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金耀基對中國政治現代化的研究
書刊名:史匯
作者:黃瀞潁
作者(外文):Huang, Ching-ying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6
頁次:頁99-128
主題關鍵詞:金耀基古典現代化理論政治現代化民主法治Ambrose Y.C. KingClassical modernization theoryPolitical modernizationDemocra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49
  • 點閱點閱:15
現代化是人類近代歷史進程的一種經驗現象與重要的觀察指標。西方社會首開其先,自文藝復興至工業革命,漸躍居為世界強權。非西方社會則是在西力入侵後,積極邁向與尋求現代化道路,以求圖強。中國在19世紀中後葉,面臨西方衝擊,迫使朝野亟思變革之道。臺灣則是於開港貿易後,以至日治時期,逐漸奠定現代化的基礎。二次戰後,經濟與政治方面的現代化,使得臺灣的現代化在全球變革中有其獨特性。 金耀基是臺灣早期研究現代化的重要學者,於1960年代中期引介當時風行於美國學界的古典現代化理論,開啟臺灣學界研究現代化的序章。本文以金耀基關於中國現代化的著作為主,探討其現代化思想中的核心議題──政治現代化,內容包括學術理論的引介與運用,以及對兩岸三地政治動向的觀察。藉以探究金氏的學術史歷程,及中國政治進程的發展。
Modernization is an empirical phenomenon of human modern history.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estern society gradually grew into a world power. Non-Western societies in the face of Western forces invasion, tried seeking the path of moderniz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ir respective countries. After the mid-19th century, the Chinese were facing the full impact of the West and forced both ruling and opposition parties to think of ways to modernize. Taiwan, after the opening up trade with the Western world, as well as under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gradually laid the basis for modernization. After World War II, due to it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Taiwan’s development was special from the development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Ambrose Y.C. King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arly scholars on the Western modernization of Taiwan and introduced popular American Modernization theory to Taiwan in the mid-1960’s. The paper focused on King’s writings which concerned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explored the main topic -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n his academic research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cademic theory as well as political trends in Taiwan, Hong Kong, and China. This course will explore his academic hi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olitical process.
期刊論文
1.金耀基(19640629)。研究共匪問題。中國一周,740,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耀基(19660100)。從生態學底觀點論美國公共行政--雷格斯的一篇重要文字的「再述」。中國行政,6,48-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耀基(19660100)。論行為科學與科際整合運動。國魂,245,38-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耀基(19660500)。過渡社會行政研究之型模建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13,241-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耀基(19660700)。東方國家公共行政的生態觀。中國行政,7,57-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耀基(19670900)。如何使中國的行政現代化。東方雜誌,1(3),18-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耀基(19790700)。政治現代化之突破與新境界--論臺灣經濟變遷與政治發展之關係。中華學報,6(2),185-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金耀基(19790800)。中國現代化諸問題的思索。黃河雜誌,1,5-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耀基(19821200)。香港的政治模式--行政吸納政治。聯合月刊,17,44-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耀基(19870500)。社會主義與現代化。文星,107,3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金耀基(19840410)。香港在悲劇邊緣上。中國論壇,18(1),3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金耀基(19880100)。「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與中共的現代化。聯合月刊,78,5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金耀基(19880300)。香港政治之特性及其民主之展望。問題與研究,27(6),37-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金耀基、劉鋒(19930600)。臺灣的個案研究--後儒學文化中的民主探索。二十一世紀,17,141-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金耀基(19970600)。九七回歸與「一國兩制」。二十一世紀,41,12-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申慶璧(19690400)。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地方自治。中國地方自治,21(1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應篤(19701200)。中國地方自治的真諦。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年刊,40-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郁立、沈愛麗(19621200)。當派社會學理論大師派深思(封面人物介紹)。文星,11(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應貴(19760900)。評<中國現代化的動向>(金耀基等著)。中國論壇,2(12),47-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小楓(19940200)。金耀基的「現代化」論及其問題意識。二十一世紀,21,114-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龍冠海(19621200)。派深思教授社會學理論簡介。文星,11(2)=62,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鍾惠民(19870500)。學術生命與智慧的開啟﹣﹣通訊訪問金耀基。自由青年,77(5),6-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金耀基(19660100)。The Study of Confucian Bureaucratic Behavior in the Transitional Society: It's Problem, Hypotheses, Context & Method。中國行政,6,27-32。  new window
24.金耀基(19660700)。Chinese Traditional Bureaucracy and It's Culture。中國行政,7,26-40。  new window
25.King, Ambrose Y. C.(196707)。Chinese Bureaucracy in the Transitional Society。中國行政,9,28-39。  new window
26.金耀基(19791100)。中共社會主義之困境--論中共三十年來的意理與組織。中國論壇,9(3),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翠蓮(20040300)。黨外書籍與臺灣民主運動(1973-1991)。臺灣文獻,55(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蕭全政(20040300)。經濟發展與臺灣的政治民主化。臺灣民主季刊,1(1),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86)。臺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韋政通等(1990)。自由民主的思想與文化--紀念殷海光逝世20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自立晚報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瑞鎰(2005)。後鄧時期中共政治意識形態的轉變:以三個代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垂正(1999)。過渡期中共對香港主權轉移之運作模式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德正(2000)。港 澳基本法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自強(2004)。「一國兩制」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與立法兩權互動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舒平(1996)。從香港政治民主化看中共「一國兩制」政策(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芝淇(1999)。後鄧時期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韓錦勤(1999)。王雲五與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1979)(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盧受采、盧冬青(2002)。香港經濟史。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耀基(1988)。中國人的三個政治。臺北:經濟與生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耀基(2008)。學思與生涯:金耀基對話錄。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Riggs, Fred、金耀基(1966)。行政生態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壽南(1975)。我所認識的王雲五先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刑慕寰、金耀基(1985)。香港之發展經驗:李卓敏博士七秩華誕紀念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炳倫(1972)。政治發展的理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文星(2009)。日治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竺乾威(2000)。公共行政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香港中文大學(2007)。香港中文大學校刊特刊:最難忘情--金耀基教授與中大。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蔡文輝(1990)。功能理論--派森斯。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袁求實(1997)。香港回歸大事記1979-1997。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金耀基(1984)。中國民主之困局與發展。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輝(199104)。社會主義再認識:中共「初階論」之研究。臺北:永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金耀基(1983)。大學之理念。臺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明通、鄭永年(1998)。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社會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央研究院臺灣研究推動委員會(2001)。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龐建國(1993)。國家發展理論:兼論臺灣發展經驗。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葉啟政(1991)。臺灣社會的人文迷思。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壽南(1987)。王雲五先生年譜初稿。臺北: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歐素瑛(2001)。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五)地方自治選舉。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明堃(1987)。變遷中的香港政治和社會。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金耀基(1985)。金耀基社會文選。臺北:幼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金耀基,葉啟政,許倬雲(19801016)。文化的獨立意識與反省能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耀基(19811210)。掌握民主發展的主線:對十一月十四日選舉的感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耀基(19840302)。關鍵性的時期,關鍵性的人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耀基(19840303)。關鍵性的時期,關鍵性的人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耀基(19880129)。安定與改革的歷史考驗--對中國國民黨的期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耀基(19960429)。國內大學通識課程分量過輕金耀基指應佔總課程百分之二十以上才能發生作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金耀基(19960705)。金耀基:教授治校不等同民主治校教授出任校長角色應轉化不能改變才是失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金耀基(19970531)。一國兩制香港面臨世紀考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