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葉燮、薛雪與沈德潛詩論研究
作者:簡文志
作者(外文):Roger Chien
校院名稱: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系所名稱:文學系
指導教授:龔鵬程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6
主題關鍵詞:葉燮 原詩 薛雪 一瓢詩話 沈德潛 說詩晬語 唐詩別裁 明詩別裁 清詩別裁 詩話 言志 性情 格調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2
一,研究目的:
本論文從龐亂紛雜的清詩話中,選擇以葉燮《原詩》為著手處,其中以詩論為主,並探葉燮《原詩》詩論於清代之影響;而受葉燮詩論影響深刻者,以薛雪、沈德潛為最,並且試圖釐清三者之同異處。也試圖檢證葉燮《原詩》的系統詩學如何成立,並且釐清葉燮之相關研究於時代風氣與認知之中,是否有修正之必要。
二,研究方法:
首先,於研究方法中,重視學科的研究支援,希冀達成求真、全面、客觀的效益,以文、史、哲學科相互結合與運用;而文、史、哲之材料非孤立存在,能夠從詩論、詩集中見文論,文論以補詩論。繼而,本論文於整體策略運用中,先採影響式脈絡與體系論述法,並輔以橫向之比析,二者並陳,盼見新的論述活泉。第三,選擇底本,蒐羅輔本,驗證類書,參證古代文獻:例如明清文史檔案,並且勘察近人研究成果。第四,深入詩論進行細部批評,專意於文本本身之解析,找尋主題學之推論的可能,使得以下之脈絡式觀照與橫向式比較能夠順遂進行,明流別,知流變,仔細研讀文獻資料,留意修辭,窺探詩法,辨明體製。
三,研究內容:
葉燮、薛雪與沈德潛的詩論與比較。
四,研究結果:
首要是見葉燮詩論一脈在清代形成理論系統與內涵的影響,也影響到後代對於清詩話的研究。本文當能對葉燮研究史提出彙整,並且填補批評、研究葉燮《原詩》及其空白,意在為研究葉燮《原詩》及其影響,提出新見,耙梳其理論意義,對歷來葉燮《原詩》及其影響的研究補缺與拾遺。希冀能再探清代詩話在中國文學批評之意義,並見葉燮《原詩》在清代詩話之影響與重要性,省察葉燮《原詩》詩論及其影響之重榷,提供一個評述葉燮《原詩》詩論及其影響之未來視野。
五,資料來源:
廣搜台灣與海外各地之論詩文本與研究史料,如台灣可見之總集、專書、期刊、論文,善用國家圖書館與各地館藏資源,並見中國、香港等地之相關研究文獻與研究資料,為研究提供堅實之文獻基礎,而中國期刊網博碩士論文與期刊資料亦不能遺漏。
參考書目

壹、經學、思想

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
紀昀、永瑢《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阮元《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

貳、葉燮、薛雪與沈德潛之論著

一、葉燮

葉燮《已畦文集》(《叢書集成續編》第152冊)。台北:新文豐書局,1991(世楷堂藏本)。
葉燮《已畦詩集》(《叢書集成續編》第152冊)。台北:新文豐書局,1991(世楷堂藏本)。
葉燮《已畦瑣語》(《叢書集成續編》第54冊)。台北:新文豐書局,1991(世楷堂藏本)。
葉燮《江南星野辨》(《叢書集成續編》第80冊)。台北:新文豐書局,1991(世楷堂藏本)。
葉燮《汪文摘謬》(《叢書集成續編》第204冊)。台北:新文豐書局,1991(世楷堂藏本)。
葉燮、薛雪、沈德潛(霍松林校釋)《原詩、一瓢詩話、說詩晬語》合訂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葉燮《原詩》(丁福保輯《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二、薛雪

薛雪《一瓢詩話》(丁福保輯《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三、沈德潛

沈德潛《沈歸愚詩文全集》。清長州沈氏乾隆教忠堂刊本(辛未16年至甲申29年)(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庫典藏本)。
沈德潛《唐宋八大家文集》。台北:文友書店,1955。
沈德潛《唐詩別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沈德潛《明詩別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沈德潛《杜詩評鈔》。台北:廣文書局,1976。
沈德潛《清詩別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
沈德潛(尤珍等五十三家參定)《古詩源》。台北:廣文書局,1982。
沈德潛《說詩晬語》(丁福保輯《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參、其他詩話與相關論著

