-1949)(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王芳(2006)。民國時期杭州城市社會生活研究(博士論文)。浙江大學,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程亞麗(2007)。從晚清到五四:女性身體的現代想像、建構與敘事(博士論文)。山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孟麗(2008)。論「小說界革命」的醞釀歷程(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廣勇(2006)。社會變遷中的中國近代教育會研究(博士論文)。華中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萬瓊華(2007)。近代女子教育思潮與女性主體身份建構:以周南女校為個案的考察(1905-1938)(博士論文)。湖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平(2007)。清末民初的語言變革與現代文學雅俗觀的生成(博士論文)。四川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寧(2007)。地緣與學緣:一九二〇年代的安徽教育界(1920-1926)(博士論文)。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朱海濱(1998)。浙江歷史文化地理研究(博士論文)。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宓、吳學昭(1998)。吳宓日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權政、杜春和(1981)。辛亥革命史料選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平原、鄭勇(1997)。追憶蔡元培。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士性、周振鶴(1993)。王士性地理書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錢單士厘、楊堅(1981)。癸卯旅行記.歸潛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曹聚仁(1997)。文壇五十年。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蔣夢麟(2000)。西潮.新潮。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理群(1992)。周作人傳。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國樞(2002)。光復會與浙江辛亥革命。杭州:杭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延禮(1987)。秋瑾研究資料。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建華(2009)。從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學、電影與文化的轉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包偉民(2003)。浙江區域史研究。杭州:杭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孫燕京(2002)。晚清社會風尚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順長(2001)。清末浙江與日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平原、夏曉虹(1998)。北大舊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Horkheimer, M.、Adorno, T. W.、渠敬東、曹衛東(2003)。啓蒙辯證法:哲學斷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馮筱才(2004)。在商言商:政治變局中的江浙商人。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賈述敬(1986)。錢玄同年譜。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玉法(1981)。中國現代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史研究室(1980)。一大前後。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龔書鐸(1988)。近代中國與近代文化。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進才(2007)。語言運動與中國現代文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盧毅(2009)。章門弟子與近代文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夏曉虹、王風(2006)。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從晚清到「五四」。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19)。星期評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龍牧(1990)。五四時期思想史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戈公振(1985)。中國報學史。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永明(1990)。國民黨人與五四運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譚彼岸(1956)。晚清的白話文運動。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羅崗(2005)。危機時刻的文化想像--文學.文學史.文學教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曹聚仁(1983)。我與我的世界。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羅福惠(2001)。辛亥時期的精英文化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沈自強(1990)。浙江一師風潮。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志琴(1998)。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Murphey, Rhoads、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986)。上海:現代中國的鑰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朱金順(1981)。朱自清研究資料。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趙家璧(1935)。中國新文學大系。上海:良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錢基博(2004)。現代中國文學史。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唐文權(1993)。覺醒與迷誤--中國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伯海、袁進(1993)。上海近代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黃宗智(2003)。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汪向榮(2000)。日本教習。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沈衛威(2007)。「學衡派」譜系:歷史與敘事。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福慶(1982)。近代日本在華文化及社會事業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1)。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Stevenson, Nick、王文斌(2001)。認識媒介文化--社會理論與大眾傳播。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張菊香、張鐵榮(2000)。周作人年譜。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程美寶(2006)。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陳旭麓(1992)。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靳明全(2004)。中國現代文學興起發展中的日本影響因素。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葛乃福(2002)。劉延陵詩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漢娜‧阿倫特、陳周旺(2007)。論革命。江蘇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2000)。魯迅年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張向東(2009)。語言變革與現代文學的發生。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怡(2009)。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蕭邦奇、周武彪(1999)。血路:革命中國中的沈定一(玄廬)傳奇。南京市: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佘德余(2006)。浙江文化簡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金天翮、陳雁(2003)。女界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楊光輝(1986)。中國近代報刊發展概況。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顧潮(1993)。顧頡剛年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顧長聲(1981)。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埃里克.霍布斯鮑姆、李金梅(20060400)。