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三國演義」經典課程的設計與規劃
書刊名:環球科技人文學刊
作者:朱祖德
作者(外文):Chu, Tsu-te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9
頁次:頁21-39
主題關鍵詞:三國演義反思單設計人物類型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Reflection questionnaire designCharacter typ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5
  • 點閱點閱:60
《三國演義》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一書不僅出場的人物眾多,其結構不僅宏大,同時也相當嚴謹。並且《三國演義》以歷史敘事為主軸,再附麗以民間傳說;由於其中不乏軍事戰略及政治謀略,故能受到有識之士的青睞與廣大讀者的喜愛。由於像《三國演義》這樣的一部名著,儘管是用當時的通俗語體寫成的,但因年代久遠,致使同學在閱讀上已有相當的困難。因此在《三國演義》的經典研讀課程方面,課程的設計就顯的十分重要。要如何提昇同學的興趣及適當安排進度,就成為課程設計的重點。本文以筆者任教台北醫學大學「三國演義」經典課程的教學經驗為例,對於「三國演義」的課程設計、規劃及教學時應注意的事項等,均加以深入淺出的探討。首先,對《三國演義》的作者、價值及其影響,均加以説明,並針對經典課程的特性,提供適合的課程進度。在經典課程的反思單製作方面,亦試舉數例加以說明。同時,也期望藉著《三國演義》的教學,能深化同學們對三國,以及傳統文化內涵的瞭解,進而達到提昇同學們的文史知識及人文素養的目標。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s one of the four masterpieces in ancient Chinese. Not only it includes many characters, but also owns a grand and rigorous framework based on historical stories replenished with folk legends. Intellectuals and the public readers are fond of it because of the military and political scheme contents. However, though it was written in the common language then, students nowadays have difficulty reading it due to its vintage.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design a better curriculum to introduce this classic, so how to interest students and arrange contents progressively becomes crucial in curriculum desig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uthor's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ourses at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and it probes what should be focused on curriculum design, planning, and teaching. First, the curriculum must elaborate the author, value, and influence of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provide a suitable course progres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 course style. Second, it should also illustrate several examples to allow students to reflect. Last, we expect that the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curriculum could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more this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then, and improve thei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humanities.
期刊論文
1.鄭美華(20040600)。通識教育與終身學習社會的義利雙成。實踐通識論叢,2,83-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榮芳(199109)。「三國志的權謀世界」專輯。歷史月刊,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北固(199910)。涼州兵團在三國歷史的地位。歷史月刊,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民信(19951200)。從厚黑學看曹(操)劉(備)孫(權)及其軍師。歷史月刊,95,54-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昆吾。關公月下斬貂蟬不用青龍偃月刀。歷史月刊,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素真(200109)。比較《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詮釋方法--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長阪橋之戰、五月渡爐為例。遠東學報,19,249-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福清(199512)。《三國演義》與民間傳說。歷史月刊,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志宏(19920500)。吳蜀聯盟之成敗關鍵試析。史苑,53,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小偉(20051000)。虛構的真實揭示《三國演義》的地理虛實。中國國家地理,53,10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齡芬(201304)。論《三國演義》中關於周瑜形象的創意書寫。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2,59-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捷先(199512)。清初帝王與《三國演義》。歷史月刊,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德炳(1993)。夷陵之戰蜀師為何由「忿兵」變為「縻軍」。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德炳(1994)。關羽北征之謎試解。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楊柳樵。「關公斬貂,不用青龍刀」一文之讀後感。歷史月刊,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仲孚(199502)。最近六年臺灣地區歷史教育論文目録。中等教育,4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祖德(20070700)。歷史人物課程的教與學--以三國人物為例。實踐博雅學報,8,87-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朱祖德(201112)。大學開設中國歷史人物課程之分析--兼論歷史人物的類型與特色。環球士心學報,3,78-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祖德(20050700)。試論大學通識教育「歷史人物」課程與教學。實踐通識論叢,4,117-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汾陽(20050100)。大學院校通識教育巡迴講座的實施內涵與成效--以開南區經驗為例。實踐通識論叢,3,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一蕃(20040700)。文化素養與大學通識教育。輔英通識教育年刊,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高齡芬(20090700)。史家與小說家筆下的魯肅形象之比較--以《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為主要參照。北臺灣科技學院通識學報,5,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杜家驥(19970800)。歷史人物傳記史料的價值。歷史月刊,115,3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俊傑(20070500)。以人文精神作為大學通識教育的基礎。通識在線,1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國祁(19921200)。歷史人物的評價。歷史月刊,59,88-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唐弓(19971200)。歷史與生活的融合--大學歷史通識教育的核心課題。通識教育,4(4),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逯耀東(19730400)。魏晉對歷史人物評論標準的轉變。食貨月刊,3(1),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廖瑞銘(19970900)。大學歷史教育的通識化。臺灣歷史學會通訊,5,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鄒紀萬(19961200)。三國人才現象與人物類型。輔仁歷史學報,8,7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廖雪華(19921000)。