丁福保輯《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三冊。北京:中華書局,2001。
王士禎《師友詩傳錄》(丁福保輯《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王士禎《師友詩傳續錄》(丁福保輯《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
王世貞《藝苑卮言》(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1。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4。
朱光潛《詩論》。台北:正中書局,2001。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4。
李東陽《懷麓堂詩話》(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4。
胡應麟《詩藪》。台北:廣文書局,1973。
徐禎卿《談藝錄》(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4。
許啟櫟《分類古今詩話》。台北:國立編譯館,1988。
許學夷(杜維沫校)《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張戒《歲寒堂詩話》(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4。
郭紹虞《宋詩話考》。台北:漢京出版社,1972。
郭紹虞編《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臺靜農《百種詩話類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
劉熙載《藝概》。台北:廣文書局,1980。
劉勰著、王庚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二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
趙翼《甌北詩話》(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歐陽修《六一詩話》(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4。
謝榛《四溟詩話》(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1。
鍾惺、譚元春選評(張國光等點校)《詩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鍾嶸(王叔岷箋證)《鍾嶸詩品箋證稿》。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992。
鍾嶸《詩品》(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4。
嚴羽(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嚴羽《滄浪詩話》(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4。

肆、史學、文學史與相關論著

丁放《金元明清詩詞理論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王運熙、顧易生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王金淩《中國文學理論史》。台北:學生書局,1988。
王鍾陵《文學史新方法論》。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3。
王小舒《神韻詩史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王鎮遠、鄔國平《清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1995。
朱則杰《清詩史》。南京:江蘇出版社,2000。
吳兆路《中國性靈文學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
李桓輯錄《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金兆豐《清史大綱》。台北:學海出版社,1977。
青木正兒(陳淑女譯)《清代文學評論史》。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69。
青木正兒(鄭樑生、張仁青譯)《中國文學思想史》。臺北:台灣開明書店,1977。
唐富齡《明清文學史》。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
徐世昌《編纂清儒學案》。台北:世界書局,1962。
孫微《清代杜詩學史》。濟南:齊魯書社,2004。
清史稿校註編纂委員會編纂《清史稿校註》。台北:國史館,1986。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里仁書局,2002。
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陳國球《文學史書寫型態與文化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敏澤《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張廷玉《明史》。台北:鼎文書局,1975。
張建業《中國詩歌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
張少康、劉三富《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new window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4。
鄔國平、王鎮遠《清代文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趙爾巽等《清史列傳》(清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86。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91。
劉世南《清詩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蔡鎮楚《中國詩話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
簡恩定《中國文學復古風氣探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霍有明《清代詩歌發展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蕭華榮《中國詩學思想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龍全書屋,1978。
嚴迪昌《清詩史》二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伍、一般文學理論、文學批評之相關論著