民族與民族主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馮天瑜(2004)。新語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動與近代漢字術語生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李曉紅(2008)。女性的聲音:民國時期上海知識女性與大眾傳媒。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丁守和(1982)。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李劍農(2002)。中國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王笛、李德英、謝繼華、鄧麗(2006)。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王晶垚(1989)。柳亞子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廖梅(2001)。汪康年:從民權論到文化保守主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鄧偉(2009)。分裂與建構:清末民初文學語言新變研究(1898-191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63)。辛亥革命回憶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淩雲嵐(2008)。五四前後湖南的文化氛圍與新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汪榮祖(1979)。五四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馮自由(1981)。革命逸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經元善、虞和平(1988)。經元善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秋瑾(1960)。秋瑾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費孝通、戴可景(1986)。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程麗紅(2008)。清代報人研究。吉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近藤邦康、丁曉強(1988)。救亡與傳統--五四思想形成之內在邏輯。山西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張枬、王忍之(1960)。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陳方競(2003)。多重對話:中國新文學的發生。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陳順馨、戴錦華(2002)。婦女、民族與女性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Bourdieu, Pierre、劉暉(20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與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Williams, Raymond、吳松江、張文定(1991)。文化與社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白吉爾、張富強、許世芬(1994)。中國資產階級的黃金時代(1911-193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Benjamin, Walter、王才勇(2005)。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Taylor, Charles、韓震(2001)。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馬永強(2003)。文化傳播與現代中國文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金耀基(2002)。金耀基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梁啓超(1999)。梁啓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阿英(1996)。晚清小說史。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胡纓、龍瑜宬、彭姍姍(2009)。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湯志鈞(1977)。章太炎政論選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張允侯(1979)。五四時期的社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五四運動回憶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約翰.費斯克、王曉玨、宋偉杰(2001)。理解大眾文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鍾叔河(1989)。從東方到西方--「走向世界叢書」敘論集。上海:上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石川禎浩、袁廣泉(2006)。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錢曼倩、金祥林(1996)。中國近代學制比較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杜春和(1998)。胡適論學往來書信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宋素紅(2006)。女性媒介:歷史與傳統。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1982)。申報。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何炳松(1989)。浙東學派溯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Shils, Edward、傅鏗、呂樂(1991)。論傳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實藤惠秀、譚汝謙(1983)。中國人留學日本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欒梅健(2006)。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生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Rhoads, Edward J. M.、王琴、劉潤堂、李恭忠(2010)。滿與漢:清末民初的族群關係與政治權力(1861-192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伍曉明、米列娜(1991)。從傳統到現代--19至20世紀轉折時期的中國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羅伯特‧帕克、宋俊嶺(1987)。城市社會學:芝加哥學派城市研究文集。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呂芳上(19940000)。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李宗剛(2006)。新式教育與五四文學的發生。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Rankin, Mary Backus(1986)。Elite Activism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Zhejiang Province, 1865-1911。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3.Schoppa, Robert Keith(1982)。Chinese Elites and Political Change: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4.羅貝爾.埃斯卡皮、于沛(1987)。文學社會學。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阿英(1958)。晚清文藝報刊述略。古典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張灝(2004)。時代的探索。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史和(1991)。中國近代報刊名錄。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桑兵(1995)。清末新知識界的社團與活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包亞明(1997)。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布爾迪厄訪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Johnson, Linda Cooke、成一農(2005)。帝國晚期的江南城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Cohen, Paul A.、林同奇(2002)。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嚴昌洪、許小青(2001)。癸卯年萬歲--1903年的革命思潮與革命運動。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方漢奇(1992)。中國新聞事業通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王冠華、劉甜甜(2008)。尋求正義:1905-1906年的抵制美貨運動。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沈殿成(1997)。中國人留學日本百年史。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朱正、陳漱渝(2000)。魯迅史料考證。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羅志田(1995)。再造文明之夢--胡適傳。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胡適、唐德剛(2005)。胡適口述自傳。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李仁淵(2005)。