歷史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歷史意識與教學態度。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3(3)=15,136-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韓復智(19930300)。對當前中國歷史教育的爭議。菁莪季刊,5(1)=15,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朱建民(20020600)。大學通識教育的回顧與前瞻。通識教育,9(2),143-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雪雲(19990600)。邁向全球化社會的多元素養與教育。理論與政策,13(2)=50,15-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歷史教育研討會(2001)。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歷史教育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曉衡(200211)。關羽、關公和關聖。「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關羽」學術研討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崑健(200212)。通識歷史教育之教學媒體利用初探。通識教育與史學研討會,明新科大通識教育部主辦 。新竹:明新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國際歷史研討會(198508)。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涂允文(1998)。《三國演義》的歷史敘述與認知--大眾文化歷史思維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明政(2005)。三國演義張飛、趙雲之形象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余振邦(1995)。三國人物叢譚。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苗、石寶琇(200607)。三國古今之旅。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萍、諸葛亮編輯小組(200702)。走訪諸葛亮。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田福生(2007)。關羽傳。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司馬光、柏楊(198412)。柏楊版--資治通鑑。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安石(200608)。三國奇士與國士。台北:商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思孟(199306)。三國古戰場。台北:三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明發(200509)。三國殤.蜀殤。台北市: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廣生(200411)。中國歷史人物之謎。台北市:究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沈伯俊(200404)。三國漫談--人物.情節.名段。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沈伯俊、譚良嘯(199310)。三國演義辭典。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門冀華(200202)。三國演義與三十六計。台北市:國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松本一男、廖為智(1992)。英雄魅力學-從人性角度透視曹操、孫權、劉備與三國群英。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柏宏軍、姚冬霞(200905)。圖解三國演義。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郝廣才、羅伯英潘、鍾孟舜、羅吉甫(200509)。世紀三國--孔明之三分天下。台北:格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郝廣才、羅伯英潘、鍾孟舜、羅吉甫(200509)。世紀三國--曹操之霸者天下。台北:格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壽、蘇淵雷(1996)。三國志今注今譯。台北:建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童超(201008)。三國風雲--群英雲集的智勇較量。台北:知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趙愛兵(200601)。三國無雙。台北:知本家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顏清洋(200203)。關公全傅。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譚良嘯、張大可(1992)。三國人物評傅。台北:水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譚良嘯(1993)。諸葛亮與三國文化。成都:成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譚洛非(1992)。《三國演義》與中國文化。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羅貫中、毛宗崗、饒彬(201205)。三國演義。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俊傑(2005)。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展望。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黃俊傑(200801)。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台中: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辰冬(198802)。三國、水滸與西遊。台北:水牛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國立歷史博物館編委會(201006)。千古英雄--大三國特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俊儒、薛清江(2011)。把理念帶進教室--通識教師實務錦囊。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安仁(1975)。歷史教育通論。台北市: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仲孚(200107)。歷史教育論集。台北市:大同資訊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華節(1995)。關公的人格與神格。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白壽彝(1983)。歷史教育和史學遺產。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玉法(1994)。歷史學的新領域。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朱際鎰(199303)。中國歷史與歷史教育--朱際鎰先生文集。台北市: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禚夢庵(1996)。三國人物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謝文英(2001)。通識教育--理論與務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Campbell, Linda、Campbell, Bruce、Dickinson, Dee、郭俊賢、陳淑惠(1999)。多元智慧的教與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翔華(2006)。三國志演義縱論。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羅貫中、吳小林(1994)。三國演義校注。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洪淑苓(19950000)。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魏殿文(199310)。關羽奉命北征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玉屏(199712)。吳蜀聯盟與荆州之爭。何茲全先生八十五華誕紀念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建平(199309)。論趙雲。諸葛亮與三國文化。成都:成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薛軍力(199712)。夷陵之戰諸葛亮未能與謀一解。何茲全先生八十五華誕紀念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譚良嘯(199309)。關索文化現象簡論。諸葛亮與三國文化。成都:成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仲孚(200107)。當前大學院校的歷史教育問題。歷史教育論集。台北:大同資訊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仲孚(200107)。通識課程與歷史教育。歷史教育論集。台北:大同資訊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姚季農(197301)。魏、蜀、吳三者之間均衡勢力的維持。三國史論集。台北:古籍史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姚品文、張峰(199204)。談羅貫中筆下的趙雲形象的創造。「三國演義」與中國文化。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