John, Wang C.Y.、Chen, Chien-hua等人《清代文學批評》。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93。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王英志《清人詩論研究》。揚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
王建元《現象詮釋學與中西雄渾觀》。台北:東大出版社,1988。
王運熙《中國古代文論管窺》。濟南:齊魯書社,1987。
王夢鷗《古典文學論探索》。台北:正中書局,1984。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new window
仇兆鰲《杜詩詳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new window
朱自清《詩言志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朱任生編著《詩論分類纂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
朱東潤等《中國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二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
朱東潤《讀詩四論》。台北:東昇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
朱彝尊《明詩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毛正夫《中國古代詩學本體論闡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
何冠彪《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
宇文所安(王柏華、陶慶梅譯)《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呂智敏《詩源‧詩美‧詩法探幽━《原詩》評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
呂正惠、蔡英俊編《中國文學批評》第1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
吳戰壘《中國詩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吳宏一、葉慶炳編《中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八冊。台北:國立編譯館,1978。
吳宏一《清代文學批評論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
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new window
吳宏一、葉慶炳編《中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清代》二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
吳建民《中國古代詩學原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李煜昆《春墨寫性靈》。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
李世英、陳水雲《清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杜松柏《詩與詩學》。台北:1998。
阮閱編(周本淳校點)《詩話總龜》。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牟世金、蕭洪林等《中國古代文論精粹談》。濟南:齊魯書社,1992。
徐中玉編《才性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徐中玉編《本原‧教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汪涌豪《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范疇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周振甫《文論散記━詩心文心的知音》。北京:學苑出版社,1993。
林淑貞《詩話論風格》。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new window
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世界書局,1984。
章學誠(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85。
陳詠明《劉勰的審美理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陳慶輝《中國詩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陳偉《杜甫詩學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陳沆《詩比興箋》。台北:廣文書局,1970。
陳國球編《香港地區中國文學批評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1。
陳國球《唐詩的傳承━明代復古詩論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
陳良運《中國詩學體系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陳居淵《清代詩歌與王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陳應鸞《詩味論》。成都:巴蜀書社,1996。
邱振聲《中國古典文藝理論例釋》。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1。
張少康《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new window
張靜二《文氣論詮》。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
張仲謀《清代文化與浙派詩》。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張伯偉《中國詩學研究》。瀋陽:遼海出版社,2000。
張健《明清文學批評》。台北:國家出版社,1983。new window
張健《清代詩話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張健《詩話與詩》。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new window
張雙英《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
張少康《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new window
張少康《古典文藝美學論稿》。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
張葆全《詩話和詞話》。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84。
張淑香《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
張方《中國詩學的基本觀念》。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
張葆全《詩話和詞話》。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
楊鴻銘《中國文學之理論》二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4。
葉太平《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台北:水牛出版社,1998。
蔡宗陽、余崇生編《中國文學與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
葉桂桐《中國詩律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
薛富興《東方神韻━意境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梁啟超《中國文學研究》。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
宏道公司編輯部《詩話叢刊》。台北:宏道文化事業,1971。
常振國、降雲編《歷代詩話論作家》。台北:黎明出版社,1993。
柯慶明《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new window
譚帆《傳統文藝思想的現代闡釋》。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
馬積高《清代學術思想的變遷與文學》。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
黃維樑《中國古典文論新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霍有明《論唐詩繁榮與清詩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袁行霈、孟二冬、丁放《中國詩學通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4。
錢謙益《牧齋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台北:文星書店,1965。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
葉慶炳、邵紅編《明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79。
錢仲聯編《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黃景進《王漁洋詩論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
簡恩定《清初杜詩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new window
簡恩定《中國文學復古風氣探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高棅編選《唐詩品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王阮亭選(黃香石評、吳退庵、胡甘亭輯註)《唐賢三昧集箋註》。台北:廣文書局,1968。
郭紹虞《中國詩的神韻、格調及性靈說》。台北:莊嚴書局,1982。
楊松年《中國文學批評問題研究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楊松年《中國文學批評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楊松年《中國文學評論史編寫問題論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
劉若愚(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
韋勒克、華勒(王夢鷗、許國衡譯)《文學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79。
葉維廉《歷史、傳釋與美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
李攀龍《滄溟先生全集》。道光丁未景福堂刊本。
李淑毅等編《何大復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姚春木輯《國朝文錄》。光緒掃葉山房石印本。
徐世昌,《晚晴簃詩匯》。台北:世界書局,1961。
沈粹芬等輯《清文匯》三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張寅彭《新訂清人詩學書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黃維樑《中國文學縱橫論》。台北:三民書局,2005。
黃維樑《中國詩學縱橫論》。台北:洪範出版社,1982
胡曉明《中國詩學之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徐師增《文體明辨序說》。台北:長安出版社,1978。
周振甫《文章例話:風格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
周振甫《文章例話:欣賞與閱讀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
柯慶明《文學美綜論》。台北:長安出版社,1986。new window
蔣寅《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3。
廖可斌《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陳昌明《緣情文學觀》。台北:台灣書店,1999。
劉懷榮《中國古典詩學原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嚴明《中國詩學與明清詩話》。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new window
莫礪鋒《古典詩學的文化觀照》。北京:北京中華書局,2005。
袁行霈等《中國詩學通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蔡英俊《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台北:學生書局,2001。new window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1995。
劉德重、張寅澎《詩話概說》。台北:學海出版社,1993。
鄭靜若《清代詩話敘錄》。台北:學生書局,1975。
錢鍾書《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1996。
龔顯宗《詩話初探》。高雄:復文出版社,1989。
龔顯宗《詩話續探》。高雄:復文出版社,1989。
龔顯宗《歷朝詩話析探》。高雄:復文出版社,1990。
龔鵬程《文學與美學》。台北:業強出版社,1986。
龔鵬程《讀詩隅記》。台北:華正書局,1987。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3。new window
龔鵬程《晚明思潮》。台北:里仁書局,1994。new window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
龔鵬程編《五十年來的中國文學研究》。台北:學生書局,2001。
龔鵬程《文學散步》。台北:台灣書局,2003。



陸、葉燮、薛雪、沈德潛之專論

一、葉燮

丁履譔《葉燮的人格與風格》。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
蔣凡《葉燮和原詩》。台北:萬卷樓,1993。

二、沈德潛

王蒓父箋注、劉鐵冷校刊《古詩源箋注》。台北:華正書局,1999。
朱自力《說詩晬語論歷代詩》。台北:里仁書局,1994。
蘇文擢《說詩晬語詮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胡幼峰《沈德潛詩論探研》。台北:學海出版社,1986。