晚清的新式傳播媒體與知識分子:以報刊出版為中心的討論。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唐德剛(1999)。胡適雜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周蔥秀、涂明(1999)。中國近現代文化期刊史。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賈植芳、蘇興良(1985)。文學研究會資料。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施堅雅、王旭(1991)。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城市研究:施堅雅模式。吉林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金沖及、胡繩武(1980)。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蔡元培、高平叔(1984)。蔡元培全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喬素玲(2005)。教育與女性:近代中國女子教育與知識女性覺醒(1840-192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Yeh, Wen-Hsin(1990)。The Alienated Academy: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 1919-1937。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8.韓南(2004)。中國近代小說的興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Esherick, Joseph W.、楊慎之(2007)。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徐運嘉、楊萍萍(1989)。杭州報刊史概述。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湯志鈞(1979)。章太炎年譜長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陳萬雄(1997)。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郭長海、郭君兮(2006)。李叔同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陳平原(1989)。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熊月之(1994)。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張玉法(2004)。民國初年的政黨。嶽麓書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Weston, Timothy B.、金安平、張毅(1998)。北京大學與中國政治文化(1898-1920)。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研究室(1959)。五四時期期刊介紹。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袁英光、劉寅生(1996)。王國維年譜長編(1877-1927)。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周策縱、周子平(1999)。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張朋園(2002)。湖南現代化的早期進展:1860-1916。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姚霏(2010)。空間、角色與權力:女性與上海城市空間研究:1843-191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孫石月(1995)。中國近代女子留學史。中國和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周作人(1980)。知堂回想錄。香港:三育圖書文具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Lippmann, Walter、閻克文、江紅(2006)。公眾輿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羅志田(2001)。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浙江省教育志編纂委員會(2004)。浙江省教育志。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馬勇(2003)。章太炎書信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張素玲(2007)。文化、性別與教育:1900-1930年代的中國女大學生。教育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高平叔(1999)。蔡元培年譜長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981)。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選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王衛民(1989)。中國早期話劇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陳白塵、董健(1989)。中國現代戲劇史稿。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劉納(1998)。嬗變--辛亥革命時期至五四時期的中國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金觀濤、劉青峰(2010)。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趙世瑜(1999)。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國現代民俗學思想史論(1918-1937)。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周振鶴(1997)。中國歷史文化區域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汪暉(1997)。汪暉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周作人(2007)。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張惠芝(1996)。「五四」前夕的中國學生運動。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黑格爾、王造時(2006)。歷史哲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張彬(1996)。從浙江看中國教育近代化。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張灝(1989)。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浙江同鄉會(1903)。浙江潮。浙江同鄉會雜誌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李澤厚(1979)。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人民文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鄭逸梅(1991)。鄭逸梅選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倪海曙(1959)。清末漢語拼音運動編年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吉爾伯特.羅茲曼、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比較現代化」課題組(2003)。中國的現代化。南京:江蘇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Fairbank, J. K.、楊品泉(1998)。劍橋中華民國史(上卷:1912-1949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程文超(1998)。1903:前夜的湧動。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陳平原、夏曉虹(2009)。觸摸歷史:五四人物與現代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商金林(2004)。葉聖陶年譜長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來新夏(1983)。北洋軍閥史稿。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王爾敏(2002)。近代文化生態及其變遷。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費正清、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譯室(1985)。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1913)。白陽。杭州:浙師校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1981)。東方雜誌(1904.3-1948.12)。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1904)。東浙雜誌。浙江金華:東浙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1919)。教育潮。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1901)。教育世界。上海:教育世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1909)。教育雜誌。上海:教育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1919)。每週評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包天笑、劉幼生(1999)。釧影樓回憶錄。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北京魯迅博物館(2005)。錢玄同日記(1905-1939)。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蔡尚思(1983)。論清末民初中國社會。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陳堅(1988)。