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劉若愚「意象與象徵」體系應用於現代散文之初探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楊曉菁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0
頁次:頁509-525
主題關鍵詞:劉若愚意象象徵中國詩學現代散文文學理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4
  • 點閱點閱:70
期刊論文
1.李豐楙(20081000)。感動、感應與感通、冥通:經、文創典與聖人、文人的譯寫。長庚人文社會學報,1(2),247-2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英俊(19861100)。詩歌鑑賞方法論:意象。國文天地,2(6)=18,48-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萬象(200710)。余寶琳的中西詩學意象論。第三屆中國文哲之當代詮釋學術研討會,95-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龍應台(2008)。目送。台北市: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喻守真(199105)。唐詩三百首詳析。台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詹航倫(200508)。劉若愚:融合中西學之路。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先霈(200806)。中國古代詩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愛玲(2010)。紅玫瑰與白玫瑰:短篇小說集(2)一九四四年-四五年。台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若愚、杜國清(2010)。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立乾、李振興(201104)。文心雕龍。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史鐵生(201105)。史鐵生散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光潛(201108)。詩論。桂林:漓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慶萱(199209)。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余光中(200006)。逍遙遊。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若愚、杜國清(1977)。中國詩學。臺北:幼狮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永武(1976)。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少康(1991)。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慶輝(1994)。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曉明(1990)。中國詩學之精神。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植鍔(1990)。詩歌意象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