柒、碩、博士論文

王策宇〈原詩析論〉。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6。
王愛仙〈葉燮原詩研究〉。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榮譽學位論文,1981。
王頌梅〈明清性靈詩說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1。new window
元鍾禮〈明清格調說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9。
江裕斌〈葉燮原詩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碩士論文,1981。
吳瑞泉〈沈德潛及其格調說〉。台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0。
吳曉佩〈薛雪詩學研究━兼論與葉燮、沈德潛詩學理論之關係〉。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
李錫鎮〈王船山詩學的理論基礎及理論重心〉。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0。new window
李致諭〈王士禎「神韻說」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年。
李興寧〈葉燮詩論「正變」觀念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0。
易析宙〈神韻詩論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3、
林秀蓉〈沈德潛及其弟子詩論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學院國文所碩士論文,1985。
林秀玲〈《滄浪詩話》「興趣」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
林明昌〈古文細部批評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3。new window
周慶華〈詩話摘句批評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0。
洪秀萍〈清代詩話用事理論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
陳惠豐〈葉燮詩論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75。
陳柏全〈清代詩話中格律論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7。
崔秀霞〈從「性靈」到「尊情」━啟蒙思潮在文學上的一次躍進〉。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
程明琤〈隨園詩話評述〉。台北: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62。
張靜尹〈清代詩學神韻說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1。new window
馮曼倫〈葉燮原詩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2。
黃如焄〈明代詩學精神與神韻傳統〉。嘉義: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9。new window
黃婉甄〈清代性情詩論研究━以清代四大詩說為主〉。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
葛惠瑋〈《原詩》與《一瓢詩話》之比較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1。
廖宏昌〈葉燮之文學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1。new window
潘漢光〈葉燮詩論鉤沈〉。香港:香港大學碩士論文,1987。
劉曉春〈葉燮《原詩》美學思想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
鄭佳倫〈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之詩觀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0。
鄭莉芳〈沈德潛《古詩源》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2。
龍思明〈王漁洋神韻說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77。