浙江現代文學百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陳崧(1989)。五四前後東西文化問題論戰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陳學恂、田正平(1991)。中國近代教育資料彙編.留學教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陳以愛(2002)。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以北大研究所國學門為中心的討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弗.茲納涅茨基、郟斌祥、鄭也夫(2000)。知識人的社會角色。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存萃學社(1980)。辛亥革命資料匯輯。香港:大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羅伯特.達恩頓、葉桐、顧杭(2005)。啓蒙運動的生意--〈百科全書〉出版史(1775-1800)。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丁文江、趙豐田(1983)。梁啓超年譜長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董郁奎(2007)。一代師表:經亨頤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方平(2007)。晚清上海的公共領域與社會變遷(1895-191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費靜波(1993)。浙江電影紀事.1908-1990。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費正清、費維愷、楊品泉(1998)。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豐子愷、豐陳寶、豐一吟(1992)。豐子愷文集:1915-1939。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高叔平(1980)。蔡元培教育論集。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格里德、魯奇(1993)。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1917-1937)。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郭湛波、高瑞泉(2005)。近五十年中國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古代近代史研究室(1980)。宋教仁日記。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胡適、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1979)。胡適往來書信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胡太春(1987)。中國近代新聞思想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華中師範大學近代史所(2001)。辛亥革命與20世紀中國。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金普森(2005)。浙江通史.民國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經亨頤(1984)。經亨頤日記。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康紹邦、蘇玲(1986)。城市社會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李國祁(1982)。中國區域研究:閩浙臺地區,1860-1916。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李孝悌(1992)。清末的下層啓蒙運動:1901-191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黎澤渝、劉慶俄(2007)。黎錦熙文集。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林正秋(2006)。浙江歷史文化研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劉思源(2000)。錢玄同文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馬敘倫(1998)。我在六十歲以前。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孟悅、戴錦華(1989)。浮出歷史地表。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倪墨炎(2006)。魯迅的社會活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聶付生(2008)。浙江戲劇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彭鵬(2003)。研究系與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以1920年前後為中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錢玄同、沈永寶(1998)。錢玄同五四時期言論集。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邱權政、杜春和(1988)。辛亥革命史料選輯續編。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瞿駿(2009)。辛亥前後上海城市公共空間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任達、李仲賢(2006)。新政革命與日本:中國,1898-1912。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桑兵(2006)。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邵海忠(2006)。浙江印刷文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邵祖德(1988)。浙江教育簡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沈衛威(2007)。大學之大。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沈曉敏(2005)。處常與求變:清末民初的浙江諮議局和省議會。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施瓦支、李國英(1989)。中國的啓蒙運動--知識分子與五四遺產。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舒新城(1989)。近代中國留學史。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舒新城(1990)。中國近代教育史料。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宋亞文(2006)。施復亮政治思想研究(1919-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孫延釗、徐和雍、周立人(2003)。孫衣言孫詒讓父子年譜。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陶成章、湯志鈞(1986)。陶成章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陶士和(2007)。浙江民國史研究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5.王嘉良(2000)。浙江20世紀文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汪朝光(2007)。民國的初建(1912-1923)。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7.汪林茂(2005)。浙江通史.清代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8.吳笛(2008)。浙江翻譯文學史。杭州:杭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9.吳民祥(2010)。浙江近代女子教育史。杭州:杭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0.蕭斌如(1986)。劉大白研究資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許紀霖、羅崗(2007)。啓蒙的自我瓦解。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徐和雍(1981)。浙江近代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3.嚴家炎(1995)。20世紀中國文學與區域文化研究叢書。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4.楊早(2008)。清末民初北京的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5.袁成毅(2007)。民國浙江政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6.袁成毅(2005)。浙江通史.民國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7.查默斯•詹隼、郭基(1997)。革命:理論與實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8.張彬(1993)。經亨頤教育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9.張彬(2008)。浙江教育發展史。杭州:杭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0.張海鵬、李細珠(2006)。新政、立憲與辛亥革命:1901-1912。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張朋園(2002)。知識分子與近代中國的近代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2.張仲禮(2008)。中國紳士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3.浙江省辛亥革命史研究會、浙江省圖書館(1981)。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選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4.浙江省總工會(1988)。浙江工人運動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5.鄭春(2002)。留學背景與中國現代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6.鄭方澤(1983)。中國近代文學史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7.鄭師渠(1997)。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8.朱聯保、曹予庭(1993)。近現代上海出版業印象記。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9.朱有瓛(1993)。教育行政機構及教育團體。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0.朱正(2006)。魯迅回憶錄正誤。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朱正(2007)。一個人的吶喊:魯迅1881-1936。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中共蕭山縣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辦公室(1985)。衙前農民運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5)。浙江百年大事記(1840-1945)。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4.周峰(1997)。民國時期杭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5.周佳榮(2005)。蘇報及蘇報案:1903年上海新聞事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6.(1916)。甌海潮。浙江溫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7.(1920)。錢江評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8.(1919)。少年中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9.(1914)。紹興教育雜誌。浙江紹興:紹興縣教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0.(1913)。紹興縣教育會月刊。浙江紹興:紹興縣教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1907)。神州女報。上海:神州女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2.(1922)。詩。上海:中國新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3.(1919)。新潮。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4.(1914)。學生雜誌。上海:學生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5.(1912)。越社叢刊。紹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6.(1920)。浙江第一師範十日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7.(1919)。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校友會十日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8.(1922)。浙江第一師範學校學生自治會會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9.(1920)。浙江第一中學校學生自治會半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0.(1919)。浙江青年團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1919)。浙江新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1919)。浙江學生聯合會週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3.(19200315)。浙人旬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4.(1905)。浙源匯刊。浙江金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5.(1904)。中國女報。上海:中國女報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6.(1912)。中華教育界。上海:中華教育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7.(1915-1922)。新青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8.徐半梅(1957)。話劇創始期回憶錄。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9.夏曉虹(2001)。晚清社會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0.夏曉虹(2004)。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陳建華(2000)。「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2.趙園(2002)。北京:城與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3.丁帆(2007)。中國鄉土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4.羅蘇文(1996)。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5.蔣曉麗(2005)。中國近代大眾傳媒與中國近代文學。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6.上海通社(1984)。上海研究資料。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7.李歐梵(2002)。李歐梵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8.王汎森(20030000)。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9.魯迅(2005)。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0.羅志田(1999)。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楊天石、王學莊(1995)。南社史長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2.胡適、曹伯言(2001)。胡適日記全編。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3.王德威、宋偉杰(2005)。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4.方漢奇(1981)。中國近代報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5.Levenson, Joseph R.、鄭大華、任菁(2000)。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6.秦紹德(1993)。上海近代報刊史論。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7.周振鶴、陳玉申(2003)。晚清報業史。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8.呂芳上(19890000)。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1914-1924)。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安東尼.吉登斯、趙旭東、方文、王銘銘(1998)。現代性與自我認同。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Skinner, G. Willian、葉光庭、徐自立、王嗣均、徐松年、馬裕祥、王文源(2000)。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嚴復、王栻(1986)。嚴復集:書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2.杜贊奇、王福明(2006)。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3.王奇生(2010)。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4.章開沅、羅福惠、嚴昌洪(2006)。辛亥革命史資料新編。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5.許紀霖(2008)。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6.Yeh, Wen-Hsin(1996)。Provincial Passages: Culture, Space,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327.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吳叡人(2005)。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8.Said, Edward W.、單德興、陸建德(2002)。知識分子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9.余英時(2003)。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0.Habermas, Jürgen、曹衛東、王曉玨、劉北城、宋偉傑(1999)。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金以林(2000)。近代中國大學研究:1895-1949。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2.余英時(2006)。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闡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