捌、期刊論文

(德國)卜松山(Karl Heinz Pohl)著(王文兵譯)〈論葉燮的《原詩》及其詩歌理論〉《河北師院學報》第4期(1997.10),頁65-75。
白春香〈葉燮「體用」論思想的形成〉《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3期(2004.9),頁199-203。
王更生〈「詩言志」━中國文學思想的最早綱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期(1993.3),209-304。
朱小愛〈論葉燮對「美的本質」的索解〉《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1998.3),頁28-31。
吳兆路〈沈德潛審美理想新探〉《復旦學報》1期(1999年),頁126-130。
伍英姿〈試析《原詩》中的格物思想〉《益陽師專學報》第22卷第2期(2001.3),頁15-17。
李世英〈論沈德潛的詩歌審美理想〉《攀登》第20卷第1期(總第111期)(2001.1月),頁90-93。
李愛華〈葉燮《原詩》研究綜述〉《湛江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4期(1997.12),頁78-80。
李澤淳〈論葉燮及其《原詩》〉《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4、5期合刊(1998),頁20-25。
邢永革〈略評葉燮、薛雪、沈德潛師生三人的詩話〉《菏澤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4卷第3期(2002.8),頁43-46。
吳宏一〈清初詩學中的形式批評〉《國立編譯館館刊》第11卷第1期(1982.06),頁1-36。
吳宏一〈肌理說及清中葉以後的詩論〉《東吳文史學報》第2號(1977.03),頁63-75。new window
吳宏一〈葉燮原詩研究〉《國立編譯館館刊》第6卷第2期(1977.12月),頁133-160。
吳宏一〈沈德潛的格調說〉《幼獅月刊》第44卷第3期(1987.3),頁87-92。
周偉業、陳玉潔〈沈德潛對葉燮詩學批評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第20卷第2期(2004.3),頁88-91。
徐永泉〈葉燮論「識」━讀《原詩》札記〉《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第20卷第1期(1997.1),頁91-94。
呂光華〈沈德潛《古詩源》論評〉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第三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1996.5),頁421-447。
余淑瑛〈清代沈德潛及其「格調說」〉《嘉義技術學院學報》第64 期(1999.6),頁151-164。
林衡勛〈試探葉燮的審美創作主客體理論〉《湛江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1995),頁24-29。
徐國能〈沈德潛格調說論杜評議〉《淡江大學中文學報》第11期(2004.12),頁145-170。new window
姜仁達〈作家個性心理的理論建構與發展━劉勰「才、氣、學、習」論與葉燮「才、膽、識、力」論比較〉《蒙自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卷第1期(2001.2),頁38-43。
章繼光〈沈德潛的格調說以及對「四唐」詩流變的考察〉《五邑大學學報》第4卷第2期(2002年),頁24-27。
章繼光〈沈德潛格調說與對唐詩的評價問題〉《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6卷第4期(2002.7),頁87-89。
殷滿堂、毛慧玉〈試論葉燮及《原詩》中的倫理道德批評〉《荊州師範學院學報》第6期(1999),頁57-60。
殷滿堂、韓璽吾〈試論明清時期兩種詩學的對立與互補〉《荊州師專學報》第1期(1999),頁63-67。
黃如焄〈詩話作而詩亡━一個詩學觀念的分析〉《雲林工專學報》第16期(1997.6),頁299-322。
黃南珊〈情依於理、情理交至━葉燮理性美學觀新解〉《上海大學學報》第6卷第5期(1999.10),頁21-26。
莊錫華〈葉燮《原詩》與藝術辨證法〉《人文雜志》第1期(1998),頁134—140。
張健〈一瓢詩話研究〉《漢學研究》第9卷第2期(1991.12),頁305-331。new window
張寶三〈《詩經》詮釋傳統中之「風雅正變」說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52期(2000.6),頁1-40。new window
張嘉慧〈〈詩大序〉的「詩言志」說〉《雲漢學刊》第4期(1997.5),頁221-237。new window
陳岸峰〈《唐詩別裁集》與《古今詩刪》中「唐詩選」的比較研究〉《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2001.12),頁399-415。
賀聖逮〈論葉燮詩學思想中本原論與創作論的悖違〉《上海大學學報》第5卷第5期(1998.10),頁11-14。
魏中林、王曉順〈20世紀葉燮詩歌理論研究〉《內蒙古社會科學》第22卷第1期(2001.1),頁68-73。
潘少瑜〈從「汪文摘謬」看葉燮與汪琬文學觀之衝突〉《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8卷第2 期(1999.12),頁173-194。
蕭永逸〈葉燮之詩歌發展論探析〉《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2 期(2002.10),頁155-167。new window
廖宏昌〈清代重變的詩歌發展觀〉《第七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集)(2002.06),頁567-578。
廖宏昌〈《原詩》創作思維論發微〉《文與哲》第5期(2004.12),頁325-341。new window
廖宏昌〈清代詩學史觀的認知取向與折中模式〉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漢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2004.10),頁165-178。
廖宏昌〈從折中思維論清代詩學審美思潮的文化義蘊〉《文與哲》第4期(2004.6),頁483-506。new window
廖宏昌〈葉燮文學批評思維論發微〉(《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論文集》)(1995.7),頁407-432。
廖宏昌〈古代詩學重變發展觀的歷史沿革〉《文與哲》第3期(2003.12), 359-393。new window
廖宏昌〈「溫柔敦厚」說在清代詩論中的重整與發展〉《第二屆國際清代學術研究會論文集》(1999.11),頁543-560。
鄭毓瑜〈詩歌創作過程中的兩種模式━「詩緣情」與「詩言志」〉《中外文學》第11卷9期,1983年2月,頁4-19。new window
鄭毓瑜〈文學典律與文化論述━中古文論中的兩種「原道」觀〉《漢學研究》第37期(2000.12),頁285-318。new window
鄭毓瑜〈詮釋的界域━從〈詩大序〉再探「抒情傳統」的建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3期(2003.9),頁1-32。new window
羅安伶〈沈德潛對明代前後七子詩歌之評論〉《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4期(2004.9),頁103-133。new window
滕咸惠〈葉燮詩歌理論述評〉《山東大學學報》第2期(1994),頁26-32。
滕福海〈《原詩》「理事情」說及其主情論〉《蘇州大學學報》第1期(1997),頁59-62。
潘殊閑〈葉燮「詩是心聲」初探━兼論古人藝術和人生的理想〉《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第2期(1995),頁81-85。
施榮華〈論葉燮的詩歌美學思想體系〉《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27卷第1期(1995.2),頁22-29。
蔣寅〈葉燮的文學史觀〉《文學遺產》第6期(2001),頁82-96。
殷滿堂、毛洪文〈試論葉燮《原詩》中兩種文學批評形態的糾葛與融匯〉《雲夢學刊》第22卷第1期(2001),頁55-57。
劉惠文、劉瀏〈葉燮《原詩》論綱〉《棗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0卷第6期(2003.12),頁29-3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